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西医外科适宜诊疗技术手册》朱吉等|(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5 10:11:19  37 epub

图书名称:《社区中西医外科适宜诊疗技术手册》

【作 者】朱吉等
【页 数】 138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20.04
【ISBN号】978-7-309-14963-0
【分 类】外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手册
【参考文献】 朱吉等. 社区中西医外科适宜诊疗技术手册.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0.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社区中西医外科适宜诊疗技术手册》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西医疾病的分类方法,选取基层医疗机构外科常见疾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挖掘、遴选和整合天山中医医院的特色与优势中西医外科适宜技术,以文字、图表、流程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达,最终形成一本易携带、易操作、易推广的操作手册。

《社区中西医外科适宜诊疗技术手册》内容试读

第一章

/极移

神经根型颈椎病

第一节。概述

颈椎病多数是因长期低头工作、感受风寒、年老体虚等所致。常见颈肩及上肢疼痛麻木,或伴有眩晕,步行无力等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髓核脱水,纤维环弹力减退并变形。骨板变性、变薄,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而位移,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等继发性改变,这些结构变化均可使颈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直接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亦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颈部外伤、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也能使颈椎

间盘组织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

颈椎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大致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

神经

神经型、混合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常见,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

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神经根,并出现相应节段的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临床表现。其发生率仅次于颈型,多见于30~40岁者,一般有颈部外伤史,无明

椎病

显外伤史而起病缓慢者多与长期低头或伏案工作有关。发病主要由颈椎体侧方骨质增生,尤其是钩椎骨刺伸入椎间孔内,使颈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其中以

C6、C7神经根受累多见。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我国传统医学无对应的名称,相应描述散见于“痹证”“项强”“头痛”“颈筋急”“颈肩痛”“项痹病”等范畴。中医认为颈痹的发生常与伏案久坐、跌仆损伤、外邪侵袭或年迈体弱、肝肾不足等有关。本病病位在颈部筋骨,与督脉、手足太阳经、少阳经脉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筋骨受损,经络

气血阻滞不通。颈部感受风寒,气血闭阻;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颈部经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

第二节。临床表现

疼痛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患者活动头颈部可以引起颈、肩、臂部痛,或呈上肢放射痛,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灼痛,伴有针刺样、刀割样或电击样痛,常伴有手指麻木感,晚间可因疼痛加重而影响休息。颈部过伸、过屈或咳嗽、打喷嚏、大便时疼痛可加剧。少数患者需用手保护患部,防止触碰颈部加重症状。急性期患者需做影像学检查,明确颈椎间盘是否突出,慢性期患者多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根性疼痛或指端有麻木感。此外,尚有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部分患者患肢可呈现肿胀,皮肤颜色暗红或苍白。风寒及劳损可为发病的诱因,但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绝大多数是单一神经根受到压迫,只有0.20%的患者出现两侧神经根受累。各节段神经根

发病率为:C7神经根最常受累(43%~69%),其次为C6神经根(18%~28%)

C8神经根(6%~13%)和C5神经根(2%~7%)。T1神经根虽然参与构成臂

丛,但因其处于T1~T2椎间孔内,很少受累。

外科适宜诊疗

第三节。诊断要点

术手册

一、体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查体可见颈部发僵、肌肉紧张、痉挛,生理性前凸减小。严重病例甚至头部处于强迫位置,如向前向健侧轻屈等。病变椎间盘相应的颈椎横突下方、棘突、棘突旁等部位可以有深压痛,患侧肩胛内上角和内缘也可有压痛点,并向相应的神经根分布区扩散。颈部活动受限,以仰头及头部向病侧弯曲时活动受限最为明显。

此外,在不同的部位还可以有感觉减退或过敏、肌肉萎缩或肌腱反射减弱等表现。上肢肌力减弱为运动神经受损引起,表现为患者持物费力,甚至脱落。

肢体骨骼肌由两根以上的神经共同支配,若单独神经受损表现为轻度肌力减弱,若为主要的神经根受累,则可出现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颈椎间盘退变后两侧后方突出或钩椎关节出现增生,可刺激或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C3一C4椎间隙以上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C3或C4神经根,患者常感颈部

疼痛,并向头枕部放射,风池穴附近可有压痛,枕部皮肤麻木。但一般C3~C4

椎间隙以上节段出现退行性变而发生颈椎病者较少见。

C4~C5椎间隙病变,可刺激或压迫C5神经根,患者常感疼痛经肩顶部、肩

胛骨内缘上部、肩部、放射至上臂外侧,很少到前臂。医生检查时,发现肩部及上臂外侧可有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区,上臂外展、上抬的三角肌肌力减退,严重者可发现肩部的三角肌、斜方肌及冈上肌的肌肉萎缩,失去正常丰满的外形而塌陷。

C5~C6椎间隙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C6神经根,患者除颈部、肩胛骨内

缘、肩部、前胸部疼痛、麻木外,还可放射至上臂外侧、前臂桡侧(前臂的拇指侧),以及拇指和示指。医生检查时,可发现上臂外侧、前臂桡侧,以及拇指和示指痛觉过敏或减退,屈肘力量(肱二头肌)较弱,肱二头肌腱反射减退,肱桡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肱二头肌萎缩。

