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口腔诊疗学》唐红萍,朱兰省,崔永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9-09 09:23:17  49 epub epub 主编

图书名称:《现代口腔诊疗学》

【作 者】唐红萍,朱兰省,崔永新主编
【页 数】 133
【出版社】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 2019.05
【ISBN号】978-7-5658-3973-3
【分 类】口腔疾病-诊疗
【参考文献】 唐红萍,朱兰省,崔永新主编. 现代口腔诊疗学.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19.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现代口腔诊疗学》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儿童龋病、牙周病的治疗、牙与牙槽外科、成人正畸治疗和功能矫形治疗及其方法等。全书立足于临床实践,将国内外的文献与编者自身的工作经验相结合,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可供从事口腔科临床的医生以及口腔系的在读医学生阅读、参考。

《现代口腔诊疗学》内容试读

●●0

第一章儿童龋病

第一章儿童龋病

在口腔医学领域,龋病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在发展中国家,儿童龋病的患病率较高,且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可见龋病仍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广泛的口腔疾病。因此对于儿童,无论从修复治疗方面,还是从减少这一疾病的预防实践方面,都应引起广泛的关注。

第一节】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及在不同牙列阶段的

患病特点

一、儿童龋病的患病率

(一)学龄前儿童

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临床上最早可见6个月的婴儿,上乳中切牙刚萌出不久,就已经患龋。关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龋病的患病率和分布状况及龋病的治疗状况研究很少。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多为散居,进行研究十分困难。在美国推测平均龋齿数从2岁的0.60个到5岁的4.75个,而对这些年龄儿童治疗率的范围是3%~39%。Weddel和Klein调查氟化水源地区441名3岁以下儿童,发现在24~35个月的儿童中,平均乳牙龋补

牙面数(DFS)为1.15.2005年,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

示: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为66%,龋失补牙数为3.50,在患龋的牙齿中只有2.8%的牙齿得到了充填,可见乳牙患龋状况十分严重,且治疗率极低。而且,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糖的摄人量增加,加上口腔保健的不完善,低龄儿童的患龋情况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加强低龄儿童龋病的预防工作,已迫在眉睫。(二)学龄儿童

随着氟化物及其他一些预防措施的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学龄儿童

中恒牙的龋失补牙面数(DMFS)明显降低。美国国立牙科研究所(NIDR)于

1986一1987年,在全美进行了学龄儿童龋齿患病率的调查,发现恒牙DMFS

·3

现代口腔诊疗学

为3.07,龋失补牙数(DMT,即龋均)为1.97,较1979一1980年的4.77和

2.91明显降低,59岁儿童乳牙列,DFS为3.91,较1979一1980年的5.32

明显下降。而在我国,2005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全国12岁年龄组恒牙龋均为0.54,患龋率为28.9%,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糖摄人量的增加、口腔卫生自我保健的不足,学龄儿童恒牙龋的发病趋势也不容乐观。在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12岁年龄组窝沟封闭率只有1.5%,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其实在儿童恒牙龋中,最为常见的是窝沟龋,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最有效的方法,这就提示,积极采取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是十分必要的。但关键要严格掌握窝沟封闭的适应证和规范的操作。可见学龄儿童的龋病预防任重而道远。

二、儿童龋病在不同牙列阶段的患病特点

(一)乳牙列龋

在乳牙列龋病好发牙位顺序为:下磨牙、上磨牙、上前牙。除非是猖獗

龋或低龄儿童龋(ECC),否则乳前牙的唇舌面或下前牙很少患龋。虽然上下

颌第一乳磨牙较第二乳磨牙较早萌出,但其殆面却不如第二乳磨牙易患龋,这主要与二者殆面形态学的差异有关,第二乳磨牙的殆面窝沟较深且常常不完全融合。

在乳牙列,龋病好发的牙面在上下颌有所不同。在上颌乳牙为:乳中切牙最好发的为近中面,其次是远中面和唇面,乳侧切牙以近中面、唇面多见;乳尖牙则多见于唇面,其次为远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见于殆面,其次为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则多发于殆面和近中面。在下颌乳牙为: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较少患龋,患龋多出现于近中面;乳尖牙多见于唇面,其次是远中面和近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见于殆面,其次是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多见于殆面,其次为近中面。

