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杜廷海,牛琳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5 10:02:32  37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康复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

【作 者】杜廷海,牛琳琳主编
【页 数】 416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09
【ISBN号】978-7-5349-9241-4
【价 格】98.00
【分 类】心脏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考文献】 杜廷海,牛琳琳主编.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心脏康复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冠心病中西医研究成果,提出了中西医有机结合、综合、系统、优化的心脏康复理念,系统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优势和实施方法,从康复功能评估、中医特色疗法、康复运动、康复教育、辨证膳食、心理康复及优化药物康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心脏康复程序、方法、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内容试读

上篇理论基础篇

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中医康复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患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使之重返社会。古代医籍中“康复”的含义不仅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还包括精神情志的康复和正气的复原

中医康复医疗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在殷墟甲骨文中有采用针灸、热熨、导引、按摩等方法进行康复活动的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养生康复的思想开始出现,在《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庄子·刻意》载“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均提到了通过气功、导引等方法保持或恢复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了康复的治疗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综合治疗。其广泛应用了调摄情志、针刺、灸焫、气功、导引按摩、热熨、饮食、体育等养生康复方法,强调形体和精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性。《金匮要略》将导引、吐纳、针刺、灸焫、膏摩、按摩等康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较之《黄帝内经》时代又有所发展。《伤寒论》专门论述大病之后的药物、食物康复法,三国时代的华佗在继承古代导引、行气、吐纳等功法的基础上,创编了医疗体操“五禽戏”,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成的医疗体操,堪称运动疗法的鼻祖。晋代皇甫谧所撰《针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针刺、灸焫、热熨、导引、按跷等康复治疗手段,尤其对针灸疗法的原则已基本概括。晋代葛洪《肘后方》和《抱朴子》中记载了药物康复法、饮食康复法的实例及导引术在养生防病中的作用。隋唐时代《诸病源候论》为第一部采用医疗体育与物理疗法对多种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书。《千金要方》首创药枕疗法、香气疗法。《外台秘要》中详论了病后将息宜忌,记载有大量康复方法,如磁疗、光疗、热疗及美容方法等。宋代《圣济总录》中除记载了食物康复的方法,对气功、导引、按摩和体育疗法的作用也有详尽的记述。《太平圣惠方》则注重采用药物和食物相结合的养生康复方法。《本草衍义》中选药粥方共129首。体育康复方面,八段锦、太极拳也在宋代形成。金代张子和应用许多康复方法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刘河间也带动了养生康复的发展。清代官方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多种疾病的养生康复方法。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对气功、按摩及动功等养生康复方法十分重视,列“运动规法”专篇进行讨论俞根初所著《通俗伤寒论》对病后康复调理列“调理诸法”专篇讨论,内容包括药物

2

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

调理、食物调理、气候调理、起居调理等,全面系统地阐述养生康复。清代叶天士处处注重情绪治疗,提出久病入络,指出一切沉疴痼疾的最后病理转归为络虚或络痹药物康复方面的应用尤为其特色,极力主张戒绝烟酒。吴师机以内病外治为特色,广泛应用熏、洗、擦、敷、贴、坐、吹、熨等方法而以“一通字赅之”。其所著的《理瀹骈文》在外科康复理疗方面卓有成就,将熏、洗、熨、擦、敷、贴、坐、吹等疗法综合运用,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因此“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的论点,称得上古代第一部物理治疗的专书。中医康复内容丰富,蕴藏在中医宝库中,并且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和充实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的方法。中医康复学的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等。各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

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实践,康复方法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种类

