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戴维奇|(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19 22:11:56  26 epub epub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书名称:《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

【作 者】戴维奇
【页 数】 205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0.12
【ISBN号】978-7-111-66964-7
【价 格】59.00
【参考文献】 戴维奇. 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内容提要:

本书整合了注意力基础观、制度理论、烙印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等关键理论,将企业家注意力、董事会断裂带、长期导向、企业家烙印及创业心智等作为创业认知的重要维度,将再投资、创业导向、公司创业等作为公司创业的核心构建。

《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内容试读

第一章研究框架、内容概要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问题与框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动荡,技术变革加快,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军将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合成

“VUCA”一词,用来描述“冷战”结束后越发不稳定、不确定、复杂以及模棱两可的环境

特征。VUCA环境下,对企业而言,“一招鲜吃遍天”已成为一种奢望。企业唯有快速因应

环境的诸多挑战,才能做到“适者生存”。

公司创业是一种企业层面的创业行为。作为企业的一项重大决策,公司创业被认为是在位企业通过内部创新、合资或收购等形式驱动业务增长和战略更新的主要动力2,同时也是促进产品、流程、管理创新和业务多元化以及企业员工把个人的创新构想转化为集体行动的重要形式向。公司创业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求企业在做好既有业务的同时,抓住环境中涌现的机会,并通过利用新的机会,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马奇的“探索-开发”分析框架,也就是,既要开发既有资源的潜能,又要不断探索,抓住新机会。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公司创业早已突破了企业的边界而日益向外部拓展,涌现了公司创业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衍生创业、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平台和创业生态系统等诸多新的公司创业形式。创业生态系统不仅推动了在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一大批个体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方面,小米集团构造的“小

2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

米生态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截至2019年6月30日,小米共投资超过270家公司,大多数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20多家企业年收入突破1亿元,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3家已经实现IP0上市。2019年,小米生态链(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额超过621亿元,同比增长41.7%。由此可见,公司创业日益呈现出对于在位企业以及诸多利益相关者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现象的涌现激发了学者的学术研究热情。从1969年在《美国管理学会杂志》上出现第

一篇公司创业论文算起,公司创业研究的历史已超过50年。有关公司创业与绩效的元分析表明,公司创业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的成功向。而基于转型/新兴经济背景的研究揭示公司

创业是转型升级和重构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持续的公司创业更是VUCA环境下企业获

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⑧。而当公司创业的价值得到确认后,如何加以推动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公司创业的前因研究随之而来,成为过去和当前研究的核心90。既有研究主要从环境因素,如环境的宽裕性1)、环境的动荡性1、环境的复杂性阿;战略因素,如战略管理实践间、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71以及战略导向9;企业内部因素,如组织文化20、组织结构2)、高管团队特征2网等方面着手,探索公司创业的前因及其作用机理。总体上,个体层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从企业家认知或创业认知角度讨论公司创业前因的研究还不多见。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upper echelon theory)的观点,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组织环境,都只是向企业家或企业高管提供环境刺激(environmental stimuli),其本身并不直接作用于诸如启动公司创业之类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些环境刺激最终能否影响公司创业决策,取决于企业家或企业高管如何过滤和加工这些信息。也就是说,企业家或企业高管基于环境刺激(信息)而“建构的现实”决定了他们后续的战略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讲,理解企业家处理和加工信息的方式至关重要。而这正是创业认知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书从创业认知的角度,解构中国背景下公司创业的动因。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创业认知研究涵盖认知构念的测量、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认知差异、认知偏见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以及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涉及的认知过程等议题232。以往研究强调创业者与普通人思维的区别在于,创业者能感知到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且在面临困境时更善于利用“反事实思维”,更容易看到被别人忽视的机会2叨。在创业认知的后果研究中,之前相关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创业认知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评价2)、企业绩效230以及战略制定3,等方面的影响。有关创业认知对企业层面创业活动影响的研究付之阙如。

基于前述分析,本书聚焦于以下核心研究问题:如何从创业认知角度来解释公司创业行为的成因与机制?为此,本书梳理整合了一系列以中国为情境的研究成果,试图增进对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关系的理解。本书的总体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具体而言,本书的系列研究整合了注意力基础观、制度理论、烙印理论、战略选择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等关键理论,将企业家注意力、董事会断裂带、长期导向、企业家烙印以及创业心智等作为创业认

