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向、研发伙伴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张妍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5 21:41:45  49 战略导向 战略导向 epub

图书名称:《战略导向、研发伙伴多样性与创新绩效》

【作 者】张妍著
【页 数】 209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17.09
【ISBN号】978-7-308-17527-2
【价 格】42.00
【分 类】制药工业-工业企业管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张妍著. 战略导向、研发伙伴多样性与创新绩效.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战略导向、研发伙伴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内容提要:

本书以我国的创新药在数量及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现状为切入点,围绕“焦点企业的战略导向、研发伙伴多样性与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展开,引入了“研发伙伴多样性”这一中介变量,从研发网络的视角解释了从战略导向到创新绩效的中介机制,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丰富了战略导向的相关研究。

《战略导向、研发伙伴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内容试读

1

绪论

本章首先引入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并在现有文献研究缺口的

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并随之列出了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本研究的现实背景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我国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医药制造企业总体的

创新绩效低且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非常大。因此,本土医药制造企业能够从国内同类企业那里获得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术十分有限。首先,我国的医药产品大多为普药,并且技术含量较低。普药比新药①或者特药的技术含量更低,因而普药的附加值也很

低。现状是,我国制药业的总体水平还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制剂附加值与原料药②的比值是3:1,仅是美国同类比值的十几分之一。其次,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总体创新绩效低。具体而言,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有

1350多个品种,原料药和制剂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制药企业基本能生

①新药是指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注册管理方法》,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②原料药是指具有药理活性的、用于制剂生产的物质。

002I

战略导向、研发伙伴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基于制药企业的案例与实证

产所有常用的药品、疫苗和生物制剂,但是在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中国制药企业还很难拿出一个全球性的能称之为“重磅炸弹”的产品。仿制药①和改剂型药品的占比达到90%。每年国内新批准上市的新药中真正创新的一类新药占药品总数的比例不到1%。再次,我国的医药制造企业极度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具体表现为,我国制剂生产非常落后,主要以仿制国外的新药为主,严重缺乏自主知

识产权。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着的国产药品基本都不是原创新药,生

产非专利药(仿制药)一直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支点。事实上,除中药之

外,我国目前的药品中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胡舜禹,2007)。

第二,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许多跨国医药制造企业在我国进行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因此,本土医药制造业直接从国外制药企业

那里获得有价值的技术与知识是不现实的。具体而言,许多跨国制药企业

在我国进行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主要表现为:首先,投资规模增大。在上海张江药谷,辉瑞、诺华、阿斯利康、礼来等企业已经入驻,它们通过并购国

内成长性较好的中型企业、利用现有销售渠道、建立研发中心等手段蚕食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成果并占领市场。RDPAC②的38家成员公司在

华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用于研发中心建设。2010

年至2016年,RDPAC38家会员公司已在中国设立了49家工厂与31个

研发中心,RDPAC成员已累计向中国市场引进了至少67种创新药物,占

同期中国市场所有上市创新药物的80%。以往,外商投资制药企业进入中国后早期投资的重点主要在生产设施建设以及人员培训方面。直到近年来,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除了生产和人员方面的进一步投入外,研发

中心的建设逐步成为RDPAC38家成员公司在华投资的重点领域。其

①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strength)(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performance)以及适应证(intended use)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copy)。

②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是一个由38家(包括辉

瑞、礼来、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诺华、默沙东等主要医药企业)具备研究开发能力的跨国制药企业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隶属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003

①绪论

次,RDPAC成员公司加强了在华研发力度。辉瑞、强生、诺华、拜耳等在

上海、北京都加大了研发力度,如表1.1所示。

表1.1跨国制药企业加大在华研发力度一览

公司

时间地点

举措

罗氏制药创新中心项目,投资额达8.63亿元,聚焦

罗氏

2015

上海

于研究与早期开发免疫、炎症及抗感染疾病领域的

(美国)

创新型药物

继上海之后在无锡筹建另外一个研发及生产中心,

阿斯利康

2015

无锡

为阿斯利康在中国及全球的小分子药物开发提供

(美国)

支持

礼来

2011

上海

成立中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研发主要针对中国糖尿

(美国)

病患者的新型药物

继上海之后在中国成立的第二家研发中心。除了

辉瑞

2011

武汉

同步全球临床项目外,还将特别研究中国本土高发

(美国)

疾病,如肺癌、胃癌等病症治疗药物的临床开发

诺和诺德

投资1亿元扩建研发中心,其中3000万~4000万

2010

北京

(丹麦)

美元用于新实验室建设

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升级为亚太区研发中心,特

强生

2010

上海

别关注亚洲地区一些特有的、亟待医治的疾病,包

(美国)

括肿瘤、传染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

诺华

未来5年将增加投资10亿美元,在中国打造公司

2009

上海

(瑞士)

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

投资额1亿欧元设立的北京研发中心是国际研发

拜耳

2009

北京

中心,与拜耳(德国的柏林、德国的伍伯塔尔和美国

(德国)

的伯克利)现有的三大国际研发中心并列

赛诺菲安万特

2009

上海

投资6亿元,升级为亚太区研发中心

(法国)

罗氏

2009

上海

总投人突破10亿元,成为亚太区研发中心

(美国)

