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9-07 10:33:32  37 epub epub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图书名称:《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

【作 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编
【页 数】 112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8.10
【ISBN号】978-7-5361-6317-1
【价 格】25.00
【分 类】职业教育-学徒-教育制度-课程标准-广东-指南
【参考文献】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编. 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思想(含指导思想、开发原则、开发路径及方法)、专业教学标准基本框架、专业教学标准编制说明、课程标准基本框架、课程标准编制说明五部分组成。本书的出版旨在提高广东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引领全国现代学徒制推进工作。

《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开发思想及方法

第一部分开发思想及方法

第一章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

课程标准开发思想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明确要求: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必须坚持“能力衔接、系统培养”的指导思想,体现现代学徒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在岗培养、岗位成才的重要特征,遵循标准化原理,走标准化的建设路径,形成标准化的成果。

一、基本内涵

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实现形式①。

2.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

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是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现代学徒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建构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和企业人才水平的主要标尺②。

3.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内容及教

①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

44.

②杜怡萍,赵鹏飞,李海东,等.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2016(31):75-81.

3

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

材开发的依据,也是教学实施及评价的依据。

二、指导思想

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开发,必须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能力衔接、系统培养”的专业建设思想,遵循标准化原理,走标准化的建设路径,运用科学方法,开发体现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在岗培养、岗位成才的现代学徒制重要特征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1.坚持“能力衔接、系统培养”的指导思想

“能力衔接、系统培养”是广东职业教育多年来实践探索的总结,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能力衔接”是指以职业能力为逻辑起点和基本依据,通过不同层级职业能力的衔接,构建对接需求、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系统培养”是指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中高职分级培养不同能力层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据此,在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过程中,首先,必须厘清学徒岗位成长路径,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分级培养。其次,必须将职业能力分析,尤其是学徒岗位能力分析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职业能力分析获取现代学徒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工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机对接。

2.体现“双元育人、在岗培养”的育人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现最为深刻的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必须是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共同参与的,标准研发的全过程校企必须紧密合作。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学徒,由此,不仅学校和企业都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共同授课,实行双导师制,所以,有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一般学校课程由学校教师在学校传授,企业课程由企业师傅在企业传授,当然也可以交叉,例如,学校教师可以送教上门,企业导师也可以在学校上课。在课程内容上,除必要的文化基础理论课程外,现代学徒制课程必须基于岗位工作内容,开发培养岗位能力及素养的课程,这些课程有大量在岗位工作中的学习,实现学徒在岗成才。由此,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采取模块化的结构,才能满足学徒在岗培养的灵活性教学要求,为实施学分制奠定基础。

3.遵循“一致同意、简化优化”等标准化原理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

4

第一部分开发思想及方法

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①。标准体系建设是现代学徒制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毋庸置疑,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化原理,包括一致同意原理、最优化原理、简化原理、实施价值原理、强制实施原理、选择固定原理、定期更新原理。其中一致同意原理最为根本,实现难度也最大。为此,广东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了“政研校企”四方协同机制,坚持“管、办、评、研”分离的原则:立项、实施、试点工作由广东省教育厅负责;过程组织与指导工作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负责;采取竞标方式,由职业院校、合作企业联合成立项目组,共同承担研制工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规定每一环节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及标志性成果,开展专项培训研制指导、过程监控,组织中期检查及内审会,确保研制过程规范严谨;项目验收评审工作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负责。这样,以项目的方式有机地将标准的相关方组织起来,从机制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此外,统一标准建设的路径,制定统一的标准文本形式,在过程和形式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

三、开发原则

1.校企联合原则

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主体,校企双方在标准开发的全过程中紧密合作,是实现双元育人的前提条件。

2.分级培养原则

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首先必须厘清学徒岗位成长路径,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分级培养。

3.能力核心原则

职业能力分析是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关键环节,通过职业能力分析获取现代学徒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工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机对接。

4.模块建构原则

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采取模块化的结构,才能满足学徒在岗培养的灵活性教学要求,为实施学分制奠定基础。

5.基础通用原则

标准是共同协商同意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专业教学标准具有通用性,通用性也决定了其基础性。由于同一区域内的专业办学必然存在差异,所以专业教学标准不应是最高标准,但也不能是最低标准,应该是基本标准。

①王敏华.标准化教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22.

5

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

四、开发路径

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包括“供需调研一职业能力分析一课程体系建构一标准编制”四个基本环节,如图1-1所示。

职业院校

供需调研

调研报告

行业企业

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行企专家

职业能力标准

课程专家

职业能力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专家

骨干教师

课程体系建构

课程门类及结构

行企专家

课程与能力对接

骨干教师

行企专家

标准编制

专业教学标准

课程专家

核心课程标准

开发主体

开发程序

开发产品

图1-】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路径

1.供需调研环节

通过调研对每个专业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对比,供给情况即规模、教师、课程、教学、评价等情况,需求情况即人才需求、能力要求、资格证书要求、岗位变化等情况,从而确定各专业的岗位群及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厘清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后续专业建设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职业能力分析环节

针对高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发展路径,尤其是现代学徒岗位,依托行业企业专家开展职业能力分析,借鉴国内外职业能力研究成果,形成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课程体系建构环节

以供需调研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分析为重要依据,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职业生涯发展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使课程与职业能力有机对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4.标准编制环节

根据统一的、规范性的文本模板撰写标准,保证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形式结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