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神经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刘鹏飞,唐致晖,冯乐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24 17:11:02  81 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 神经

图书名称:《精神神经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作 者】刘鹏飞,唐致晖,冯乐娟主编
【页 数】 640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2017.08
【ISBN号】978-7-5490-1438-5
【分 类】精神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考文献】 刘鹏飞,唐致晖,冯乐娟主编. 精神神经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17.08.

图书目录:

《精神神经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篇二十八章。第一篇精神系统,第二篇神经疾病,第三篇神经科合理用药。全书涉猎全面细致,分类严谨规范,体例完整,层次清晰,数据翔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本类图书的编写规范,对精神神经疾病常见病研究及临床医学有重要参加价值。

《精神神经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内容试读

第一篇精神系统

第一章常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

第一章常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脑部组织形态、生理病理等方面改变所致的精神障碍,主要病因有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癫痫、颅内感染等。这类疾病在脑部存在病理或病理生理学改变,但与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有区别。

脑器质性病变的病因不同、部位不同、范围不同、性质不同,精神症状也会不同,因而这类疾病的精神症状复杂多样,但仍有某些共同之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为暂时或持久的脑功能障碍,反映在认知功能、情绪及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第一节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以智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主要为大脑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早老性痴呆,多有家族史,病变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脑萎”“痴呆”,可表现为“郁证”“癫狂”等症候。中医认为人的神志、记忆、性格等由脑所主,故本病病位在脑,并归大脑病变范畴。关于本病的病因证治,多体现在中医学的“痴呆”“文痴”“善忘”“郁证”“癫狂”等病证中。

一、西医

【诊断要点】

1.病史通常起病隐匿,病程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均8~10年,但也有些患者病程可持续15年或以上。罕见自发缓解或自愈,最后发展为严重痴呆。

2.症状主要为进展性的全面性智能障碍及非认知性精神症状。

(1)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常为首发症状,近记忆力损害明显,随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受损;时间、人物、地点定向障碍:计算能力减退,很难完成简单的计算;分析判断、综合理解、推理概括等智能受损。思维迟缓,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对新的事物表现出茫然难解。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不能从事脑力活动,严重时连简单劳动都不能做。可出现被害、被盗观念,甚至发展为妄想。

(2)情感障碍:以情感淡漠为常见,也可表现欣快、焦虑或抑郁。

(3)人格与自知力:早期人格相对完整,病情进展时可见自知力丧失、人格改变,如自私、固执、不修边幅、收集垃圾、当众手淫、随地大小便等。

(4)行为异常:自发行为减少,动作单调、刻板、笨拙。重复无效行为,或出现离奇和怪异

·4.

精神神经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行为。

(5)颞叶功能障碍:视觉性失认,表现为不能识别亲人或镜子中的自我,反复触摸眼前的物品等。

(6)睡眠障碍:正常睡眠节律出现紊乱或睡眠时间倒置,白天精神不佳,昏昏欲睡,晚上则兴奋不安,甚至吵闹。

(7)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各种类型的失语、失用、失认,空间结构障碍,锥体外系症状,强握吸吮反射阳性,或大小便失禁,癫痫发作。

3体征躯体、神经系统检查,以下特征可支持诊断,但不是必备条件:高级皮质功能受损,可有失语、失认或失用:表情淡漠,缺乏主动性活动,或易激惹和社交行为失控:晚期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帕金森症状和癫痫发作。

4检查脑电图变化无特异性,慢波弥漫性增多,实验室检查头部CT或MRI证明有脑萎

缩。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可显示AD的顶-颗叶

联络皮质有明显的代谢紊乱,额叶亦可能有此现象。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亦是国际通用的测试工具。

【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重点在于护理和维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症状,减少继发性病变及死亡率为目的。

