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的苏州故事》孟焕民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11 09:31:04  13 epub epub 苏州大学出版社

图书名称:《农业现代化的苏州故事》

【作 者】孟焕民主编
【页 数】 272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18.10
【ISBN号】978-7-5672-2595-4
【分 类】农业现代化-研究-苏州
【参考文献】 孟焕民主编. 农业现代化的苏州故事.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8.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农业现代化的苏州故事》内容提要:

本书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反映苏州农业变化的专著。通过系统总结苏州农业的发展变化,对苏州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在全国全省的位子等有一个正确的研判,以及苏州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效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考;重点从11个方面讲述了发生在苏州的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如何从节点突破,再推广到面上,这些做法和成效是苏州农业发展的特色,也体现了苏州人对做好“三农”工作独特的理解,以及特有的思维、理念和处事方式;对未来苏州农业的美好愿景展望,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明确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更大挑战、落实新的举措,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农业现代化的苏州故事》内容试读

导语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波及全球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回顾世界发展历史,现代化最早起源于西欧,是伴随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所聚积的强大内动力而兴起的。英国、法国和德国是西欧最早启动现代化的国家,并取得了相对高的成就:美国是19世纪世界经典现代化的成功追赶者,已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表明,现代化并不囿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彰显出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或多元化,它作为一种过程而不是某些指标的堆积,是一种与前现代社会发展相比独具特色、为人民生活幸福不断奋进的发展过程。继西欧以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积极效仿,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纷纷迈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行列。历史上,中东地区曾经轮番出现过诸多彪炳于史册的庞大帝国和盛世王朝,它们曾为人类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亦曾在科学技术上独领风骚。但自近代以来,在内外合力的挤压和冲击下,中东国家全面式微,最终成为现代化运动的后来者。但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幻,现代化都是世界各国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同时,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既不存在绝对的“传统”与“现代”之分野,更没有一劳永逸的现代化。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动,国家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宰割,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在这受尽屈辱的百年时间里,中国人一直都有一个真诚的梦想,即民富国强、民族复兴。无数中华儿女、仁人志士为了抵御外侮、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现代化,不惜抛

农业现代化的

景州故市

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寻求民族兴旺和国家强盛的道路。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滩全部当众销毁,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现代化科技,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中日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又称维新派)发动了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虽然最终变法失败,但它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发展和推进中国近代社会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20世纪初,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一些成员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在中国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变、大进步,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一直都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动力之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确定为新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化目标,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概念,并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化了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体系。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进一步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突破了过去偏重于从经济和物质层面来理解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局限,同时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部署,克服了过去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把现代化建设置于长期、稳定、渐进的发展轨道。党的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得党对

2

导语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的认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细化了“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阶段性要求,明确提出既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整个现代化建设大厦的基础和支撑,农业现代化的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和质量,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又要从外部导入现代要素,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更多、过程更复杂,是现代化中的“慢变量”,更是“关键变量”。这些年我国农业现代化虽有长足发展,但与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仍然滞后,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战略,该战略对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间,中国国民经济高速腾飞,

年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约为9%,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

右的增长速度,达到同期世界第一,大大超过德、日、美等国在其崛起甚至“黄金时期”的增长速度。目前,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第一。“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高铁、天河计算机、北斗导航等一张张“中国名片”,成为“中国奇迹”的有力见证,标志

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居于世界前列。我国人均GDP已达8000多美元,人

民生活接近由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我国在民主政治、文化繁荣、社会建设、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作为沿海改革开放前沿的苏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咬住率先发展不放松,坚持争先进位的意识,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开辟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之路。在这40年里,苏州经济

3

农业现代化的

苏州故事

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30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6万元;全市地方财政一般收入1908亿元,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3160亿美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8%。全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区”“双拥模范城市”“最佳宜居城市”“美丽山水城市”等先进称号。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00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0元;到2017年底,全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66平方米,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超过70辆,全市人均预期寿命82.9岁。

这40年里,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变革、变化、变迁从来没有停止过。人民公社解体了,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了;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禁锢解除了,乡镇工业蓬勃发展;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了,农产品作为商品进入了市场;农民不再与土地、与农村捆绑在一起,而是可以自由流动,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职业;改革了户籍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市与农村相对封闭的壁垒被拆除,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的双向变革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同40年前相比,农村的经济格局变了,政治格局变了,社会格局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了。

在体制大变革、结构大调整、文化大嬗变的40年里,苏州干部群众对农业如何走向现代化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并与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书写了一幅华丽的时代篇章。苏州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处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苏州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苏州农业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湿地保护利用水平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苏州农业的规模经营比重大大高于全国水平,苏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国家、省考核中名列前茅,苏州农业的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现代化程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信息化覆盖率等,都达到或基本达到了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的考核指标。进入21世纪,苏州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化、外向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和法制化“六化”战略,全市农业的生产布局结构、高效技术结构、多种功能结构得到了全面优化,以生产功能为主的传统农业向

4

导语

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农业初步形成了沿太湖沿阳澄湖的水产生态养殖区、丘陵山区的花果苗木区、沿长江的创汇蔬菜种植区和阳澄淀泖地区的优质水稻区“四大生产布局区域”,基本形成了优质水稻、特色园艺、特种水产、生态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外向农业、农产品质量建设、农村绿化、适用农机具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2010年开始连续5年位居江苏省首位。

社会学理论认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社会,人们生活在一定的地域,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就有一定的价值观念的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规则。每一个地区的地理及其文化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在地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顽强地彰显出来,并往往发挥着主导作用。苏州地处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地少人多,自然禀赋优越,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等美誉。这方水土养育的人民普遍具有“勤劳、精细、包容、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传统。改革开放40年来,苏州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既反映了时代特征,反映了中国特色,又有着鲜明的苏州特质。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农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确有故事好讲,尤其是从理性的角度,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更有许多值得回顾总结的地方,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诸如在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格局的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将一直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工与协同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大农与小农的关系等问题,苏州在处理这些关系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展示了特有的苏州智慧。

回顾历程,苏州农业现代化的成功机理可概括为“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苏州的实际出发,不走极端,不搞绝对化。

二是坚持“统分结合”的平衡之道,鼓励舒张个性、专业分工,又加强并提升协同合作、整体融合。

三是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地为市场、为社会搭平台、建环境、给政策、定规则。

四是坚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善于学习和借鉴外地、外国的成功经验。

在改革开放40年这个节点上,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之际,我们很有必

5

农业现代化的

苏州故事

要讲好农业现代化的“苏州故事”,对过去40年农业现代化所走的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进行评估,对苏州农业现代化已经走到了哪里进行评判,对当下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分析,对以后的现代化进程进行预测和展望,并将历史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凝聚共识,指导实际,更好地开创苏州农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