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内科诊疗新进展》李淑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9-01 10:22:12  100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书名称:《新编内科诊疗新进展》

【作 者】李淑红主编
【页 数】 192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01
【ISBN号】978-7-5706-0070-0
【价 格】88.00
【分 类】内科-疾病-诊疗
【参考文献】 李淑红主编. 新编内科诊疗新进展.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新编内科诊疗新进展》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介绍了内科临床基本操作;然后介绍了内科常见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血液内科疾病等的诊疗基础知识、诊断方法、禁忌症等;最后介绍了内科护理的相关知识。本书适合内科医师参考阅读。

《新编内科诊疗新进展》内容试读

第一章

临床基本操作

第一节口服给药法

药物经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后,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的作用。

一、摆药

(一)药物准备类型

1.中心药房摆药目前国内不少医院均设有中心药站,一般设在医院内距离各病区适中的地方,负责全院各病区患者的日间用药。

病区护士每日上午在医生查房后把药盘、长期医嘱单送至中心药站,由药站专人处理医嘱,并进行摆药、核对。口服药摆每日3次量,注射药物按一日总量备齐。然后由病区护士当面核对无误后,取回病区,按规定时间发药。发药前须经另一人核对。

各病区另设一药柜,备有少量常用药、贵重药、针剂等,作为临时应急用。所备的药物须有固定基数,用后及时补充,交接班时按数点清。

2.病区摆药由病区护士在病区负责准备自己病区患者的所需药品。(二)用物

药柜(内有各种药品)、药盘(发药车)、小药卡、药杯、量杯(10~20ml)、滴管、药匙、纱布或小毛巾、小水壶(内盛温开水)、服药单。(三)操作方法

1.准备洗净双手,戴口罩,备齐用物,依床号顺序将小药卡(床号、姓名)插于药盘上,并放好药杯。

2.按服药单摆药一个患者的药摆好后,再摆第2个患者的药,先摆固体药再摆水剂药。

(1)固体药(片、丸、胶囊):左手持药瓶(标签在外),右手掌心及小指夹住瓶盖,拇指、示指和中指持药匙取药,不可用手取药。

(2)水剂:先将药水摇匀,左手持量杯,拇指指在所需刻度,使与视线处于同一水平,右手持药瓶,标签向上,然后缓缓倒出所需药液。应以药液低面的刻度为准。同时有几种水剂时,应分别倒人不同药杯内。更换药液时,应用温开水冲洗量杯。倒毕,瓶口用湿纱布或小毛巾擦净,然后放回原处。

3.其他如下所述。

(1)药液不足1ml须用滴管吸取计量,1ml=15滴。为使药量准确,应滴入已盛好少许冷开水药杯内,或直接滴于面包上或饼干上服用。

(2)患者的个人专用药,应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以防差错。专用药不可借给他人用。

(3)摆完药后,应根据服药单查对1次,再由第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药。如需磨碎的药,可

一1

以新编内到追疗新进展

用乳钵研碎。用清洁巾盖好药盘待发。清洗滴管、乳钵等,清理药柜。

二、发药

(一)用物

温开水、服药单、发药车。(二)操作方法

1.准备发药前先了解患者情况,暂不能服药者,应作交班。

2.发药查对,督促服药按规定时间,携服药单送药到患者处,核对服药单及床头牌的床号、姓名,并询问患者姓名,回答与服药本一致后再发药,待患者服下后方可离开。

3.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正确给药如下所述。

(1)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应准时给药,以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

(2)健胃、助消化药物宜在饭前或饭间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宜在饭后服。

(3)对呼吸道黏膜有安抚作用的保护性镇咳药,服后不宜立即饮水,以免稀释药液降低药效。

(4)某些由肾排出的药物,如磺胺类,尿少时可析出结晶,引起肾小管堵塞,故应鼓励多饮水。

(5)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铁剂,可用饮水管吸取,服后漱口。

(6)服用强心苷类药物应先测脉率、心率及节律,若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齐时不可服用。

(7)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不宜在短时间内先后服用,如呋喃妥因与碳酸氢钠溶液等碱性药液。

(8)催眠药应就寝前服用。

发药完毕,再次与服药单核对一遍,看有无遗漏或差错。药杯集中处理。清洁药盘放回原处。需要时做好记录。

(三)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操作前、中、后查,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防止发生差错。

(2)老、弱、小儿及危重患者应协助服药,鼻饲者应先注入少量温开水,后将药物研碎、溶解后由胃管注入,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更换或停止药物,应及时告诉患者。若患者提出疑问,应重新核对清楚后再给患者服下。

(3)发药后,要密切观察服药后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若有反应,应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必要的处理。

(李淑红)

第二节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品用无菌注射器注入体内,达到预防、诊断、治疗目的的方法。

一、药液吸取法

1.从安瓿内吸取药液将药液集中到安瓿体部,用消毒液消毒安瓿颈部及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踞痕,重新消毒安瓿颈部,拭去碎屑,掰断安瓿。将针尖斜面向下放人安瓿内的液面下,手持活塞柄抽动活塞吸取所需药量。抽吸毕将针头套上空安瓿或针帽备用。

