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夏文广|(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5 10:34:31  40 脑卒中 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

图书名称:《脑卒中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

【作 者】夏文广
【丛书名】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丛书
【页 数】 261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7
【ISBN号】978-7-5706-1326-7
【分 类】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
【参考文献】 夏文广. 脑卒中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脑卒中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内容提要:

吞咽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础的功能之一,而吞咽功能障碍所带来的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问题已成为脑卒中患者严重的健康问题。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如何发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吞咽障碍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吞咽障碍康复疗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脑卒中后系统康复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书系统地介……

《脑卒中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内容试读

第一章吞咽功能的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吞咽功能的解剖学基础

吞咽活动是口腔、咽、喉部和食管的肌肉和神经共同参与的一个复杂的协调运动过程,在不同的吞咽时期参与的肌肉和神经的作用各不相同,口腔主要参与咀嚼食物、分泌唾液、运送食物。在咽喉部吞咽动作逐渐启动,经过一系列的软腭上抬、喉闭锁、环咽肌松弛等过程,食团进入食管,通过食管的蠕动进入胃部,完成吞咽过程。如果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完成吞咽动作就会造成吞咽障碍。

一、口腔

口腔为吞咽功能相关器官的起始部分,由唇,上、下颌,舌,口底,颊,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等组成,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感受味觉和初步消化食物等功能,口腔的这些构成部分与相邻组织借助肌肉、黏膜形成袋或侧沟,这些沟对吞咽功能而言很重要,当颜面部出现瘫痪时,食物容易滞留在侧沟中。

1.骨口腔由上、下颌骨和腭骨组成。前壁及外侧壁由上、下颌骨的牙槽突及牙齿围成。其中下颌骨与题骨下颌窝组成题下颌关节,当此关节受累时,张口受限,影响正常进食和咀嚼功能。

2.肌肉与吞咽相关的肌肉有咀嚼肌(颞肌、咬肌、颊肌、翼内肌、翼外肌)、口轮匝肌、腭肌、舌肌等,食团在口腔内咀嚼时,首先需要口轮匝肌的关闭与颊肌的张力,以使舌肌运动并推动食物至腭咽弓,颊肌收缩可防止食团在齿龈颊槽沟内滞留。当口腔的肌肉功能受到影响,就必然影响到吞咽功能。比如口轮匝肌和环形肌保持口腔的开闭的功能受阻,就会影响食团的咀嚼和推进。位于腭舌弓的腭舌肌收缩时可将硬腭往前、下拉,使软腭下降与舌根密切接触,可阻挡正在咀嚼的食物掉进咽。腭咽肌肉群收缩时可将硬腭往上拉、往回缩,腭舌肌收缩接近腭和舌后部,可有效关闭口腔后部

3.舌舌是以骨骼肌为基础,表面覆以黏膜构成。舌具有感觉、协助咀

一>脑卒中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

嚼、吞咽食物和辅助发音等功能。舌黏膜表面有许多称为舌乳头的小突起,内含味蕾,司味觉:舌下面正中两侧的舌下阜有下颌下腺管和舌下腺管的共同开口分泌唾液,有助于食团的咀嚼。舌肌可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两类。舌内肌群包括上纵肌、下纵肌、横肌和垂直肌等不同方向的肌纤维束,且互相交错,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状。舌外肌群是指起于舌外、止于舌的肌肉,包括颊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腭舌肌等,且与相关的颈部肌共同组成舌外肌群。如:

①颏舌肌,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使舌伸出,该肌一侧收缩,舌伸出时舌尖偏向对侧。②舌骨舌肌,收缩时牵舌向后下外侧。③茎突舌肌,牵舌向后上方

④腭舌肌,形成前腭弓,上抬舌。

4.腺体口腔的腺体主要由睡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组成另外还有许多小腺体分布在舌、唇、脸颊及口腔顶部的黏膜中。吞咽活动的准备期,食团的咀嚼需要食物与唾液的混合,唾液的润滑和食团的稀释有利于吞咽,脑干内上、下泌涎核的副交感神经纤维调控睡液腺的分泌。

