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訾传伦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5 09:52:22  26 编著 编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作 者】訾传伦编著
【页 数】 359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7.06
【ISBN号】978-7-5576-3316-5
【价 格】30.00
【分 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参考文献】 訾传伦编著.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6.

图书目录: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现代康复和中医康复理论和原则、康复医疗组织和管理、残疾预防及社区康复,现代康复功能评定和中医状态评估的各种方法,各种现代康复和中医康复治疗和训练的方法与运用,临床康复中常见损伤与疾病的中西医康复治疗,包括神经、骨关节肌肉、心肺和代谢、精神、智力和感官等系统领域多种疾患、损伤和残疾的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第一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及康复医学定义

一、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定义、内涵、核心观念和康复服务方式(一)定义

中西医结合康复(combination rehabilitation with Chinese medeine and western medeine),强调有机地应用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方法和措施,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改善心身状态,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正常水平,从而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幸福感。

(二)内涵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具有跨学科和跨文化特点,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生命个体特性,特别重视中国文化在康复的融人,和谐内在和外在的共存是宗旨,功能与状态的有机结合是关键。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工作、体育、文娱活动等。因此要达到“和谐回归幸福”的目的,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全面的康复领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l.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

即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历来医学领域内使用的一切方法都可以应用,也包括康复医学所特有的各种功能训练。

2.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

通过各种教育促进聋哑儿童、弱智儿童、肢体伤残儿童等的康复,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及中高等教育。对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人应创造条件使其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对不能接受教育的残疾人,应开设特殊的教育,使其接受特殊的教育,如专门学校、访问学校、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的学校。

3.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ation)

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和保证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的进行,维持残疾者的尊严和公平待遇,使其适应家庭、邻里、工作环境,充分参与社会活动。例如,残疾人就业、环境改造、社会福利、制订有关法律法规等。

4.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使残疾人获得较合适的职业,适应岗位要求并维持下去,对于发挥其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取得独立的经济能力、贡献社会很有意义。其包括职业评定、职业训练、选择介绍职业和就业后的随访。

全面康复,首先实施的是医疗康复,其他三个部分与医疗康复互相配合,社会康复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有些患者需要教育康复或职业康复才能回归社会,有些则不一定需要。

。1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21世纪医学所追求的已不仅是“更好地治病”,而是“让人生活得更健康”,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生存质量、残疾调整预期寿命及残疾调整生命年等理念,把治疗(cure)与照料(care)放到同等重要地位;避免早死,帮助人们和平安祥地死亡,追求幸福的生存质量等,已经作为医学目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中西医结合康复,特别重视吸收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的观念,把握状态,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命内在和自然外在的和谐关系,促进生命的整体和谐,实现医疗、教育、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

(三)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核心观念一功能和状态

目前引进的西医康复医学体系以“功能观”为核心,形成功能评价一功能训练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围绕“功能”开展系统的康复医学评估、训练和临床治疗。通过改善结构的异常或缺损状况(物理因子疗法及康复工程)、功能锻炼(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来达到功能的恢复或代偿:通常具有明确定位、精确定量、确切定性的特点,关注结构与功能,通过改善结构的异常或缺损状况、功能锻炼来达到功能恢复或代偿的康复目标。

中医康复学体系,源自古代,创新于现代。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理念,学习康复功能观理论,挖掘整理传统医学本质,创新提炼出“状态观”核心理念。状态(state)是现代系统科学常用的概念之一,指系统的那些可以观察和识别的状况、态势、特征,可以用一组物理量来表征。状态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体内部以及与外部复杂关系的连续总体。状,是机体局部或整体的部位、形状和结构的概括,态是特定阶段生命活动的姿势、特征与变化规律。状态既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中医辨证论治的“证”,用系统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状态的一种。“状态”概念与中医的证类似,但状态的内含除了包含“病证”概念以外,还包括人体非病态的生理病理特点,涵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心身关系的整体特征。

功能,较多体现在物质和形体层面,状态,更多体现在能量和信息层面。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物理学研究推进到系统科学阶段,对能量信息的整体认识越来越深人,与传统文化世界观认识不谋而合,物理学从最初的牛顿经典力学到最前沿的量子物理学,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趋于完善一从分子到原子再到基本粒子,发现物质的波粒二相性,然后是耗散结构理论,进而发展出混沌、分形和涌现等理论,针对动态的、模糊的、开放的、复杂的系统研究,发现一系列的复杂性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复杂性科学理论成为生命科学的新前沿,生命是开放性的复杂巨系统,状态观就是对人体复杂性的一种综合描述。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对功能观与状态观进行深入互动研究和实践,也将有助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状态是内在的内因,功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状态观,重视人体内在状态,运用整体论方法,通过中医思维、察外知内、类比推理等方法,认识疾病康复过程的状态本质,具有客观、模糊定性定位定量的特点,强调通过形式现象看到本质状态,在功能障碍的形式下,要求医者深人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状态进行系统分析。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念认为,人是人天合一和形神合一的整体,生理和心理活动相互协调、统一、健全、完整的“人”,通过整体状态的改善,来促进疾病的疗愈和功能康复。