1.自然康复法包括泉水、岩洞、高山、森林、香花、泥土、空气、日光疗法等。

2.物理康复法包括色彩疗法、香气疗法、冷疗、热疗、磁疗、声疗等。

3.药物外治康复法包括蒸、烫、洗、浴、熨、敷等疗法

4.情志康复法包括怒疗、喜疗、思疗、悲疗、意疗及睡眠疗法等。

5.音乐康复法包括安神、开郁、悲哀、激励、喜乐疗法等

6.其他文娱康复疗法包括舞蹈、钓鱼、风筝、弹琴、书画、弈棋、玩具、戏剧疗法等

7.体育康复法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康复操等

8.气功康复法包括松静功、内养、站桩、动桩、长寿、固精、保健、强壮、延年、益智等功法

9.针灸康复法包括体针、皮内针、皮肤针、耳针、头针、灸法、拔罐等。

10.按摩康复法包括推法、拿法、揉法、搓法、捏法等。

11.饮食康复法包括各种各样的药膳方等。

12.药物内治康复法包括各类药物内服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以上各种方法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很少单独用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数种方法联合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西医结合养生康复医学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当今养生康复医学的潮流,是在功能、康复手段、残疾三大概念模式的基础上,追求康复医学有优良的质量、满意的结局和合理的费用,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养生康复医学中来。许多先进的康复诊断和评估的仪器设备都依靠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运算和信息的储存,甚至实现了电脑控制操作和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涌现了新的诊断和评估的仪器,一些康复治疗的仪器和设备正日益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样,通过电脑的辅助,便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善患者的功能水平。如微电脑上肢训练器、电脑伸展训练器、生物反馈治疗

3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

仪、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电脑辅助步行训练器、上肢精细动作和职业技巧的训练电脑辅助认知功能康复、模拟驾驶训练系统、言语治疗软件、言语训练反馈系统、电脑辅助义肢矫形器等。生物芯片等的开发也带来诊治的简便易行,使得对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预防康复更为科学化,从青少年期就开始养生康复预防,从而大大推迟或减少这些病的发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未来康复医学,不仅深入文化、艺术领域,还会与美术、书法、音乐、歌舞、武术、美食、药膳、健康旅游、模拟环境等融为一体。康复手段不仅更人性化,还更加高科技化,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康复内容不仅更加丰富多彩,还会更加有效率和高质量。

第二节中医心脏康复的特色优势

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疗原则等是中医学的理论精华,同样适用于中医心脏康复。心脏康复的对象大多病程长、病势缓、疗效慢,各种病症往往由多因素引起,多层次受累、多属性相兼为病,所以更强调运用多种方法,杂合以治,措施不一,这样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一、心脏康复整体观

中医康复学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原则体现了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综合康复。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形神康复一体观三个方面。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中医康复学的具体方法丰富多彩,可分为精神、饮食、运动、药物、物理和环境

六大类康复措施。从整体观点来看,中医心脏康复更加重视精神与情志、功能与营养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采取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医疗与自疗相结合,且更侧重非药物疗法、外治法和自我疗法的推广以及功能的恢复。

二、心脏康复辨证观

辨证与心脏康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证是决定心脏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心脏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和方法。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消除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病因。在中医康复临床中,不仅内服中药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等也应当注意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脏腑的虚、实、寒、热采用相应的补泻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原则。饮食康复法主要是针对性地选择具有食养、食疗作用的食物,以促进机体的康复。食疗是中医康复学的重要

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

内容和特色疗法之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依赖大地所产之五味而生存,五味摄入得当是康复医学中的又一内容。心脏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调理自己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心脏病的发生与营养不平衡有关,因此过食肥甘厚腻、辛酸苦辣等都不利于心血管病的恢复,其中所需要注意的饮食原则有控制总热量、维持热能平衡、防止肥胖。控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蛋白质的质和量应适宜。采用复合糖类,控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控制食盐摄入量。其次,中医学认为,中药与饮食有“四同”,一同源,二者皆生于大自然,属天然产品:二同用,都能起到调和阴阳、补虚泻实的作用:三同性味,均分寒热温凉及平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四同归经,中医康复医疗在整体观和辨证观指导下,强调对患者的治疗应当因人、因时令、因环境和因病证的不同,分别采取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不完全相同的方法,通过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如内服中药配合中药外用、推拿、针灸、手法康复等多种方法。

