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概论》杨茉,黄慧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01 23:07:11  88 epub epub 出版社

图书名称:《影视艺术概论》

【作 者】杨茉,黄慧主编
【页 数】 186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8.03
【ISBN号】978-7-5647-5880-6
【价 格】38.00
【分 类】影视艺术-概论
【参考文献】 杨茉,黄慧主编. 影视艺术概论.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影视艺术概论》内容提要: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中外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创作手法,同时也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影视艺术鉴赏和批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影视艺术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影视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影视艺术概论》内容试读

4朱专年

移小水朱少湿申河为快实的觉外达装高骨科奔

清合细州宁纸水情作对子,烟

第一章影视艺术概述冰支动的切

g打中书0的药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生产的支持,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电视相继问世,成为人类科技史和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为艺术家族一音乐、舞蹈、诗(文学)、美术(绘画和雕塑)、建筑和戏剧六大艺术门类一增添了新门类,因此,有人把电影称为“第七艺术”,将电视称为“第八艺术”。虽说电影诞生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电视诞生才70多年,但是它们却以璀璨多姿的作品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

当今,电影和电视已深深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人们除了走进影院观看电影外,还可以通过影碟机、电视机和互联网观看电影与电视,并且还会对其进行谈论、评价。可以说,观看影视剧已成为当代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影视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美国学者路易斯·贾内梯在其《认识电影》一书的开篇中,引用一位著名摄影师的话说:“在20世纪,一个人不懂摄影机等于不识字,也是文盲。”如果说这句话的背景尚限于20世纪的话,那么到了21世纪的今天,认识影视艺术,懂得鉴赏影视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柔得的为出没空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概念与范畴1婚术圆

我们通常所说的“影视”包括电影、电视以及以电视为传播载体,电影为表现形态的“电视电影”。“影视”是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将影像和声音摄录下来,保存在胶片或磁带上,通过放映或远距离传输,在银幕或屏幕上形成连续运动的影像,从而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科技手段。影视艺术就是在这种现代科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艺术形式。

州的甲色高溪冷.汤保张科

一、影视成为艺术

一百多年前,在电影问世之初,许多人认为电影只是一种机械复制现实生活的“活动照相”,“艺术”之桂冠是无法赠予电影的。然而,电影很快就以自己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创作者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的巨大潜力和独特手段而迈入了“艺术”殿堂。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乔治·卡努多以洋溢的激情宣告了“第七艺术”的诞生。在《第七艺术宣言》一文中,卡努多首次提出“电影是一门艺术”的主张,他将电影与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并列,称电影为“第七艺术”,认为电影是其他诸种艺术样式的综合。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也向博学的美学和艺术史卫道士们提出要求:“一门新兴艺术已经

1

影视艺术概论

站在你们高贵艺术殿堂的门口,要求允许进入。电影艺术要求在你们古典艺术中占一席之地,要求有发言权和代表权。你们最终会赞同电影艺术是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你们应当在从雕花桌腿到发型艺术都有一席之地而根本不提电影的庞大美学体系中,为它开辟一章。”早在1910年,丹麦电影《白奴交易》就曾利用摄影时的多重曝光将三个不同场景结合在同一个镜头中:移动摄影也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被电影创作者加以运用。除此之外,作为电影艺术极为醒目的标志,特写镜头也在电影问世不久就出现在银幕上。到了电影大师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那里,镜头组接艺术一蒙太奇一作为电影特有的叙事形式,使电影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并促使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走向成熟。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影工作者对电影表现手段可能性的不懈探索,电影叙事的潜力不断被开掘出来,电影艺术的宝库逐渐变得越来越丰富。今天,人们不再会对电影是否能够被称之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抱有疑问,在大量的优秀影片面前,人们只会盛赞它们的精妙与华美。

作为电影之后的“第八艺术”,电视更为年轻,对“电视艺术”概念能否成立也有所争议。如果说电影问世之初,对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否认是因为电影只是一种机械复制现实的“活动照相”而未能体现创作者能动性的话,那么对电视是一种艺术的否认则主要是因为电视从发明之初便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1926年,被誉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应英国皇家学会之邀,在伦敦举行公开表演,通过电视播送运动的人体画面。1928年,电视画

