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影像诊断实践》吕仁杰|(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26 22:20:38  77 epub

图书名称:《现代影像诊断实践》

【作 者】吕仁杰
【页 数】 230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22.02
【ISBN号】978-7-5180-8648-1
【分 类】影像诊断
【参考文献】 吕仁杰. 现代影像诊断实践.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2.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现代影像诊断实践》内容提要:

全书内容丰富,重点介绍了医学影像基础、X线的临床应用、CT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超声的临床应用等内容,针对各系统各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征象、常见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均做了详细介绍。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同时又能突出基本知识、基本病变和基本诊断,希望能为临床影像科医务工作者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使用。

《现代影像诊断实践》内容试读

第一篇

医学影像基础

第一章

X线成像技术

第一节概述

伦琴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就被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这一

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内容,应用普遍。近几

十年来,微电子学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致使影像诊断设备不断改进,检查技术也不断创新,目前传统

的模拟X线成像成为数字成像,数字成像改变了图像的显示方式,图像解读也由只用照片观察过渡到

兼用屏幕观察,到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 aided detection,CAD),影像诊断也使用计算机辅助诊断,以诚轻图像过多、解读费时的压力。图像的保存、传输与利用,由于有了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而发生巨大变化,并使远程放射学成为现实,极大地方便了

会诊工作。随着图像数字化、网络和PACS的应用,影像科将逐步成为数字化或无胶片学科。

第二节X线成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

X线成像是基于组织器官间、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间的密度差异,以不同的灰度构成解剖图像,如

同一张黑白照片,不同的组织或病变应用不同的检查技术则表现为不同的灰度,如骨骼组织在X线平

片呈白影,而在透视影像上则呈黑影,正常肺组织在X线平片呈黑影,而在透视影像上则呈白影。由

此可见,只有在了解了各种X线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后,才能正确解读各种图像。

在观察分析X线图像时,首先应注意摄影条件和体位是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摄影条件的欠缺、

摄影部位的偏离和遗漏,常是造成漏诊和误诊的重要原因。其次要按一定的顺序,全面系统地观察X

线片,并结合临床表现,着重观察分析靶区。例如,在分析胸片时,注意按序观察胸廓、肺、纵隔、膈

肌、心脏及大血管,其中肺要观察整个肺野和肺门。在分析骨骼X线片时,要观察骨、关节解剖结构

是否正常,并着重观察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和周围软组织。

识别异常X线表现的基础是熟悉正常和变异的X线表现。异常的X线表现主要是受检器官形态和

密度的改变,例如,肺纤维化既可使胸廓和肺的形态发生改变,又因肺内病变处含气量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加而使肺野的密度增加。

病变的X线表现与病变的病理学有关,故需要用病理学的知识来解释X线表现,其分析要点如下。

①病变的位置和分布:肺尖的渗出性病变多为结核,而在肺底部则多为肺炎;骨肉瘤好发于干骺端,骨巨细胞瘤常位于骨端。②病变的数目和形状:肺内多发球形病灶多为转移所致,而单发病灶则应考虑为肺癌、错构瘤或炎性假瘤等;肺内炎症多为片状或斑片状影。③病变边缘:一般良性肿瘤、慢性炎症和病变愈合期,边缘锐利;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和病变进展阶段边缘多模糊。④病变密度:病变组织的密度可高于或低于正常组织,肺内密度降低可为肺气肿或肺大疱所致,密度增高为肺实变或占位病变引起。⑤邻近器官组织的改变:肺内大面积密度增高时,可根据胸廓扩大或下陷,肋间隙增宽或变窄,膈的下降或上升,纵隔的推移或牵拉等改变来判断病变性质。前者为胸腔积液造成的改变,而后者则多为

—3

么现代影像诊断实胜

肺不张、胸膜肥厚粘连所致。⑥器官功能的改变:主要是观察心脏大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膈的呼吸运动等,有时,这是疾病早期发现的依据之一。

与临床上疾病存在“同征异病和异征同病”一样,在日常影像学诊断中也存在“同征异病和异征

同病”的现象,这涉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问题,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各种X线影像技术的

优势和互补作用,并密切结合忠者相关的临床资料。

医学影像学诊断结果有3种情况。①肯定性诊断:即通过检查可以确诊。②否定性诊断:即通过影像学诊断排除了某些疾病,此时,要充分注意到检查方法的局限性和某些疾病的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③可能性诊断:即经过检查发现了某些征象,但并不能根据这些征象确定病变性质,而列出几个可能性,遇到这种情况,除综合应用其他影像学方法外,同时,可结合其他临床检查资料,如内镜、活检等,或者可进行随访、试验性治疗后复查等措施来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一4

第二章

CT成像技术

第一节概述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简称CT(computed tomography),I969年由英国科学家Hounsfield等发

明,它通过对扇形X线束照射人体组织器官后剩余X线的检测,经计算机处理可获得人体体层重组图

像。虽然CT仍以密度变化和脏器形态变化为诊断根据,但密度分辨率已远超过X线平片,CT机可分

辨人体组织1/2000的密度差别,可将骨骼、软组织、血液、液化坏死组织、水、脂肪及气体明确分

开,病变的形态学显示也因体层摄影而更加全面、准确。CT通过造影增强扫描可推断病变性质及血供

情况。CT检查安全、迅速、简便且无痛苦,大大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早期检测能力和诊断准确性,对

