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脊柱外科病例荟萃》张西峰,薛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6 09:52:17  40 epub epub 病例

图书名称:《微创脊柱外科病例荟萃》

【作 者】张西峰,薛超
【页 数】 537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9.11
【ISBN号】978-7-5189-6164-1
【价 格】398.00
【分 类】脊柱病-显微外科手术-病案-汇编
【参考文献】 张西峰,薛超. 微创脊柱外科病例荟萃.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微创脊柱外科病例荟萃》内容提要:

数十年来,微创脊柱技术在国内外蓬勃发展并日趋成熟,现已成为脊柱外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书介绍了脊柱微创技术的适应证、操作做法及程度,结合作者大量的临床工作,以病例方式呈现微创脊柱技术治疗经验,为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医生和医学生提供帮助。

《微创脊柱外科病例荟萃》内容试读

第二章

总论

第一节脊柱微创手术的原则和相关理念

脊柱微创手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一种新的趋势,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围术期短、康复快的特点。作为一种外科手术,同样须遵循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则。笔者通过多年脊柱微创手术的临床实践,提出脊柱微创治疗的两个原则和五个理念,作为临床工作的准则。

一、脊柱微创手术的两个原则

1.手术熟练原则医师是外科疾病治疗的决策参与者和治疗实施者,外科医师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手术的治疗效果。外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整体上说,新技术代表了更好的疗效、更短的疗程及更快的康复。外科手术是医师复杂的体力与脑力劳动结合的过程。每种新技术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过程,我国地域广阔,医院级别差异较大,医师个人的能力、接受新技术的过程也不尽相同。从患者的角度讲,不能期望面对的医师已经掌握了最好的技术。要看术者熟练掌握什么技术,发挥医师最大特长,追求现有条件下最好的治疗结果。从医师的角度讲,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用更熟练的、创伤更小的技术为患者服务。

2.阶梯(分期)治疗原则不同的手术方法有不同的优势和最佳手术适应证,而一种疾病在发生与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相对最佳的治疗方法。比如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过程中,早期的病变仅仅是影像学信号改变,合并腰痛,主要是保守治疗。发生了腰椎间盘膨出,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试行介入治疗。发生了突出、游离,介入治疗无效后可以行内镜治疗。在患者年龄较大,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腰椎退行性侧弯等病理情况下,就需要实施减压融合固定手术。跨阶段治疗疗效差,风险比较大。如在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退行性病理改变的情况下,使用介入的方法,疗效差是可以预见的。仅仅是盘源性腰痛就使用椎间盘关节置换、融合的方法,不仅手术过程长,而且创伤过大,有时也可能导致早期发生相邻节段的退行性病变。不同阶段病变的程度不同,尽可能使用适合相应阶段的治疗方法是阶梯治疗原则的根本。

分期治疗是Anthony Yeung最新推崇的治疗原则。比如退行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减压融合固定的方法。Anthony Yeung两年回顾性研究发现,32例滑脱的患者实施单纯的内镜

1

微创脊柱外科

病例塔孝

减压术后,只有4例进行了二期融合手术。我们的数据为36例滑脱患者进行单纯内镜下减压,3例接受了二期融合手术,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对于多间隙椎间隙病变,常规的手术方法可能要考虑多间隙减压融合固定手术或者杂交手术。应用脊柱内镜分期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治疗的间隙数量,融合固定了病例比例。

二、脊柱微创手术的五个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理念、技术都是为了提高医疗水平,目的是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人不是简单的生物个体,人的价值观不同,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就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同样的疾病,因为社会背景、心理素质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常见的。而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过程,因为个体差异,获得不同的疗效也不足为奇。医患双方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医师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倾心为患者解除病痛;患者要尊重医师,及时告知医师自己身体所发生的任何状况,积极配合医师所做的治疗,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获得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2.早日恢复的理念由美国NH公司资助的一项大型多中心退变性腰腿痛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临

床效果及成本效益比的对照研究(SPORT试验)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开始治疗前,症状持续的时