面在伦敦和纽约之间得以成功传输。1930年,经过英国广播公司(BBC)与贝尔德的合作实

验,有声电视图像面世,这与电影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无声阶段有所不同。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开始正式播送电视节目。从1928年

贝尔德在伦敦公开表演时的“一对一”传播,到1936年BBC的“一对多”传播,电视从发明之

初就具有先天的传播便利性和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辞海》对“电视”作如此解释:“电视,传播图像的一种广播、通信方式。它是应用电子技术对静止或活动的影像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电信号传递出去,使远方能即时重现影像。”也正因此,在电视普及之后,电影纪录和传播新闻时事的使命就逐渐交由电视来承担了,毕竟,相较电影来说,电视在传播新闻时事方面更快速、更及时、更便利,最主要的是,其受众面也更广。

正是由于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和突出表现,有人认为电视并非艺术,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此,学者高鑫指出:“电视既然是一种传播媒介,它可以传播信息,传播新闻,当然也可以传播高雅的艺术品,从而构成一种事实存在的‘电视艺术'。”换言之,通过电信号的传递,远方即时重现的图像既可以是信息和新闻,也可以是艺术作品。我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实际上包含着多种形式,这些节目形式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播放出来。英国著名的学者雷蒙·威廉斯因此称电视为“影像流(ow)”。在汇成“影像流”的所有电视节目中,我们大体上可以用两种倾向来概括:一类倾向于传播信息。比如新闻节目、体育赛事的直播和转播、重大会议和活动报道、法制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等,并不是说这类节目没有体现出艺术性(即使是新闻影像的拍摄和编辑,也需要一定的艺术经验和艺术眼光),而是说这类节目不以艺术创造为要求。事实上,创作主体的情感、想象也无法较好地融入节目,这2

第一章影视艺术概述

类节目与其说是“创作”出来的,不如说是“制作”出来的。总而言之,传播信息乃是这类节目的根本要务。另一类则倾向于文艺创作。凝聚了创作者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影像,经过电信号的传递,出现在荧屏上,最终感染受众,这类节目主要是电视剧、电视文艺片,还有

一些纪录社会变迁和人生感受的纪录片。我们在说到这类节目时,往往更多地用“创作”一词而非“制作”一词。事实上,即使是以真实生活为对象的纪录片,也包含着创造性。英国纪录片大师格里尔逊就曾如此定位纪录片:“纪录片就是对真实事物作创造性的处理。”实际上,主要是因为此类节目才使得电视成为一门艺术,而我们在使用“影视艺术”这一概念时,往往是就这类节目而言的。当然,这两类节目并非决然两分,只是各据一端。其他尚有一些节目处于二者的过渡地带,比如一些自然类纪录片,既在传播生态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性。电视以其迅速发展的势头,早已证明自己不仅可以传播信息,也能成为一门艺术。

总之,影视的发展已经使“影视艺术”无可争辩地在艺术殿堂中占据了自己的位置。既然影视艺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那么人们就可以据此对“影视艺术”的概念进行界定了。

二、影视艺术概念

人们对“影视艺术”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基于“影视艺术”的独特性。比如《电影艺术词典》就是如此界定“电影艺术”的:电影艺术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荧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中外影视大辞典》则是如此界定“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是“指以电视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电视屏幕上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塑造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种视听艺术。”电视学者高鑫也给“电视艺术”下过一个类似的定义:“所谓电视艺术主要是指一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参照上述关于“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界定,我们可以给本书所要探讨的对象一“影视艺术”做出如下界定:

影视艺术,是指以影视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遵循艺术规律并运用审美思维,在运动的荧屏空间里创造形象,从而再现和表现生活的时空艺术。

三、影视艺术范畴

别海本地格来卷房漫T物,斜

影视作品是影视艺术的直接存在形式,然而,影视作品却并不是影视艺术的全部范畴。这是因为,影视艺术创作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都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因此,我们应该

将影视艺术视作一种活动,而不仅仅是影视艺术成品。美国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

在《镜与灯一浪漫主义文论及其传统》中所提出的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著名观点,现在已经获得广泛认同。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乃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

3

影视艺术概论

个要素所组成,正是这四个要素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是文学活动:在艺术活动的层面上,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具有相通性,因此,艾布拉姆斯谈的虽然是文学活动,但只要我们对几个要素的名称略加替换,艾布拉姆斯的理论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影视艺术活动。