第一章研究框架、内容概要与研究意义3

知的重要维度,将再投资(reinvestment),、创业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公司创业(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等作为公司创业的核心构念,从而探索创业认知视角下的公司创业生成机制。不仅如此,本书系列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创业认知形塑公司创业的边界条件。后者包括但不局限于:制度环境层面(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组织层面(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机制)以及个体层面(企业家经历)诸多因素。通过上述努力,本书较为深入地回答了“如何从认知视角来理解公司创业生成机制”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为企业理解创业认知对公司创业决策的影响,进一步发挥公司创业在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涉及的核心理论:注意力基础观、高阶梯队理论、战略选择理论、烙印理论、制度理论

创业认知

公司创业

企业家对管制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

再投资

放松的注意力

区域制度

政治联系

企业家新政感知

创业导向

董事会断裂带

公司创业

长期导向

利用政策性

创业机会

计划经济烙印

董事会成员

董事长职能

政府工作经历

军人经历

海外经历

政策注意力

交叉任期

背景广泛性

战略创业

创业心智

行为整合机制

企业家经历

图1-1本书的研究框架

二、章节与内容概要

本书的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本书共分为十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书研究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概括以往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理论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本书的理论意义、实践启示以及研究概要。

第二章具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回顾创业认知领域的相关研究,包括创业认知的本质、前因和后果,并提出该领域值得未来学者进一步研究的议题。第二部分重点回顾公司创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公司创业研究的演化过程以及公司创业、战略创业、创业导向、再投资的前因和后果,最后提出公司创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第三章研究企业家对于管制放松的注意力与中国私营企业再投资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企业家对于管制放松的注意力与再投资之间关系的两个调节变量:企业家的政治联系(非正式制度)和区域制度发展(区域层面的正式制度)。此外,本章检验了政治联系与区域

4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

制度发展的交互作用是如何调节“企业家对于管制放松的注意力一企业再投资”这对关系的。以中国3284家私营企业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本章的假设。本章通过考虑两类制度安排(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国家和区域制度),并从注意力基础观这个新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再投资的前因变量,强调“注意”和“感知”管制放松对创业决策影响的重要性,为制度与创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管制放松与再投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做出了理论贡献。

现实背景

理论背景

VUCA时代背景下公司创业对于企业的

专门从认知视角探讨公司创业前因的

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创业认

著述较为匮乏,基于中国独特情境的研究

知与公司创业决策密切相关

付之阙如

相关文献回顾

创业认知

公司创业

创业认知的本质

公司创业研究的演化

创业认知的前因

公司创业的前因

创业认知的后果

公司创业的后果

基于认知视角解释公司创业行为的成因和机制

创业认知

公司创业

企业家对管制放

环境层面(一般环境)】

再投资

松的注意力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

创业导向

企业家新政感知

公司创业

董事会断裂带

利用政策性创业机会

长期导向

战略创业

计划经济烙印

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

政策注意力

高管团队行为

企业家经历

创业心智

整合机制

结论和政策性建议研究结论

理论意义

实践启示

未来研究方向

图1-2本书的技术路线

第四章探讨企业家新政感知对其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以及企业家战略选择所嵌入的制度环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对新政的积极感知增进了企业的创业导向,地区制度环境强化了两者的关系,而政治联系弱化了两者的关系。以上发现对理解中国情境下创业导向的前因、结合制度理论深化战略选择理论具有重要的贡献,对政策制订

第一章研究框架、内容概要与研究意义5

者和企业也有实践指导意义。

第五章以高阶梯队理论和群体断裂带理论为基础,探索董事会断裂带与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二者关系的两种重要行为整合机制一董事会成员交叉任期和董事长职能

背景广泛性。基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面板数

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董事会断裂带对创业导向具有负向影响;董事会成员交叉任期和董事长职能背景广泛性对上述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章通过探讨特定行为整合机制下董事会断裂带与创业导向的关系丰富了有关创业导向前因的研究,通过提出并验证交叉任期和董事长职能背景广泛性这两个具体的行为整合机制而丰富高阶梯队理论,对企业的创业管理实践亦具有重要启示。

