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 第2版》郭云良,赵峻,李琴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5 09:53:46  17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epub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 第2版》

【作 者】郭云良,赵峻,李琴主编
【丛书名】中西医结合丛书
【页 数】 384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8.09
【ISBN号】978-7-5189-4701-0
【价 格】98.00
【分 类】中西医结合-医学院校-教材
【参考文献】 郭云良,赵峻,李琴主编.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 第2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8.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 第2版》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医学与医学模式,然后分别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起源、内容和发展规律,中西医结合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临床诊断和辨证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医学机构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了介绍。本书内容注重实践,实用性强,可满足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需要,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除编写委员会外,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包红、高媛媛、郝志民、贺新泽、姜文、李晓丹、龙少华、宁华英、孙彬彬、张开泰、赵丽等。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 第2版》内容试读

第1章中西医结合医学

医学(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预防和治疗疾病(Diseases)、提高人体健康(Health)水平为目的。狭义的医学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的养生学(Scienceof health preservation or Health cultivation)和西方的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gy)a当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体系。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两种医学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一微观顺序不同,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西医实践经验的积累,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一人类医学

Physianthropy

第1节医学

一、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起源于古汉语,原意为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之学。南宋思想家陈亮(1143一1194年)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提出:“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科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中国古代各类经典的经书都是科学规律探索的信息记录,《黄帝内经》就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科学巨著。

Science源于拉丁文Scio,后演变为Scientin,最终演变为今天的Science,其本意是系统知识。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1835一1901年)在翻译Science时,引用了古汉语科学一词,即分类的知识和学问(Knowledge and learning)。1893年,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字广厦,1858一1927年)率先引进并使用了“科学”二字。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严复(字又陵,1854一1921年)翻译《天演论》等著作时,也使用了“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一)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Theory),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科学有别于真理(Tuth),真理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正确的客观规律及其描述,而科学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及其描述;科学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一定是科学。科学是把任

2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二版)

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并在此过程中找到接近完美的理论。科学是运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思维严谨的方法,运用范畴(Category入定理(Theorem入定律(Scientific law)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Law),得出结论(Conclusion)。科学要发现前人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规律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一定条件下物质本质变化规律的研究和总结。科学的特点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二)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Technique or technology)是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人类所用的知识。由于人们研究客观事物的不同,科学与科学技术是两个可以互相转化的概念。即科学可以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可以是科学。例如,汽车发动机理论相对于汽车这个事物而言,这个理论就可称之为汽车发动机科学,而汽车理论就是诸如发动机科学、机械传动科学、电子科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汽车科学技术。发动机理论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是包含材料科学、燃料科学、力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科学技术。

(三)科学的内容

一是揭示宇宙万物(Cosmic inventory)的本质特性和规律,二是对万物的原有状态(Original state)进行重组,使其成为有某种性能的、能满足人们某种实践需求的东西科学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就是知识(Knowledge);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Knowledge hierarchy);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社会、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Cognitive activity);科学是一种建制(Organizationalsystem);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roductivity)。

科学是使主观认识(Subjective cognition)与客观实际(Objective reality)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的纽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这是科学的内涵。

(四)科学方法

科学就是求真,要真正理解科学,仅弄清科学的定义还不够。但也不是非要掌握所有知识才能理解科学,迅速理解科学的捷径是掌握主要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

1.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能力(Thinking ability)主要包括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想象、联想和创造能力等。

概,念(Concept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Perceptual)认识上升到理性(Rational)

第1章中西医结合医学3

认识,把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是人类所认知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判断(Judgment)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肯定(Affirm)或否定(Deny)事物的存在,并指明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判断能力,即将一事物的概念与其他事物的概念进行分辨、鉴别的能力。

推理(Inference or reasoning)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已知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Premise or precondition),从已知的判断推出的新判断叫作结论(Conclusion)。达到推理的正确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二是推理过程符合思维规律、规则,即是合乎逻辑的推理。若其中一条不具备,则推理的结论就不一定真实可靠。

2.分析综合

分析(Analysis)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并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关系的过程。综合(Synthesis)是把分析过的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

科学史表明,科学家不只是知识的开拓者,更重要的还是知识的综合者。临床工作中,一个具体的病证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要做出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析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得出病因的结论,再分析每个症状产生的机制,只有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综合,才能对这一病证的病因、病机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3.归纳演绎

经典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两类,具体地说主要是归纳和演绎。

归纳(Induction)是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原始记录归并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如何归纳是有效的、可靠的,这是经验科学要研究的最重要问题。科学归纳推理比较真实可靠,因而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演绎(Deduction)是将一般性理论认识(原则、原理和规律性知识)应用到个别或特殊事物上,从而引导出新的结论的方法,阐明研究结论及其普遍意义。通过归纳分析得出的某个具有一般性的研究结论,要靠演绎逻辑方法来证明其研究结论的普遍指导意义。

(五)科学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和思维科学(Thinking science),以及总结和贯穿于3个领域的哲学(Philosophy)和数学(Mathematics)。

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科学可分为理论科学(Theoretical science、技术科学(Technical science)和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等。

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和实验科学(Experimental science)两类。

4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二版)

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的目标,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General science)、狭义科学(Special science)两类。

目前,我国科技和教育部门通常将科学分为12个门类:哲学(Philosophy)、文学(Literature or Arts人、史学(History)、教育学(Education入、法学(Laws入、经济学(Economics入理学(Science入工学(Engineering农学(Agriculture入医学(Medicine入管理学(Management)和军事学(Military)o

