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人文修养》葛炜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护士人文修养》

【作 者】葛炜主编
【丛书名】全国医学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示范教材
【页 数】 169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2018.06
【ISBN号】978-7-5679-1082-9
【价 格】40.00
【分 类】护士-修养-教材
【参考文献】 葛炜主编. 护士人文修养.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8.06.

图书目录:

《护士人文修养》内容提要:

教材编写组从临床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出发,依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纲要求,并吸收了护理学和人文科学最新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为六大项目:项目一走进护理人文世界为护理注入灵魂;项目二认识人际关系与沟通和谐医护患关系;项目三追求美的职业人生点亮生命红妆;项目四提升护理礼仪彰显天使风范;项目五加强护理道德建设坚守护理职业道德;项目六立足护理与法不越雷池半步。每个项目又包含有若干个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临床不同岗位要求编写内容。

《护士人文修养》内容试读

项目

走进护理人文世界为护理注入灵魂

知识目标)

1.掌握人文的相关概念。

2.熟悉人文修养在护理中的重要性。过“能力目标))

1,能对人文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阐释。

2.能比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关怀与技术服务之间的辨证关系。

3.在实践中落实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人文护理价值观。

2.懂得人文精神与人文修养的内涵并内化于心。如人一三

3.树立自觉追求和不断提升人文修养的意识。

任务一解读人文相天概急

g。引导案例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天才成群而来的时代。1336年“人文主义之父”彼得拉克32岁。这一年他登上了阿雏尼翁附近的文图克斯山峰。这是一次精神上的朝圣之旅,他不是为了见证上帝的伟大,而是出于对自然风光和异乎寻常的高度的好奇,这样的动机在中世纪的神学氛围里实在有些离经叛道。彼得拉克随身携带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但是在登上峰顶之时,他随手翻到的却是这样一句话:“人们赞赏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这个教诲让沉迷于自然美景中的彼得拉克有所领悟,事后,他在一封信里写道:“这座山看起来高耸入云,其实可怜之至。你瞧瞧那山峰,要是同人类的深不可测的深沉思索相比,它不会高出一寸。”

护士人文修养

问题导向:

1.您对彼特拉克的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2.对人类精神的无限性您怎么看?

名家名言

世界是不能被以英里数算的旅程一不管这旅程会有多么遥远—来发现的,世界只能依靠精神之藏来探素,虽然这旅程的距离只有一英寸,但其中充满限辛,谦单与喜悦藉由这样的旅程,我们来到自己的脚下,学会安于在家。

一文德尔·贝里

护理是一门以关怀为本质的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学科。而人文关怀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与哲学家们所探讨的终极关怀密切相关,其主要体现在以“自身生命价值”为本,具有人权平等、人格尊重、人性自由、人情博爱的人文或人道主义思想。护士要接受有助于心智成熟与精神成长的人文学教育,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并融于血肉,成为一个真正人文学意义上的“人”,一个能在现实的维度之外给生命开放另种可能的人,一个可以在个体生命实践中通过有限和无限的张弛关系来洞悉生命的本真现实的人,一个可以在各种外在现实的罗网之中依然能够坚持探究关于自身和世界的永恒真理的人。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遇见自己,才可以学会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一草一木。认识人文的相关概念将会进

一步促进护士人文修养与人文精神品质的培养。

一、人文世界一让人成为“人”

(一)人文与人文主义

有问:人何其成为人?口

答日:无从考证,只凭自省。只要是一个人,沉思反省,可以上达千古之边境那里,人成其为人。沉思和反省可以通达之处,则为人文

从常人到一个有教养的人,则是人与人之间的高下之别,被当作人可以成其为完人的愿望和指向、,也是人生幸福的最终归结。引人离开物性,脱出兽性,超越欲念而趋向高明的所有道路,就是所谓人文。人本来不是人,只有透过修养和教育,经由艺术和人文,方能成其为真正的人。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顾在《尹川易传》中这样注释:“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署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在这里,人文指的是礼乐教化方面的人类文明。在《辞海》中,对人文一词的解释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人文一词源于除原始的、天然的现象之外的,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所有文化现象。

2

项目一走进护理人文世界为护理注入灵魂

人文主义从拉丁语词源humanism一词而来,可以追溯到一个更为古老的希腊观念。古代希腊人在创造了哲学、史学和戏剧以外,还创造了教育一至少是西方世界中的教育。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的设想,即可以通过教育来对人的个性品德进行塑造。认为培养优秀的人是人文主义的宗旨,这其中包括了有影响力的领导和从事公共事务的人所必备的品质,希腊人认为扮演这种社会角色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希腊及其诸城邦先后被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与吞并,然而它的语言和教育理念却由此传播开来,进而在西起大西洋,东至中国边疆的广大范围内享有崇高的威望。

