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卞修武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26 23:49:15  193 分子 分子 卞修武

图书名称:《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作 者】卞修武编著
【丛书名】精准医学出版工程
【页 数】 583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8
【ISBN号】978-7-313-20483-7
【价 格】188.00
【分 类】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诊断学
【参考文献】 卞修武编著. 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内容提要:

本书为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精准诊断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对分子病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方法及其在精准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运用分子和遗传学方法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类,设计和验证对治疗反应和病情发展的预测性生物标记物,不同的基因构成造成的对肿瘤的个人易感性,还有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肿瘤发生的影响等。

《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内容试读

第一篇总论

人们财迪拉品共单一业上海的所名认识.分子

下,1”分子高理实幽蜜塞本夏

实言的总设求方分业得面行西味向州色价作时刚险家所和的有的卫水行四家段家是个华化学检海质

体的,但正欧贵政见导中现,有烟的以

线过效工明食源隆顶步奥何认了业哈

员定见松始风票分车物学的长5通上:月坐业的卫可能学所标可门中心的台路证。人拉

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随着人们对遗传病、传染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诊治方法的研究认识,分子病理学已经成为病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不论从基础病理研究还是临床病理诊断,以分子生物遗传学技术与传统病理学技术相结合的分子病理学技术得到了临床病理医师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应用。随着分子病理诊断技术日趋成熟以及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为了确保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如何设置分子病理实验室,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管理,如何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确保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试验结果,亦成为分子病理试验发展建设的重点。

1.1分子病理实验室基本要求

实验室的总体设计与要求应参考《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医疗机

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IS0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

专用要求》、《临床分子病理实验室二代基因测序检测专家共识》、《个体化医学检测质量保证指南》、《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个体化医学检测实验室管理办法》进

行。另外还有美国病理医师学院(CAP)制定的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虽未得到国际认

可体系的承认,但在欧美及亚洲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开展较为广泛,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1.1.1分子病理实验室人员资质要求

人员数量和结构配制合理,分工明确。选择通过资质考核的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检测技术人员应具备临床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经过相关技术的理论与技能培训合格,同时具有临检中心颁发的相应合格证。数据分析人员

003

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应具有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或遗传学知识背景并经生物信息学培训。最终报告应由中级或硕士以上具有病理学背景、经培训合格的本单位执业医师或者授权签字人(高级职称或医学博士学位)审核。

1.1.2检测实验室的区域设置要求

布局合理,有明确的分区。保证温度、湿度、亮度、洁净程度符合实验室基本要求。各实验室工作区空气及人员流向需要严格按照相应准则配置。工作区间设有试剂物品传递专用窗,做到人物分流。各工作区配备不同的工作服及专用的仪器设备,严格控制

交叉污染的发生。分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但是在进行第二代测序(NGS)检测的前

处理和建库时,血液样本与组织样本分开。

1.1.3检测试剂及项目要求

试剂和检测平台应选择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可产品。涉及实验

室自配试剂,应该有严格的试剂制备标准操作规程(SOP),需经过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

(LDT)验证合格才可使用。每次取用试剂,使用者需要进行登记记录,试剂应严格按照

试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保存,并定期检查试剂的有效期及库存量,决定是否需要采购更换试剂。

开展项目应为“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列入的项目,以及经当地权威机构技术准入评估后开展的项目。此外,至少开展1项分子病理检测项目,每年检测量不少于100例。

1.1.4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要求

实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均需要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SOP及机器运行和

维护SOP,具有严格的室内质控措施;定期参加室间质评,以及有持续的质量保证和改

进计划。

1.2分子病理实验室运行规范

1.2.1建立标准化病理标本处理规范

1.2.1.1实验前明确每种分子病理检查所需的标本要求

分子病理实验室常用的临床标本主要包括石蜡组织、新鲜组织、脱落细胞、全血及其他体液等,对于不同检测项目,需要明确可使用的样本类型。对分子病理检测而言,检测对象通常为核酸,样本的前处理(包括采集、处理、保存)是否得当尤其重要。如手术标本离体后要及时取材并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h~6h,最长不超

004

1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过24,以避免因固定时间不足或过长影响组织结构完整性或破坏组织抗原,造成

