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研究与实践》赵晓平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24 17:30:56  68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研究与实践》

【作 者】赵晓平编著
【页 数】 389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7.04
【ISBN号】978-7-5605-9418-7
【价 格】128.00
【分 类】神经外科学-中西医结合-诊疗
【参考文献】 赵晓平编著. 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研究与实践.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研究与实践》内容提要:

本书所含内容对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这一领域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回顾了神经外科发展史, 总结了中医药对神经外科发展的贡献。主要内容包括: 神经外科发展史、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等。

《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研究与实践》内容试读

第1章神经外科发展史

1.1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史

神经外科是医学中最年轻、最复杂、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其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在Waker主编的《神经外科历史》一书中提到,在巴尔干、印度、北非、太平洋岛屿曾一度发现过一些治疗性颅骨钻孔的标本,这些资料虽然显示了很早即有人进行头颅及大脑创伤的治疗,然而神经外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在19世纪末神经病学、麻醉术、无菌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神经外科的诞生和发展大致可分成几个时期,即大体神经外科时期、显微神经外科时期、微侵袭(微创)神经外科时期、精准神经外科时期,这是国际神经外科承前启后、紧密联系、逐步深化和提高的四个发展时期。

1.1.1大体神经外科时期

在19世纪后期,许多国家的普外科医生,如英国的W.MacEwen(1848一1936年)和V.Horsley(1857一1916年),美国的R.F.Weir(1838一1927年)和C.H.

Frazier(1870一1930年),以及德国的F.Krause(1856一1937年)等,先后做过颅内肿瘤、脑脓肿、癫痫、脊髓压迫症和疼痛手术。当时并没有真正独立的神经外科,病例不多,且因手术器械原始落后,手术技术尚不成熟,麻醉安全性差,又缺乏有效抗感染、抗脑水肿和降低颅内高压的措施,导致手术死亡率很高,如1888年A.Starr报道84例脑瘤手术,大脑半球脑瘤和小脑半球脑瘤的死亡率分别为50%和80%,但这些早期工作却为神经外科的初创奠定了基础。

神经外科虽起源于英国,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展现给世人,却发生在19世纪初期的美国。当时美国有一批杰出的外科医生致力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治疗,如F.H.Cushing(1869一1939年)、W.Dandy(1886一1945年)、P.Bailey(1892一1973年)、W.Adson(1867一1951年)和M.M.Peet(1885一1949年)等.他们在当时手术器械落后、手术经验不足、缺乏良好麻醉和有效控制脑水肿和颅内感染措施等条件下,在神经外科治疗的不同方面作出过卓越贡献。其中贡献最为突出者当属F.H.Cushing教授,由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工作成绩,终于

002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研究与实践

1920年在他工作的波士顿Brigham医院创建了一所具有完整临床体制的独立的神经外科,并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神经外科中心。同时还创立了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并任主席,命名了神经外科学,并亲自授课培养国内、外神经外科专业医生,为其他国家神经外科的建立起到了示范和催生作用。F.H.Cushing具有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他一方面从事大量临床工作,一方面对垂体肿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和胶质瘤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和专著。他与

P.Bailey合著了《胶质瘤病理分类》,以他名字命名的库欣病(Cushing disease)、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和库欣反应(Cushing reflex)等迄今仍为临床沿用。他善于总结和吸收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富于创新,改进手术技术,改良手术器械。他创用的帽状腱膜夹持翻转止血和脑动脉银夹止血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常用操作。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经外科巨匠,1927年他报道300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仅4%的死亡率;1932年报道经手术确诊的颅内肿瘤已多达2000例,手术效果优于同时代的外科医生。人们尊称他为现代神经外科的创始人和一代泰斗。

