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田蜜,雷琪,李茂恒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27 10:38:25  41 epub epub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书名称:《临床医学概论》

【作 者】田蜜,雷琪,李茂恒主编
【页 数】 326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06
【ISBN号】978-7-5576-1371-6
【价 格】68.00
【分 类】临床医学-概论
【参考文献】 田蜜,雷琪,李茂恒主编. 临床医学概论.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临床医学概论》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17章,包括常见症状、常用体格检查、常用医学检查、皮肤科常见疾病、传染科常见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循环系统常见疾病、风湿性疾病、外科学常见疾病、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等内容。

《临床医学概论》内容试读

第一章常见症状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2.熟悉常见症状的治疗。

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

★执业药师考点

发热、头痛、咳嗽与咳痰、腹泻的临床基础和自我药疗

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之为症状(symptom),如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而体征(sg即)是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如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右下腹麦氏点反跳痛是诊断阑尾炎的阳性体征等。

第1节发热

正常人体温相对恒定,36一37℃,一天内体温波动小于1℃。任何原因导致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病因】

发热的病因很多且复杂,临床上大致分为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主要见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寄生虫感染等,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2.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内脏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外科大手术后、物理化学因素、体温失衡、精神因素等

【临床表现】

1.发热的分度

一般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在37.3~38.0℃时,为轻度发热(低热):38.1~39℃时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2.发热的临床经过

(1)体温上升期:常有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畏寒或寒战等

(2)高热期:临床表现常有头痛、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出汗等

(3)体温下降期:体温骤降时常伴大汗淋漓

-001-

临床医学概论

【知识链接】

热型

将患者在不同时间所测的体温值分别记录于体温单上,并将其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状称为热型。不同病因所致的热型不同,有一定的诊断学意义。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一日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常见于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一日内波动范围大,可达2℃以上,但最低体温都在正常以上。常见于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肾孟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逐日上升,达到高热程度后,持续若干时日,再逐渐降至正常,经过数日后又重发作,如此交替出现。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不规则热:体温高低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风湿热、结核、肺部感染及恶性肿瘤。

【自我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对发热基本上为对症治疗,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将体温降至正常。常用的非处方药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贝诺酯等,处方药有安乃近等

2.用药注意事项

(1)解热镇痛药用于退热纯属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热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体温,可能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2)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故在应用解热镇痛药时,应严格掌握用量,避免滥用,老年人应适当减少剂量,并注意间隔一定的时间(4~6h),同时在解热时,多饮水,及时补充电解质

(3)为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多数解热镇痛药(肠溶制剂除外)宜在餐后服药,不宜空腹服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血小板减少症者、有出血倾向者、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病史者,应慎用或禁用。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应慎用或不用。

(4)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可通过胎盘屏障,潜在有致畸风险。布洛芬用于晚期妊娠可使孕期延长,妊娠和哺乳妇女不宜用

(5)此类药物中大多数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即患者对解热药或其中成分之一有过敏史时,不宜再使用其他同类解热镇痛药

(6)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一般不超过3日,如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不

-002-

第一章常见症状

得长期服用

(7)不宜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的解热镇痛药,以免引起肝、肾、胃肠道的损伤。用药时,不宜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第2节」头痛

头痛是指额、顶、颗及枕部的疼痛,是人体在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同时也是很多疾病的前驱症状,引起头痛的原因较多,应认真识别,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病因与临床表现】

1.顿脑感染性疾病常伴发热、呕吐、脑膜刺激征

2.鼻窦炎、副鼻窦炎常伴头部沉重感、鼻腔脓性分泌物

3.脑血管病变常伴顿内高压表现、脑膜刺激征及其他神经系统表现

4.偏头痛头痛多在一侧,较为剧烈,女性常与月经周期有关,用麦角胺可缓解

5.紧张性头痛与焦虑、抑郁、安想等精神因素有关

6.三叉神经痛疼痛范围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部位,常由洗脸、刷牙、咀嚼等动作诱发

7.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进行性加剧,伴颅内压增高及其他神经系统表现

8.其他全身急性感染、中毒、高血压、颈椎病等

【自我药物治疗】

头痛的治疗要根据前述不同的头痛类型而不同。一些病因明确的疾病引起的头痛,应先控制病情,以缓解疼痛

1.药物治疗

(1)常用的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首选)、布洛芬、阿司匹林。对紧张性头

痛,长期精神比较紧张者,推荐合并应用谷维素、维生素B,

(2)处方药:紧张性头痛可使用地西泮:反复性偏头痛可使用麦角胺咖啡因片罗通定、苯噻啶、舒马曲坦等抗偏头痛药;三叉神经痛以卡马西平为首选药物,无效可服苯妥英钠或氯硝西泮

2.用药注意事项

引起头痛的原因较多,应先治疗原发性疾病,轻易不宜先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解热镇痛药对纯痛效果好,而对创伤性剧痛几无效果

第3节咳嗽与咳痰

咳嗽(©ough)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感冒、肺炎、

-003-

②临床医学积论

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所伴发的症状。当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浆液渗出。黏液和渗出液及吸入物、坏死组织等混合成痰液,随咳嗽动作排出称为咳痰(expectoration)。轻度咳嗽,无须使用镇咳药。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过于频繁的咳嗽,应适当应用镇咳药

【病因与临床表现】

1.咳嗽的性质:咳嗽无痰或痰量少,称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等。咳嗽伴有痰液,称为湿性咳嗽。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等

2.咳嗽的时间:晨起或就寝时,如慢支、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等;夜间,如左心功能不全;突发性常由于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异物

