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专业实用药物学》余健民,夏春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9-07 23:25:30  102 神经 神经 出版社

图书名称:《神经精神专业实用药物学》

【作 者】余健民,夏春华主编
【页 数】 936
【出版社】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01
【ISBN号】7-5390-6178-8
【价 格】200.00
【分 类】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疗法
【参考文献】 余健民,夏春华主编. 神经精神专业实用药物学.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1.

图书目录:

《神经精神专业实用药物学》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神经精神专业医生的临床需要编写。全书收集了神经精神专业用药和专科新药1000余种,每种药物的介绍包括:中英文名称、别名、药理(药效学、药动学)、临床应用、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含禁忌症、慎用及其他注意事项)、制剂与规格、贮法等,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同时本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按药物作用特点分类编排,便于查找,突出全、新特点,强调实用性和新颍性,使读者有新、全、实的感觉。本书可作为临床医务人员(重点是神经内科、精神科、心理科、脑外科)及药业人员的工具书,亦可供关心用药的患者和家属参考。

《神经精神专业实用药物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神经精神类临床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神经精神类临床药物学基础

第一节绪

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涉及临床科学用药的各个领

一、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临床疗效评价、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

新药临床试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药物的相互作

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等。

用的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机制的称为药物效

药物治疗疾病可分为四个基本过程,包括药剂

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机

学过程、药动学过程、药效学过程和治疗学过程。

体对药物的影响(或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

二、新药研制与开发

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及排泄过程(又称为体内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

新药(new drug)系指新开发的用于预防、治

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生理功能并规定

(pharmacokinetics)。药理学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

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我国《药品注册管

疾病和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减少机体的不良反理办法》又规定:新药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新药的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及全合成的化学

药物(Drug或pharmakon)是指用于预防、治

物质。新药研制过程大概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

疗、诊断疾病及计划生育等的化学物质和重要工

究和上市后药品监督阶段几个阶段:

具。药物包括传统药物和现代药物两大类。前者

临床前研究由药化学和药理学两部分内容组

大多为具有某种活性的天然植物,也有动物与矿物

成。药化学包括工艺制备、理化性质及质量标准

质:而后者多为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

等药理学包括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药效学、

人工合成、半人工合成品。不少西药都是在传统药

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目的在于保证新药的

物长期应用中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安全、有效、可控并要求新药尽可能具备“高效、速

麻黄碱(ephedrine)。毒物则是指能损害人体健康,效、长效和毒性小”的基本条件。然而在许多情况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但在药物、食物与毒物之间下因人和动物对药物反应存在着明显种属差异,并无明显界限有的药物本身就是毒物。同时任

而且在动物实验中难以或无法排除一些主观因素

何药物过量往往也会产对机体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如心理、行为、精神活动等)的干扰因此最终必毒性。临床上已有大量的药源性疾病和中毒事件

须依靠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药理研究。新药的

的发生故药物在临床上必须遵循“安全有效”的

临床研究一般分为四期。【期临床研究是在正常

基本原则。另外毒理学也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初步临床药理学和人体安全容之一毒理学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毒性反应的表性评价试验。Ⅱ期临床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现、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等。总之,通过药理学

试验,目的在于肯定新药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用药方

的学习应熟悉并掌握药物的作用及其机制、临床案。Ⅲ期临床研究是新药批准上市前,试生产并用途及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禁忌证等。

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目的在于对新药的有效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以药理

性、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为新药的批准生产与

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以人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上市作好充分准备。V期临床研究是上市后在广

1

神经精神专业实用药物学

大人群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和有效

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丹

性评价以最终正式批准为新药投入生产与临床应

参滴丸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用从而产生临床效益和经济效益。

雷公藤总苷片从干层塔中提取的防治老年性痴呆

中药新药是我国研制与开发的重点。在我国,

和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石杉碱甲等。

中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故要因势利导地将传统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药的毒性往往被人们所