FISH等试验结果不理想。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用的骨髓血样本必须用EDTA抗凝,

4℃保存:HPV检测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一经采集应尽快送检,一般室温保存不超过

12h,4℃保存不超过7天,一20℃保存不超过3个月。又如qRT-PCR实验对样本的要

求是新鲜组织必须尽快地进行去RNA酶处理或置液氮冻存,防止RNA降解而致检测

失败。

1.2.1.2严格核对信息、明确标本接受及拒绝标准。

实验人员收到样本后由接收人进行签名确认,核对检测申请单,包括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申请检测项目、实验室收到样本的日期和时间等。保证其编号与送检样本编号一致,严防标记错误。对样本信息不详或标记有误、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样本及因采样不当造成的严重溶血样本一律视为不合格样本,及时通知采样人员或申请检测医师要求重新采样,作好相应记录并保存该样本。如果接受了不合格样本,在检测报告的结果中应注明情况。实验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编号,根据样本类型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保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石蜡标本切片厚度控制在4~6,切片数量依组织大小而定。样本质量对检测结果和分析至关重要,病理医师需要对可评估的样本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并评价标本有

无出血、坏死和不利于核酸检测的前处理(例如含HC1脱钙液处理),病变细胞(如肿瘤

细胞)的总量和比例,避免假阴性。进行NGS检测前需通过病理诊断明确其肿瘤的性

质及含量,根据不同肿瘤类型选择合适的基因panel测序。组织标本中肿瘤细胞含量建议达到20%以上,低于此标准可富集后检测。未经病理评估的基因检测结果不可单独用于分子病理临床诊断目的。

1.2.2建立标准化实验操作流程

不论是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中发布的,或由权威技术组织指定的方法,还是用自己新设计开发的非标准方法,或经扩充和优化修改过的标准方法时,实验室应根据检测项目的原理、使用范围、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检测方法进行确认。并通过与其他方法进行比对,获得客观数据,从而确定各项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标准操作流

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标准操作流程、PCR实验室标准操作流程、NGS标准操作流程等。

每一项分子病理检测都有相应标准操作程序,检测时,阴性对照样本、阳性对照样品必须和待测样本同时进入实验过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人员必须严格

按照相应的SOP进行操作,运行程序不得随意更改。

1.2.3检测结果解读及报告

在判断结果时,应先对各种检测结果做出定性判断,然后进行分析,避免一些非特

005

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异性荧光信号及染色对结果分析的干扰。对于肿瘤panel基因NGS测序数据,鉴定后的变异位点都需要进行该位点可视化查看和确认。

结果报告必须简单清楚,对于特殊的检测结果可以适当注释并解读。PC℉定性检

测报告“阳性”“阴性”即可。免疫组化结果判读主要根据肿瘤细胞的目的区域DAB染

色深浅及着色细胞百分比,各抗体判断标准不尽相同,根据相应的最新版指南或参考文献进行结果判读。报告可以常规病理报告的形式发放,也可以补发病理报告的形式发

放,全部以纸质和电子的形式保存。结果解读要客观平实的描述,NGS报告中对于疾病

相关性只描述既往研究中的疗效或预测,不能出现使用何种治疗手段或策略的语言。报告内容及格式如图1-1所示。

(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单位通讯地址)

(检测单位1og0)

(检测单位联系方式)

基因突变检测报告

检测编号:

检测项目:

检测目的:

姓名:

性别:

年龄:

手术医院:

手术方式:

送检标本

取材部位:

取材日期:

病理号:

送检者:

送检日期:

病案号:

病理诊断:

肿痛细胞含量:《占X鸡检测区域组织内细形

目的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基因名称

检测区域突变状态©NM改变蛋白改变己批准药物

(参考转录本)

钴果解读:

(突变位点的测序深度:突变频率:突变与该疾病治疗及烦后的关系:参考指南及相关文献)

备注

(对该样本质量的评价及检测平台的适用范围进行说明)

检测方法:

(本检测采用的检测平台、检测试剂盒、检测内容)

检测人:

分析人:

复核人:

报告日期:

图1-1实体瘤二代测序基因突变检测报告参考模板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