同希腊人一样,罗马人由于缺少书籍、报纸和其他媒介,所有的公共事务都是在议会和法庭中面对面进行的,因而精通演讲术也就成为获取权力的必要条件。罗马人认为演讲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其中包括对论点进行提取、表达与辩驳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一种人文学科领域的全方位教育。对于这种教育,希腊语叫做enkyklia paedeia,也就是英语中encyclopaedia(百科全书)一词的词源。西塞罗在拉丁语中为它找到了一个对应的词一humanitas(人性),他所依据的是希腊人的这一观念: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那些为人类与人性所独有的品质。然而,humanism一词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都还没有出现,它是直到1808年才由一个叫尼特哈麦的德国教育家在一次关于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讨论中,用德语huma-niamus首创的。

(二)人文学让人成为人

1.人文学的内容人文主义的核心主题是人的潜能与创造力,这些能力是潜藏在人的身上,需要外部力量加以唤醒,从而使其显现并进一步得到发展,而实现这

一目的的手段就是教育。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是让人从自然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并且发现自己人性的过程。

人文学是从人文主义一词而来,事实上该词一度表示“对伟大的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作品的研究”。在15世纪文艺复兴期间.一次艺术和哲学的革命横扫西欧。这次运动主要激发了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一在罗马文化沦陷后一直没有加以考察的文化一重新产生兴趣。那时,人们相信只有通过研究古典艺术、文学和哲学,一个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这些学科就成了人们所知的人文学。最终,这一术语延伸到希腊和罗马文化研究的范围之外,包括西欧主要国家的文化。在文艺复兴的人文学中,语法和修辞两个科目不仅要引导学生熟悉古典艺术并培养其在演讲与写作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承担着让他们全面掌握文学、历史和道德哲学等经典作品的功能。早期人文主义者对语言的学习也十分强调,因为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与手段: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发展出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与艺术。

人文学首先不是一门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是一个学科群。在历史上展开的人文学包含的学科有文学、语言、哲学、艺术、修辞、历史等。人文学顾名思义是一门关

3

护士人文修养

于“人文”的学问,而“人文”意义的核心当在“人”和“文”,笼统而言,人即自然或日天然,文即文化包括各种制度规范、习俗观念以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学乃是在人和文对立挤压中的探索,是嵌身在具体时空之下的个体的人在人、文碰撞中呈现关于生命的永恒真理。人文学必须“是单独面向一个人的,与他发生直接的,没有中间人的联系”是一种立足于对本己生命的“精神直观”。

人文学这一术语的含义现在必定还在进一步扩大。因为我们所有人都隶属于人类,因此应该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全世界的人做出的创造性的贡献。全世界古往今来的所有人,男性和女性,他们创造了无以数计的歌曲、故事、诗歌、美术以及那些令人兴奋的、召唤我们去欣赏的思想。正是在这种精神之中,今日的人文学才会欣然接受世界上所有文化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

人文学显示强劲的吸引力,它环绕人的心灵及其表现,以叙述的、比拟的、期许的、幻想的手法,透露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并非固定僵化,而是充满活泼生机,必须经由自我的意识与抉择,在一生的行动中逐渐塑造自己。

2.人文学的意义在这个也已变成地球村的世界里,在一个技术迅速变化以及环境日益恶化的世界里,在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自问生活价值的世界里,人文学总是会在那儿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升华。美术、音乐、文学以及人类心智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会继续确证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于1949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一人性不仅会活下来,“它还会取得胜利”。

人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激发想象的故事,可以激发心智的观念,可以激发情感的音乐,以及可以愉悦感官的美术。学习人文学可以让我们内心之中看到我们的所思所想,看到创造性冲动呼唤我们去释放的东西。这一向内心之中迸发的旅程可以帮助我们面对我们真正的需要。

人文学不拘泥于固定的某一门学科·它所涵盖的多种艺术学科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自己,帮助我们对抗自己和现实的僵硬(拘泥于条文和成规,现成的观念和思想,并在制度力量的作用下放弃对自我和存在的追问),让我们在学习人文学的知识过程中变成一个“活着的人”,成为我们自己。人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探索生命的丰富和无限,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神奇。人文学让我们学会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

一草一木。诗

(三)人文精神

1.人文精神的概念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人世的探求和对人生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它是在追问人的存在的合理性或对人的存在进行理性探索中产生的。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和呼唤,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祈盼和高扬,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因而人文精神是一种直接关注人的发展目的、价值、意义、关爱生命和人类命运、求善、求美、求自由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