间越长,最终的治疗效果就越差,无论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都是如此,但这样的结果无法否定外科手术可以短期缓解临床症状,患者可以早日康复的临床治疗结果。与此同时,该研究还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更佳。笔者认为可以忍受的非手术治疗的最低标准是:不要因为疾病而无法体验正常的生活。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许多情况下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是要遵循时间和效果最佳比例的原则。在现代影像学大量应用于临床以前,治疗的标准是:保守治疗无效6个月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现代影像学大量应用于临床后,这个标准明显滞后于患者和时代的要求,临床医师应该尽量缩短治疗和康复的时间。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现在应采用“阶梯化分期治疗”的理念。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医师和患者的手术风险,缩短了患者康复的时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不做预防性手术的理念疾病治疗贵在预防,正所谓上医治未病。应用保守的方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是可取的。但是把这个原则扩展到应用外科手术预防可能发生的症状和体征,值得商榷。预防性手术可能产生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失败病例,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没有严重症状的责任间隙是否需要外科治疗?第二,腰椎疾病经常遇到多间隙多节段的问题,在治疗责任间隙时是否顺带治疗有影像学变化但临床没有症状的邻近间隙?张西峰的观点是:第一,对于没有超出患者身体、心理承受能力的疼痛症状不做手术,即使微创手术也不做。原因是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守治疗,不是所有可以忍受的疼痛都能发展到需要手术治疗的程度,第二,不做没有临床症状的邻近间隙病变手术,原因是脊柱内镜手术属于精准手术,没有症状的间隙可能长期不会出现症状,只处理导致没有症状的间隙即可,因此没有症状的间隙没有必要实施外科治疗。

4.单纯椎间盘摘除的理念融合手术曾经被认为是脊柱疾病治疗的金标准。随着临床病例的大量应用,发现了融合手术带来的相关性问题。能否通过类似关节置换的技术,缓解或者克服融合脊柱产生的症状?由此产生了脊柱非融合的理念。脊柱非融合的理念拓展了人们对脊柱疾病诊疗的认识。但是,脊柱关节和四肢关节不同,非融合技术的创伤、手术难度、手术失败率、翻修难度、手术翻修率等问题又引起了医师的反思,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对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单纯椎间盘摘除术

2

第二章

总论

保留了椎体间的小关节,保留了椎间活动度,降低了脊柱重建手术的难度,符合最小手术原则、阶梯治疗原则和最低花费原则,是理想的非融合治疗方法之一。最关键的是符合社会生活常理,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医师深入对照研究。

5.技术发展开放性思维的理念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金标准?即某个阶段,某种治疗的方法被认为是最好的、被医师广泛掌握应用的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或缓解疼痛,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从而解除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患者的工作。基于对突出物病理认识的不断深入,病理和病情不断细化,治疗方法也呈多样化的发展,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及传统方法等。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手术疗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促使了人们不断改良原有术式或调整手术适应证。医学的发展趋势清楚地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正在朝以尽量保持脊柱稳定为基本要素的无创与微创技术方向发展。深入研究、发掘、提高及客观评定各种非手术和手术疗法,接受各种新理念、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向比速度重要是最简单和实用的道理。方向错了无论什么样的先进交通工具都无法把我们带到目的地。手术的原则错了,任何好的方法都无助于获得好的结果。当医师关注各种先进的手术方法时,请不要忘记了最初手术的目的。

(张西峰)

参考文献

1.KIM K H.Safe sedation and hypnosis using dexmedetomidin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in a prone position.

Korean J Pain,2014,27(4):313-320.

2.CHIUJ C.Evolving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microdecompression for herniated lumbar discs and spinal stenosis.Surg

Technol Int,2004,13(1):276-286

3.ZHANG MM,AI C L,DUAN Y R.WHO the second global patient safety challenge:safe surgery saves lives].

Chin J Evid-based Med,2008,8 (1):65-66.

4.CHI Y L.Minmally invasive orthopaedic surgery:appoint of viewl.Natl Med J China,2006,86(43):3025-3026.

5.BINA R W,ZOCCALI C,SKOCH J,et al.Surgical anatomy of the mini mally invasive lateral lumbar approach[].J

Clin Neuro Sci,2015,22(3):456-459.

6.TARZIA V,BURATTO E,DALLIN C,et al.Jarvik 2000:Evolution of surgical implantation from conventional to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l].Ann Cardiothorac Surg,2014,3(6):621-623.

7.HANLEY ENJR,HERKOWITZ H N,KIRKPATRICK J S,et al.Debating the value of spine surgeryU].J Bone

Joint Surg Am,2010,92(5):1293-1304.

8.RIHN J A,HILIBRAND A S,RADCLIFF K,et al.Duration of symptoms resulting from lumbar disc herniation:effect on treatment outcomes:analysis of the Spine 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rial (SPORT)U].J Bone Joint Surg Am,2011,93(20):1906-1914.

9.刘忠军.要重视微创技术,更要重视微创理念仍.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5):332

10.YEUNG A,KOTHEERANURAK V.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of the Lumbar Spine for Stabl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as the Least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Using the YESS Surgery Technique.Int J Spine Surg,2018,12

(3):408-414.

