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梁小文,范红顺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24 17:26:27  52 中西医结合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

【作 者】梁小文,范红顺主编
【页 数】 182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7.11
【ISBN号】978-7-5189-3478-2
【价 格】78.00
【分 类】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防治
【参考文献】 梁小文,范红顺主编. 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7.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内容提要:

本书共十章,从两个部分讨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一是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与防治;二是中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理论认识与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多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与防治

第一章甲型病毒性肝炎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HAV)

甲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RNA病毒,能耐受60℃高温1小时,对常用消毒剂

也有相对较高的耐受性。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通过胆汁从粪便排出。甲型肝炎病毒经口感染后,潜伏期末已从粪便大量排毒,起病后第5周一般已停止排毒。甲型肝炎病毒的病毒血症时间短暂,病毒含量不高,不易被检出。血液中的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出现于黄疸发生之前14~21日,持续至黄疸出现为止,在此期间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甲肝病毒一般不存在慢性携带状态。

甲型肝炎病毒最敏感的宿主是人类,感染后表现可为亚临床或临床感染,至暴发性肝炎死亡,临床跨度很大。目前,已成功培养甲型肝炎病毒细胞,亦成功研制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可提供有效的自动免疫保护,正在推广其应用。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是甲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分别是抗-HAV IgM和抗-HAV IgG。抗-HAV IgM在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出现,通常在血清中持续存在3~6个月(偶尔可达1年以上),然后逐步被抗-HAV IgM取代。以后即使再次暴露于甲型肝炎病毒,通常亦不能激发抗-HAV IgM的再次上升。抗-HAV IgM阳性可以确定为近期或现症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价值的标志,临床上常用于确定甲型肝炎的诊断。抗-HAV IgG出现也较早,但在恢复期逐步发展达高峰,在血清中长期持续存在,抗-HAV IgG具有中和抗体的活性,属于保护性抗体,血清中检出抗-HAV-IgG反映甲型肝炎病毒的过去感染,人体对甲型肝炎病毒已具免疫保护力。

-2-

第一章甲型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包括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甲型肝炎罕有慢性患者,亦未发现慢性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不大。一般认为甲型肝炎患者在发病前2周至起病后1周的传染性最大,起病30天后一般传染性已很低或无传染性。

粪-口途径是甲型肝炎传播方式,以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为主,常常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水或食物受污染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甚至可引起流行暴发,尤其水生贝壳类食物引起的流行或散发病例,屡有发生。1988年上海市由于人食用受粪便污染的毛蚶而引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甲型肝炎流行,在4个月内共发生31万例:2007年贵州息烽县九庄镇几所中小学共77名学生感染甲肝,感染源初步判断为水污染;2008年4月,由于饮用桶装水污染导致贵阳暴发甲肝疫情,共确诊甲肝患者299人,经调查,由于该地区连日阴雨、地表水下渗,导致贵阳南明竹源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的水源受到污染,加之在生产过程中消毒不严,成品桶装水达不到卫生标准,从而导致甲肝疫情。

人对甲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包括隐性感染)血清中出现保护性抗体(抗-HAV IgG)。在甲肝流行地区,由于绝大多数成年人血清中都含有抗HAV IgG抗体,并可通过胎盘从母体传给胎儿,因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先天

性被动免疫而不易感染甲型肝炎病毒。6个月龄后,血清中抗-HAV逐渐消失而

成为易感者,故在流行地区甲型肝炎的发病集中于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

隐性感染,血中检测出抗-HAV的人数逐渐增多,易感性也随之下降,故甲型肝

炎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我国各地成人血清中抗-HAV阳性率一般都

在50%左右,易感性低于青少年儿童。

我国各地终年均有甲型肝炎病例发生,尤以秋冬季为多。散发病例不断出现,时有暴发流行。甲型病毒性肝炎病后免疫一般认为可维持终身。

第三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大多为急性肝炎,主要影响儿童与青壮年,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下降。急性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天)。起病突然,临床症状

-3-

中西医结合防治病喜性肝炎

显著,病情经过较典型,可分为三个期,总病程2~4个月。(一)黄疸前期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如“浓茶”状。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本期为121天,平均5~7天。(二)黄疸期

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呈红赤色,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肿大至肋下1~3cm,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肿大。本期持续2~6周。

(三)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4个月,平均1个月。

成人的甲型肝炎临床症状较重,其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

1.起病时绝大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多在38~39℃,平均发热3天;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许多患者及医生易将其误作感冒,而应用抗感染、退热的药物来治疗,导致肝脏损伤进一步加重,甚至导致病情危重的病例也不在少数。

2.90%以上的患者有黄疸,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多在400~1000U/L

以上。

3.若原为乙型肝炎患者,患甲型肝炎后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出现腹水、肝功能衰竭。

4.妊娠合并甲型肝炎,并不能使甲型肝炎病情恶化,不出现母婴传播,对孕妇、分娩过程、胎儿很少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一旦患有甲型肝炎,应保证卧床休息;宜清淡饮食,禁食鱼虾等海产品,少

-4-

第一章甲型病喜性肝炎

吃油腻,可以多吃一些凉性水果及干净蔬菜。有助于病情恢复。

药物治疗以保肝、降酶、退黄为原则(具体治疗药物见“乙肝”部分内容)。对于病情控制不理想,而又无其他禁忌证者,可以短期内应用皮质激素(一般地塞米松每天5mg静推或点滴给药,用药时间在10天左右)。症状较重、高黄疸、

高转氨酶(ALT>1000UL以上),也可短期内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对控

制病情效果明显。

甲型肝炎若治疗及时,大多数患者于3个月内恢复健康,预后良好,无慢性病例发生。

第五节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甲肝疫苗预防

注射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在国内已经成为儿童接种的主要疫苗之一,2008年5月被列入扩大免疫疫苗之一,部分省市已经提供免费甲肝疫苗接种。

1.免疫原理

甲肝疫苗主要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大类。由于制备原理的不同,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存在差异。相对于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都是通过抗原注射,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具有免疫记忆的特异性抗体,来达到免疫的效果。

2.接种对象

凡是对甲肝病毒易感者,年龄在1周岁以上的儿童、成人均应接种。甲肝灭活疫苗适用于儿童、医务工作者、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性质具有接触甲肝病毒的人,儿童初免时间为满一岁,成人无年龄限制。在发热、急性病、进行性慢性病情况下,应延缓接种。接种疫苗后3年可进行加强免疫。

3.免疫效果

接种甲肝疫苗后8周左右便可产生很高的抗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力。抗体阳性率可达98%~100%,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免疫力一般可持续5~10年。5~10年后补种一针,可以保持对甲肝病毒的免疫能力,获得长期的持续保护。

-5

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

4.免疫程序

在国内市场使用的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可分为两种:国产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进口的甲型肝炎纯化灭活疫苗。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方便,价格也便宜,国产甲肝疫苗只需接种一次;进口甲肝疫苗是灭活疫苗,则需接种两次,接种完第一针后相隔6个月后还需接种第二针。

二、传染源的预防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甲肝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患者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杯、牙具,接触患者的大便和其他排泄物,都可以受到感染。所以,对甲肝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就能减少传染的危险性。

三、传播途径的预防

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吃了经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

①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②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

③毛蚶、鱼生、蛤蜊等水产品可能黏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④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⑤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⑥与甲肝患者有过接触日起两周内,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能起保护作用,不发病;⑦中草药预防,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