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外科疾病诊疗与手术技巧》姚磊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6 10:03:12  65

图书名称:《临床常见外科疾病诊疗与手术技巧》

【作 者】姚磊编
【页 数】 216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21.12
【ISBN号】978-7-5180-9238-3
【价 格】88.00
【分 类】外科-常见病-诊疗;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姚磊编. 临床常见外科疾病诊疗与手术技巧.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1.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临床常见外科疾病诊疗与手术技巧》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以及手术步骤与要点指导,包括疾病的病理生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鉴别诊断方法、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预后以及预防等。从手术概述、适应证、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等方面加以叙述和讨论。对于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手术前的评估、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问题方面进行了着重讲解。本书内容系统丰富,病种齐全、简明扼要、切合实际,是一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外科疾病诊疗专著,可供外科及相关医务人员参考阅读。

《临床常见外科疾病诊疗与手术技巧》内容试读

第一章乳房疾病

第一节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由病菌侵染而引起的乳房的急性炎症,通常出现于产后哺乳期的3~4周内,尤以初产妇多见。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是由链球菌引起。病菌通常由乳房破口或皲裂部进入,也可径直进入乳管,继而传播至乳房实质。一般来说,急性乳腺炎病程比较短,且预后很好,但如果处理不善,则会使病情进一步迁延,甚至可诱发全身性的化脓性感染。

一、病因和病理

1.乳汁淤积

乳汁淤积有助于入侵病菌的生长。乳汁淤积的原因:乳房过小或内陷,妨碍喂奶,或者孕妇在生产前未能及早矫正乳房内陷:新生儿吸奶障碍:奶水太多,或排泄不完全,产妇无法把乳房里的奶水尽快排空;乳管不通或乳管自身炎症,或肿块以及外在的压力;内衣掉落的化纤物,也可能堵塞乳管而引起乳腺炎。

2.病菌进入

急性乳腺炎的主要传染途径:①病原菌直接进入乳管,再上行到腺体小叶,腺体小叶中的乳汁潴留,使病菌更易于在局部生长,进而传播到乳房的实质并产生炎症反应;②金黄色葡萄球菌侵染时常常造成乳房脓肿,而感染则可沿乳房纤维间隙迅速扩散,最后造成多房性的脓肿:③病原菌直接从乳房表层的小损伤处、裂缝进入,沿淋巴管迅速扩散至腺体小叶以及小叶之间的脂肪细胞、纤维等组织,从而产生蜂窝织炎。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往往造成较深层的脓肿,而链球菌感染则往往造成弥漫性的蜂窝织炎。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乳腺炎

本病的初期阶段,常见乳房皮肤皲裂现象,哺乳时感到乳房上有蜇伤,并伴有奶水淤积不畅或乳房扪及小包块。继而胸部发生局部水肿、触痛,或患乳触及痛性硬块,边界不清,且质地略硬,逐步发展后可产生畏寒、高热、体温骤升、食欲欠佳、倦怠无力、感觉异常等身体表现。见图1-1。

图1-1急性乳腺炎的肉眼观

临床常见外科疾病诊疗与手术技巧

2.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患乳的局部区域肌肤红、肿、热、痛,并形成较明显的小结节,且触痛较强烈,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下肢无力、脉速等症状。此时在患侧腋窝下可发现肿大的淋巴结,有触痛,较重时可合并败血症。

3.脓肿形成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因处理措施不当或病变逐渐加剧,局部细胞组织出现坏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性病灶彼此融合构成脓肿。较浅表的脓肿极易找到,但较深层的脓肿波动感并不强烈,且无法找到。脓肿的临床表现通常与脓肿部位的深度相关。部位较浅时,早期可有局部红肿、隆起,且皮温较高:而深部脓肿的早期局部表现常不明确,以局部疼痛和全身体征为重。在脓肿形成后,浅部可扪及有波动感。脓肿可以是单房性或多房性,可以先后或同时产生;浅部脓肿破溃后从肌肤的破溃口流出脓液,而深部脓肿也可通过乳房流出脓液,也可以进入乳房后空隙中的疏松组织,从而产生乳房后脓肿。当乳腺炎患者的症状表现不突出、对局部区域的处理效果也不突出时,就可以在痛点部位进行皮下穿刺,抽出脓即可确诊。见图1-2。