第六章研究企业家的职业经历(被认为是在位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如何增强中国民营企业长期导向与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的。本章通过对3080家民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第一,具有长期导向的企业通过培育创业人才或创业团队以及识别更多的创业机会,能有效地将二者进行结合,进而促进公司创业活动;第二,民营企业家的政府或军人职业经历可以发挥“资源通道”的作用,通过建立政治连带进而强化长期导向与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第三,具有海外经历的民营企业家在建立政治联系以及获取关键资源方面效率低下,进而对长期导向和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这些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Timmons模型的原理,揭示了机会、资源和创业人才的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公司创业活动。此外,本章还从一个独特视角一长期导向一探讨了公司创业的前因。最后,本章提出中国文化中一个突出的哲学理念一长期导向一对公司创业活动的积极影响,从而为实践者和企业提供了有用的见解。

第七章基于烙印理论和战略领域的注意力基础观,检验某一行业内中国企业家所具有的来自其之前“体制内”经历的计划经济烙印是如何指导其追求由监管改变、改革和政策支持所引发的机会,增加人们关于烙印对机会选择意义的理解。通过对3803家私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本章发现:具有计划经济烙印的民营企业家更有可能通过追求政策引导的机会来“赚快钱”;民营企业家所具有的计划经济烙印对机会选择的影响以企业家政策注意力为中介;制度发展水平负向调节了民营企业家所具有的计划经济烙印与机会选择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基于注意力基础观,聚焦于新兴市场中独特但普遍存在的政策性机会,旨在阐明如何将对这些机会的注意力转化为企业绩效。基于对2386家中国私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本章发现:在中国私营企业情境下,企业家政策注意力促进公司创业活动,进而提高企业绩效。此外,企业对政府政策的关注与公司创业间的关系受到地区制度发展水平情境因素的影响。本章丰富了企业家注意力的相关文献,有助于揭示企业家对政府政策的关注是新兴市场中的宝贵资源,并通过加强公司创业以提高企业绩效。同时,这一研究也增强了我们对新兴市场下公司创业的独特方式的理解。

第九章从战略创业的定义出发,提出既有业务优势确立和新兴业务进入是其两个基本

6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

维度,然后通过对一家中国民营企业(万达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建构起战略创业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新兴经济背景下,战略创业是企业家在特定环境约束下的一种战略选择行为。在“自上而下”的战略创业过程中,企业家的创业心智是战略创业的源动力。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资源先占等隔绝机制,确保新业务领域的先动优势,并推动业务组合演化。优势搜寻与机会搜寻呈现出“前后相继、此伏彼起”的形态,这使得企业有能力平衡两者对资源的需求。

第十章为总体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结果,本章首先总结关键发现一企业家注意力等认知变量会对公司创业产生重要影响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强调研究者不能脱离创业情境去看待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的关系。接着,详细讨论本书做出的理论贡献以及结合实际企业案例总结本书对企业管理者的实践启示。最后,反思本书的局限之处以及未来可以继续推进的研究方向。

三、理论与实际价值

(一)理论意义

本书的所有研究基于中国情境,从创业认知角度探讨了一系列影响公司创业的前置因素,也探索了创业认知影响公司创业的边界条件。总体而言,本书具有三方面的理论贡献。

第一,有力地推进了创业认知研究。创业的核心为机会的识别和利用。这一过程的每

一个步骤或多或少都与个体层次的认知要素相关,因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创业认知视角理解创业行为至关重要。然而,之前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创业认知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评价方面的影响2,鲜有关于创业认知对企业层面创业活动形成和发展过程影响的研究。考虑到公司创业是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缺少创业认知与公司创业关系研究的情况下,我们很难说创业认知研究已经做到了全面3。本书的一系列研究基于中国企业的经验数据,围绕“如何从认知视角来解释公司创业的成因和机制”这一问题展开了深人的研究,有助于弥合创业认知文献的研究缺口。通过考察创业认知对公司创业各种表现形式(企业再投资、创业导向、公司创业和战略创业等)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情境条件(如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企业家经历等),本书有力拓展了创业认知后果方面的研究。

第二,从崭新的视角(创业认知)揭示了公司创业的动力机制,从而为解释公司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公司创业的前因研究。以往有关公司创业的前因研究多数聚焦于环境因素,如环境的动荡性、环境的复杂性、制度环境;战略因素,如社会资

本、长期导向、战略计划;组织内部因素,如CEO自恋倾向、高管团队特征、组织文化

然而,有关创业认知特别是企业家注意力等因素与公司创业关系的研究目前总体上还处于早期阶段32。考虑到环境和组织因素均通过企业家认知的“过滤”而影响公司创业决策,因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