中药的特色与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现在,

忽视临床上愈来愈多事件证明切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已经有了国际认可的规范标准如《药品非临

中药新药也必须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

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乃《药品临床质

进行规范的毒理学实验研究包括急、慢性毒性实

量管理规定》(GCP)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

验。有些药物制剂除一般毒理学相关指标观测外,

定(GMP)等。这些规范要求对中药的研究、开

还须作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光毒性以及“三致试

发、生产和管理均有重要监控意义,以研制出符合

验”(致癌、致畸胎、致突变)等毒性指标的观测,以

国际化标准的中药新药。目前我国的一些中成药

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已通过相关国认证获取了国外上市的许可,例如

(黄敬耀詹亚琨)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为药效学是研究药物

有相当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将后效应与药动学研究

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其内容主要为

相结合通过加大给药间隔时间或减少给药次数,

阐明药物通过某种或多种方式引起机体器官和组

达到既保证了疗效又降低了药物用量、药物副作用

织生理功能、生化过程或病理学的改变及其分子作

和医药费用的目的。近代药效学的研究已深入到

用机制。目的在于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发挥

亚细胞甚至分子水平的微观世界在阐明药物作用

药物的最佳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

机制的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外有的药物还可作为学习和科研的工具药或探

(二)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针如细胞色素P4(CYP)3A亚酶特异性诱导剂

(地塞米松),有助于迅速掌握惮明药物代谢动力

根据药物对机体作用的性质与方式不同其基

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并推动生命科学的

本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兴奋(excitation)和抑制(inhi

深入研究。

bition)。化疗(chemotherapy)与补充(supplement)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等。药物作用实际上是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发生改变分为兴奋(强壮、亢进、超限抑制);抑制(仰制、麻痹)两方面。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功能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的增强称为兴奋如AD兴奋心脏心肌收缩力增

药物作用(drug re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细胞

强、心率加快等临床上用于心脏骤停等:反之称

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且有其特异

为抑制如普萘洛尔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

性。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则是指药物

动过速等。药物通过兴奋和抑制作用,调整患者器

作用而引起机体功能形态变化的结果,前者是动官组织的病理状态,以恢复或接近其生理功能,从因后者是结果由于两者意义十分接近,习惯上可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时药理效应也可以表以互相通用。近年来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后效应的现出双向作用有的药物可因其剂量不同药理效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后效应(postantibiotic

应能发生量甚至质的变化与差别。如中药人参对

effect PAE)是指当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后,使

心脏功能的影响当人参根总皂甙浓度在0.18~

药物浓度降低至低于最小抑菌浓度,但对细菌生长

0.72mg/ml范围时对蟾蜍离体心脏表现先抑制后

仍有抑制作用。一般认为后效应时间的长短反映

兴奋作用:浓度在1.44mg/ml时则产生仰制作用。

了药物对其作用靶位的亲和力与占据程度。所以,

同一药理效应在机体不同的器宫或系统表现

后效应亦可作为评价抗菌药物作用的一种指标。

可能不同,甚至对同种类组织亦可表现有异。例

2

第一章神经精神类临床药物学基础

如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广泛在瞳孔表现散大效应:

恢复同时另一方面也可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引

在骨骼肌血管表现舒张;在内脏、皮肤、黏膜血管表

起生理、生化机能紊乱和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

现收缩效应。药理效应的双向作用可能与药物作

l.治疗作用(therapeuticc effect)

用的受体所分布的部位不同、药物剂量以及反应性

指药物所产生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是利于

高低不同有关。

防病、治病的作用。根据治疗结果可分为对因治疗

化学治疗药物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病原微

(etiological treatment)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

生物、寄生虫和癌细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寄

ment)。前者是消除原发致病因子(也称为治本),

生虫病和恶性肿瘤等。维生素、激素或铁制剂分别

如青霉素处理大叶性肺炎;后者是改善疾病症状,

治疗如维生素B,缺乏症、阿狄森氏病(慢性肾上腺

如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和抗惊厥药苯巴比妥钠

皮质功能减退症)和缺铁性贫血等。

处理大叶性肺炎之高热惊厥(也称为治标),以缓解或解脱这些症状对患者带来的痛苦甚至生命的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危害。从此例子即可看到有时候对症治疗比对因