乳房内

脓肿

乳房后

脓肿

乳晕下

脓肿

图1-2乳房脓肿的位置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影像学及超声检查可探及乳腺包块,形成脓肿可探及液性暗区。

四、诊断

急性乳腺炎大多出现在初产妇的哺乳期,起病迅速,早期时乳房内发生包块,有红、肿、热、痛,较重时可有畏寒、高热等全身中毒反应。病情如未得到及时控制,数天后可在局部形成脓肿,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急性乳腺炎的包块注意与乳腺癌的肿块相鉴别。炎性乳腺癌患者乳房内可扪及肿块,皮肤红肿范围广,局部压痛及全身炎症反应轻,细胞学检查可资鉴别。

五、治疗

1.早期处理

注重休养,停止患侧乳房哺乳,并清洗乳头、乳晕,以刺激乳汁重新分泌(用吸乳器或吸

一2

第一章乳房疾病

吮),凡需要切开引流者则停止哺乳。局部热敷或用鱼石脂软膏外敷,应用头孢或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处理

对有脓肿形成者,宜立即进行切开引流。对深层脓肿波动感不明显者,可先行B超探查,

用针头反复穿刺定位后再继续进行切开引流。术后切口时可沿乳管方向做辐射状切口,以防止乳管破裂造成乳瘘,对乳晕附近的脓肿可沿乳晕做弧形切开引流。若有多个脓腔,则应适当分隔脓腔的间隙,适当引流,必要时也可做一对口或几个切口引流。而深层脓肿如乳房后脓肿,可于乳房下的皱褶部做弧形切开,从乳房后隙和胸肌筋层之间剥离,直通脓腔,可避免损伤乳管。见图1-3。

心心UWe教图1-3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方向

(1)术后适应证:乳头附近以及乳房周边的炎性细胞硬块已开始变软或产生震荡感觉,且

经B超检查有深部脓肿或脓液穿破乳腺纤维囊流入乳腺后的蜂窝组织内者,须及时切开

引流。

(2)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并局部热敷以促使脓肿的局限化。

(3)麻醉方法及体位:多采取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治疗,患者多采取仰卧位或侧位,有利于彻底引流。局部麻醉镇痛效果差,适于浅表的脓肿引流。

(4)手术操作:对乳头平面以上部位的脓肿多做圆形切口,也可做放射状切口:乳头平面下方的脓肿多做放射状切口,切口两端不超过脓肿的边界,否则可引起乳瘘;乳头或乳晕周围的脓肿多做沿乳晕的弧形切口:深部脓肿可做乳房皱襞下的胸部切口,引流畅通,瘢痕少

针头穿刺,抽取脓液后在脓腔顶部切开,再适当剥离皮下组织,然后插人血管钳至脓腔,放出脓液。在刀口处伸入手指以分离脓腔间隔,将大小间隙充分打通后,清除分离的坏死组织。等渗生理盐水或过氧化氢清洗脓腔,凡士林纱布或橡皮片引流。如脓肿面积很大,且切口位置较高,则宜先在重力最佳部位再做切口,以便对口引流或置人引流管引流。

脓液做细胞培育,对于慢性乳房脓肿反复发作者应切取脓腔壁做病理检验,排除其他病变。

(5)术后管理:在伤口覆盖好消毒手术敷料后,使用宽胸带及乳罩将乳房托住以缓解下坠疼痛感,并继续给予抗生素等抗感染处理,以抑制感染直至患者体温正常:在术后第2天换用