参考艾布拉姆斯的概括,影视艺术活动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图示如下(图1-1):出中瑞一庆”小.明琴”作

世界

典一自尚出其游观众

影视创

的宝一具出秋到,联

作者

影视

的一出次所出,月深出正分水

作品

图1-1

根据上图,不难发现影视艺术的范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西(1)世界、影视创作者、影视作品、观众等四个要素的两两双向作用构成了影视艺术的整个活动,对这整个活动的阐述构成了影视艺术本体论,这是本书第一编的内容。

(2)世界就是现实生活,包括外在的社会生活和内在的精神生活,它是影视艺术创作的源泉,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指的就是这一点:但现实生活本身仅仅是原材料,并不能直接构成影视的内容,它还需要经过影视创作者基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录音师、灯光师、服装师、作曲家,甚至还有武术指导和特效制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所构成的群体一运用艺术审美思维加以创造,才能成为影视作品的内容,所谓“艺术高于生活”指的就是这

一点。普济网圆

高(3)经过影视创作者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具有“形式美”。要把握影视作品的形式美,必须充分认识影视作品所使用的独特的语言,主要包括影视常用语汇一画面与声音、镜头与景别等,以及这些语汇的组合方式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对这部分内容的阐述构成了影视语言论,这是本书第二编的内容。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影视的美学形式是在动态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和丰富的,因此,要想把握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必须在历史的维度考察一下中外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构成了影视艺术发展论。

(4)影视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只有被观众观看,其价值和意义才能彰显。如果影视作品“秘不示人”,就不会“活”起来。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接受包括对影视作品的鉴赏和批评。

总的来看,影视艺术本体论、影视创作论、影视语言论、影视艺术发展论、影视作品接受论,构成了影视艺术的基本范畴」

:园处沙诺裤州第二节m影像和镜头

贤电影和电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大不相同,不过其最终成品的表现形态却很近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情况下影视并称。电视在视听语言方面基本以电影为宗,了解了电影的基本要4

第一章影视艺术概述

素也就相当于了解了电视的基本要求,因此本节以电影为主加以讲授。姓出箭回不

在电影作品一“影片”一的各个要素中,首先要掌握的概念便是“影像”,这是理解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中的“影像”是指借助摄影、摄像及放映等技术手段,最终在二维平面(银幕)上形成的具有三维空间感觉的运动图像。在研究电影本体论的人看来,正是“影像”构成了电影的本体,因为电影和其他艺术样式最根本的不同正在于,电影是使用活动的影像来叙事、传情、达意,而其他艺术样式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当然,在今天,有很多媒体(如电视、网络等)都应用影像,以至于电影的定义和电影本体的确认需要更详细精密的论证,但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大多数的电影的创作者和研究者仍然认为“影像”是电影存在之基础。因此,要了解电影的特点以及电影艺术的独特语言和魅力,是不能求助于我们对其他艺术欣赏的经验的。本章的主要内容即是介绍影像的各种要素,凸显影像之于电影的意义,以此彰显

电影艺术和其他艺术的区别与分野。证遇生,判汗落帐指可州闲收心途很

紧(的下

一、镜头与景别

水中的限段格面西师对法员

在汉语中,“镜头”一词有两个义项。其一是指照相机、摄影机或摄像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光学镜头(Les),即由特制的玻璃材料制作而成的凸透镜。透镜的焦距直接影响成像效果。其二指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影片是由许多个时长不一的镜头(Shot)组成的,每个镜头均为独立拍摄,每次开机至关机拍摄所得为一个镜头。镜头拍摄完成之后,再由导演和剪辑师从大量原始素材中选出适用镜头,剪接合成为影片。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一幅画面接到另一幅画面之前为最后成片的一个镜头。每个镜头都包括下列影像要素:景别、构图光影、色彩、镜头运动等。