4

项目一走进护理人文世界为护理注入灵魂

人文精神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越显其深刻性和丰富性,并越来越蕴含着时代性的特点,扩大了现代性的内容。人文精神既包含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品质、人生态度、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等内容,也包含与文明进程和时代发展相关联的自由精神、权利意识、社会公平、政治正义、竞争进取等内容。人文精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文关怀和科学理性。所谓人文关怀首先是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其次是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第三是对自然和文化传统的关怀。第四是对不同观念的宽容。第五是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愿望。科学理性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是不解追求真理的愿望:其次是运用逻辑或科学方法进行怀疑的理性认识:第三是自我反思和批判的精神。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异同人文精神不仅不排斥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科学精神,而且要从科学精神中发展现代人文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才出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二分法。按照这样的划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各自确实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了人的理性的一面,它推崇理性至上,求取现实世界的真实、和谐和统一;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了人的感性的一面,通过人的情感意志等感性活动,去领会人的意义、价值和追求;第二,科学精神是人的理性力量外化的表现,它主要指向人的外部世界,以外部世界为本位,强调其客观性、真实性、和谐性、统一性等;人文精神则是人的生命意志实现自我超越的表现,它主要指向人类自身,以人为本位,强调其主体性、理想性、价值性、高贵性、尊重性等:第三,科学精神主要关注客观世界的“是什么”“为什么”等现实问题:人文精神主要关注人生在世的价值和意义等理想问题,并通过解构一个情感世界、理想世界、超越世界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关注。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们认识和观察世界的方式,尽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前者主要涉及事实,后者主要涉及价值,但它们融会在生活世界,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通的,是无法分离的。一方面科学精神是一种特殊的人文精神,或者说科学精神中蕴含着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人文精神也不纯粹是人的感性产物。人文精神对人类生命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超越,既来源于人类情感意志的自在活动,在相当程度上也来自于人类理性对自己的自觉提升。人文精神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领会和把握,除了要依赖人的生活体验外,也还得要辅以人的理性思辨、诸如道德伦理、艺术思想、哲学原理等人文精神之精髓,都无不折射出人类理性的光芒。人的理性在塑造、装点这些人文精神要件时,同塑造、装点科学精神一样,也在刻意追求其客观性、真实性和普适性等。因此人文精神也有其现实基础,.它在关注人的同时,也关注外部世界,关注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否则,它就会陷入纯粹主观臆想或空想,丧失其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和感召能力。因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实践过程中的人的精神气质,既是相通的,也是相互包容的,科学精神中焕发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中蕴含着科学精神。

3.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分野

(1)近代科学的发展孕育出科学主义:当人类步入工业文明后,.随着近代科学

5

3

护士人文修养

的建立和发展,自然科学开始居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主导地位,科学主义由此出现科学主义把科学绝对化,认为理性是世间所有知识的源泉。科学主义把科学捧到人类文化至高至尊的地位,成为文化之王,它藐视人文知识,排斥人文科学所倡导的普世价值,制造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神话,结果引起了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智慧与道德的分离。与之相对应,人本主义则宣扬和夸大人的意志、情欲、生命和潜意识等非理性主义,反对科学主义主张的理性至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从两个极端割裂了科学与人文。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冲突:20世纪是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更加剧烈的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诧,然而地球在人类科学技术手段的作用下,变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科学技术使人类在通向幸福之路的同时,也出现了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核武器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于人类的头顶,克隆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挑战,基因技术对人类生命和道德潜在的威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中电脑黑客的泛滥,生物种类减少的速度加快,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和越境转移,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趋紧缺…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精神危机:亲情淡漠、道德滑坡、信仰迷失等,人的外部生存环境和内部精神世界都陷入了危机。

4.医学人文关怀与技术服务的关系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医学的科学技术与人文性被割裂肢解,医学诊断从人的诊断到机器的诊断,从依赖一个人到依赖一群人。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不仅带来信息、知识、技术的分割,也带来非知识因素如诊疗程序中情感认知、人文关怀的断裂。一些医护人员过于看重和依赖技术,对患者的感受则往往忽视,有的甚至没等患者开口就开出一系列的检查单,使得焦虑不安的患者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同时增加了患者的医疗成本。目前医学人文关怀被置于交叉边缘的地位,人文关怀则游离于实证的科学真理谱系,有时甚至被排斥在诊疗价值之外。

人文关怀与技术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即互补性与互斥性并存。一方面,它是现代医疗的两翼,两个翅膀舞起来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另一方面,人文关怀与技术服务之间存在互斥性,技术主义的中立、客观原则与行动逻辑常常排斥情感、意志的介人。高技术崇拜意识滋生了人们对临床人文能力的鄙视与漠视;还要防止临床医学人文的过度技巧化倾向,沟通常常被定格为技巧,嘴热心冷的沟通不是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而是一份虚与委蛇。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