二、医学科学

医学科学(Medical science)最初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社会、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交融,医学科学已超出了生命科学的范畴,而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药学、环境科学和工程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宗教学等各个学科。

关于医学的起源(Origin,历代学者有不同的学说。代表性的观点有医源于神(God)、医源于圣(Saint)、医源于巫(Witch)、医源于动物本能(Instinct)、医源于人类之爱(Love、医食同源(Medical edible入、医源于经验(Experience)和医源于劳动(Labour)等。虽各有所据,但各有所偏。因为,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在原始思维支配下最初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起源时期的医学是人类早期医疗知识的积累,一般称为原始医学(Primary medicine)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和古代中国,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5个主要发源地,不仅创造了各自的文明,而且孕育了各自的医学,即古埃及医学、古巴比伦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希腊医学、古罗马医学和古代中国医学。这一时期的医学,尽管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医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任务是相同的,但其社会和文化基础各有特色,使孕育中的医学从这时起就有各自的风格,并逐渐以古希腊医学为主发展为今天的西方医学,以古代中国医学为主形成了中医学。中医学是世界上唯一经历了数千年发展而延续至今的传统医学。

三、医学模式

医学包括认识(Recognition)和实践(Practice),所以,医学模式也就包括医学认知模型(Medical cognition model)和医学行为模式(Medical behavior pattern)。前者指

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Epistemology);后者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范式,即医学方法论(Methodology)。

(一)医学模式概述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又称医学观(Medical view),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

第1章中西医结合医学5

问题时所遵循的总原则和总出发点,是人类对健康与疾病总体认识的高度概括,即对医学本质、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包括生命观(View of

Iife)、人体观(View of human body)、健康观(Concept of health)、疾病观(Outlook ondisease)、诊断观(Concept of diagnosis人治疗观(View of treatment入预防观(Viewof prevention)和医学教育观(Concept of medical education)等。此外,医学模式还包括根据医学观建立的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体制(System)。医学模式从哲学高度概括了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医学思想观念及总体特征,指导着医学实践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一方面,它是由各个时期医学发展水平、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维方式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形成以后又成为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对各个时期的医疗实践、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事业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成为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的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模式将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医学模式对整个医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学模式是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的指导思想。医学模式的演变反映了医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从而给医学科学理论和实践领域带来重大的影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医学观和认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例如,人类健康是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观察,还是从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全方位去认识;人类疾病的防治、健康保健是单纯从生物学角度来处理,还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多角度综合研究。这种观念、认识和方法上的区别,主要起因于不同医学模式的影响,实质上是不同医学观的反映。

医学模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一种医学模式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医学界的共同信念,成为医学家为实践这些信念共同遵循的科学研究纲领,这既不是从他们头脑中主观臆造出来的,也不是由他们随意选择的,而是受制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当时的政治环境、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哲学思想等因素。每当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医学模式也必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医学模式思想的指导,最佳与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类对健康的追求。因此,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也迫使医学模式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西方医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西方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产生于原始社会。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局限于直觉观察,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人们对健康和疾病

6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二版)

的理解与认识只能是超自然的。这种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命与健康是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鬼神作怪与天谴神罚,死亡是天神召回灵魂。对疾病的治疗,虽然也采用一些自然界中的植物和矿物作为药物使用,但主要还是祈求神灵巫术;要想健康无病,也要求助和感动神灵。这是早期的疾病观和健康观,这一时期的医学模式具有医术(Medicalskill)和巫术(Witchcraft)混杂的特点。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伴随着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实践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步摆脱原始宗教信仰的束缚,在探索自然本源的同时也开始探求生命的本源,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产生了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整体医学观(Medical holistic concept or view of holism medicine)。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建立的早期医学理论,都试图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属性来解释人的生命属性,从而产生了粗浅的认识和理性概念。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吸收了自然哲学的理论和认识,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古典医学理论体系(Classical medical theory system),推动了后世医学的发展。

3.机械论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形成于14一l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文艺复兴运动(Renaissance movement)使自然科学研究冲破了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思想的桎梏,兴起了运用实验、归纳和数学方法研究自然,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英国自然科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和法国学者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一1650年)认为,新时代的哲学必须建立在科学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只有观察和实验才是真正的科学方法,主张对事物进行考察分析,重视逻辑推理,尤其倡导演绎法和数学法。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出现了机械医学观,把机体一切复杂运动归纳为物理化学变化,甚至连思维活动也认为是机械运动,为近代实验医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从18世纪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莫尔加尼(Giovanni Baptista Morgagni,1682一1771年)创立病理解剖学开始,到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一1881年)发现植物细胞,1839年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一1882年)发现动物细胞,直至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Rudolf Virchow,1821一1901年)倡导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确认了疾病有形态学微细物质基础的理论,开辟了病理学的新阶段。

机械论医学模式影响下的医学研究思维方法是还原论和归纳法,认为一切知识可被还原为某种对所有现象都适用的原则。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认为,每种疾病都有与它相应的器官损害,细胞病理学认为每种疾病都有与它相适应的细胞损害。这种学术观点局限在从机械论的角度来解释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保护健康就是保护机器,疾病是机器失灵,需要医生对其修补,忽视了人体生命的生物复杂性及社会复杂性,从而产生对人体观察的片面性与机械性。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