“画框”的概念借自于绘画。在电影中,它指的是电影画面的边缘,亦即具体在银幕上的长方形的边框。根据宽高比例(画框宽和高的比例),可将荧幕分为不同的型号。第一种被称为“普通银幕”,宽高比为1,375:1。这种银幕的问题在于它使人眼的视角受到束缚,同时也限制了构图和艺术表现力。第二种被称为“宽银幕”,它的宽高比较普通银幕更适应人眼的视角特点,视野开阔,在表现大的场面(如大自然景象、战争场面和群众场面等)时视觉冲击力较强。根据技术手段的不同,宽银幕又可以分成几种,最常见的是“宽胶片宽银幕”和“遮幅宽银幕”,前者采用专门的胶片和设备,宽高比为2:1或2.35:1,画面和声音质量较高:后者则是采用普通的设备和胶片,而在拍摄时用遮挡框格遮去原来标准画幅的上下两边,使其宽高比变为1.66:1或1.85:1,实现宽银幕的视觉效果。由于遮幅方法简单、经济,在世界上已被广泛采用。目前大多数影片均采用1.85:1和2.35:1两种宽高比。号

早在1925-1927年间,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在拍摄黑白默片《拿破仑》时就希望能够在银幕上表现千军万马的宏伟场面。为了突破普通银幕的限制,冈斯使用三部摄影机同时协作,拍摄出了160度视角的远景,宽高比是当时标准的三倍。这个可能是最早的宽银幕实验,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像其他新技术二样,宽银幕也曾引起强烈争议。但就现在的状况看来,如果没有宽银幕技术,也就没有诸如《星球大战》这类影片,那些壮观奇丽的经典画面

5

影视艺术概论

也不可能出现。电影语言的丰富、电影艺术效果的完美始终是和技术的进步相连的。

电影拍摄放映的角度看,画框的存在是必然的,然而这种存在并不是被动的,艺术创造的魅力就在于将媒介的限制加以利用。画框实际上造成了内外两个空间,创作者可以利用画外空间的延伸营造特殊的艺术效果。以美国喜剧片《面具》中的一例为证:主人公斯坦利戴着他那神通广大的面具戏弄匪帮,突然一只手伸进画框把奥斯卡金像塞在他手里。这只手所处的空间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能出现在幻想和漫画中,但当观众在银幕上看到这只手时,它却作为一个天马行空的创造被认可了。以此看来,即使无足轻重的元素也可以成为促使艺术成功的神奇力量。

画框内的影像形成一定的景别。所谓景别,是指被拍摄的事物(可以是人、物或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根据这种范围的比重和画面表现空间(一般是以画框内成年人身体部分多少为标准),可以进一步分景别为若干种,主要有如下五种。

(一)远景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和场面的景别,如自然风光、大规模的群众场面等。远景镜头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因此,镜头时长一般较长,以便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对画面的丰富信息做出反应。美国影片《勇敢的心》在片头所使用的远景,用连续的运动镜头穿过云层,掠过山峰,而后将开阔的苏格兰山地展现在宽银幕上,在第一时间就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空间,而且还以壮观的影像吸引观众的注意。在用远景表现群众场面时,由于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很大,因而就对导演的空间感觉和现场把握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否则就会出现空间混乱、线索不清、细节错误等问题,给影片制作带来巨大损失。

当远景镜头中只有少数人物时,人物会显得非常渺小,而环境的特征则格外鲜明,这种手法一般用来强调环境与人的特殊关系。至于这种关系的意味,则要结合其他影像要素加以具体分析。使用得当,则能全面展示影像语言表现能力的丰富与灵活。在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中有一个阿拉伯人在沙漠中独自行走的段落,其远景处理为:地平线在银幕高度4/5处,沙漠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呈现为刺目的大面积黄色,地平线上端是深蓝色的天空,身着黑衣的人物行走在地平线的边缘上,从视觉效果上被上端的画框、地平线以及两个色块挤压得极为紧迫。导演大卫·里恩显然是要让观众感受到无边无际的炎热沙漠对人生命的严酷威胁。而国产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使用远景时得到了环境与人的另一种关系:绿色的田野充满了整个银幕,金色的夕阳撒下温暖的柔和光线,三个人物缓慢移动穿过田野/银幕,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宁静之美。

当然,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远景是一种非常规视点,因为日常生活中很少人会获得如此广阔的视野。创作者更多是使用这一景别来造型、表意,而很少用其表现情节、事件。

(二)全景

全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全景一般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和交代环境,因此,对于影片的一个场景来说,往往是由全景确立其空间关系和其他影像元素的总体基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