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刘益东,高璐,李斌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11 09:48:18  74 epub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

【作 者】刘益东,高璐,李斌著
【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 丛书
【页 数】 254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2017
【ISBN号】978-7-5328-9835-0
【价 格】70.00
【分 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英国
【参考文献】 刘益东,高璐,李斌著. 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内容提要:

该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重大突破项目。它以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为主题,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内容试读

第一章

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知识基础

英国工业革命波澜壮阔,其前后两三百年的历史进程昭示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奇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

生产力还要多…”托马斯·K.麦克劳指出:直到大约17

世纪,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此都习以为常,并根据这种情况安排各自的生活。在1700年前的1000年里,欧洲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只有0.11%,世界上其他各地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以0.11%年增长率计算,人均年收入每630年才增长一倍。但是,在1820一1990年这170年间,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在英国翻了10倍,德国翻了15倍,美国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麦克劳,2006)。这一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书研究的主题是科学革命、技

1

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

术革命、工业革命与英国现代化,显然这一研究是在英国崛起这一主线和背景下展开的,因此探讨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可以成为全书的第一部分,同时它们也与全书各个部分的讨论紧密相关。

综合内森·罗森堡、小伯泽尔(1989)、马克斯·韦伯(1920)、道格拉斯·诺斯(2009)、尼尔·弗格森(2012)等学者的观点和概括,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崛起,大致有17种解释:(1)科学技术的作用。这是关于西方繁荣的最流行的解释。(2)自然资源的优势所致。

(3)竞争。欧洲的政治处于割据分裂的局面,在每个国家内,都存在着多个相互竞争的集团。(4)法治与代议制政府。这一优越的社会政治秩序出现在英语国家。(5)自由的观念。这始终是英国最显著的特征。(6)心理原因。一个广泛被接受的解释是,封建主义的衰落与一种心理变化多少有点联系,这种心理的变化从某种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中创造了市场机制。(7)运气因素。的确,西方的运气比其他地方要好。(8)不端行为。最常被指责为西方经济的不端行为有日趋扩大的收入和财富不均、对工人的剥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对别人的奴役。(9)收入和财富的不均。在各种不端行为中,最根本的一种意见认为,收入和财富的不均是不公平的,但对西方经济制度来说却又是必要的。(10)剥削。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中,剥削是指资产阶级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认为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财富促进了经济增长。(12)奴隶制度。认为奴隶制度是西方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13)宗教改革。认为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至关重要。(14)一个

2

第一章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知识基础

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西方国家兴起的关键。(15)一个不受政治和宗教控制的、有高度自主性的经济领域和商人阶级的出现。(16)自主、试验和多样性是解释西方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17)消费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的高工资和高生产效率的先进技术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使社会需求扩大。

这17种解释比较全面,但是限于本书的主题和篇幅,我们对这些观点进行概括和精炼,并结合本研究主题的需

要,把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特质、经济与市场经济制度、新教的影响、知识传统与科学这四个方面作为研究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与英国现代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和条件。本章旨在为全书做出铺垫,揭示为何科学革命在17世纪英国的牛顿时期达到最强音,为何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如何,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英国的现代化的关系怎样等。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和条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如何发生的,都将成为本书讨论的重点。

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

第一节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特质

如果我们要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出英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

征,那么答案一定是英国在科学革命到来之初便自发地完成了现代国

家的建设,这使得此后的二三百年间英国拥有了比其他欧洲国家更适

宜于创新活动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与文化环境。与意大利的城邦制和法国的王权社会不同,英格兰的市民社会与王权的结合与制衡使得英国在17世纪呈现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态,而这也为其日后的工

业、经济、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按马克斯·韦伯的看法,现代化的关键是宗教取向的世界观向国家取向的世界观的转变(英格尔哈特,2003),这便是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国家代表一种公共权力,是现代化的载体。现代化是一个自由确立的过程,对内保障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对外以国家的形式出现保障其民族利益。英国较早地完成了民族意识与政体完备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在科技革命与现代化的故事开始之初,我们必须一起回首这段重要的历史。

