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肝胆疾病影像学诊断图谱》周汉,韩白乙拉,王彩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9-06 08:58:30  32

图书名称:《常见肝胆疾病影像学诊断图谱》

【作 者】周汉,韩白乙拉,王彩生主编
【页 数】 322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7.05
【ISBN号】978-7-5591-0103-7
【价 格】180.00
【分 类】胆道疾病-影像诊断-图谱-肝疾病-影像诊断-图谱
【参考文献】 周汉,韩白乙拉,王彩生主编. 常见肝胆疾病影像学诊断图谱.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常见肝胆疾病影像学诊断图谱》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肝胆疾病的影像学图谱,对肝胆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重点介绍了肝胆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肝胆疾病的影像学概述,介绍了不同类型肝病的影像学图谱。第二部分为各种肝胆疾病的治疗方法。全书内容实用,论点清晰。

《常见肝胆疾病影像学诊断图谱》内容试读

第一章肝胆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第一章肝胆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影像学诊断突飞猛进的发展,X线、B超、CT、MRI、内

镜等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已经从理论上、技术上和临床应用上得到不断更新和完善,使肝病的早期诊断、依靠影像学治疗手段的选择,都获得长足的进步,建立了在医疗体系中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占医学信息比例最大的医学影像信息的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

一、影像学检查的肝脏应用解剖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性实质性器官,是机体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脏器,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还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由于肝脏血运丰富,质地脆弱,结构复杂,形态不规则,根据不同的解剖学标志,有不同的分叶(段)方法。

(一)肝脏形态

1.肝脏外观形态:正常活体肝脏呈紫红色,表面光滑细腻,质脆易碎。肝脏的正面观略呈楔形,右半部分肥厚,左半部分扁薄:后缘钝圆,前缘锐薄。膈面光滑圆润

脏面凹凸不平,并有管道系统出入其中部H状沟的横沟内。肝脏的左右径(长)约为

25.8cm,前后径(阔)约15.2cm,上下径(厚)约5.8cm。肝脏重量1200~1500g(男性平均1300g,女性平均12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36(1/50~1/30)(图1-1-1)。

下腔静脉

胆囊

】/肝圆韧带

镰状韧带

肝圆韧带

胆囊

下腔静脉

A.前面观

B.脏面观

图1-1-1肝脏形态

2.肝脏周围韧带:肝脏的四周有韧带支撑和固定,使其在腹腔内的位置不变。在膈面上,有右三角韧带、冠状韧带、左三角韧带;前面有肝圆韧带,在肝前缘处脐静脉导管索入肝门,向上后方延续至冠状韧带与之相融合的镰状韧带:后方有与肝脏密切相连的静脉韧带固定下腔静脉,接纳肝右、中、左3支出肝静脉和肝小静脉:脏面有肝-肾韧带:升结肠肝曲的肝-结肠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入肝的门静脉、肝固有动脉淋巴管、自主神经和出肝的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再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肝-胃韧带(小网膜囊)(图1-1-2)。

001

常见肝胆疾病影像学诊断图谱

右冠状韧带下腔静脉

右三角韧带

左冠状韧带

左三角韧带

右后叶上段

左外叶上段

右段间裂

左段间裂

右后叶下段

左外叶下段

镰状韧带

右前叶

汉左内叶肝圆韧带正中裂

图1-1-2肝脏周围韧带

胆囊附着在脏面的前中部,其胆囊管与肝总管合成胆总管,在胰腺头部与胰管汇合成膨大的Vater壶腹部,再经乳头部进入十二指肠(图1-1-3)。

肝固有动

腔静脉

下腔静脉

胆囊

胃左动脉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肝总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短动脉

门静脉

门静脉

一脾动脉

肝固有动脉

胆总管

胃网膜右动脉

脾静脉

胃右动脉

脾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A.显示门静脉和腹腔动脉干

B.显示胰腺周围血管

图1-1-3肝门部周围解剖

(二)肝脏分段

一般均以镰状韧带为界,把肝脏分为左、右两叶,以肝脏脏面H状沟分出腹侧的方

叶和背侧的尾状叶。Cantlie(1898)提出肝脏是双侧性脏器的概念,以胆囊窝的中点至下腔静脉的左缘沿肝脏膈面的连线(Rex-Cantlie线)为界限,把肝脏分为左、右两半肝。在Cantlie线下即为肝正中裂,其右侧是肝中静脉。Couinaud提出功能性分段,以肝左、中、右静脉为标志的左叶间裂、正中裂、右叶间裂和左段间裂、右段间裂、横裂,把肝脏分成8段。这种分类方法是外科和影像学临床应用的常用分类法。由于肝脏的不规则形态,各叶段的重量极不一致(表1-1-1)。

表1-1-1肝脏各叶段的重量

肝脏(1200-1500g)

