《药理学》高春艳,杜景霞,曹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8 08:37:13  60 药理学

图书名称:《药理学》

【作 者】高春艳,杜景霞,曹华主编
【丛书名】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技能型“十三五”规划教材
【页 数】 419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5680-4745-6
【价 格】69.00
【分 类】药理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参考文献】 高春艳,杜景霞,曹华主编. 药理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药理学》内容提要:

本书是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技能型“十三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为七篇、四十六章,除第一篇总论外,每章药物主要按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进行叙述。为了便于学习,各章节增设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案例分析、能力检测题等小模块。加入了二维码链接部分,二维码链接部分包括每章的PPT、案例分析答案、动画资源、视频资源、微课资源和综合测试题等数字化资源,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药理学》内容试读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绪言

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

2.熟悉:药理学性质与任务。

3.了解:药理学的发展史和研究方法。

本章PPT

第一节药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药物(dug)是指可以改善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状态,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及计划生育的物质。毒物(toxicant)是指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即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超剂量使用或非正确使用药物时可造成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此时药物表现出毒物的特性: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特定剂量的某些毒物也能够产生治疗作用。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药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药物,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除了要尊重科学规律,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指导原则的规定,为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提供保障。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②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等。药效学和药动学两个过程在体内同时进行,并且相互联系

第一章绪言。·3·

第二节药理学的任务与新药研发

药理学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主要研究药效学和药动学。药理学的任务是:①阐明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②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老药新用途,为医药学的发展做出贡献:③探索生物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促进生命科学的进步。

药理学研究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有新药都必须经过临床前药理试验和临床药理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严格审查、批准后方可上市。

一、临床前药理研究

临床前药理(pre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又称非临床(non-clinical)研究,是新药能否进入临床试验的先决条件。临床前药理研究是在动物体内进行的试验,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药效学研究新药的药效学研究主要在于发现新药和评价新药。所谓发现新药是根据实验药物的来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了解作用未知的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特点。所谓评价新药则是经过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并经过与已上市的、公认的有效药物的比较,客观评价有效化合物的优劣,从而决定取舍。因此,临床前的药理研究应本着“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基本原则,选择合适的试验模型和筛选标准。

新药药效学研究应采用两种以上体内、外实验方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整体的正常或病理动物模型,用以证明该新药防治作用相关的主要药效作用。新药的主要药效作用研究应是针对临床主要适应证,证明受试品的作用强度、特点,以及与老药相比的优点等。

2.一般药理学研究指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主要是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作用等。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除了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新药对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影响外,还可能对发现药物的新用途、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毒理学研究有所帮助。

3.药动学研究临床前药动学研究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并根据数学模型,求算重要的药动学参数。该项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对新药的给药方案设计、制剂改革、药效提高或毒性降低等也均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4.新药毒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试验方法是新药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新药临床前毒性试验包括全身性用药的毒性试验、局部用药的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和药物依赖性试验。由于新药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在试验中应努力去发现毒性靶器官、毒性表现的可恢复性和防治措施。通过这种安全性评价,可以了解新药引起毒性反应的特点,测出该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以便为临床试验确定安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学

二、新药临床药理研究

在大多数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分为四期,即I、Ⅱ、Ⅲ、V期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1.I期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也称临床药理和毒性作用试验期。对于已通过临床

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新药,在人体观察药物的安全性。试验通常在健康志愿者中实施,观察人体对受试新药的耐受性,以确定用药剂量的安全范围。然后,进行多次给药试

验,以确定适合于Ⅱ期临床试验所要用的剂量和程序。在I期临床试验中,还必须在健康

志愿者中进行人体的单剂量与多剂量的药动学研究,以便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试验

方案。I期临床试验视需要也可以在少数患者中进行初步试验,如抗癌药的研究。一般规

定I期临床试验所需的总例数为20一50人。

2.Ⅱ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也称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初步探索试验,即选定较小规模的适应证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此期应仔细观察新药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Ⅱ期临床试验观察的病例数一般不超过100例,有时需增加至200~300例。此期临床试验还需要进行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以观察患者与健康人的药动学差异。Ⅱ期临床试验主要是为Ⅲ期临床试验做准备,以确定初步的临床适应证和治疗方案。

3.Ⅲ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也称治疗的全面评价临床试验。新药在经Ⅱ期临床试验初步确定有较好的疗效以后,Ⅲ期则须用相当数量的同种病例,与现有的已知活性药物(参比阳性对照药),乃至无药理活性的安慰剂(placebo)进行对比试验。该期试验的病例数要求在300例以上,而对照病例数则无具体规定。经过严格的随机双盲对比试验,全面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判断新药有无治疗学和安全性的特征,决定是否值得批准生产上市。