状态是决定性的内在因素,功能是生命活动表现的外在因素。状态引导功能,功能影响状态。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提倡状态观和功能观方法的有机结合,大量临床康复实践发现,心身状态比较好的患者,意志坚强,依从性好,能坚持训练,身体功能逐渐好转的概率较高。2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心身状态不好的患者,意志薄弱,容易情绪动摇,不容易坚持训练,功能降低的概率较高,甚至出现疾病复发或再发的情况。因此,状态与功能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图1-1)。

状态

引导

功能

(内在)

彩响

(外在)

调控一激活

训练一重组

图1-1状态与功能的关系

因此,中西医结合后康复,重视以“状态”的核心作用,调动一切手段和积极因素,围绕改善心身关系的状态,调整完善,激活生命潜能,启动自愈力为主体的自我康复系统,以更好地促进功能重组和功能恢复。

(四)中西医结合康复服务的方式

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服务形式,继续沿用WHO康复服务模式。康复不仅是训练患者提高

其功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要求患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的社区,均参与康复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康复也是一种理念、指导思想,应渗透到医疗的各个环节,包括预防、早期识别、门诊、住院和出院后的医疗计划中。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三种:

l.康复机构内康复(institution-based rehabilitation,IBR)

包括综合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部)、康复门诊、专科康复门诊,康复医院(中心)、专科康复医院(中心)及特殊的康复机构等。康复机构有较完善的康复设施,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各类专业人员,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能解决病、伤、残各种康复问题,但病伤残者必须在该机构内方能接受康复服务。

2.上门康复服务(out-reaclung rehabilitation,ORS)

指具有一定水平的康复人员,走出康复机构到病伤残者家庭或社区进行康复服务。此类康复服务对象和内容均受一定限制。

3.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

或基层康复指依靠社区资源(人、财、物、技术)为本社区病伤残者就地服务。强调发动社区、家庭和患者参与,以医疗、教育、社会、职业等全面康复为目标,但应建有固定的转诊(送)系统,解决当地无法解决的各类康复问题。

三种康复服务相辅相成,并不互相排斥。没有良好的康复机构的康复建设,就难有良好的社区康复;没有社区康复,康复机构的康复无法解决占人口7%~10%残疾、残障者的所有康复问题。中西医结合康复,引进中国文化理念,结合中医康复理念和技术,更加适合具有广大人口的中国国情,同时也特别为世界康复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模式、技术选择和疗效保障。

二、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范围(一)定义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它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

·3·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comprehensivemedicine),是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部分。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其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可以与疾病并存或为后遗症。康复介人的时间,不仅在功能障碍以后,更应在功能障碍出现之前,良好的预防康复可以有效地减少残疾的数量与程度。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康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地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最大可能地恢复其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等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现代康复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即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使病伤残者得到全面康复,不仅要保全生命,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

中西医结合康复已经成为现代康复医学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特色康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的临床和理论的进展,为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二)对象、范围

康复医学的对象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人群:

1.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

急性伤病及手术后的患者,无论是处在早期、恢复期或是后遗症期,只要存在功能障碍,就是康复医学的对象。

2.各类残疾者

包括肢体、器官和脏器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者,有肢体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脏器残疾等。全世界约有残疾者5亿多,占全球人口10%左右,每年残疾人的总数还有增加的趋势。

3.各种慢性疾病患者

很多慢性疾病患者病程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只是相应的脏器与器官出现功能障碍,而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原发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对慢性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其功能恢复,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

4.年老体弱者

按照自然规律,老年人的脏器与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其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健康,需要康复医学的帮助。康复措施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其康复正受到更多的关注。

康复医学的主要病种包括截肢、关节炎、手外伤、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脑卒中、脊髓损伤、儿童脑性瘫痪、颅脑损伤、周围神经疾病及损伤等,骨科和神经科疾病是康复医学最早和最主要的适应证。近年来,心肺康复、慢性疼痛、糖尿病、癌症、艾滋病的康复也在逐渐展开。按照西方国家的康复医学传统,精神、智力、感官方面的残疾一般不列人康复医师的处理范围,而分别由各科医师处理,但随着全面康复理念的传播,有的康复医师也开始配合其他专科医师处理此三类残疾。

21世纪的现代康复医学,不仅注意功能恢复或重建的康复处理,还特别重视吸收传统文化和医学精髓,发展对于生命状态改变的各种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进行研究,从而完善“功

,4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能状态”互动的理论模式和技术体系,提高康复医学的效果,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跨文化、跨学科的整合,推动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科的发展,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服务质量,适应未来世界“小康”社会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对医学改良的需要。