右半肝(60%)

左半肝(40%)

分叶

右后叶(25%)

右前叶(35%)

尾状叶(3%)左内侧叶(16%)

左外侧叶(21%)

分段

右后下段右后上段右前下段右前上段

左外上段

左外下段

V

肝脏局部解剖的分类法,以肝脏内部血管分布规律来划分肝叶和肝段,符合肝脏解剖的实际情况。以门静脉的主要属支分布,划分出左叶间裂、正中裂、右叶间裂及左右段间裂把肝脏分成左外侧叶上、下两段,左内侧叶,右前叶,右后叶前、后两段,尾

002

第一章肝胆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状叶左、右两段(图1-1-4)。

右叶间裂正中裂下腔静脉

左叶间裂

左段间裂

右叶间裂右前

正中裂左内叶

/左叶间裂

上段左

下段叶有上段

右上段

高下段

司下段

上段左

右段间裂

下段叶

右段间裂

左内叶

尾状叶右部

左段间裂

A.正面观

尾状叶左部

B.脏面观

图1-1-4肝脏分段与血管的关系

Couinaud提出功能性分段,以肝左、中、右静脉为标志的左叶间裂、正中裂、右叶间裂和左段间裂、右段间裂、横裂,把肝脏分成5叶8段。Healey&Schroy以肝静脉为标

志,将肝脏分为5叶9段。两者的区别在于S4段被分为上、下两段。从肝脏的胚胎发生

学上来看,Couinaud的分类法比较合理。肝脏的胚胎发生学是肝细胞索在左、右卵黄囊

静脉间的窦状隙内增殖而形成的,先发生在左、右两外侧叶,逐渐发育成两半肝。S3+

S4、S5+S8是两叶的桥状实质,尾状叶是后发育形成的。由于肝脏的不规则形态,右半肝

的体积占肝脏总体积的65%,各叶段的重量极不一致。这种分类方法是外科和影像学临床应用的常用分类法,但应该注意到肝脏的分段不是简单的线,而是复杂的界面。只有术中进行门静脉染色,才能清楚地显示出分段界面的界线(图1-1-5)。

右肝

左肝

右叶

左叶

右外侧领域右旁正中领域

左旁正中领域左外侧领道

7.68.5

4.3

2

右后区域右前区域

左内侧区域左外侧区域

下腔静脉

肝静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

门静脉

门静脉

右叶

左叶

B.Healey&Schroy分段

A.Couinaud分段

图1-1-5肝脏分段

(引自幕内雅敏.肝脏外科要点与盲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9.)

(三)肝脏管道系统

肝脏血运丰富,由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双重供血。经肝门部进出肝脏内的3种管道系统,在肝内分支走行基本一致,统称Glissor系统。肝静脉系统基本上汇集成3支进入下腔静脉,被称为第二肝门。肝脏表面的纤维组织被膜,在肝门处包绕胆管、门静脉、肝

003

门常见肝胆疾病常像学诊断图谱

固有动脉、自主神经(迷走、交感神经)、淋巴管,分成左、右两支进(出)肝脏内,并逐级分支变细进(出)入肝小叶。

1.门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起源于腹腔内单一脏器毛细血管汇合成肠系膜下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再汇合为门静脉主干。于肝门部分成左、右支入肝后,在肝内逐级分支至叶间门静脉和门静脉终末支。分级至分布(门)静脉时,通过短的、垂直的入口小(门)静脉,穿过界板与肝小叶的血窦相连接,每支终末静脉供应约

1.6mm×1.2mm×0.8mm的肝实质。

2.肝动脉系统:肝固有动脉起源于腹腔动脉干3个分支之一的肝总动脉,在入肝前分出左、右两支,与门静脉和胆管组成Glisso系统,相伴行在肝内逐渐分级变细。在肝门部的肝动脉与门静脉和胆管的关系,复杂而多变

在进入肝小叶前,根据血管口径和管壁结构可分为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始发部有平滑肌细胞组成的袖套样结构,具有括约肌活性)、毛细血管(在汇管区内形成密集毛细血管网),分布在胆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形成血管丛,或直接汇入肝窦状隙。肝动脉系统的动脉通道和门静脉通道最后终止于肝窦,中轴动脉和环胆管动脉之间存在吻合。

胆管周围血管丛是肝动脉分支的主要分布形式,在胆管黏膜下构成毛细血管网,再经收集静脉流至肝窦,属门血管方式,故称为胆管周围门血管,这种汇合方式与胆汁分泌的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3.胆管系统:胆管系统起始于终末小胆管(Hering胆管),止于十二指肠的胆管壶腹部。从左、右肝管到肝内终末小胆管可分为7~10级胆管。毛细胆管是肝细胞的一部分,目前认为小叶内胆管系统全部起始于终末小胆管,延续入肝实质。终末小胆管和细胆管构成了从肝实质引流胆汁的单个单元。基于肝脏总量以及终末小胆管所提供的肝脏微细结构单元总量2~3mm3的体积,则成人的肝脏必须具有4×103~5×103个终末小胆管,才能保证肝脏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4.肝静脉系统:肝静脉起源于经典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几个中央静脉汇合成小叶下静脉,再逐级汇合成左、中、右3支肝静脉回流至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中、右支比左支粗