3.咳嗽的音色:嘶哑见于喉炎、喉癌等:金属音调见于肿瘤压迫气道:犬吠声见于喉头狭窄、气管受压等:声音极低见于声带麻痹、极度衰弱等

4.痰的性质和量: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血痰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癌:脓臭痰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草绿色痰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烂桃样血痰见于卫氏并殖吸虫病;棕褐色痰见于阿米巴肺脓肿;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

【自我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常用非处方药: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宜选用苯丙哌林或喷托维林;剧烈咳嗽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对感冒所伴随的咳嗽常选用右美沙芬复方制剂。处方药:对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选用中枢镇咳药可待因;呼吸道有大量痰液阻塞呼吸道时,可应用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或祛痰剂如氨溴索,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而易于咳出。中枢镇咳药孕妇、哺乳期妇女、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痰多者慎用

2.用药注意事项

(】)干咳可单用镇咳药,对痰液较多的咳嗽不宜单用镇咳药,应以祛痰药合用

(2)对持续1周以上的咳嗽,症状无缓解者,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3)注意药品不良反应。对驾车、高空作业应慎用右美沙芬等中枢性镇咳药。妊娠妇女、严重高血压者、精神病史者禁用。5岁以下儿童,不宜应用喷托维林,可能造成呼吸抑制

(4)应重视病因治疗,过敏时抗过敏,控制感染选用抗生素等

第4节咯血

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经咳嗽而咯出。咯血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

-004-

第一章常见症状

【病因与临床表现】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为常见的四大病因。

1.发病年龄(青壮年):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多见。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者,应警惕肺癌

2.咯血量:24小时咯血量<100m1为小量;100~500m为中量;24小时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300ml或出现室息为大量

3.全身情况:长期咯血而全身情况差,多见于肺结核、肺癌。全身情况好,多见于支气扩张症等。大咯血可出现循环障碍、窒息。

【治疗】

1.病因治疗: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抗菌药物治疗。

2.止血药:维生素K、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

3.其他:预防窒息,液体疗法。

第5节胸痛

【病因与临床表现】

1.胸痛部位:①胸壁疾病引起的胸痛:部位固定,局部有压痛:②带状疱疹表现为成簇的水泡,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③肋软骨炎多侵犯第2、3肋骨交界处,有剧痛无红肿;④心绞痛和急性心梗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⑤食管疾病也引起胸骨后疼痛:⑥自发性气胸、胸膜炎、肺梗死的胸痛多位于患侧的腋下。

2.胸痛性质:①肋间神经痛呈阵发性灼痛或刺痛;②食管炎呈烧灼痛;③心饺痛呈压榨样伴窒息感:④肺梗死为突然剧烈刺痛伴呼吸困难、发绀;⑤带状疱疹呈现刀割样或烧灼剧痛。⑥气胸在发病初期有撕裂样疼痛。

3.发病年龄:青壮年发病多见于胸膜炎、气胸、肺结核、风心病等:老年人发病多见于心绞痛、肺梗死、肺癌、食管疾病等

4,影响因素:心绞痛常于劳动或精神紧张时发作,经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而缓解:心肌梗死呈持续剧痛,服硝酸甘油无效;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包炎可因咳嗽、深呼吸而加重;食管炎可因吞咽而加剧

【治疗】

1.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曲马朵多等

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3.病因治疗:心绞痛可用硝酸甘油等。

阿片类药物反复用药易引起耐受性和依赖性,临产前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吗啡,可抑制呼吸。解热镇痛药可发生胃肠道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及原有溃疡病史者,长期应用较大剂量有危险性。

-005-

临床医学概论

第6节腹痛

腹痛大都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受到病变情况和刺激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受神经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病因与临床表现】

1.部位:一般来说,腹痛的部位即是病变所在部位。①上腹部多是胃、十二指肠病变疼痛的部位;②肝胆疾病的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并放射至右肩;③小肠疾病的疼痛多位于肚脐周围:④阑尾炎的疼痛多位于右下腹麦氏点:⑤结肠与盆腔的疼痛多位于下腹部

2.疼痛的性质

(1)急性腹痛:起病急,可呈刀割样绞痛、钻顶样锐痛等。如突然发生的全腹持续性剧痛伴有腹肌紧张或板状腹,提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胆石症或泌尿系统结石多为阵发性绞痛:胆管蛔虫症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钻顶样疼痛:中上腹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加剧应考虑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

(2)慢性腹痛:常表现为隐痛、钝痛、胀痛等。如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烧灼痛、钝痛提示消化性溃疡:小肠、结肠的疼痛呈痉挛性、间歇性:结肠病变在便后腹痛可减轻。

(3)影响因素:与饮食、体位有关。如高脂饮食可使胆囊炎、胆石症疼痛加剧:暴饮暴食可诱发胰腺炎:胃溃疡进食后疼痛加重:十二指肠溃疡进食后疼痛可减轻:反流性食管炎前屈时疼痛明显,直立时可减轻疼痛等

【治疗】

1.病因治疗如阑尾炎可抗感染治疗,肝脾破裂出血、异位妊娠破裂则需手术治疗。

2.解痉药如山莨菪碱、颠茄浸膏等可缓解胃肠道痉挛。胃痛明显伴有烧心,可口服复方氢氧化铝片等中和胃酸的药物

3.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硫糖铝、抗酸药等

第7节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良的胃轻瘫和食管反流病。症状表现为断断续续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暖气等。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噩梦

【病因与临床表现】

1.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炎症:使食管、胃、十二指肠的蠕动功能失调。进食后有腹部不适、腹胀、嗳气、上腹部或胸部钝痛或烧灼样痛、恶心,并伴有舌苔厚及上腹深压痛。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