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发展

一、源流

中西医结合的思想自清代末期开始萌芽,比如早期的中西医汇通学派,有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代表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指导下,领导者认识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并在1956年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即“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按照此方针,推进中医和西医互相学习与合作,取长补短,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实现一个战略目标:中西医在高层次上的统一,形成超越中医和西医水平的新医学。中西医结合源起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长期实行的国策之一,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在政府的推动下,中西医结合学科快速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基于此发展背景,在现代康复医学正式进入中国后,也逐渐开展起来,传统康复方法在康复医疗方面的理论、独特疗法和临床经验受到重视。1984年我国于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性的首届康复医学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的3个专题委员会:康复医学教育专题委员会、康复医学工程专题委员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题委员会。此后,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医康复学组等相继成立。不仅带动了传统康复方法学学术水平提高,也让世界了解我国传统康复方法在康复治疗上的优势。

我国卫生部在《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中指出,在建设康复医疗机构时,必须充分发挥传统医学这个优势,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结合起来。卫生部《“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将“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特色和优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行实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改善治疗效果”列为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的主要任务。目前,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已在中国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一方面,是中医院为代表的中医康复学界,以传统康复技术为主体,广泛引入西医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架构,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实践。另一方面,以西医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康复专科医院为代表的西医康复学界,把中医康复学作为传统康复技术,适应中国国情和老百姓需要,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研究。两者从不同角度,都产生了一些中西医结合康复成果。

二、西方:从替代医学到综合医疗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西方社会和医学界对中医康复学的应用,也可以认为是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中国之外的健康探索途径,有关经验值得总结。在西方,针灸、太极和中医等中医康复方法在西方医学被归入替代医学范畴,并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许多大学医学院都设立替代医

·5·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学研究中心。在美国称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是指西医以外的医疗;在英国称辅助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指对西医起辅助作用的疗法。国际上通称辅助替代医疗complementary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简称CAM)。CAM包括传统医学和民间疗法,包括很多经验性的,增强人类与生俱来的免疫力,保健预防并有治疗作用的方法。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针灸在替代医学疗法中占第二位(23%),仅次于冥想疗法(34%),而草药疗法占12%,居第5位。虽然替代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普及率有很大提升,但是替代医学直到90年代早期才得到常规医学机构的承认,在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即拨款200万美元在国家卫生院建立替代医学办公室。1993年,在美国开展的第一个有关替代医学的调查结果对外公布,该结果表明3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过替代医学,这个数字要比人们预想的高很多。1996年,华盛顿州通过了美国第一个法律,要求本州的每个健康保险计划都应该包括获得许可的替代医学从业者提供的医疗服务。1998年,替代医学办公室扩展为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其预算也增加到5000万美元,这也反映了对替代医学的价值更加关注以及把替代医学当作是主流医学的补充而非要取代主流医学的社会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替代医学正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兴起,替代医疗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医疗模式。对替代医学的历史研究表明早在18世纪,患者就采用了替代医学,除了替代医学可以提供临床疗效之外,还可以享受替代医学从业者给他们提供的个性化的和长期的关注,也因为患者对常规医学为他们特殊身体条件提供的康复服务和护理水平的不满。由此而产生的市场巨大。社会科学家研究表明:利用替代医学的人或者是因为对主流常规医学的不满,患者想获得更多的关注,更舒适的康复疗愈环境,控制自己的健康治疗,或者替代医学比较认同患者自身对健康问题的观点。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说自己采用替代医学的人更有可能认同自然本体论、环境保护论、灵性和积极心理学。英国的研究表明英国公民采用替代医学的动机是由于积极良好的医患关系,松弛身心,赋权和自我意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很多民族社区更喜欢传统医学而非常规医学,原因包括对家庭、社区和精神的重视,更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与幸福指数成正比,而这些往往是西方常规医学中所缺失的。21世纪开始,在过去20年里对采用替代医学的强调,表明公众对健康和健康保健观念的变化,即更重视整体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

与中西医结合康复概念比较接近的是综合医疗这个术语,综合医疗概念有逐渐取代替代医疗的趋势。比如,1996年,医师安德鲁威尔在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部开展了综合医学研究计划,这也是美国国内第一个综合医疗项目,其他大学,包括哥伦比亚大学,也随之成立相关机构。综合医疗的模型会在21世纪持续发展下去,普及性和使用率还在持续的增加。

随着健康组织找到了把替代医学方法融入常规方法中以更好地为不同人群提供服务,替代医学很有可能成为综合医学。医师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替代医学疗法的知识,学习如何与患者有效地沟通。这需要对人们理解和对自己健康以及健康保健的多种方式开展研究,以便健康保健专家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特别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替代医学对全球的健康保健和经济都有一定的启示,包括发展中国家种植用于传统医学方法草药的出口机会,为广大社区、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健康保健,通过为未成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干预式和自我治疗而降低医学费用。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