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张辉,王静,吴东立,于磊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11 10:07:39  37 编著 编著 epub

图书名称:《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 者】张辉,王静,吴东立,于磊编著
【丛书名】《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
【页 数】 132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9.03
【ISBN号】978-7-5189-5236-6
【分 类】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张辉,王静,吴东立,于磊编著. 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提要:

本报告系“2017年度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文献综述,对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深入探究分析,尤其是历史进程、特点、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出新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强调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准确把握“二十字”总要求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科学内涵,对于指导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向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则体现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农民生活富裕。产业振兴,就是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善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兴旺发展;人才振兴,就是要培养造就职业农民队伍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供乡村振兴坚实人才保障;文化振兴,就是要注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乡村文明体系;生态振兴,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农村宜居环境,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生活富裕,就是要消除乡村贫困,缩小城乡居民在收人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实现乡村人口全面小康基础上的“生活富裕”,这

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

(二)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要成就,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推动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大幅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生产逐渐从资源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变,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加剧情况下,先后成功培育高产优质主要农作物品种、新组合2万余个,优良畜禽水产新品种200多个。经过5~6次大规模品种更新换代,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畜禽水产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例持续提升,为推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0.6万亿千克以上,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保持世界第一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实现转变。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轻简化省力化栽培、全程机械化步伐加快,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在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推广先进技术模式,2017年农药化肥施用实现负增长;农村三产融合加快推进,重点发展食品安全、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三是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63元,增幅连续7年高于城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从2009年的3.33倍下降到2017年的2.71倍,同时,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取得了巨大成效。2013一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91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年底的10.2%下降至2016年年底的4.5%.

四是农村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兼具现代文明和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目前,国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

-2

第一章导论

完善,99.7%的自然村已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网络等便利的生活设施完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文化娱乐设施稳步建设,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三)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显,制约着全面现代化和决胜小康社会新征程的步伐

虽然我国的农业农村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与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

醒地看到,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目前已经成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制约和突出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质量效益仍然不高,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发展目标任重道远。近年来,中央为确保粮食生产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能稳步登上新台阶。但是我国农业体量大,农牧渔、种养加各产业门类齐全,总体是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突出问题是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不紧,农民卖的大多还是“原字号”“初字号”农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2.2:1,“谁来种地、谁来养猪”问题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发展亟须走出一条由增产向提质的转型之路。

二是资源要素持续向城市净流入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引导以“人、地、钱”为核心内容的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仍然面临不少障碍。201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开始出现缩小的势头,2014年首次降至3倍以下,资源要素向农村回流的拐点开始呈现,但仍处起步阶段。我国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短期内城市资源要素“下乡”还无法完全规避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壁垒、文化壁垒、教育壁垒与投资壁垒等。农地政策落实困难、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滞后、教育发展不足、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差等制约性因素的存在,都严重束缚了各项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资源要素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仍然表现出巨大的惯性力量。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问题仍然很突出,资源硬约束日益加剧,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为继。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资源缺乏,

-3-

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0.2。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水平较低,上亿亩耕地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污染。农业清洁生产方式普及不到位,循环农业发展激励机制不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尚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形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共同支撑了农业科技创新,但存在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仅有30%一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涉农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有待提升,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2017年农业十大标志性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均为院校,反映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四)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践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启示借鉴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除了依据自身经验和发展需要解决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探析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发掘一些共性和普遍的规律,为进一步指导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表明,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基本都遵循“农业基础、工业优先、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路径与模式。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的转型,农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标准化等,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

出率和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GDP比例不断下降,分

别降至3.1%和1.4%。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呈现信息化、

-4-

第一章导论

精准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等趋势,工业化农业逐步向知识化农业发展,农业综合效益、农产品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从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看,特别是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大规模农业类国家,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中等规模农业类国家,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小规模农业类国家和以以色列、荷兰、瑞典和巴西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类国家,它们分别根据本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情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但本质上其实殊途同归,各国都会不同程度地将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放在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三率”的共同提高上,都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锁定在依靠生物技术、智能装备和数字农业三大战略支撑点上。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资源特点各异,不同类型发达国家发展实践经验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文献综述,对典型国家农业

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深入探究分析,尤其是历史进程、特点、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最后结合典型国家发展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一是梳理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原理、演变历程与发展趋势,从中提炼出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具有借鉴作用的核心观点,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体理论,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二是不同典型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农业发展进程不同,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不同,

而我国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同样也存在差异性,在当前乡村振兴和大力兴农的大

背景下,正可以相应借鉴。因此,以我国不同典型地区来对标国际上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特点,结合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农业农村国际大环境,立足当前、回顾过往历史经验,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是宏观战略层面的发展路径选择。三是通过借鉴典型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依

-5-

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据不同典型国家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启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达到让农业和农村同时和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的,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三农”现代化。

三、框架设计

(一)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对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见图1-1。

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

典型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

理论概述

实践与经验

世界

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

大规模农业类:

业农村现代化理论综述

美国、澳大利亚

中等规模农业类:英国、法国、德国

现代化发展历

小规模农业类:日本、韩国其他特色农业类。

以色列、荷兰、瑞典、巴西

国际经验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借鉴与启示

图1-1研究路线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