微创脊柱外科

病例塔孝

第二节脊柱疾病门诊诊疗技术

中国三级甲等医院患者多,医师相对接诊时间短。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最有用的信息得出正确的诊断,甚至确定未来的治疗方向,这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生不可能把教科书上的系统内容,在诊室里都做一遍。如何把教科书上最实用的内容搬到诊室,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如果能教导学生缩短这个时间是老师教学能力的体现。通过以下简易门诊诊查方法,4一5小时可以完成50~70例普通脊柱疾病患者的门诊就诊任务。

一、视诊

看性别:男性退行性疾病比较多,女性骨质疏松基础上的退行性疾病比较多。看年龄:生理年龄和实际年龄有区别,因此问年龄之前,先预先评估一下患者的年龄。年轻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高

一些,50岁以上的老年人椎管狭窄发生率高一些。看面部表情:观察患者的面容,大概可以了解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观察患者进人诊室的方式,自己步行,家人陪伴,坐轮椅;扶拐杖。看步态:从患者的步态能够鉴别出严重颈髓和胸髓上位神经元损伤的患者,然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判断。

二、问诊

通过与患者交流排除焦虑、抑郁等问题。门诊上问题多、体征轻的患者要注意是否有焦虑和抑郁的问题。40~55岁的女性要密切关注更年期的问题。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脊柱疾病治疗的疗效不佳。因此,一定要排除精神因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干扰。宁可保守一些,也不要在没有确定把握的前提下实施外科治疗。

三、动诊

脊柱的活动能力可以很好地反映脊柱的病理改变,应该受到重视。通过患者的脊柱活动能力就可以判断,是需要进一步检查,还是暂时观察。影像学的大量应用,特别是脊柱核磁检查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脊柱科门诊效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观察患者弯腰的动作:这是脊柱外科检查最重要的动作。①不能够完成该动作的患者,一定不要忽视。相关的疾病包括:退行性疾病的急性期、风湿类疾病、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外伤、脊柱转移癌和原发癌。一定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防止漏诊。②能够完成该动作的患者,一般没有严重的疾病,即使有问题也不在急性期。相关的疾病包括:脊柱软组织疼痛、非恶性脊柱疾病、退行性脊柱疾病的早期或缓解期等。

动诊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准确判断肌肉的力量。严重的肌力判断没有难度,比如瘫痪患者的肌力判断。最有意义的判断是4级和5级肌力的鉴别。如果患者能够足跟行走、脚尖行走,肌力就是5级。避免了对患者主诉和卧位查体的误判。

4

第章

总论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需要临床治疗。如果患者能够足跟行走、足尖行走、正常弯腰,站立位

的直腿抬高阴性,临床VAS疼痛<6分,这样的患者临床外科治疗的迫切性不大。如果一项或几项行

动受限,疼痛>6分,患者有过适当的保守治疗,临床有效性大大提高,设为今天门诊重点关注的对象。

颈椎疾病的患者,观察颈椎屈伸、旋转、侧屈的能力。意义与腰椎类似。

临床影像学大量应用,触诊的应用较少。与中医骨科、疼痛科相比,脊柱科的触诊意义明显降低。比如脊柱叩击常常用于脊柱压缩性骨折、非严重脊柱肿瘤的辅助诊断。

四、量诊

视诊和动诊之后,加上影像学的参考。门诊量诊的意义和迫切性下降。对于脊髓损伤、脊柱侧弯等复杂病例,可以在门诊之后由主管医生按照教科书进行系统整理,为手术和病例记录提供资料。

五、影像学检查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基层医院基础建设逐渐完善。医生在门诊之前就能看见清晰的影像学资料,对于筛选门诊患者、提高门诊效率有非常大的意义。

经过视诊、问诊、动诊、量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后,下一步就是积极准备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一名脊柱外科医师在看到开放手术解决患者疾苦的同时,一定不可忽视开放手术不良反应带来的弊端,如手术创伤过程及后续愈合不顺利对患者产生的不便、心理压力等(图1-2-1、图1-2-2)。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要慎之又慎。

a.术中创伤情况,b.术后伤口外观图1-2-1巨大的手术创伤及伤口愈合不良

51

0

微创脊柱外科

病例送举

HR

GZ General

957.M.57Y

D14

A4/11

TP

SL 3

30

r17

图1-2-2腰椎M1示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不稳、继发椎管狭窄

(姜红振朱泽兴徐建彪)

第三节脊柱疾病日间手术管理

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一般指患者在入院前已完成相关检查和术前诊断,预约手术时间后,当日住院手术,24小时内出院的一种治疗模式。2003年,国际日间手术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for Ambulatory Surgery,IAAS)提议将日间手术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的诊疗过程,不包括在医师诊所和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日间手术的发展较早,约83.5%的手术为日间手术,手术范围覆盖了大部分的外科常见疾病。早在2009年,国内张西峰教授就已经开展了脊柱外科领域常见疾病的日间手术,随

着经验的积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5年以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PELD数据显示,全年该

院共实施脊柱内镜微创手术907例,其中在院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日间手术为838例,占全年脊柱内镜微创手术的92.4%。目前,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日间手术就诊流程和管理模式。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