有些药物可影响机体的多种功能,另一些药物

治疗更加重要这样为对因处理赢得了极其宝贵的

只影响一种或少数几种功能药理效应的这种特

时间。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

性叫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的选择性高低与药

“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妥

物剂量、对组织细胞的亲和力、机体各器官与组织

善处理对因与对症治疗的关系使疾病的治疗达到

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密切相关。如治疗量的洋地黄

最疗效。

对心肌有较高的选择性(Selectivity),但中毒量还

2.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Adverse reac-

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选择性高的

tion)

药物大多数药理活性高,使用针对性强:选择性低

是指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

的药物作用范围广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

适、痛苦的有害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

较多。但是选择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选择

效应,一般情况不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避免。

性的高低常作为药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临床上必须充分考虑到药物安全有效性根据治疗需要权衡药物的利弊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药物

(四)药物作用的差异性(Variability)

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类:

在广大群体中,个体之间,甚至同一个体在不

(1)副作用(Side effect):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

同时间内对同一药物相同剂量的反应可以不同效

生的与治疗目的无的作用。产生副作用产生的药

应有异或产生同等效应。在不同人体同一药物所

理学基础是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涉及多个

需剂量并不相同这种差异通常称为个体差异(主

效应器官。副作用也是药物本身所固有有的作用,

要表现在量方面)(见基础药理P18图3-3)。大

一般给患者带来轻微的不舒适或痛苦,但般可以恢

多数药物的常用量对于大多数患者可收到较好疗

复的功能改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

效。但有少数药物的个体差异大不同个体所需药

效应就成为副反应例如阿托品有平滑肌解痉和抑

物的量最多可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如利舍平

制腺体分泌等药理作用利用阿托品前者作用治疗

0.125~1.0mg相差近8倍。其中有的患者对较

胃肠绞痛时可因后者作用而产生口干、便秘等副

小剂量则产生很强效应称高敏性(Hypersusceptibi--

反应;如将阿托品后者作用用于麻醉前给药以防术

y)。还有的必须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效应

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时则可因前者作用而产生腹

称为耐受性(Tolerance)。造成差异性原因很多,有

气胀等副作用。显然药物随着临床用途的不同,

生理的(年龄、性别)、病理的(如肝、肾功能)、药理

其作用与副作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的(如反复用药与联合用药)、如遗传、环境因素

(2)毒性反应(Toxic effect reaction):指在剂量

等所以临床上各患者所用药物的剂量不能千篇一

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蓄积过多时发生的严重

律,一定要剂量个体化。

不良反应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尽量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根据用药时间短长产生的毒性反应可

(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Dualism)