二、咽

咽为前后略扁、上宽下窄的肌性管道,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与吞咽、呼吸、发声密切相关。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与吞咽关系密切的是口咽和喉咽两个部分。

1,鼻咽位于鼻腔的后方,向前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在其侧壁上各有

一咽鼓管咽口,空气可经此口进人中耳的鼓室。该口的后上方有一半环形的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在圆枕的后方有一深窝,称咽隐窝。

2.口咽位于口腔的后方,相当于第3~第4颈椎高度,腭帆与会厌之间,向前借咽峡与口腔相通。在其侧壁上,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凹陷,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位于舌根与会厌之间的黏膜,形成3条矢状位的皱襞,分别是舌会厌正中襞和两侧的舌会厌外侧襞。三襞之间的凹陷称会厌谷。在正常吞咽时,食物与水可滞留于此。

3.喉咽位于喉的后方,会厌软骨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相当于第4~第6颈椎高度,向前借喉口与喉腔相通。喉口与咽侧壁有一凹陷,称梨状隐窝,在此窝底可见一横向的黏膜皱襞,称喉神经襞,是喉上神经的内侧支自外上向内下入喉的途径,临床可用此处做神经阻滞麻醉。

三、喉

喉位于颈前正中线,相当于第3一第6颈椎高度,是以软骨为支架,并由关节、韧带、纤维膜、肌群以及黏膜构成。喉的上界为会厌软骨上缘,相当于

·2·

第一章吞咽功能的解剖与生理

第3颈椎体上缘水平,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会厌软骨是会厌的基础,借舌骨会厌韧带与舌骨连接,会厌软骨基部由韧带与甲状切迹连接;会厌与舌根之间形成的楔形间隙为会厌谷。

1.喉软骨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主要有9块。包括成对的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其中,杓状软骨在吞咽时对于防止误吸具有重要作用。杓状软骨口外侧角呈钝圆突出,称肌突,有环杓侧肌、环杓后肌以及杓斜肌、杓横肌、甲杓肌的外侧部等附着;其前角向前尖锐突出,称声带突,有声韧带和声带肌附着。杓状软骨尖弯向后内,顶端有小角软骨相接。

2.喉关节主要有环甲关节和环杓关节。①环甲关节由甲状软骨下角内侧面的关节面与环状软骨相连接处外侧的关节面构成,是车轴关节,能够产生旋转运动。环甲肌收缩时,环状软骨的前部拉向上方与甲状软骨靠近,环状软骨的后部则带动杓状软骨一起向下移动,从而使声带张力增加,配合声门闭合。②环杓关节由环状软骨板上部的关节面与杓状软骨底部的关节面构成,是鞍形关节,能够进行摇摆运动和轻微的滑动运动。关节外展时,杓状软骨的运动使声突向外上方翻转;内收时,使声突向内下方翻转,开闭声门。

3.喉肌喉部的肌肉分为喉外肌和喉内肌。喉外肌按其功能分为升喉肌群及降喉肌群,前者有甲状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后者有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中咽缩肌及下咽缩肌。

(1)环杓后肌:起自环状软骨板背面的浅凹,止于杓状软骨肌突的后面。该肌收缩时使杓状软骨向外、稍向上,使声带外展,声门变大。

(2)环杓侧肌和杓肌:杓肌由横行和斜行的肌纤维组成(也有称“杓横肌”和“杓斜肌”)。环杓侧肌起于同侧环状软骨弓上缘,止于杓状软骨肌突的前面。杓肌附着在两侧杓状骨上。环杓侧肌和杓肌收缩使声带内收声门闭合。

(3)环甲肌:起于环状软骨弓前外侧,止于甲状软骨下缘,收缩时以环甲关节为支点,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之间距离缩短,使甲状软骨前缘和杓状软骨之间的距离增加,将甲杓肌拉紧,使声带紧张度增加。

(4)甲杓肌:起于甲状软骨中央部背侧的前连合,内侧部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外侧部止于杓状软骨肌突。收缩时使声带松弛,同时兼有声带内收、关闭声门的功能。