1.一般治疗预防在于精神调摄,保持精神愉快,智能训练,参加集体活动。饮食宜清淡,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维持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减缓其精神衰退。心理治疗包括认知疗法和行为指导等。早期应给予社会心理支持,晚期以生活护理为主,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生活质量。患者常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于轻症者,要耐心和蔼,督促病人尽量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参与各种文体活动,适应环境:重症者则要给予适当照顾,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不宜长期卧床,应鼓励适当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要防范自伤、自杀、毁物和走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2.药物治疗

(1)精神症状的治疗:本病患者常伴有精神症状,可酌情选用精神病药物加以控制。药物耐受量低,应从小剂量开始,增量宜慢,治疗剂量应采用个体化的最小剂量。

抗焦虑药:适宜于有焦虑、激越、失眠等症状者。苯二氮草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开始0.4mg2次d,用量按需递增)、艾司唑仑(1mg,2~3次/d),或劳拉西泮(0.5-2mg,2~3次/d)。失眠较重者亦可选用氯硝西泮(2~4mg,每晚1次),必要时可肌注。苯二氮草类药物不宜长期应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造成过度镇静、嗜睡、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不良反应,有时还可出现矛盾反应,加剧焦虑和激越,因此对失眠患者增加白天活动可能比服催眠药更有效。应注意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可能加剧病人的不安和失眠,此时辅以少量镇痛药可能比单纯服安眠药效果好。感染、外伤、尿潴留、便秘等躯体疾病也可诱发或加剧病人的焦虑和失眠,应详细检查病人躯体状况并及时处理。

抗抑郁药:主要用于伴有抑郁症状者,占患者的20%~25%,有时抑郁症状可能较轻或历时短暂。治疗首先应予劝导,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环境改善即可缓解,必要时可用抗抑郁药。

①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去甲替林(25mg,2~3次/d),对老年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直立性低血

第一章常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5·

压、谵妄,以及口干、便秘、青光眼加剧和排尿困难。也可选用多塞平(25~50mg,3次)、马普替林(25~75mgd,渐增至150-225mg/d,维持量30-150mgd).②第二代抗抑郁药,如米氮平(开始15~30mg/d,睡前1次服。老年人剂量一般不得超过30mg/d,增量宜缓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如氟西汀(10~20mg/d,必要时可加至40mg/d),它们的抗胆碱能和心血管不良反应一般都比三环类轻,但氟西汀半衰期长,老年人宜慎用。

抗精神病药:有助于控制病人行为紊乱、激越、攻击性和幻觉与妄想。①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小剂量奋乃静(8~12mgd),舒必利(400-800mg/d)。氯丙嗪因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老年人一般少用,也可用硫利达嗪(开始剂量为25g,3次/d,逐渐增加至300~600mg/),其直立性低血压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氯丙嗪轻,对老年病人常见的焦虑、激越有帮助,是老年人常用抗精神病药之一,但易引起心电图改变,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氟哌啶醇(起始剂量一次4mg,2~3次/d。逐渐增加至常用量10~40mg/d,维持剂量420mg/d)的镇静和直立性低血压作用较轻,缺点是容易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②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疗效好,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老年病人。如利培酮1~2mg/d;奥氮平2.5~5mg/d;喹硫平50~200mg/d。如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给予氣氮平25~100mg,2~3次/d;或氯丙嗪25~50mg肌内注射,1~2次/d。

(2)改善认知功能药物的应用:这类药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酶的活性、改善脑组织代谢、加强神经递质的合成、恢复大脑代谢功能及信息传递,或改善脑血流供应及脑细胞对氧、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减少致病因子对大脑的损害,使受损的脑组织的功能得以恢复或保持,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或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脑代谢激活药:①双氢麦角碱,剂量3~6mg/d,分3次舌下含服,3~4周后方显效,一般需用药3个月。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鼻塞和胃肠道反应。②吡拉西坦:老年人剂量1~3gd,分2~3次服。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食欲缺乏、失眠。③吡硫醇:剂量300~600mgd,分3次服,可有轻微的恶心及食欲下降。④氯脂醒:剂量300~900mg,分3次服,有失眠、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⑤长春胺:剂量5~10mgd,2~4次/d。⑥脑活素:剂量及服药时间依年龄、体重及病情而定。皮下注射可用到2ml,肌注5ml。静脉滴注10-30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以60~120分钟缓慢滴注。每疗程注射10-20次。开始每日注射,随后每周2~3次;或每日静滴,连续8~10天。根据病情考虑疗程及给药次数。⑦胞磷胆碱:静滴剂量200~600mg/d,5~10天为一疗程,肌注200mgd.⑧阿米三嗪萝巴新片:每次40mg,分2次口服。