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前者多损害循环、呼吸

药物现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一分为二的。一方

及神经系统功能如强心苷过量引起的心室期前收

面有防治疾病的目的,使患者生理、生化机能得以

缩、二联律、色视等;后者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

3

神经精神专业实用药物学

泌等功能如大剂量口服四环素可引起严重的肝损

范畴内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血药浓度

害等。药物的致畸胎(Teratogenesis)、致突变(mu-

高低呈平行关系称为量效关系剂量过小往往无

tagenesis))、致癌(carcinogenesis))作用属于慢性毒

效而剂量过大可出现中毒反应。以药理效应强度

性反应中的特殊毒性。所以不应企图增加剂量或

为纵禁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禁标作图呈现为两

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

者关系曲线即为量效曲线(Dose effect curve)这样

(3)后遗效应(After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

有助于了解药物作用的性质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

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

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

药理效应按性质可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

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失眠患者服用苯巴比妥催眠

前者是指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性量变化,且可用具

药后次日早晨有乏力、困倦等。

体数量予以表达如血压、心率、尿量等;后者是指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

药理效应只能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来表示如

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rebound reac-

死亡、惊厥、睡眠等发生与不发生观察反应阳性率

tion)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

与阴性率。

将激烈回升。

1.剂量的概念

(5)变态反应(Allergy reaction):是药物引起

剂量就是用药的分量。根据药物效应剂量可

的不正常免疫反应。药物本身、药物的代谢产物、

分为最小有效量(minimum effective dose)、常用量

制剂中的杂质等可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

(治疗量herapeutic dose)、极量(maximum dose)、

完全抗原。经过接触一定时间的敏感化过程当再

最小中毒量(minimum toxic dose)和最小致死量

次与抗原接触时发生反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

(minimum lethal dose)。出现药效的最小剂量称

sensitive reaction)。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临床表

为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hreshold dose)。对大多

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数人最适当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或常用量。对于剧且与剂量也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系统抑

毒药品各国药典还规定了治疗量的极限即极量,又

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临床上常用的青霉素

称最大有效量(maximal effective dose),一般情况下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临用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

临床用药剂量不允许超过极量。

要注意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

2.量反应量效曲线

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

以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以效应强度为

(6)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指少数患者对

纵坐标作图,可得先陡后平酷似抛物线的量效曲

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

线。若药物的剂量或浓度改以对数表示作横坐标,

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度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则呈对称的“S”形曲线。

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例如对

3.质反应量效曲线

骨骼肌松弛药氯琥珀胆碱特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

以药物的对数剂量或浓度横坐标,以反应率

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

(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也可以得到对称的“$”

一般而言中药和西药相比前者相对安全毒

形曲线,并可求得50%或其他反应率的剂量。就

性较低后者反之。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使用中药

有了半数有效量(ED0)、半数致死量(LD)、ED,

时可掉以轻心,因为凡是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

ED5、LD,、LD,等来表示概念

应。“凡药三分毒,滥用害更多”,中药也不例外。

(l)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T.I=

中国古代医家早已发现中药有毒副作用将中药的LD0/ED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其愈大愈安全。

毒性分为“小毒,有毒,大毒和极毒不等”。事实

A、B两药的LDo和ED0值均相同,但潜在的

上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种种中毒反应甚至发

两药量效曲线的斜率却不相同。从图上可见,A药

生医疗事故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因此笼统认为

在95%和99%有效量即ED和EDm时并没有动

“中药安全无毒”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实为认识上

物死亡;而B药在EDg和EDm时,分别有10%和

的一个误区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0%的动物死亡。结果显示,A药比B药更安全。

因此治疗指数还不够完善因未考虑到药物最大

(六)量效关系

有效量时的毒性。

量效关系(Dose 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的

(2)安全范围:用LD,EDs或LD1/ED表示,

4

第一章神经精神类临床药物学基础

用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更佳。

RNA多聚酶阻碍细菌mRNA合成达到抗结核作

4.药物的效价和效能

用;氟尿嘧啶(5-FU)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使DNA

(l)效价强度(Potency):指达到等效时所需药

合成受阻达到抗癌作用等

物剂量的大小。所需药量小即效价强度高反之效

4.干扰载体功能

价强度低。效价强度反映药物和受体的亲和力的

在正常尿液形成中,肾小管Na*-K+-2Cl“

大小。

共同转运体(载体)起了极为重要作用。如利尿药

(2)效能(Efficacy):指药物发挥药理效应的最

呋塞米可与肾小管Na·-K-2Cl·共同转运体

大能力(极限)此时剂量再增加效应也不再继续

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使NaC重吸收减

增强。效能反映药物本身内在活性的高低。

少产生迅速而强大的利尿作用:丙磺舒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对弱酸性药物的主动转运载体抑制原尿