4.W期临床试验Ⅳ期临床试验也称销售后的临床监视期。在新药批准上市后,通

过对大量患者的实际应用,并经过临床调查,进一步考察该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果发现疗效不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严重,即使新药已上市仍然可能被淘汰。

第三节药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在数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药物方面的知识和防病治病的经验,其中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大黄导泻、饮酒止痛、麻黄止喘等,但无法阐明它们的药理作用机制。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药物学阶段

药理学的发展可追潮到公元前1世纪,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共收载365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及其用法,其中大部分药物至今仍广为应用。唐代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新修本草》收载药物八百余种,比西方最早的《纽伦堡药典》约早887年。明代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分52

第一章}绪言·5

卷,收载药物1892种,约190万字。他提出了科学的药物分类法,叙述药物的形态、性味和功能,该书已受到国际医药界的广泛重视,被分别译成英、日、韩、德、法、俄等国文字,对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希腊医生狄奥斯库莱底斯编著的《古代药物学》和罗马医生盖林编著的《药物学》等都在药理学的发展中做了巨大贡献。

二、器官药理学阶段

在18世纪,化学和生理学的迅速发展为药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19世纪初,实验药理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药理学阶段的开始。

首先,化学的发展把植物药从古老的、成分复杂的粗制剂发展为化学纯品。例如,德国化学家F.W.Serturner于1803年首次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随后士的宁、咖啡因、奎宁、阿托品等生物碱相继问世。其次,生理学的兴起对药理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世纪,生理学家建立了许多实验生理学的方法,并用来观察植物药和合成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1829年法国化学家F.Magendie用青蛙实验确定了士的宁的作用部位在脊髓。这些工作为药理学创造了实验方法,此后诸如催眠药、解热镇痛药和局部麻醉药等大量被应用于临床。这期间,德国R.Buchheim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并写出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使药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后,他的学生Schmiedeberg(1838一1921年)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分析药物的作用部位,继续发展了实验药理学,被称为器官药理学,其也被公认为现代药理学创始人,他的学生John Jacob Abel于1890年在密西根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药理学专业。以上这些工作都对现代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三、微观药理学阶段

20世纪初,德国Ehrlich(1909年)发现砷凡纳明(606)能治疗锥虫病和梅毒,从而开始用合成药物治疗传染病。此后,德国Domagk(1935年)发现磺胺类化合物可治疗细菌感染。英国Florey等人(1940年)在Fleming(1928年)研究的基础上,从青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青霉素,促进抗生素成功应用于临床,开辟了抗寄生虫病和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新天地,促进了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的发展。

英国生理学家Langley(1852一1925年)提出药物作用受体假说,可以认为是生物医学研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之一,该假说已经被后来的多方面实验所证实。

近年来,由于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生物统计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与相互融合,以及新技术如组织和细胞培养、微电极测量、同位素技术、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技术、各种色谱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在药理学中的广泛应用,药理学有了很大发展。如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由原来的系统、器官

水平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受体、分子和量子水平;已能够分离纯化得到多种受体(如N胆

碱受体等):已阐明多种药物对钙、钠、钾各种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

药理学

题6

第四节药理学的学习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药理学实验和开展学生综合设计性实验。经典药理学实验不仅可以验证药理学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加强动手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既有利于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助于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基础与临床学科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复习和联系相关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有预见性地预习和联系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主干学科,尽快、尽早将触角伸向临床,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好实质性准备。

3.掌握重点药物掌握每类药物中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各类药物的共性,运用归纳对比法找出其他非重点药物的特点加以记忆,并熟悉如何根据患者情况正确选用药物,力求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4.药效学与药动学有机结合将药物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与药效量化指标的动力学过程相结合,有助于了解药物临床反应的个体差异,了解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尽可能做到用药个体化

小结

药物是指可以改善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状态,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及计划生育的物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②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等。

能力检测

1.药物与毒物的最大区别是(

)。

A.应用目的不同

B.有本质的区别

C.安全范围大小不同

D.均可用于治疗疾病

E.毒性大小不同

2.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B.药物的体内过程

C.药物的药理作用

D.药物的剂型与合成方法

E.药物的不良反应

3.20世纪50年代后期,服用沙利度胺的妊娠妇女生出“海豹肢畸形”的婴儿,史称“反应停事件”。这一事件是由于新药研究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结果?()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