(5)杓会厌肌及甲状会厌肌:会厌游离缘两侧杓会厌皱襞及杓区构成喉入口,杓会厌肌收缩将会厌拉向后下方使喉口关闭,甲状会厌肌收缩将会厌拉向前上方使喉口开放。

。3

脑卒中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

四、食管

食管是一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长约25cm,食管全长有3个生理性狭窄。

1.食管的生理性狭窄

(1)第1个狭窄位于咽与食管相续处,距中切牙约15cm。

(2)第2个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

(3)第3个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2.食管括约肌食管由两层肌肉组成,内层为环状,外层为纵向。每层上1/3为横纹肌,下1/3为平滑肌,中层为横纹肌和平滑肌,通过节律性蠕动,推挤食物入胃。食管上、下两端各有一个括约肌,上端为食管上段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与咽相连;下端为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即贲门,连接于胃,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1)食管上括约肌:包括下咽缩肌、环咽肌和食管近段肌,使咽与食管分隔,在呼吸时防止气体进入消化道,通过防止物质由食管反流进入咽,保护呼吸道

食管上括约肌是涉及口咽期吞咽的第三处也是最后一处括约肌所在位置休息时,环咽肌收缩使其关闭。抑制紧张性收缩,使其松弛和括约肌开放,开始口咽期的吞咽并持续到环咽肌又紧张性收缩,从而使食团进人食管。喉的升高(使环状软骨板离开咽后壁)和环咽肌松弛对正常的咽食管段的开放是必要的,有利于食团通过。

(2)食管下括约肌:未吞咽时平滑肌紧张性收缩,在食管和胃的交界处压力升高,形成食管下括约肌。括约肌处升高的压力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被抑制,括约肌松弛,食团进人胃

在食管和胃之间,虽然在解剖上并不存在括约肌,但用测压法可观察到,在食管至胃贲门连接处以上,有一段长4~6cm的高压区,其内压力一般比胃高0.67~1.33kPa。因此是正常情况下阻止胃内容物逆流人食管的屏障,起到了类似生理性括约肌作用,通常将这一处称为食管-胃括约肌。当食物经过食管时,刺激食管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食管-胃括约肌舒张,食物便能进入胃内。食物入胃后引起的胃泌素释放,则可加强该括约肌的收缩,这对于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4”

第一章吞咽功能的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

吞咽功能的生理机制

正常的吞咽活动是一个流畅、协调的过程,·分成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通过口腔、咽、食管等上消化道括约肌的序贯收缩和舒张作用,分别在食团前产生正性压力和食团后产生负性吸引力把食团推进食管,完成吞咽功能,其中口腔准备期和口腔期可随意控制,而咽期和食管期则自动完成。

一、吞咽的分期

1.口腔准备期

(1)基本生理过程:口腔准备期是指食物进入到口腔到完成咀嚼的阶段,此期口面部肌群以及舌的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咀嚼改变食物性状,刺激唾液的分泌,并将食物运送到合适的位置。食团在口腔内首先需要口轮匝肌的关闭与颊肌的张力以保证食团的不外溢,食团进入口腔后,舌黏膜表面的舌乳头感受味觉;舌下面腺管分泌唾液,在口面部肌群和舌体的灵活协调运动下对食团进行初步加工处理,处理后的食团与唾液充分混合,舌后部的软腭阻止食物流入咽部。舌肌推动食物至腭咽弓,位于腭舌弓处的腭舌肌在收缩时便将硬腭往前、下方拉,使软腭的位置下降并与舌根密切接触,有效关闭口腔后部,可防止正在咀嚼的食物掉进咽部。颊肌的收缩防止食团在齿龈颊槽沟内滞留。当各种原因导致面瘫时,口腔的部分肌肉功能受到影响,口轮匝肌和环形肌保持口腔开闭的功能受阻,就会影响食团的咀嚼和推进从而影响到后续吞咽功能的有序进行。