二、药物作用的机制

中尿酸的重吸收用于痛风的防治等。

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研究药物

5.影响免疫机制

的结合部位、作用方式和性质大多数药物的作用

正常免疫反应是机体消除入侵微生物和自身

来自于药物与机体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其作

变异肿瘤细胞的重要机制。有些药物可以提高免

用机制是研究药物如何产生相应效应由于药物可

疫功能如干扰素(interferon,IFN)、左旋咪唑(le

作用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故药物的作用机制

vamisole)等。有些药物本身就是免疫系统中的抗

的方式、水平也不同。与机体细胞结合而发生作用

原(如卡介苗)或抗体(如丙种球蛋白),有提高免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少数药物通过理化作用或补

疫功能作用。免疫增强药多作为辅助治疗药物用

充机体某些所需物质的不足而发生作用。

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慢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还有的药物可以抑制免疫功能如肾上腺皮质

(一)药物作用的方式

激素类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贫血和环孢素(cyclos-

1.作用于离子通道

poin)用于仰制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及h阳性

离子通道(ion channels)是由肽链多次往返跨

新生儿溶血病等。

膜形成的亚基所组成(这些通道已经被克隆),主

6.基因治疗

要有Ca2+·、K·、Na+和Cl等通道。通道的开放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最初设想是使用正常

与关闭影响细胞内外无机离子的转运从而迅速改

的基因修正缺陷的基因以治疗遗传病。现代基因

变细胞功能引起神经兴奋、心血管收缩或腺体分

治疗的观念已从过去罕见的单基因疾病扩大到常

泌等反应。如吡那地尔激活血管平滑肌钾通道用

见的单基因疾病和多基因疾病的治疗其范围已大

于治疗高血压病等:

大扩展,巳用于如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自

2.对酶的影响

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艾

酶(enzymes)是由机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

滋病)等的治疗。20世纪中期以来DNA重组技术

用的蛋白质并能促进细胞成分的代谢还有高度

的迅猛发展,促使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产生巨大变

敏感性和高度活性。有些药物以酶为作用靶点,可

化并出现了基因治疗这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治疗

能表现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作用,即激活(activa-

方法。

tion)和抑制(inhibition)。如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

7.其他

可使本身产生耐受性或其他药物代谢加快而使疗

有些药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渗透压改变、酸

效降低:奥美拉唑(omeprazole)通过抑制胃粘膜H

碱反应、氧化还原等)改变机体的内环境如脱水药

-K+-ATP酶降低胃酸来治疗消化性溃疡:

甘露醇(mannitol)治疗脑水肿和抗酸药氢氧化铝

3.影响核酸代谢

(aluminum hydroxide)等治疗消化性溃疡。还有些

核酸(nucleic acid)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

药物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如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和核糖核酸(RNA)前者是遗传贮存和携带者后

等。另外有的还要补充维生素和多种元素等。

者主要参与遗传信息表达的各过程对于生命的存

(二)药物作用机制水平

在至关重要。许多药物直接影响核酸代谢而发挥药理效应。如磺胺类通过抑制细菌体内叶酸代谢,

药物对于机体的作用按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可

干扰核酸的合成来抗菌;利福平(rifampicin)仰制

分为整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及量

5

神经精神专业实用药物学

子等水平各水平间是相互关联的。通过任何作用

与功能。世界上第一次克隆羊诞生了,使整个生物

方式和任何水平发挥的药物作用最终必然表现为

学的发展进入了崭新时代。

器官组织或整体水平上的药物效应而整体水平上

1.受体概念与特性

的药物作用也都有由分子水平乃至量子水平的作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大分子

用机制。在此稍重点论述一下分子水平与量子水

物质(主要是糖蛋白或脂蛋白),对生物活性物质

平的药物作用机制:

