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中医养生保健》邓沂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1 15:47:08  28

图书名称:《老年中医养生保健》

【作 者】邓沂主编
【页 数】 175
【出版社】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03
【ISBN号】978-7-5337-8182-8
【分 类】老年人-养生(中医)
【参考文献】 邓沂主编.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内容提要:

本书专门针对老年读者群,讲授科学实用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阐述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特点、目的意义、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等;“中篇”介绍老年中医养生保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精神情志养生法、饮食药膳养生法、生活起居养生法、运动养生法、针灸按摩养生法,以及拔罐、刮痧、耳贴等其他养生法;“下篇”为老年中医养生保健的应用举例,主要包括因时养生、因人养生,及其亚健康与中医干预等。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内容试读

基本理论

第一章概论

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通过对中医养生保健概念、特点、目的、意义的学习,充分认识中

医养生保健在维护中老年人健康、减少疾病以及延年益寿方面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知识要求:掌握养生的概念与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特点,熟悉养生的目的

和意义。

能力要求:提高查阅中医养生资料的能力,并将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自觉运

用于个人中医养生保健实践之中。

历史悠久、理论独特、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中医养生保健得到空前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维护民众健康的重要价值。今后,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以及推进、实现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健康中国”伟大工程中,中医养生保健将继续造福人类,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与特点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

(一)养生与保健的概念

养生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古人亦称之为摄生、保生、卫生,偏重于老年养

003

未年用医养生保雕

生者则称为寿老、寿亲、寿世。“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也多次出现,“摄生”一词最早见于《道德经·五十》。养生、摄生,即保养生命、调摄生命,是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主要通过自我调摄的手段,采取能够颐养身心、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技术所进行的各种保健活动。

“保健”为医学专用术语,是近代西医学传人后才有的,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养生与保健,从个体保健角度来说,两者的含义基本一致,所以当代中医一般称其为“中医养生”或“中医养生保健”。

(二))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人类生命生长发育、寿天衰老的成因、机制、规律,阐明如何颐养身心、预防疾病,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实用性学科。

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可分为精神情志养生法、饮食药膳养生法、生活起居养生法、运动养生法、针灸按摩养生法以及拔罐刮痧耳贴等其他养生法。其中每类养生法又包含若干种具体的养生技术,如运动养生法中传统健身动功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特点

中医养生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卓越的效果。中医养生保健是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中医学基础之上发生发展起来的,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中医养生保健的特点有以下四方面:

(一)独特完善的养生理论体系

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根植于中医学理论,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讲究体内气化升降浮沉,并用阴阳五行哲学、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三大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保健的诸原则,提出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神并养”,自成独特完善的养生理论体系。

004

第一章概论

(二)和谐中和的养生保健宗旨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亦是一个整体,健康就是平衡。因此养生保健的根本宗旨就是和谐中和,人与自然要和谐中和,人体内部也要和谐中和,务使体内外阴阳平衡,中正平和,则可健康长寿。如适应自然,不受外邪侵袭;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七情过极,以及节制饮食、节欲保精、形劳而不倦等,都体现了和谐中和的养生思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是和谐养生,“食饮有节”“形劳而不倦”讲的又是中和养生。唐代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亦谓“惟无多无少者,几于道矣”。

(三)综合多法的辨证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众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太极拳早已风靡海内外;药酒、药茶、膏方、药膳菜肴以及针灸、中药、气功等养生方法,已经受到国内外养生爱好者的高度重视并广泛使用。然而,养生保健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功

一法、一招一式就能实现,而是要针对个体的生理病理状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因时因地因人三因辨证的调养,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因此,中医养生保健包括生活起居养生、饮食药膳养生、精神情志养生、运动养生、药物养生、针灸养生、按摩养生、气功养生、文化娱乐养生以及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等方面。切忌千人一法、四时一食,而是针对养生者各自的不同体质类型、亚健康状态或疾病证候特点,有的放矢,多法联用,综合调养。

(四)贯穿一生的全面养生实践

人的健康长寿,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养生不仅仅是中老年时期的事,而是要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要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同时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养生保健强调其是全生命周期的事情,要伴随人的一生一世、一言一行。中老年人更要重视、践行、坚持养生之道。在未病之时、亚健康时期、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要根据不同体质类型、亚健康状态或疾病证候特点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孙思邈《千金要方》强调养生知识、技能“必须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全面普及养生知识,践行养生之道,提高全民养生保健的自觉性,把养生保健作为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特点。

005

走年甲因界里保港

第二节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和意义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人生在世,外有六淫病邪侵袭,内有五志七情之感和饮食劳倦之伤,因此常有疾病发生而影响健康、威胁生命,使人不能尽享天年。养生保健的目的有以下三方面:

(一)增强体质

增强体质是养生保健最重要的目的。古语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之说。人们在父母孕育其期间,出生后生长发育与生活工作学习期间,既有可能出现不良体质,亦有可能表现亚健康状态,绝对健康的人是很少的。因此,每个人的

一生,都必须不断地增强体质、维持健康。

一个人后天的自身调养即养生保健,对于体质的改善、增强,亚健康的调理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先天禀赋虚弱的人如果后天调养、养生保健得当,可使体质变强,从而弥补先天之不足,因此后天的养生极其重要。

(二)预防疾病

预防疾病亦是重要的养生目的。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自身正气衰退等问题,人们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即邪气的侵袭而引起各种疾病,中老年人尤其易于患病。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可以使人体的机能下降,耗散人体的精气,影响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还会缩短寿命。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因此,中医养生强调扶助正气,抵御邪气,以预防疾病。强调“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注重未病先防、欲病防萌、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旨在通过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防止疾病传变,预防疾病复发。

(三)延年益寿

养生保健还有延年益寿的目的。人生都要经历生长壮老这些不同的生命阶段。衰老是生命活动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死亡亦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环节。但是要减缓衰老过程,达到天赋的自然寿命,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也是医学包括中医学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