在神经外科初创时代,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利用脑功能定位学说结合神经系统检查作出定位诊断。A.Schuller(奥地利)于1895年首先用颅骨X线的改变来描述颅骨Schuller氏病变,此后其他学者相继从颅骨平片的蝶鞍形态改变,骨质破坏和增生、钙化,内听道扩大等提供辅助诊断依据。W.Dandy于19171919年先后发明的脑室与气脑造影是对神经外科诊断技术的巨大贡献。根据脑室形状、位置、大小和蛛网膜下腔形态的变化,使颅内病变的定位有了影像学依据。

A.Sicard(法国)于1921年发明了碘油脊髓造影术,使椎管内病变的定位诊断向前

推进了一步。这两种检查技术直到CT和MRI出现后才逐渐被取代。葡萄牙人

E.Moniz(1874一1955年)于1927年发明了脑血管造影,使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梗塞以及脑瘤的血供可在术前定性与定位诊断,这是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又一巨大跨越,迄今仍为神经外科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德国人H.Berger(18731941年)于1929年发现脑生物电波和脑电图后,使致痫灶的定位诊断成为可能,进一步确立了现代神经外科学的地位。

19世纪40年代前后,国外神经外科进入成熟和快速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伤救治加速了这一时期的发展。在苏联、欧洲、北美、日本和拉美,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神经外科,不少国家还成立了神经外科学会或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创立专门的神经外科研究机构。例如,苏联著名神经外科学家布尔登科是杰出的神经外科医师和全苏神经外科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建立了卓越功勋。他于1924年创建神经外科,设病床300张;1934年创建莫斯科中央神经外科研究所,组织神经内外科、神经病理、神经解剖、神经眼科、神经耳鼻喉科和神经放射科等专家共同工作,

第1章神经外科发展史003

并设相应研究室;还提出脑手术时应遵循“解剖上可达、生理上允许、技术上可能”

三条著名原则。1937年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神经外科专业杂志《神经外科问题》。当时各国还有许多博学广识,才华横溢的外科医生或神经内科医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如葡萄牙的Antonio Caetanode Abreu Freire Egas Moniz于l935年创用前额叶白质切开治疗精神病,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的

G.Horrax(1887一1957年)是F.H.Cushing的继承人,擅长垂体瘤和松果体肿瘤手术,任美国J Neurosurgery首任编委会主席。P.C.Bucy(1904一1972年)是P.

Bailey的学生,他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畸形、运动异常和精神外科等均有很深造诣,曾任J Neurosurgery主编长达10年,并创办Surgical Neurology杂志。加拿大的W.G.Penfield(1891一1975年)长期研究癫痫的外科治疗,并于1941年发表

《癫痫和脑定位》、《癫痫及人脑的解剖功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英国的G

Jefferson(1886一1961年)专长颅脑战创伤和脊髓创伤的研究。法国的M.David

(1898一1986年)是法国神经外科奠基人,致力于功能神经外科。瑞典的H.

Olivecrona在1936年和1939年发表的有关专著中,倡行AVM和听神经瘤全切除,并提出有独特见解的手术方法。在日本,M.Saito(1889一1950年)、M.Nakata(1893一1975年)和C.Araki(1901一1976年)先后在欧美学习神经外科,师从F.

H.Cushing、W.Dandy、P.Bailey、P.C.Bucy等学者,是日本神经外科的开拓者。在拉美国家神经外科也有很大发展,如乌拉圭的R.A.Iniguez(1909一1977年)从事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等医疗与科研,并于1955年创办拉美神经外科杂志。

1947年E.A.Spiegel和H.T.Wycis设计制造了立体定向仪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为帕金森病等锥体外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后来L.Leksell于1949年又将该仪器改良为立体支架、直角坐标,导向器呈半弧形,取球面坐标,成为广泛应用的立体定向仪之一。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麻醉技术的进展、气管内插管麻醉的应用和麻醉新药不断出现等大大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术后并

发症。同时,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脑扫描、经颅A型超声、经肱动脉和经股动脉插管