大,右支与门静脉的右支或其主要分支的距离比较近,便于施行TPS。肝静脉汇入下腔

静脉交角的形态是多变的(图1-1-6)

尾状叶右段支肝右静脉

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

尾状叶左段支

右后叶支

?左外叶支

左内叶支

右前叶支

肝左动脉

右肝管肝右动脉

左肝管

A.显示Glisson系统

004

弟一章肝胆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右后上缘静脉尾状叶右段支肝短静脉下腔静脉

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一左后上缘静脉

左外叶支

右后叶支

角部

矢状部

囊部

右前叶支

横部

门静脉

左内叶

B.显示肝静脉系统

图1-1-6肝脏血管分布

(引自吴孟超.肝脏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3.)

二、B超检查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A型超声、二维超声、M型超声

相控阵扇形实时超声、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相继出现三

维超声成像(3D)、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组织多普勒成像技

术(TD)、腔内超声、超声造影成像、介人超声、超声组织定性、组织弹性成像、斑点

追踪等技术,使医学超声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成为多种疾病的首选检查项目。

(一)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声波是一种在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也称疏密波。大于20kHz为超声波,诊断常用1MHz以上波段。超声波有良好的指向,具有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效应等物理特性。超声在人体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40m/s,即在人体每传播1cm需要6.7s,感受1cm的界面则需要13.4ms。

超声波在传播途中和介质相遇会产生相互作用,引起它的参量发生变化。人体组织的声学特性有声速、密度、声阻抗、声吸收系数、声衰减系数、背向散射系数等,声衰减系数与声频率成正比。人体结构对超声而言是一个复杂的介质,各种器官与组织,包括病理组织有它特定的声阻抗和衰减特性,利用这些差异的规律,显示细微结构,超声成像技术就是利用人体解剖学信息或功能信息有关的超声参数变化,设法将其检测并以特定方式表达,可以了解它所携带的人体解剖学的信息或功能学信息。超声诊断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折射、散射的特性,在人体中,不同的组织对超声波的吸收程度不同,当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间的声阻抗有一定差异时,形成的界面就发生反射和散射,造成超声波衰减。回收这些反射波的信号加以检波等处理,利用实时灰阶技术进行二维或三维成像,再应用多普勒技术,对检测图像中的血管进行血流速度和方向的测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超声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三

005

门常见肝胆喉病影像学诊断图谱

维超声、超声造影、介入超声、超声治疗等多种技术的进步,拓展了超声应用于临床的范围。超声技术以无创、便携、高效、便宜、快捷等大量优点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临床上多种疾病的首选检查项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仪器在探头、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各个方面的技术不断更新和提高,由此带来了整机性能的明显提升。

(二)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现代超声仪器除了能提供高质量的B型断面图像外,各种新的成像方式也层出不穷。

近年来治疗仪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超声仪器已经成为和X线机一样重要的基础诊断设备。

而且,介入超声及高强度聚焦超声的问世,使医学超声从诊断疾病进入到对肿瘤等疾病进行治疗的全新领域。超声技术发展迅速,超声止血刀、超声理疗等也已应用于临床」

1.超声检查:超声声像图依赖于各种组织间的声阻抗差的大小,以明暗不同的灰度来反映回声之有无和强弱,弱为暗(黑影)、强为亮(白影)来反映回声之有无和强弱。无回声为透声区,又分为液性暗区,如血液、腹水;衰减暗区,如肿瘤:实质暗区如肾实质等。低回声为实质器官,如肝:强回声结构致密,如血管增多的肿瘤:极强回声是含气器官,如肺等。当脏器出现病变时,与正常组织的声学特性不同,各种病变组织也有各自的声学特性及反射规律。

正常肝脏的超声影像,左叶长径<9cm,厚度<6cm;右叶最大斜径<16cm,厚度<11cm。肝脏形态规则,表面光滑、清晰,有高回声线状包膜。内部回声分布均匀,血管走行清晰自然,可显示1~4级静脉(图1-2-1~图1-2-3)。

A.显示肝右叶表面光滑、质地均匀,

B.显示肝左叶表面光滑,边缘锐利

门静脉血管无扩张

菲薄,肝脏质地均匀

C.显示胆囊略呈葫芦形,壁厚仅0.2cm

D.显示尾状叶

图1-2-1正常肝脏的超声声像图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