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欣赏》陈燕敏,姚佩婵|(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12 11:10:57  51 舞蹈欣赏

图书名称:《舞蹈欣赏》

【作 者】陈燕敏,姚佩婵
【丛书名】高等院校公选课系列教材
【页 数】 150
【出版社】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16.04
【ISBN号】978-7-5624-9442-3
【分 类】舞蹈艺术-鉴赏-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陈燕敏,姚佩婵. 舞蹈欣赏.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04.

图书封面:

《舞蹈欣赏》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舞蹈艺术的鉴赏原理、中外古典舞作品欣赏、中外民间舞蹈作品鉴赏、中外芭蕾舞作品欣赏等内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多元文化侧面入手, 对各舞种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较为清晰的叙述。

《舞蹈欣赏》内容试读

第1章

舞蹈艺术的鉴赏原理

WUDAO YISHU DE JIANSHANG YUANLI

舞蹈鉴赏活动中,舞者通过持续流动的肢体语言、舞美布景、道具服饰等展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鉴赏者通过作品丰富的艺术形象、构图、技能技巧、表情和舞姿所组成的有意味形式,以及与之联系的自己生活阅历,通过发挥想象力,将多层的表象重新整合,积极参与再创造,提高对舞蹈艺术形象的感应和赏识。这种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是鉴赏活动不可缺少的两方面。

1.1

舞蹈鉴赏的基本特性

1.1.1舞蹈鉴赏中观赏者的主观作用

舞蹈鉴赏活动中,观众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之一。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在《艺术的观念》中写道:“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他在《智慧的痛苦》中又写道:“…呈现于诗人心中的形象,不是观念,他由于形象,看不见观念,而当作品完成时,比起作者自己来,观念更容易被思想家看见。”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观赏舞蹈表演,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舞者这客观形象,这左右着观众的感觉和表现,作品中角色的情绪是欢乐和兴奋的,而观众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接收信息。正是观众的这种被动的单向性状态,随着人物情感的深入表现和情节的发展,观众就受到舞蹈艺术感染作用,会逐渐地被带入其所创造的情境视野来欣赏作品,甚至融入舞者的状

态,和剧情发展一起亦喜亦悲,这时,观众打破单向性,已经完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多元联想状态。因为观众的生活背景的差异,受教育的程度、阅历的高低、艺术修养和鉴赏心境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鉴赏作品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鉴赏舞蹈作品,不同时代的人的审美情趣标准也有差异,每个观众的切身经验不同,理解作品标准就会各显特色而不尽一致,这是毫不奇怪的。如中国现代舞《薪传》,讲述的是三百年前中国人移民台湾的一段艰辛历史,表达了台湾先民共患难齐打拼的坚毅精神。这部作品也是林怀民创作的意象类作品,没有故事性的表演题材,只有由舞者自情绪上、肉体上找出祖先贴切的形象,观众所感受的祖先形象和内心的力量不同,透过我们祖先的历程,观众反思的历程同样有着天壤之别之感。

鉴赏瑰丽多彩的舞蹈作品,评判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观众把这一艺术形象接受到心里,只有为观赏者感觉和感情所肯定和接受的作品,才有可能在理性上被肯定和接受,然后观众再把这些感性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提供到大脑融会贯通起来,加以润色,在大脑里产生的精彩绝伦画面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艺术判断和评价始终跟欣赏者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反应是不可

分的。可见,观众也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把广阔世界的纷纭万象吸收到自我中去,推动自己的深入体验,促使自己的认识融化在欣赏的艺术形象之中,产生更深刻的哲思。

1.1.2舞蹈鉴赏中审美享受的产生

舞蹈鉴赏是教育与娱乐相统一。亚里士多德指出,艺术作品不光达到给人以教育和净化的目的,还给人以精神享受,在紧张工作后的休息。鲁迅曾将给人享乐视为文艺作品“本有之目的”。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处于无障碍的观赏状态,不时使观赏者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愉悦和超脱。没有精神上的审美愉悦,舞蹈作品的存在便缺少了社会价值。

舞蹈作品鉴赏会使人在飘忽中有一种距离感,在认识的逻辑过程中转化为情感的逻辑,从理性到感性,都用情感去把握作品,与现实有一种莫名的距离,毕竟这些观赏的作品是编造的故事,它是由戏剧性的布景道具和人物搭建起来的世界,让人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有一种若即若离之感。通过舞者的表演调动起观赏者丰富的想象力,摆脱狭窄的现实生活的束缚,超越个人功利和物质实用对作品进行审美观照,更加专注把握作品的审美价值。

鉴赏舞蹈作品不应该有任何公式化和概念化的说教内容,如果感情趣味不浓郁,无法唤起观赏者丰富的想象力,激起波澜壮阔的感情,就没有审美享受,更谈不上鉴赏了。舞蹈鉴赏客体对作品的认识、道德评判和思想教育等方面也是不存在的。