咀嚼的主要作用是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加工,通过上、下牙齿以较大的压力相互接触,将食物切割或磨碎,切碎的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以便吞咽。当食物触及舌体表面、齿龈和硬腭前部时,口腔内感受器和咀嚼肌的本体感受器受到食物的刺激,产生传入冲动,引起节律性的咀嚼活动。咀嚼活动对人体的进食过程有很多的作用:首先,咀嚼能够粉碎食物、形成食团,具有促进唾液、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咀嚼可使睡液淀粉酶与食物充分接触而产生化学性消化,还能加强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和胆囊的活动加强,为下一步消化和吸收做好准备;其次,咀嚼肌的收缩和下颌的运动,促进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再次,睡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刺激味觉感受器,同时挥发了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产生味道,从而加强嗅觉和味觉。最后,咀嚼满足了人们的食欲,有精神心理效应。因此,咀嚼并非简单的机械加工,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具有多种生理意义的综合性下颌运动。

5

脑卒中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

咀嚼动作的频次也影响食物的吞咽和消化。细嚼慢咽能充分调节口腔的生理功能,还可以促使牙龈表面角质变化,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通过食物在口腔中反复咀嚼,牙龈表面受到唾液的反复冲洗,增强了牙面的自洁作用,有利于防止牙病;细嚼慢咽可以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里的蛋白质进入到胃里以后,生成一种蛋白膜,对胃起到保护作用:食物咀嚼得越细,食物越容易消化吸收

正常情况下,在口腔准备期,咽喉处于静止状态,呼吸道开放且鼻呼吸持续存在。口腔准备期的持续时间可因口面部的肌肉功能和个人习惯长短不一。另外,如果口部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差,可导致一部分食物在吞咽启动之前就过早滑入了咽而易引起误咽

(2)口面部肌肉的作用:口轮匝肌和唇周的环形肌是吞咽功能的第一道括约肌,维持口腔的闭合状态以防止食物由唇周漏出,并防止非进食状态下的口水外溢。由5块肌肉组合的咀嚼肌结合舌体的运动对食物进行充分的咀嚼。颊肌收缩而避免食物滞留于齿龈与面颊之间,以保持食团在舌面上和牙齿之间以便咀嚼。咀嚼是口腔准备期的一个重要功能,它是咀嚼肌按照一定的顺序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节律性动作。咀嚼肌群属于骨骼肌,咀嚼是可受控制的随意运动。咀嚼过程分为静止期、食物入口期、食物转送期、咀嚼基本期、食团形成期五个时期。咀嚼周期为节律性咀嚼过程运动中的一次循环,分为开口相、闭口相、咬合相。咀嚼食物时,首先开口,在舌肌、颊肌等肌肉的作用下,将食物运至上、下颌后牙之间,然后闭合咬合食物,直至上、下牙接触,此为一个咀嚼周期,而食物的韧度和硬度可以影响咀嚼周期的长短。另外,牙齿和口腔健康状态、唾液的分泌量、舌的感觉与运动以及颗颌关节与咀嚼肌的功能都会影响咀嚼动作的效率。相关神经功能的正常是咀嚼动作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其中面神经负责面肌的运动,迷走神经、副神经负责舌体、腭弓、咽缩肌的运动,这些神经主要分布在脑干部位,当脑干部位的病变涉及这些神经的功能时就引起延髓麻痹,从而影响咀嚼动作而导致吞咽功能的障碍。

腭舌肌被认为是吞咽系统的第二道括约肌,其收缩使舌根部抬升及接触软腭,使口腔后部关闭,阻挡食团过早地从口腔到咽腔。肌肉的收缩可完成咀嚼、运送及其他可能的口运动功能。上述肌群活动由三叉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等神经支配。食物进入口腔后,刺激舌、口腔和咽部黏膜的机械性、化学性和温热性感受器,冲动沿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传人至延髓的上诞核和下诞核(睡液分泌的基本中枢),然后通过中枢控制睡液的分泌:同时以上神经冲动传到延髓的孤束核,经大脑皮质和脑干的网状结构的吞咽中枢,引起脑干部的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控制的相关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