具有识别能力并与之选择性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

1.分子水平

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随后的生理反应或药理

药物使用与药物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药物化

效应。

学结构上稍有变化如侧链长短、立体异构等改变,

受体的特性:①有内源性配体(ligand):如M、

其作用强度或毒性甚至性质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是N胆碱受体其配体为乙酰胆碱。②高度特异性

药物与效应之间的构效关系。20世纪30年代问世

(specificity):受体能准确识别、结合具立体结构的

的磺胺类药发现后科学家们合成并试验了大量结

配体或相似药物。③高度灵敏性(sensitivity):受体

构相类似的化合物,认识到分子结构与药理活性之

只需要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即可产生显著的效

间的关系有一定规律性随后进入了药物迅猛发展

应。④饱和性(saturability):由于受体数目是有限

的时期。从分子水平上来看通常认为药物与靶位

的当体内药物达到一定量后效应却不再增加即

首先是由静电相互吸收、氢键等形成初步结合然

出现饱和。而且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或药物相

后是由范德华力、离子键或共价键等形成结合,使

互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的现象。⑤可逆性(revers-

结合强化并引起生物组分大分子物的立体构象改

ibility):配体或药物与受体形成的复合物不仅是可

变从而引起药理效应。如抗疟药氯喹分子插入疟

以解离,而且解离出来的仍是配体或药物的原型而

原虫DNA双螺旋结构中,以范德华力形成稳固的

非代谢产物即受体的原型并不会发生变化。⑥多

DNA-氯喹复合物影响DNA复制抑制疟原虫的

样性(multiple-variation):即相同受体可广泛分布

分裂繁殖。

于不同的细胞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受体多样性还

2.量子水平

体现在受体的亚型分类上受体的亚型也是药物药

Szent-Gyorgyi称之为“亚分子水平”,还有的

理作用重要的药理学基础。

称之为“电子水平”。是比分子水平更微观的水

2.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受体作用学说)

平。严格地说药物作用的特点是分子外周电子云

(l)占领学说(Ocupation theory):Clark最早提

的特性所决定的。外周电子云特性可用量子力学

出受体占领学说认为受体分子在细胞中含量极

的电子轨道波函数方程予以描述并可计算出药物

微对相应配体有极高的识别能力并有高度的亲

与靶位分子的电荷分布、分子能量等以及前沿电子

和力。配体(ligand)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

密度还可以计算出药物与靶位结合前后在分子构

质受体都有其内源性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自

象、轨道能量、键角及键轴扭转、振动频率等方面的

身活性物(autocoid)等。配体或药物和受体结合能

变化。这些对于阐明药物的构效关系、靶位、活化

激活或阻断受体,多数配体或药物在1pmol~

中心的状态以及探讨受体变构作用等具有重要

1nmol/L的极低浓度时即可引起细胞相应的生理

意义。

功能改变或药理效应的产生。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的反应之所以如此灵敏主要是靠的信息转导系统

三、药物作用与受体

的放大、分化及功能整合等。

1898年Langley根据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对

受体动力学:受体必须与配体或药物结合才能

猫唾液分泌具有拮抗作用这一现象提出腺细胞中被激活而产生效应,且其效应的强度与药物所占领可能存在一种能与药物结合的物质称为接受物的受体数成正比即药理效应-占领受体数-药物质。19O8年Ehrlich首先提出受体(Receptor)概

浓度三者呈平行关系(服从质量作用定律适应于

念。认为这种特殊的物质就是受体。药物通过受

激动剂)。

体发挥作用的设想很快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直至

(2)速率学说(rate theory):1961年,由Paton

20世纪70年代初不仅证实受体的存在而且受体

提出速率学说,该学说认为药物作用的强度并不只

从器官组织中得到分离纯化。到90年代已有数百

取决于被占领受体数量而与药物和受体结合及分

计受体蛋白被克隆进一步明确了蛋白质分子结构

离的速率有关即药物与受体碰撞的频率相关。与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