颅内血管造影等相继用于颅脑疾患的诊断,对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率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不仅积累了大量神经外科病例治疗经验,神经外科的临床研究也得到巨大发展,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神经外科队伍壮大,更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神经外科学会,创办神经外科杂志。继苏联和40年代在美国创刊的权威神经外科杂志J Neurosurgery后,欧美、日本、拉美等许多国家均创刊出版了神经外科专业杂志,如Surgical Neurology、Neurosurgery、Acta Neurochirgica以及

Stroke等都是神经外科医生经常参考的重要刊物。世界神经外科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定期召开世界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神经外科学术的交流和

004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研究与实践发展。

1.1.2显微神经外科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手术显微镜被引入神经外科,因显微镜有良好的照明,清晰度高,术野内病变组织和邻近结构放大,加上配合使用双极电凝器、显微手术器械、激光刀、超声吸引等,使手术精确度和准确性更好,损伤邻近重要结构的机会减少,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手术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明显降低。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具有上述优越性,很快受到神经外科医生重视,神经外科手术由肉眼下、眼镜式放大镜下手术进人显微神经外科时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被普遍接受,应用逐步扩大到几乎所有神经外科手术,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重建手术、脑室内肿瘤、鞍区肿瘤、颅底肿瘤,以及过去认为属于手术禁区的脑干肿瘤和脊髓内肿瘤等。60年代以后,许多神经外科医生致力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显微器械和颅内显微解剖的研究,并发表了有关显微神经外科的专著。瑞士的

M.G.Yasargil教授是显微神经外科时期的杰出代表,他强调神经外科医生应掌握显微神经外科基本技术和配合,提倡用翼点入路,对脑蛛网膜池的显微解剖进行了深人研究,改进了显微手术器械,并发表了大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文章和专著。

许多著名神经外科医生都强调显微神经解剖和显微手术的基础训练。如美国A.

L.Rhoton教授注重显微解剖和颅底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基础研究,他的实验室从70年代初期开始,培养了大批显微神经外科医生,对颅底神经外科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范围和比例已是衡量神经外科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条件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由计算机辅助的先进仪器日新月异。1970年G.N.Hounsfield发明了电子计

算机辅助X线体层扫描(CT),1972年在临床应用成功,1973年被英国放射学杂

志正式报道,CT被认为是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放射诊断学上的一次划时代飞

跃。G.N.Hounsfield利用密度对比原理,将人体内不同结构分成一1000~十1000

Hounsfield单位(HU),使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及颅内占位病变,在平扫和/或对比

剂增强后得到精确诊断。1983年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应用于临床,它不仅成像

更清晰,而且能三维扫描,又无骨伪影,对后颅窝病变尤其是脑干病变和脊髓病变

的诊断有突出价值。CT和MRI问世后,以往常用的脑室造影、气脑造影和椎管

造影等被取代。80年代初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先后

问世,使颅内血管疾患的定位更加精确,进一步促进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

第1章神经外科发展史005

如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颅内动脉瘤在以M.G,Yasargil、C.

Drake,J.Suzuki等为代表的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努力下,不仅脑底动脉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后循环和巨大动脉瘤的手术亦取得重大进展,动脉瘤早期手术得到提倡和认可;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在A.L.Rhoton和M.Samii为代表的神经外科医生努力下,有了巨大进步。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配合各种监护仪器,在海绵窦区、岩斜区和脑桥小脑三角等部位肿瘤切除术中,不仅能切除病变还保留了神经功能。听神经瘤切除术面神经解剖保留率高达95%以上,听力保留也取得可喜成绩。

1.1.3微侵袭(微创)神经外科概念的建立及其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精、新医疗仪器日新月异,

大大促进了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自第一代头颅CT问世和1974

年全身CT设计成功到90年代短短20年间,先后设计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第三代CT和螺旋