葛兰素史克

收购诺华制药的疫苗业务(包括中国的流感疫苗),

2015

上海

(英国)

成立新的消费保健品公司

阿斯利康

2017

阿斯利康中国商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将更好地推

无锡

(美国)

动“健康中国”规划目标的实现

0041

战略导向、研发伙伴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基于制药企业的案例与实证

跨国制药企业把中国作为其药品的亚洲研发重心甚至是全球研发的重心。具体而言,全球前十大跨国制药企业基本上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如表1.2所示。中国吸引跨国制药企业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三个:(1)国

内医药市场崛起,跨国制药企业有意愿针对中国部分特有的疾病增加研发

投入;(2)国内的医药人力资源相对廉价很多,很多海外留学人员和在国外跨国公司工作的人才愿意回国就业:(3)中国的人口数量成为低成本临床

试验的有力保证。

表1.2跨国制药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研发基地一览

制药企业

中国

印度

新加坡

韩国

辉瑞

上海、武汉

孟买、加尔各答、海德拉巴

新加坡

首尔

阿斯利康

上海、无锡

班加罗尔

施贵宝

上海

班加罗尔

葛兰素史克

上海

孟买、新德里

新加坡

强生

上海

孟买

礼来

上海、杭州

孟买

新加坡

默克

上海

班加罗尔

诺华

上海

新加坡

罗氏

上海

惠氏

北京、上海

班加罗尔、海德拉巴

资料来源:恒瑞医药(600276)一创新伴国际化突破,估值鉴国际化思辨,2014年3月2日,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第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新药创制方面的差距可用两组数

字来说明:2006年至2010年,美国创新药临床批件申报数是4363件,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审批;然而,中国新药的申报数是126件,其中获得批准的只有78件。2015年一类新药申报数量为100件,批准上市的新药59件,审批率为59%,美国审批率为95%。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药物研发水平存在不小差距。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

1005

0绪论

系统》显示,2015年全世界创新药市场规模近6000亿美元,但我国占据的市场却不足100亿美元,其中在我国首次获批上市的19个创新产品贡献不到5亿美元。创新药具有定价能力强这一优势,如图1.1所示。中国创新药在数量上及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现状,决定了中国有必要向西方“取经”,这可能成为提升中国制药企业创新绩效的一条捷径。在实地调

研中发现,国内少数医药制造企业(例如先声、贝达)在没有品牌、缺乏政府

保护和市场优先权的劣势下,已经通过“构建研发网络”获得了本地、国内

甚至全球的技术等资源,这些企业追求创新药①的研发并取得了显著成

效。它们成功实现了从完全模仿的简单/低端仿制药到首仿药②,再到“Me-too”药开发③,再到完全自主地推出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创新药,最终实现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定价能力

专利药:

国家保密品种:

首仿、欧

单独定价

埃克替尼

片仔癀

美认证、

差别定价

少于三

艾瑞昔布

云南白药

多家竞争

家竞争

国家科学

中药保护品种

技术奖(

艾力沙坦

仿制药

仿制药

等及以上)

图1.1不同类型药品的议价能力

资料来源:恒瑞医药(600276)

创新伴国际化突破,估值鉴国际化思辨,

2014年3月2日,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①创新药是指获批前未曾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通过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主要为一类新药。

②首仿药是指境内生产企业首次研究仿制国外已上市而在国境内未上市的药品。

③“Meto0”药物,某些疾病治疗的突破性药物不只在医疗效果方面,还在医药市场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类药物通常被称为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随后大量的“Me-too”药物出现。“Me-too”药物特指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相当。“M-1oo”药物旨在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大部分是以现有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研究的要点是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

0061

战略导向、研发伙伴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基于制药企业的案例与实证

第四,与多样化的伙伴联合开展研发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研发网

络,成为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新态势。在日益动荡和复杂的

环境中,资源和决窍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单个企业无法获得创新成功的全部资源。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后发医药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研

发伙伴,构建研发网络,整合全球跨国公司的资源和人才,这些都是其成功

实现创新追赶的关键。由于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目前处于且在今后很长时间内都将处于创新追赶的过程中,研究我国本土医药制造企业如何提升其

创新绩效,缩小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药物研究与开发水平以及创新绩效的差距,具有重要且长远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国其他制造行业

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借鉴。

综上,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是,这些本土医药制造企业是如何通过与多样化的伙伴开展研发合作,从而最终提升其创新绩效的?以往研究大多强调网络的结构特征(如网络中心性、网络位置),却忽略了对网络内容的研

究,而本研究聚焦于研发网络的内容,即关注焦点企业在研发合作中,其研

发伙伴的多样性。

1.1.2理论背景

随着药物研发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药物技术领域的不断扩大,寻找研

发伙伴,加强外部合作,已成为国内外医药制造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焦点企业的研发网络为其带来的绩效是存在差别的,例如有些焦点企业的研发网络为其带来的绩效比其他研发网络带来的更好,或者焦点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研发网络为其带来的绩效也会存在差异。

那么这些绩效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呢?以往的学者们主要从四种理

论视角来讨论创新绩效的问题:一是资源基础观。企业若拥有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就有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力(Barney,

1991)。二是知识基础观。企业越来越将使用外部知识作为提升创新绩效

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Liebeskind,1996),很多关于创新的文献都强调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