一、民族意识的形成

1.地理与资源禀赋

土地养育了一个民族,同时也推动或制约了民族的发展。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具有岛国居民的特性:他们生活在四面环海的岛屿上,英国的总面积仅244200平方千米,东临北海,西、北面对大西

4

第一章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知识基础

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英国内陆离海洋最远处也不过75英里(1英

里约等于1.6千米),与法国隔海相望。在冰河世纪前,英伦三岛是

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冰川的侵蚀冲击形成了英吉利海峡与英国曲折的

海岸线。大西洋的暖流也因此得以缓缓包裹住这个岛国,温暖了空气,提升了水温,使不列颠的气候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都要宜人。浅水、暖流、深湾共同构成了远古时代养育不列颠人的天赋资源(钱乘

旦等,2007)。远古时代地理和气候的变化还造就了英国的众多河

流,使得这个岛国拥有令人惊异的细密河流网络。在温暖的环境下生

长的大片森林,其遗骸在自然的力量下形成了丰富的煤矿储藏,成为

日后英国产业革命的能源基础。

英国地势北高南低,尤其是英格兰南部的土地是十分适合农牧活

动的沃土。因此,英国低地区域的农业生产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罗马人对不列颠的占领一方面是为了其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则是垂涎这个海岛上的谷物、土地和牛羊。罗马人带来了以“罗马大道”联结的城镇体系,以及以城镇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建立起以农庄

(山)为基础的农业中心,这也是英格兰后期乡村文化与乡绅政治的开端。

2.岛国的独立与民族意识

“神圣罗马帝国”观念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无法

克服的障碍,但对英国的影响不甚严重。地理位置使英国的历史和

文化多少具备某种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特性。英国与欧洲教廷的关系

塑造了其17世纪以后的历史,受到了英国逐渐形成的自由、法治的社会氛围的影响。走向民族国家的表现之一便是英格兰教会的世俗性继续增强(钱乘旦等,2007)。

中世纪教会产生了两位教皇,大分裂导致西方出现了两个教会,

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

他们彼此疏远,也造成了教皇威望的黯然失色。而正在此时,各国也逐渐认识到本国的教会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自治权。英国的历史上,小教堂一般都是庄园主自建的宗教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教区神父与小教堂是庄园主的私产。而这些相对自由的农庄与城市更不愿意接受来自罗马教廷的拉丁文的生疏的教义,英国逐渐产生反教皇的民族主义情绪,直到16世纪初,亨利八世宣布与罗马教廷决裂,实行宗教改革,这导致英国成为完全的民族国家。英国在欧洲所拥有的特殊的地理、文化与宗教位置是形成其民族主义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为其日

后的国家崛起做好了准备。

自古以来英国在文化上就自成一体,它受大陆的影响相对较少。从历史上看,古代的希腊、罗马对英国的影响也较小,罗马对英国是外来的“入侵者”,而对于欧洲大陆则是“本土”的统治者。这种独立发展造成了英国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较早便有了“英国人”“英格兰民族”观念。在1300年前后,英国文学作品中开始使用“英格兰民族”一词。之后,在1336年,英国官方文书中也开始使用“英格兰民族”一词(Cuttino,1985)。而同时代的法国人、德国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哪国人,只认为自己是教皇或皇帝的臣民。

在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解除西班牙的威胁后,英国人

一度较少介入欧洲大陆的事务。英国人像当时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一

样,也在创建自己的民族文化。整个西欧的各种民族语言一方面逐渐

取代了国际通用的拉丁语,另一方面也逐渐取代了地方方言,变成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效工具(Ammon,2001)。

从15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开始利用印刷机复制各种会

议文件,都铎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也更倾向于用英语颁布法案,原

因在于这样便可影响更多识字的人。16世纪初,英文版的《圣经》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