肿瘤、炎症、外伤、先天畸形及其他许多病变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CT还具有无影像重叠、密度分辨

率高、解剖关系清楚等优点,从而使X线诊断进入了计算机分层影像诊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Hounsfield因此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前,CT已经实现了亚秒快速容积扫描和三维立体重组显示。

数字化的X线图像在计算机内是以数学矩阵的形式进行处理的,CT图像也是数字化图像,是由一

定大小的数学矩阵代表的像素组合而成。CT规定每个像素数字的大小即为该像素所代表的组织的CT

值大小,它反映组织密度的高低,用hounsfield unit(HU)表示,规定水的CT值为O,牙釉质及骨皮质

的CT值为1000HU(CT值上限),空气的CT值为-1000HU。这样就构成了2000个CT值的变化范

围,也代表了CT机卓越的密度分辨能力,它大大超过了普通X线摄影。值得注意的是,图像一般最多

为512×512个像素;而被扫描组织的范围大小不等,因此扫描视野越大,每个像素所代表的组织就越

大,其空间分辨能力就下降,一般CT的空间分辨率较普通X线平片低。

第二节CT体层扫描成像的原理

CT图像中每个像素大小是如何获得的呢?它是用高度准直的X线窄束围绕身体某一部位(某一层

面)做一次连续的曝光和扫描(图2-1),其对侧高度灵敏的检测器将记录X线通过人体后衰减的剩余

X线量,大量的X线光子成为光电倍增信号而转化成数字模拟信号被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复杂的运算处

理,即可获得该体层层面上的各像素点的X线衰减数值。这些数值就是CT值,构成数字矩阵,再由显

示器将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来,就形成了人体体层解剖图像。

如图2-2所示,将一个正方形分为四分隔,分别为A、B、C、D,4个方格代表的组织的CT值数

字如何求得?根据X线从一侧方向上对正方形A、B、C、D进行照射,可以获得X线通过该物体后的

剩余数值,假设射线从某一个方向(从左到右)投照,在对侧可以测量得到相同的剩余X线,即X线

穿过A、B和穿过C、D有相同量的X线被吸收即A+B=C+D=7。但是,这并不能说明A、B、C、D

各自的4个数值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可以知道该物体对X线的吸收值。如果该物体内部由不同成分

组成或者探测器的分辨率大于该物体,就可以使物体不同部分吸收系数的不同显示于探测器上;相同一

-5

么现代影像诊断实胜

排的2个或多个单元的数值可能仍然不同,单从一个方向上的X线照射是不能分别测得X线穿过相同

一排的2个或多个单元的具体吸收系数(CT值)的。

图2-1CT的成像原理

A.CT中的X线束是扇形的:B.由X线管发出的扇形X线束围绕人体旋转进行连续X

线曝光。X线照射人体以后,剩余的X线将投射到对侧弧形的接收检测器进行光子接

收、能量转换和电信号输出,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就可以获得人体组织的吸收系数

如果在不同方向上分别、多次地投照这个物体后,X线穿过的单元各不相同,还可以得出不同的数

值,即至少可以再得出3个算术等式(如测量得出A+C=6,B+D=8,A+D=5),加上原来的2个等

式,将形成5个或以上的数学方程式,所列出来的等式如图2-2所示,将这5个方程式进行数学解方看

运算,就可以得到4个方格单元A、B、C、D各自的数值分别为2、5、4、3。这个过程实际是通过数

学方式求到了X线所穿过的平面中不同空间部位的组织的X线吸收数值,也就是密度值或CT值。通过

这样的方法,X线围绕A、B、C、D旋转照射,借助计算机的数学运算,结果可以得到A、B、C、D分

别的数值,这是很伟大的数学发现

X线

X线X线

A+B=7

C+D=7

A+C=6

《线

D

B+D=8

A+D=5

A+B=7

C+D=7

A=27

B=5

A+C=6

C=4

B+D=8

D=3

A+D=5

A-B=-3

图2-2整体与分次投射示意图

整体中的小块组织,一次投射只能获得整体重叠的数值,在多次X

线投射之后,就可以获得投射路径上各小块组织的各自数值

基于以上原理,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推断,可以将X线管围绕人体进行旋转投射,从而得到人体内

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组织的密度值。当然人体组织需要被模拟分隔成为64×64或者更多的(如256×256)组织小块,要被不同方向上的射线重复投照很多次,最终才能测算出每个小块组织(体素)的密

度值。设备中需要长时间产生X线的大热容量X线管和高灵敏度的探测器,还要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来

处理数据,这些都是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之后才实现的。

根据这些数值形成的亮暗差别转换成灰阶图像,就可以形成CT图像。示意图中的方格单元只有4

个,如果增加到40个、400个,则测算的计算量将非常大。但是,在这个原理基础上通过运算,的确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