CT。近年来,高磁场MR(1.5~2.0T)相继出现,使影像质量大大提高,CT血管

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几乎可与DSA相媲美;立体定向仪和内窥镜

的改良和完善,以及与其配套的手术器械的研制和使用使得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的提高:在Seldinger股动脉插管造影基础上,微导管的改进,各种栓

塞材料如生物凝胶、机械可脱式微弹簧圈(MDC)、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

(GDC)的问世,大大推进了介入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Y刀和

X刀的出现和应用使治疗手段更加丰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方法有了更大发展

和提高,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外,神经外科的治疗手段有了更多选择。如脑动静脉

畸形和动脉瘤可采用血管内栓塞达到治愈,MDC和GDC适用于动脉瘤破裂急性

期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可以用血管内支架达到治愈;脑室内病变、某些脑深部肿瘤和脊髓疾病、脑内血肿或脓肿等可在硬质镜或纤维内窥镜下通过特殊器械或激光治疗;在立体定向仪和微电极引导下脑深部核团损毁时,靶点损毁更加精确;采用

Y刀和X刀可在无痛、无血、无创下治疗某些小型颅内肿瘤、血管畸形和功能性疾

病等。随着新仪器和新技术的应用,血管内神经外科、内窥镜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等应运而生。近年来影像引导手术导航系统和手术机器的应用,使神经外科手术日益精细和微创。

微侵袭(微创)神经外科由D.Hellwig和B.L.Bauer于1992年命名,是神经外科领域中一个新的极具活力的发展方向,相信在21世纪,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将会在世界各国有更大发展。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模式已从单一手术走向多种方

006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研究与实践

法选择和互补,如内窥镜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理念上不仅要切除病变,更要达到最大限度保存神经功能。然而,应该强调指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仍然是神经外科占主导地位的治疗手段,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不断改良手术入路,减少和避免神经组织的副损伤,更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基本要求。

1.1.4精准神经外科时代的开辟及发展

早在1917年,现代神经外科的奠基人F.H.Cushing教授就提出“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必须精细准确,手法细腻,要尽力保护脑组织”等概念,这可以认为是最早期的精准神经外科理念。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进步和高科技手段在临床

的广泛应用,现代神经外科有了很大发展。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

成像(MRI)技术的临床应用,解决了神经外科准确定位颅内病变的难题。1968年

以瑞土学者M.G.Yasargil为代表的神经外科学家率先开展了显微镜下神经外科手术,由于手术视野放大、照明良好,手术精细性大为提高,邻近组织受损机会明显减少。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诊疗技术及手段的落后,神经外科的治疗却很难达到“精准”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影像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术中成像和功能神经导航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借助于术中成像手段,不仅能在术中精确、高效地定位脑功能区,还可以及时更新病灶的术中影像,并提供实时的导航指示,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精准神经外科以术中成像和功能神经导航为基本技术平台,临床常用的术中

成像方法包括血管造影、B超、CT和MRI等。由于MRI具有组织成像分辨率高、

无放射性损害等特点,用其进行术中成像已逐渐成为主要趋势。近年来,借助于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不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解剖影像,还能进行术中脑功能成像,配合神经导航系统可以在术中实时显示白质纤维束和皮质功能区,有效降低了

手术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了手术效果。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采用1.5T移动

磁体,双室设计,既能在手术中使用标准手术器械,又能在不需要术中MR扫描时

在附设的诊断室进行常规诊断性扫描,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率,代表了术中磁共振系统设计中比较先进的理念。另一方面,现在的神经导航已经不仅仅是对解剖结构的导航,而是包含了白质纤维束、皮质功能区甚至肿瘤代谢信息(磁共振波谱导航)的功能神经导航。此外,借助于术中成像手段,在术中即可更新导航数据,有效地克服了“脑漂移”对神经导航的影响,弥补了传统神经导航的不足。

当今世界神经外科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美国神经外科医师中心、欧洲神经外科中心、日本神经外科中心为主的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