3

临床常见外料疾病诊疗与手术技巧

纱布敷料和引流物;若放置吸引管,可在每天换药时以等渗温生理盐水清洗脓腔;引流量慢慢下降,直至仅有少许分泌物时拔除吸引物;术后可用热敷及理疗,促使炎症吸收。

(6)注意:术后伤口要及时换药,并每1~2天更换一次敷料,以确保有效引流,并避免遗留脓腔、切口经久不愈以及闭合过早:创腔内用过氧化氢、生理盐水等清洗,排除的脓液要送细菌培养,确定是何种细菌感染,指导临床用药:哺乳期应该停止吮吸喂奶,用吸奶器定时吸尽乳汁;若有漏奶并自愿断奶者,可口服给药乙底酚5g,每天3次,3~5天;而对病毒感染严重、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宜积极进行抑制病毒感染,并予以全身支持治疗。

六、乳腺炎的预防

避免乳头皲裂,乳头皲裂既容易导致乳汁淤积,也有机会因创伤而引起病菌感染。妊娠6个月之后,每天用毛巾蘸清水擦拭乳房。不要让孩子形成含乳头入睡的习惯。在哺乳后,用水冲洗乳房,并用细软的纱布衬于乳房与衣服之间,以防止擦伤。要积极处理乳头皮肤皲裂,防止出现并发症。轻微乳头破损但仍能哺乳,可于哺乳后局部涂敷10%复方苯甲酸酊或10%鱼肝油秘剂,并于下次哺乳前清洗掉。若重度乳房破损,在哺乳时痛感较严重,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后,用奶瓶哺喂孩子。对于乳房上的痂皮,不能强行撕净,用植物油涂布,待其软化,再慢慢撕掉。为了避免乳汁淤积,产后应该及时哺乳。哺乳前先热敷胸部可促使乳汁畅通。

一旦产妇感觉胸部肿胀更要进行热敷,热敷后可用手指按捏胸部,提升乳房。若婴儿的吸吮力不够或因婴儿食量较小而乳汁分泌多,要用吸乳器吸尽乳汁。宜常做乳房自我按摩。产妇要培养自己按摩胸部的良好习惯。具体方法:一手用热手巾托住乳房,另一手置于乳房的最上方,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乳房。当乳房感觉胀痛,或是乳房上有硬块时,手法可以稍重

一点。

第二节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是乳房组织被结核杆菌感染所导致的乳房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肺结核、肠结核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经血行方式传播于胸部,又或者由相邻的结核灶(肋骨、胸骨、胸膜或腋窝淋巴结病变等)经淋巴管逆行或直接传播所引起,但临床上较罕见。

一、病因和病理

乳腺结核多数是由别处的结核病灶血行转移或直接传播所引起,其主要传染机制包括:

①通过接触传染,即结核菌经乳头或乳房皮肤创口的直接传染;②血行性传染,如通过肺中结节经血道传播;③邻近灶扩散,如肋骨、胸骨、胸膜结核等的扩散④经淋巴道逆行播散,如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逆行播散到乳腺。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乳腺结核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常须经活检确诊。

此病大多发生在20~40岁女性,但病情发展较慢。初期限制在乳腺一处或多处,为小结节或硬块,不疼痛,但边界不明显,与皮下粘连后硬块完全液化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形成单

一或若干小窦道或溃疡,排出物较稀薄并伴豆渣样物。溃疡皮肤表面边缘多呈潜行性,以分

一4

第一章乳房疾病

泌物或涂片染色偶可发现抗酸菌;患侧腋窝、腹股沟淋巴结也可肿大;可伴低热、盗汗、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可伴有其他部位的结核杆菌感染。

乳腺结核和乳腺癌有时很难分辨,辨认要领如下:①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比乳腺结核患者大;②除有乳腺包块之外,乳腺结核患者可见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③乳腺结核患者乳腺皮肤无橘皮样改变;④乳腺结核患者病程长,局部皮肤有溃疡、坏死,甚至有窦道形成;⑤乳腺癌患者破溃后分泌物有恶臭,乳腺结核患者则无恶臭。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的结核灶:乳腺B超可探及乳腺包块,形成冷脓肿后可探及液性暗