观赏者的感性体验是被作品的形式美深深地吸引,被作品的内容感动着,许多观众沉浸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这就是感性体验。当鉴赏者在感受对象美时,无法用语言来概括其中美的意蕴,那是因为转瞬即逝的肢体语言构图、音乐及舞美是很难在瞬间把握的,只有在余温中理性地思考。一般来说,非专业的观众赏识新创作的舞蹈作品,多半是毫无思维准备的,他们都抱着赏心悦目的审美要求而来,而对思维内容的要求并不强烈。一般的欣赏者在观舞品技、赏心悦目渐入心领神会的佳境时,跟着审美探讨心理的成长渐渐由形入神,直到心驰神往时才顿悟其意蕴。作品的情节和艺术形象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观众的情感才跟着开启深层的思考,想象力开始活跃,感同身受,这是感性思维的审美路子和心理历程。

在鉴赏活动中感受与理解的精神过程为,舞者把鉴赏者引入一个美梦的境界,他跟着艺术形象的塑造,随着舞者的肢体语言发出的信息,表达的情感逐步地一再呈现,鉴赏者被感动,引爆了激情和艺术形象思维,鉴赏者仿佛看到一种象外象,贯通一种有限的空间包蕴无尽的内涵。鉴赏者在不断地探讨心理过程中,其实是好奇心发挥了作用,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求知欲,舞蹈鉴赏的心理焦点是对美的搜寻探讨,好奇心启动是人类对舞蹈美感的审美欲望。

鉴赏时最先启动的器官是感应感染器,在曼妙的舞蹈和快乐的乐曲浸染下,作品中的美感不仅是一般的人体动态美,而且是美的图景、情的浪花进行交响观照。观赏者在欣赏舞蹈表演时发生了审美欢愉,它“在普遍性、持久性、强烈性等方面,都比其他欢愉超出一筹,是一种处于更高层次上的欢愉”。这种审美欢愉来自人类高级的感应感染器,而且它贯穿到心理结构的各个器官分支,贯通着激情、想象和理解,使鉴赏者的整个意识活跃起来。在多种心理自由碰撞和浸染下,发生一种自由轻松、真挚深邃的欢愉体验。只有当人们赏识轻盈飘逸的舞姿时,才能真正体验到

3

审美的欢愉,在这种欢愉中,既有对形式的观止和对情感的共识,又有洞察内涵的欣慰,净化了压制的情绪,在感应感染器奇妙的同化下愉悦一泻千里,留下丰硕的心理体验。

1.1.3舞蹈鉴赏中的理性思考

鉴赏者全身心地投入作品的欣赏中,理解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除视听觉之外,鉴赏者还应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与编导思想和情感的共鸣点。如果鉴赏者能够轻松地评判舞蹈作品,超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主体动作的表现内涵,这就达到了舞蹈理性的审美阶段。

阿尔文·艾利最著名的现代舞作品《启示录》,以灵歌为背景,在“哀伤的朝圣者”形态上表现了黑人的苦难命运和对自由的向往。舞者们

排成菱形,双手五指张开在身体两侧,抬头仰望的是自由的天空,伴随着低沉悲凉的歌声,舞者时而双腿一屈一直,双手向旁伸出:时而双腿直立,双手向上伸;时而两腿跨开,双臂打开,如雄鹰俯瞰大地,以这组主题动作进行节奏、空间、力度的展示,表现那低沉的情绪,不同的观众会作出不同程度的愁思。另外,舞蹈中广泛吸收了芭蕾的线条美和现代舞的力度美,让观众见到一派现实的画面,成功地浓缩了美国黑人这个伟大种族无论遭遇何等的艰难困苦和非人待遇,都让鉴赏者想象到昂扬乐观并积极进取的生命欢歌,这些不是观众感性的体验,是鉴赏者通过肢体的语言读懂那些压抑的心灵,领悟那精神之力量。观众在这种悲舞中所悲,迅速地与舞蹈中人物发生激情共识,由沉着封锁转入热情接应以至身临其境、在“入境”思考中进入感同身受的情感状况。

在赏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和契合,是舞蹈鉴赏的最佳精神状况。舞蹈鉴赏不仅注重形式美感,同样还正视激情内蕴,在感性与理性同时具备时,舞蹈鉴赏才能取得“浮想联翩”的效应。鉴赏一部舞蹈作品,需要怀有丰满的感性热情,经由过程感应感染,进而理解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由此转入丰富的想象,积极开放的心理状态下剖析艺术形象思维,才能达到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把握,完成一次带劲完美的舞蹈审美过程。