2.从密封瓶内吸取药液除去铝盖的中央部分并消毒密封瓶的瓶塞,待干。往瓶内注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瓶内负压,无法吸取),倒转密封瓶及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在液面下,轻拉活塞柄吸取药液至所需量,再以示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套上针帽备用。

若密闭瓶或安瓿内系粉剂或结晶时,应先注入所需量的溶剂,使药物溶化,然后吸取药液。黏稠药液如油剂可先加温(遇热变质的药物除外),或将药瓶用双手搓后再抽吸,混悬液应摇匀后再抽吸。

2

临床基本操作

第一章

3.注射器内空气驱出术一手指固定于针栓上,拇指、中指扶持注射器,针头垂直向上,一手抽动活塞柄吸入少量空气,然后摆动针筒,并使气泡聚集于针头口,稍推动活塞将气泡驱出。若针头偏于

一侧,则驱气时应使针头朝上倾斜,使气泡集中于针头根部,如上法驱出气泡。

二、皮内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一)目的

(1)各种药物过敏试验。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

(二)用物

(1)注射盘或治疗盘内盛2%碘酊、75%乙醇、无菌镊、砂轮、无菌棉签、开瓶器、弯盘。

(2)1ml注射器、4为号针头,药液按医嘱。药物过敏试验还需备急救药盒。(三)注射部位

(1)药物过敏试验在前臂掌侧中、下段。

(2)预防接种常选三角肌下缘。(四)操作方法

(1)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合作程度、对皮内注射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反应,过敏试验还需了解患者的“三史”(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介绍皮内注射的目的、过程,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注射部位组织状态(皮肤颜色、有无皮疹、感染及皮肤划痕阳性)。

(2)准备用物:并按医嘱查对后抽好药液,放入铺有无菌巾的治疗盘内,携物品至患者处,再次核对。

(3)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择注射部位,以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乙醇过敏者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

(4)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示指和拇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放平注射器,平行将针尖斜面全部进人皮内,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快速推注药液

0.1ml。也可右手持注射器左手推注药液,使局部可见半球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毕,快速拔出针头,核对后交代患者注意事项。

(6)清理用物,按时观察结果并正确记录。(五)注意事项

(1)忌用碘酊消毒皮肤,并避免用力反复涂擦。

(2)注射后不可用力按揉,以免影响结果观察。

三、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人皮下组织的方法。(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宜口服时采用。

(2)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用药。

(3)预防接种,如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二)用物

注射盘,1~2ml注射器,5~6号针头,药液按医嘱准备。

一3

化新编内科追疗新进展

(三)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股外侧、腹部、后背、前臂内侧中段。(四)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的病情、合作程度、对皮下注射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反应;介绍皮下注射的目的、过程,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注射部位组织状态。

(2)准备用物,并按医嘱查对后抽好药液,放入铺有无菌巾的治疗盘内,携物品至患者处,再次核对。

(3)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择注射部位,皮肤做常规消毒(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呈螺旋形向外涂擦,直径在5cm以上,待干,然后用75%乙醇以同法脱碘2次,待干)或安尔碘消毒。

(4)持注射器排尽空气。

(5)左手示指与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快速刺入针头2/3,左手抽动活塞观察无回血后缓缓推注药液。

(6)推完药液,用干棉签放于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后,轻轻按压。

(7)核对后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必要时记录。(五)注意事项

(1)持针时,右手示指固定针栓,切勿触及针梗,以免污染。

(2)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3)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4)少于1ml药液时,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量准确无误

(5)需经常做皮下注射者,应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以达到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的效果。

四、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一)目的

(1)给予需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而不能或不宜口服的药物。

(2)药物不宜或不能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采用。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二)用物

注射盘、2~5ml注射器,6~7号针头,药液按医嘱准备。(三)注射部位

一般选择肌肉较丰厚、离大神经和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最为常用,其次为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区定位法如下所述。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画一水平线,然后从该侧髂嵴最高点做一垂直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选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内角定位: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区定位法如下所述。

(1)构角法:以示指尖与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由髂嵴、示指、中指所构成的

三角区内为注射部位。

(2)三指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区定位法:在大腿中段外侧,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宽约7.5cm。此处

4

临床基本操作

第一章三

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范围较大,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婴幼儿注射。

(4)上臂三角肌注射区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不如臀部丰厚,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四)患者体位

为使患者的注射部位肌肉松弛,应尽量使患者体位舒适。

(1)侧卧位下腿稍屈膝,上腿伸直。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3)仰卧位适用于病情危重不能翻身的患者。

(4)坐位座位稍高,便于操作。非注射侧臀部坐于座位上,注射侧腿伸直。一般多为门诊患者所取。

(五)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的病情、合作程度、对肌内注射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反应;介绍肌内注射的目的、过程,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注射部位组织状态。