区,无特异性。乳腺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结核杆菌。见图1-4。

26

图1-4乳腺结核

四、治疗

增强身体营养,注意休息,以及服用抗结核药治疗。病灶局限一处且范围小者,可做病灶局部区域整体摘除术或局部区域整体象限切除法;范围较大者,可做单纯性乳腺切除法;若患侧淋巴结肿大者也可一并摘除,术后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一般应尽量避免切除乳房。有原发灶的患者,在治疗手术后仍要坚持抗结核药物治疗。

第三节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病变。该病是由于乳腺小叶、小导管或末端导管细胞高度扩大而产生的囊肿,乳腺组成成分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由于乳腺囊性增生常和不典型增生共存,具有恶变的风险,应当视为癌前病变。

一、病因

该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影响密切相关。早在1903年即有研究者证实给摘除卵巢的家鼠注入雌激素后,可形成乳腺囊性增生病。在人体,雌激素作用不但能够促使乳腺上皮细

-5

临床常见外料疾病诊疗与手术技巧

胞增生,而且能够引起腺管扩大,从而产生多囊体。但有研究却表明高泌乳素血症是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主要成因,国外学者研究绝经后的女性若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病,常不适合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二、病理

单侧或双侧乳房组织内有大小不等、软硬不均的囊样结节或肿块。囊肿大小不一,最大直径超过5c,呈现灰白光或蓝光,称为蓝光圆顶囊或蓝顶囊肿。小囊肿则多见于大囊肿附近,直径仅2m,有些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切开大囊肿可看到内含物多为清亮无色、浆液状褐黄色的液态,有时候为血性液态。其内富含蛋白质、激素(泌乳素、雌激素、雄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卵泡刺激素等)、多糖、矿物质和胆固醇。切面如蜂窝样,囊壁较厚,或有小粒子状或乳突状瘤样物,向囊腔内凸出。

三、临床表现

1.乳房肿块

肿块可见于单侧乳房,也可见于双侧乳房,但以左侧乳房更为常见。肿块既可单发,也可多发,且形态不一,可以是单个结节,也可以为多个结节样。单个结节常呈小球状,界限不甚明显,能随意推动,有囊性感。较多结节者则常累及双乳或全乳,结节大小不等,囊体活动通常有限,但质地中等而有弹性,其中最大的囊体在靠近表面时常能触及囊性感。有的呈条索状绕乳管散布,直径多在0.5~3cm。

按照肿块所在的区域,可分成弥漫型(即肿块分布于全部乳腺内)、混杂型(即多种不同形状的肿块,如片状、结核状、条索状、颗粒状散在于全乳)。

2.乳房疼痛

多不明确,其与月经周期的关联也不紧密,但偶有多种形式的疼痛表现,如隐痛、刺痛、胸背痛和上肢疼痛等。有患者疼痛似针刺样,可累及肩部、上肢以及胸背。通常于经期到来之前显现,月经来潮后疼痛逐渐缓解或消失,临床经验显示有此改变者大多为良性。

3.乳房溢液

5%~15%的患者可有乳房溢液,常为自发性乳房排液。多表现为草黄色浆液、咖啡色浆液或血性溢液。一旦溢液呈浆液血性或血性,多提示乳管乳头状肿瘤。

四、诊断

患者症见乳房发胀疼痛,轻者为针刺样,可累及肩部、上肢以及胸背。查体在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型结节,大小不等,质韧,往往有强烈触痛。结节与周边组织分界并不明显,不与皮下及胸肌相粘连,往往显示为界线不清的增厚区。病灶通常在乳房的中外上象限,也可累及全部乳腺组织。有的患者仅显示乳房内有溢液,常为咖啡色、浆液性或血性液体。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所见,通常可作出诊断,若确诊困难可综合辅助检查。

五、辅助检查

1.细针抽取细胞学检测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肿物大多呈多肿块性质,通过多点细针抽取细胞学检测,常可全面反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