三、康复运动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中医历来运用“动静思想”指导运动康复,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畅达经络,调和脏腑,调节气息,静心宁神。《内经》亦云:“静则生阴,动则生阳。阳虚动之,阴虚静之。”然诸事有度,不可妄为,动过则损,静过则废。过度运动会使机体疲劳、受伤,而一味静养则会使机体更加衰老、退化。中医心脏康复中的形体运动如八段锦刚柔相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劳逸适度,正好避免了这样的情况。

四、内外兼修,杂合而治

中医心脏康复的对象虽同为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身心障碍者,但每人情形各异,或身患多种疾病,或老龄多种脏腑功能退化,或起居环境、脾气秉性有异等,导致单一的康复手段可能收效不佳。故而内服外治,药膳结合,以期共奏良效。《素问·异法方宜论》亦云“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在中医心脏康复过程中,既根据病情从生理、情志、饮食等方面进行身心和谐统一的整体康复,同时又注重个体性差异,因人而异,体现了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的统一。

五、简便易行,利于推广

中医心脏康复除形体运动、针灸等特色疗法对于场地设施有一定要求外,其他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膳食调养、药物调治、情志调养等。形体运动多从中医养生康复手段衍生而来,如八段锦、太极、功法操等,讲究动作和缓、形神和谐,有着广泛的历史文化积累。此外,中医心脏康复将养生康复学引入其中,更易引起患者兴趣避免了康复形式单一枯燥的弊病,使之更能坚持,以期最大获益。

目前已有学者运用中药、针刺、艾灸、推拿、按摩、刮痧、药膳、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种进行中医康复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中医心脏康复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将会在心脏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5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

研究表明,太极拳、气功和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能够让心血管病患者受益,可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心力衰竭症状、体力和情绪亦有改善作用

虽然历代中医古籍蕴含着丰富的心脏康复理念,但目前相关的挖掘工作尚不充分临床实践更显不足。目前临床多重视治疗,轻视预防及康复。出现上述情况,根本还是缺乏对预防及康复重要性的充分理解:缺乏对经典理论科学内涵的深入挖掘:缺乏对临床实践良好疗效的系统总结

对传统养生康复医学进一步整理、挖掘和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发掘、整理、研究,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行之有效的传统康复疗法,如传统的作业疗法、文娱疗法、心理疗法、膳食疗法等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科学地证实疗效,阐明作用机制,予以发展提高。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心脏康复的指导原则。在进一步整理、挖掘传统的养生康复医学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传统养生康复医学的特点和优势。其特点和优势可概括为:第一,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强调以平衡阴阳、调补气血增强体质作为功能恢复的基础,并强调天人合一,从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养生康复。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对心脏病康复治疗以活血化瘀等为主内治,结合情志、针灸、按摩、导引、熏洗、敷贴、体疗、食疗等第二,形体康复与情志康复相结合。功能康复是康复的主要目的,传统养生康复“形神合一”是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导引、运动训练、气功等方法,即是形与神俱的康复方法。传统养生康复学特别重视在康复过程中“形体”(身体)与“情志”(心理、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情志因素对伤病残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养生康复中注重“形神兼养”,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特别强调培养和保持松静的心境以对抗和克服“七情”的损害,从而促进康复。第三,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方法。每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取得好的疗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除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以内服和外治的方式,促进功能的恢复外,更强调使用自然疗法,利用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以及食用天然保健食品的饮食疗法和针灸、推拿等,促进康复。

第三节

国际心脏康复发展状况

公元前5世纪,Herodicus(古希腊时代的医师希洛地卡斯)提出运动可推迟衰老促进健康,至1910年“康复”一词应用于残疾人的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康复领域的制度逐渐完善,确定了康复医学概念。关于心脏康复,起初的观点是消极的。1939年,Mloy等的形态学研究报道提出,心肌梗死的坏死组织转化为纤维化瘢痕至少需要6周时间,因担心患者早期活动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故建议长时间严格卧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