(2)准备用物,并按医嘱查对后抽好药液,放入铺有无菌巾的治疗盘内,携物品至患者处,再次核对。

(3)协助患者取合适卧位,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或安尔碘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4)排气,左手拇指、示指分开并绷紧皮肤,右手执笔式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用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将针头迅速垂直刺人肌内,一般刺入2.5~3cm,过瘦者或小儿酌减,固定针头。

(5)松左手,抽动活塞,观察无回血后,缓慢推药液。如有回血,酌情处理,可拔出或进针少许再试抽,无回血方可推药。推药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反应。

(6)注射毕,用干棉签放于针刺处,快速拔针并按压。

(7)核对后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必要时做记录。

(六)Z径路注射法和留置气泡技术

1.Z径路注射法注射前以左手示指、中指和环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朝同一方向侧移

(皮肤侧移1~2cm),绷紧固定局部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位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位置复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形,该方法可将药液封闭在肌肉组织内而不易回渗,利于

吸收,减少硬结的发生,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以及刺激性大、难吸收药物的肌内注射。

2.留置气泡技术方法为用注射器抽吸适量药液后,再吸人0.2~0.3ml的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人空气。其方法优点:将药物全部注人肌肉组织而不留在注射器无效腔中(每种注射器的无效腔量不一,范围从0.07~0.3m),以保证药量的准确;同时可防止拔针时,药液渗入皮下组织引起刺激,产生疼痛,并可将药液限制在注射肌肉局部而利于组织的吸收。(七)注意事项

(1)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从根部衔接处折断。万一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取出。若全部埋入肌肉内,即请外科医生诊治。

(2)臀部注射,部位要选择正确,偏内下方易伤及神经、血管,偏外上方易刺及髋骨,引起剧痛及断针。

(3)推药液时必须固定针栓,推速要慢,同时注意患者的表情及反应。如系油剂药液更应持牢针栓,以防用力过大针栓与乳头脱开,药液外溢;若为混悬剂,进针前要摇匀药液,进针后持牢针栓,快速推药,以免药液沉淀造成堵塞或因用力过猛使药液外溢。

(4)需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若一旦发生硬结,可采用理疗、热敷或外敷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蒲公英、金黄散等。

(5)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在臀大肌处注射,因幼儿尚未能独立行走,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有可能伤及坐骨神经,应选臀中肌、臀小肌或股外侧肌注射。

-5-

化新编内科追疗新进展

(6)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又无配伍禁忌时,常采用分层注射法。当第一针药液注射完,随即拧下针筒,接上第二副注射器,并将针头拔出少许后向另一方向刺入,试抽无回血后,即可缓慢推药。

五、静脉注射法

(一)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时,需要迅速发生疗效者。

(2)做诊断性检查,由静脉注人药物,如肝、肾、胆囊等检查需注射造影剂或染料等。(二)用物

注射盘、注射器(根据药量准备)、7~9号针头或头皮针头、止血带、胶布,药液按医嘱准备。(三)注射部位

1.四肢浅静脉肘部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手背及踝部或足背浅静脉等。

2.小儿头皮静脉额静脉、颞静脉等。

3.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股鞘内,股神经和股动脉内侧。(四)操作方法

1.四肢浅表静脉注射术如下所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合作程度、对静脉注射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反应;介绍静脉注射的目的、过程,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注射部位组织状态。

(2)准备用物,并按医嘱查对后抽好药液,放入铺有无菌巾的治疗盘内,携物品至患者处,再次核对。

(3)选静脉,在注射部位上方6cm处扎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皮肤常规消毒或安尔碘消毒,同时嘱患者握拳,使静脉显露。备胶布2~3条。

(4)注射器接上头皮针头,排尽空气,在注射部位下方,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并使其固定。右手持针头使其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刺人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与静脉的角度调整好,顺静脉走向推进0.5~1cm后固定。

(5)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胶布固定针头。若采血标本者,则止血带不放松,直接抽取血标本所需量,也不必胶布固定。

(6)推完药液,以干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后按压片刻,无出血为止。

(7)核对后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必要时做记录。

2.股静脉注射术常用于急救时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

(1)评估、查对、备药同四肢静脉注射。

(2)患者仰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小儿应有人协助固定),局部常规消毒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同时消毒术者左手示指和中指。

(3)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予以固定。

(4)右手持注射器,排尽空气,在腹股沟韧带下一横指、股动脉搏动内侧0.5cm垂直或呈45°刺人,抽动活塞见暗红色回血,提示已进人股静脉,固定针头,根据需要推注药液或采集血标本。

(5)注射或采血毕,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以防出血或形成血肿。

(6)核对后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必要时做记录,血标本则及时送检。(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穿刺时务必沉着,切勿乱刺。一旦出现血肿,应立即拔出,按压局部,另选它处注射。

(3)注射时应选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而易固定的静脉,并避开关节及静脉瓣。

(4)需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保护静脉,应有计划地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血管进行注射。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