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林雪,张艳尊,李明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16 12:12:20  38 化学教学

图书名称:《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作 者】林雪,张艳尊,李明福著
【丛书名】学术文库
【页 数】 193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 2017.10
【ISBN号】7-5192-3811-3
【价 格】45.00
【分 类】中学化学课-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林雪,张艳尊,李明福著. 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2017.10.

图书目录:

《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内容提要:

素质教育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吸纳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创新。素质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实践中并不断完善、没有被深化的重要原因也在于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推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应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本书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探讨了中学化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学生素质的建议。

《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内容试读

第一章素质教育综述

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迎接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普遍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这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我国亦不例外。历经数年实践,素质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喜人成绩,应该说,我国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推进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理想,素质教育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素质教育“滞而不前”的局面与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极不相称。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上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与解决。在理论层次,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如对素质教育概念认识不清、还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素质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建构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等,理论建设显得还是相对薄弱,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素质教育实践。在实践层次,素质教育实施出现种种偏颇。特别是在升学率面前,素质教育显得异常脆弱与不堪一击。“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严严实实”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真实写照。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尽管政府积极倡导,社会呼吁多年,学校也与之相配合,采取了不少具体措施,但是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体现在人们自觉的教育行为上还不多见。为此,深入分析阻碍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措施与对策,深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素质教育在实践层面的推进,以期在理论建设与实践探讨中有所新的突破,从而促进我国素

-1一

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质教育工作的进步,这是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深刻了解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一步理清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制定科学的对策和措施,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素质教育含义及特点

一、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含义

(一)素质的概念及分类

素质,是现在人们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词语,是评价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概念。不时见诸各类报纸、杂志、科研论文和著述中。然而什么是“素质”还真是没有多少人能讲得清。现代心理学所讲的“素质”

一词是指一个人先天具有的一系列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知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其中脑的特点尤为重要。随着对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学上所讲的素质概念,仅仅是从人的生物学的角度上而言的,已不能科学地解释素质的内涵。为适应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人们又从教育学的视角来探讨素质教育的概念。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素质是指对人的身心发展相对稳定的、内化的、长期起作用的能力和品质。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素质是指人先天俱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影响所形成的人的一系列基本品质。具体而言,人的素质应包括以下几类:

1.遗传素质

人的遗传素质指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和禀性,即心理学所说的素质。所以也叫自然素质、生理素质,它是一个人先天俱有的素质。

2.心理素质

它包括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品质,是一个人认知和非认知因素、

一2

第一章素质教育综述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体,它是先天与后天综合作用后的结果。

3.社会素质

包括国民素质、民族素质、教师素质、干部素质等。这些素质都是个人在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4.创新素质

这是最高形式的素质类型,它本身并不与上述三种素质类型并列,而是以上三类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后的产物。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不过20多年,因此在词典中找不到它的确切含义。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阐释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做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随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鲜明地指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目前一般的说法是,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发展人们先天与后天所具有的各种素质,以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教育范畴。在当前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又赋予素质教育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自主、能动的主体性要求,超越人的自然素质,不断提升人的创新素质的教育。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适应

一3

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社会发展的人,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与学会交往,进而学会做人。因而,素质教育也应该是一种强调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只有构成个人素质的各元素之间的有机协调和整合,教育发展人、提升人的真正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目前,对素质教育特性的阐述林林总总,难以尽举。较为全面的观点认为,素质教育的特性有“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整体性、基础性、普遍性、发展性”。联系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笔者把这几方面重新做一概括和总结。

(一)基础性与前瞻性

“就本质言,基础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因而素质教育必然具有基础性。如前所述,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提高民族基本素质最重要的阶段是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基础教育就是为中小学生打基础的教育。虽然从广泛的角度讲,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实施素质教育,但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人们总把素质教育的实施范畴局限于基础教育领域,因而“素质教育”即指“基本素质教育”。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学生基础素养的培养,如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很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结构,教学的重点应集中在最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个体的发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是面对未来的,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向他们传授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面向未来的基础,做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准备,培养学生具备公民的基本素养,而且要预测和分析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所产生的可能影响,通过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预期或预测,确定科学的教育思路,从而促进学生更大程度的发展。正是在基础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意义上,我们说基础素质好的人后劲足。因而,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且要进行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4

第一章素质教育综述

(二)人本性与主体性

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在于不把受教育者当人看,即教育中的“无人”和“非人”现象普遍,即把人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视他们为社会的附庸,从而使学生沦为考试机器和分数的奴隶,忽视了学生“人之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是对教育人本性的严重扭曲与异化,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极为不利,是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承担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主体是人,而客体是自然。主体性是作为主体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一种内在规定性。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它主张要把学生当作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当作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要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完满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自强和朝气蓬勃的人生。其实质就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内涵一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但素质教育所体现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要学生为所欲为,而是依据主体性原则,努力使教育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从而实现教育的“成人”的目的,把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育效果的达成有机结合起来。因而,素质教育不仅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更重要的是它把学生作为生命主体;不仅要教导学生怎样做人,而且要教导学生怎样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做社会的合格公民。因此素质教育在弘扬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注重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和适应社会的现代意识,体现教育的人本性和以人为本的教育。

(三)全面性与整体性

应试教育在“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的指导思想下,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关注的是“高分生”和优等生,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学习差”和“品德差”的“双差生”,这就根本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必然带有极大的片面性。而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则与之不同,它不是

-5-

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面向部分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注重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发展。早在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就指出:“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所以,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包括有差异在内的所有学生,要求他们的素质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即要求德、智、体等各方面并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因为,素质教育主张,人应当是整体性的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单纯偏重某一方面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所谓的“单面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并且使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符合21世纪实际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四)科学性与人文性

在传统教育中,一些教育工作者人为地割裂了教育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其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教育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辩证关系,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之中。素质教育代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它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在教育目标上,必须坚持、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目的观,既包括人文教育目标,又包括科学教育目标。正如美国圣母大学校长郝斯柏所指出:完整的教育同时包括“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两大部分。在他看来,“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然而在过去很长的

一段时期内,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各执一端,各自为政,进行激烈的斗争,在某一时期的特定范围,一方成为显学而另一方被压抑,双方在矛盾斗争中曲折发展。反映在教育领域内,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离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难题。某些教育工作者不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没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和挫败,影响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