鉴赏舞蹈的审美过程中,理性的心理描述远远不是舞台直观形态的复写,而是舞台的呈现与现实生活中的舞蹈见识间交叉,并不是完整而有序的,有脑海中暂时性的零星的、无序的。理性思维后,感性勾当和理性勾当的交叉形成,由感动至想象乃至发展到神往、顿悟,综合的感性与理性都搅和在一起,这才为作品作了条理化、典型化的归纳和综合。

因此,艺术的美是较模糊、较隐晦,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其中的“意”需要鉴赏者用理性的思考去“会”。所以,创编者提供给观众高品质的客观欣赏条件,抓住鉴赏者的心理过程,积极培养和完善广大舞蹈观众的审美心理,令鉴赏者对意境之外的思考,超脱局限去把握有限的理性思考,以“欲辩已忘言”的最佳状态深入地了解和鉴赏舞蹈。

1.1.4舞蹈鉴赏中的共鸣现象

舞蹈欣赏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一共鸣。简单地说,观赏者与舞者在情感和理想趣味沟通上有共振,情感与思想高度的和谐共振的审美情境。观赏者需要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认识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它们产生共鸣,深入体验,使作品深刻化和明朗化,在透视力中寻找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欣赏作品时,编导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以感染、激发起观赏者思想感情的浪花,给予观赏者一种迅速而又细致的感受力,使观众达到如醉如痴的状态,这可能远比编导的感受力来得更加生动更加强烈。使观众随着编导对生活的评价,爱编导所爱,恨编导所恨:甚至于不自觉地进入角色,和舞台上的舞者同呼吸共命运,此时观赏者的情感和直觉超越他们的理智,感情勃发,产生同喜同悲之感,这种现象就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舞蹈鉴赏产生共鸣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理解”,任何舞蹈作品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的内容,那些内在的寓意和深刻的意蕴能引起观赏者思想感情的共鸣。共鸣对观赏者的调节和升华,使其不断地在共鸣净化基础上探索作品意蕴,情感体验和欣赏判断,是感性与理性两种因素的结合,让观众达到心领神悟的体验深度,这是生命智慧的一种飞跃。例如,我们熟悉的三大古典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之所以为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在全球巡演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作品除了精湛的舞蹈技艺、叹为观止的整齐划一和异彩纷呈的舞蹈场面给人清

新脱俗之美的享受外,还赞美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符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它瑰丽奇葩的艺术魅力强烈震撼人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可见,经典作品能对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都能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

从美学原理上看,观赏者在鉴赏作品的社会活动时,在审美的过程中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与舞者一起产生生命的自由感和快感,即在审美活动中与艺术形象一起产生美的共鸣,因为这些优秀的舞者以生动优美的形象、高超的技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感觉力、共同的审美要求,仿佛作品也有感觉、思想、情感和意志活动,观赏者受到艺术形象的错觉影响,对艺术形象发生不同程度的领悟,这种共鸣是观赏者的最高境界。

1.1.5舞蹈鉴赏再创造

(1)舞蹈鉴赏再创造活动的表现形式舞蹈鉴赏再创造活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是观赏者对作品形象有补充和丰富、扩大的可能,它实现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在评判的基础上推动舞蹈创作的动力。观赏者受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等影响,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补充、丰富和扩大,于是出现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孔雀的艺术形象”的情况。1986年,杨丽萍编导的女子独舞《雀之灵》,观赏者无不为之倾倒,作品映射出来的深邃、纯净的诗情画意深深地刻入人们心中。闭目回想,映入眼帘的仍然是那皎洁的月光下,一只圣洁高昂的孔雀于河边亭亭玉立着,一波平静的湖水映衬着灵动的精灵,仿佛都怕惊扰了她那优美的身姿,人们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心甘情愿地进入她那深邃悠远的境地,犹如饮了一杯清洌例甘泉,久久不能自持。这种艺术形象,既有从艺术形象中直接看到的,也有间接想象的,这正是观赏者通过想象在自己心中发展而产生的。正如王朝闻说,欣赏活动是有趣的,不只因为观赏者被动地接受什么,也因为他可能主动地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

其二,观赏者能够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挖掘其隐喻部分,是观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发挥了其能动性作用。例如:张继刚先生的舞剧《一把酸枣》,既反映晋商文化,又演绎晋商爱情生活。观看这一个晋商家族悲惨的爱情故事,不管是从戏剧鉴赏方面还是从舞段编排、舞美设计等方面都让人回味无穷。那里弥漫着浪漫与浓烈的表现形式,令欣赏者发挥想象的空间,把一段哀婉

凄绝的故事运用重复的逻辑编舞手法再次演绎。在第一幕,小伙计外出学徒做生意,因想念酸枣半路折回,两人在屋顶相见的这一舞段中,酸枣因对小伙计的想念,当二人相见时,她却害羞地跑开了,背对着小伙计的方向,小伙计追随而上,在酸枣的身后张开双臂短暂的犹豫之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