C6~C7椎间隙病变,可刺激或压迫C7神经根,患者感觉疼痛沿颈肩上臂

放射至前臂背侧、示指及中指。医生检查时,可发现患者示指和中指痛觉过敏

或减退,伸肘力量减弱,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伸腕与伸指肌力有时也可

减弱。

C7与T1椎间隙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C8神经根,患者疼痛在颈部、肩部、

根型

肩胛骨内下缘,并常沿着上臂内侧和前臂尺侧(即前臂的内侧或小指侧)放射至

椎病

无名指和小指,手的精细活动功能障碍。医生检查时,可发现患者小指和无名指痛觉过敏或减退,示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屈曲,以及分开与并拢的力量常有减弱,严重者可见手部肌肉萎缩明显,一般无腱反射改变。

二、特殊检查

特殊检查包括: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阳性;腱反射肱二头肌腱和肱三头肌腱反射活跃,或者反射减退甚至消失。以上检查

、3

均宜采用双侧对比。

三、影像学检查

X线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或反弓,椎

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有骨质增生,项韧带可有钙化现象;过伸过屈位片可显示病变节段不稳定,病变节段在屈伸时活动过度;颈椎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有骨

刺形成,并突向椎间孔,使椎间孔变小。磁共振或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管狭窄及神经根受压的表现。

四、鉴别诊断

凡有颈、肩、上肢痛并有颈脊神经体征者均应进行鉴别诊断,如颈部扭伤、

颈肩肌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膈肌刺激征、腕管综合征等。有些疾病通过X

线摄片检查即可鉴别诊断,如颈椎结核、颈椎骨髓炎、颈椎肿瘤、肩周炎和颈椎骨折、脱白等。此外,还应与风湿痛、胸廓出口综合征、锁骨上肿瘤、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心绞痛等进行鉴别诊断。

社区

第四节

西

中医适宜治疗技术

外科

药物治疗

宜诊

(一)风寒湿证

术手册

1.证候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部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2.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3.主方桂枝加葛根汤或葛根汤(《伤寒论》)加减。

4.中药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

5.成药风湿骨痛胶囊,每日2次,每次4粒。(二)气滞血瘀证

1.证候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暗,舌苔薄,脉弦。

4

2.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主方桃红四物汤(《医垒元戎》)加减。

4.中药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羌活、没药、地龙等。

5.成药颈舒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三)肝肾不足证

1.证候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质红少津,舌苔薄,脉弦。

2.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3.主方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4.中药仙茅、仙灵脾、知母、黄柏、巴戟天、当归、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芍药、甘草等。

5.成药仙灵骨葆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四)气血亏虚证

1.证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舌苔薄,脉细弱。

2.治法补益气血,养筋止痛。

3.主方八珍汤(《丹溪心法》)加减。

4.中药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

川芎、熟地黄、白芍等。

5.成药八珍胶囊,每日2次,每次3粒。

二、针刺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一)操作准备

1.备齐用物1~1.5寸毫针,75%乙醇棉球,治疗盘等。根据患者体质、肥瘦及腧穴部位选择针具规格。

2.安置体位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松解衣物,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护隐私,注意保暖。

(二)操作流程

(1)选穴:主穴为大椎穴、天柱穴、后溪穴、颈夹脊穴。如出现枕大神经痛,

5

取C2一C4夹脊穴;肩外沿连上臂外侧痛,伴有前臂桡侧至手腕有窜麻及酸麻

感,取C4~C5夹脊穴;若疼痛窜麻至拇指、示指,取C5~C6夹脊穴;疼痛窜麻至

中指、无名指,取C6C7夹脊穴;疼痛窜麻至无名指、小指,取C7、T1夹脊穴。

辨证选穴:风寒湿型加合谷穴;气滞血瘀型加膈俞穴;肝肾不足型加三阴交穴;气血亏虚型加足三里。

(2)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

(3)医者以30号1~1.5寸毫针,采用爪切或夹持进针法,从夹脊穴快速刺入棘突根部,有沉紧感后进行调气,平补平泻,使得气感向患者项、肩、臂传导。深度为0.5一1.2寸,捻转补泻每穴每次2分钟,要求有麻电感,其中针刺后溪穴时,方向应朝合谷穴方向透刺,使针感向掌背手指及肩肘放射。

(4)接G6805-Ⅱ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40Hz,电流强度2mA。

(5)治疗时间为20分钟。(三)注意事项

针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感染。针刺过程中若出现晕针反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辅助患者平卧,头低足高位,口服温开水或白糖水。拔针后按压穴位,若出现血肿,可先冷敷止血,再热敷促进吸收。

(四)疗程疗效

西医外

针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能有效缓解局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痛或麻木感、头晕等症状。但由于刺激或压迫的组织不同、程度的差

异,以及选穴和针灸操作上的差异,患者的疗效可能出现差异。一般而言,针灸

疗技

治疗对于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针灸疗效较差。

三、手法治疗

(一)操作准备

安置体位:患者取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松解衣物,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护隐私,注意保暖。

(二)操作流程

1.舒筋法医者用两手掌根部,从头部开始,沿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纤维方向,分别向项外侧沟及背部分筋。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8~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