各年龄阶段乳牙龋病的发生部位有明显的特点。1一2岁时,主要发生于上颌乳前牙的唇面和邻面;3一4岁时,多发的是乳磨牙殆面的窝沟;4一5岁时,好发于乳磨牙的邻面。

由于左右侧同名乳牙的形成期、萌出期、解剖形态及所处位置等相似,

第一章儿童龋病

又处于同一口腔环境内,加上乳牙龋病有多发、易发的特点,故在乳牙中,左右侧同名牙同时患龋的现象较为突出。

乳前牙和乳后牙邻面龋的早期,通过视诊和探诊很难发现,往往波及邻面接触点时,通过视诊可见边缘嵴下的墨浸状改变才能发现。此外,邻面龋的进展较殆面龋更快,且常常引起牙髓感染。但咬合翼片对早期诊断很有

帮助,因此,最好定期对乳磨牙邻面进行X线检查。

Greenwell等对317名儿童进行了7~8年患龋状况的纵向研究,发现:

(1)84%乳牙列无龋的儿童在混合牙列仍然无龋。

(2)在乳牙列有窝沟龋的儿童较无窝沟龋的儿童更容易发展为乳牙的平滑面龋。

(3)57%的在乳牙列阶段有乳磨牙邻面龋的儿童,在混合牙列阶段其他乳磨牙出现新的邻面龋。

(4)具有唇舌面龋(低龄儿童龋)的儿童,最易同时发生其他牙齿的龋患。

(5)不同类型儿童龋齿(光滑面龋、窝沟龋、磨牙邻面龋)的易感水平不同,可能的解释是窝沟龋和光滑面龋微生物致病的阈值不同。

(二)混合牙列龋

随着第一恒磨牙的萌出,需定期对其进行窝沟及其他一些形态缺陷的检查,如上下第一恒磨牙的殆面窝沟、下颌第一恒磨牙颊面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腭侧沟,对较深的沟窝及时进行封闭,以预防龋损的发生。下颌第一恒磨牙较上颌第一恒磨牙更易患龋。一些学者通过对儿童龋病进行纵向研究发现,如果儿童在5岁前有3个或更多的乳磨牙龋病,则7岁时第一恒磨牙就有患龋的可能

上颌恒中、侧切牙并不易患龋,除非猖獗龋的儿童。然而,上颌侧切牙常常在舌侧出现发育缺陷,如畸形舌侧窝等:如果这些部位患龋,往往在成洞之前,就已进展迅速且很快波及牙髓。如果舌侧窝能够被尖锐的探针探入,则需做窝沟封闭或预防性树脂充填。下切牙龋极少见,除非猖獗龋,如果这些牙齿患龋,则提示为特发的非控制性的龋病。

·5·

规代口腔诊疗学

(三)年轻恒牙列龋

随着第二恒磨牙及双尖牙的萌出,龋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下颌第二恒磨牙,同第一恒磨牙一样,较上颌第二恒磨牙更易患拾面龋,这些牙齿应注意预防龋病的发生。一般提倡窝沟封闭和使用氟化物,防止龋病迅速发展穿透牙本质层,引起牙髓感染。除第一、二恒磨牙外,对于窝沟较深的前磨牙,也不能忽视龋齿的预防。

第二节乳牙龋病的特点及易患龋的因素

一、乳牙龋病的特点

与恒牙龋相比,乳牙龋病的临床表现有其自身特点。(一)患龋率高、发病早

乳牙的患龋率高,7岁左右达高峰;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龋,发病时间早。

(二)龋病多发、龋蚀范围广

在同一个口腔内的多数乳牙常同时患龋,也常在1个牙的多个牙面同时患龋。恒牙龋蚀主要发生于殆面和邻面,乳牙龋蚀除发生于殆面、邻面外,还常发生于唇面、舌面等光滑面和牙颈部。

(三)龋病进展速度快

乳牙因硬组织较恒牙矿化程度低,龋蚀进展快,在短期内易转变为牙髓和根尖周的炎症,甚至形成残根和残冠等。

(四)自觉症状不明显

乳牙龋蚀发展快,但自觉症状不如恒牙明显,故临床上常见因家长忽视,在发展成有牙髓和根尖周炎症的症状时才来就诊。

(五)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活跃

龋蚀促使乳牙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活跃,此防御功能有利于龋病的防治。修复性牙本质能避免露髓,防御细菌感染牙髓,保护牙髓。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