脑血管扩张药:①罂粟碱,剂量90~300mg/d,分3次服,不良反应有头昏、嗜睡、面色潮红,食欲下降,恶心等;环扁桃酯:剂量600-900mg/d,分3~4次服,症状改善后减为300~400mg/d。不良反应有面色潮红,皮肤发热、头痛、头重、胃肠道反应等。②舒脑宁:剂量5mg/d,分早晚两次服。肌内和皮下注射,0.3mg次。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干。

影响神经递质的制剂:本病患者脑中有多种神经递质代谢障碍,胆碱能缺陷尤为突出。胆碱酯酶抑制药,对部分轻中度患者有一定效果。如多那培佐(donepezil)5~10mgd,重酒石酸卡巴拉汀(exelon)3~6mg/d,加兰他敏15~45mg/d等。如患者能耐受,剂量可增加,但要注意胆碱能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如厌食、恶心、腹泻、呕吐、肌痉挛和失眠。石杉碱甲(huperzine)为一强效低毒的胆碱酯酶抑制药,剂量100~450gd,分2-3次服。有头晕、食欲缺乏、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者禁用。

·6.

精神神经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钙离子拮抗药:①尼莫地平是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的第二代新药,30mg/d开始,如能耐受可渐增至90mgd,分3~4次服。不良反应有头昏、口干、低血压,治疗期间应监测血压。②盐酸氟桂利嗪:是选择性钙拮抗药,有扩张脑血管,阻止因过量钙离子跨膜进人细胞内引起的细胞损伤与死亡。剂量每晚5~10mg。

其他:①细胞色素C,口服,成人20mg,3次/d;或静脉注射(滴注),一次15~30mg,视病情轻重1~2次/d.静脉注射时,加25%葡萄糖注射液20ml混匀后缓慢注射。也可用5%或10%葡萄

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②辅酶A:静脉滴注,

50~400U/d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溶解后静脉滴注。肌内注射50~400U/d,用氯化钠注射液2ml溶解后注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③维生素E:口服50~100mg次,2~3次/d:④y-氨酪酸:0.5~1.0g加于250~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

(3)其他治疗方案:减少自由基生成和保护神经元免受自由基损害的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有治疗作用,如维生素E0.1g/d;司来吉兰起始剂量5mg/d,早晨一次服用,最大维持剂量为10mg/d,可早晨一次服用;或一次5mg,分早晨、中午2次服用。疗程依病情而定,应个体化。

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可用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推荐起始剂量为1.5mg,2次/d,与早、晚餐同服。如患者服用至少4周以后对此剂量耐受良好,可将剂量增至3g,2次d;当患者继续服用至少4周以后对此剂量耐受良好,可逐渐增加剂量至4.5~6mg,2次/d.倘若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或食欲减退等)或体重下降,应将每日剂量减至患者能够耐受的剂量为止。维持剂量1.5~6mg,2次/d。获得最佳疗效的患者应维持其最高的,且耐受良好的剂量,肝肾功能减退患者服药不必调整剂量。虽然重酒石酸卡巴拉汀对心血管系统不产生不良反应,但同其他拟胆碱药一样,对病窦综合征或伴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慎用;胆碱能样刺激作用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故溃疡病患者应小心用药: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或正在发病的患者服用本品后能产生异常临床表现,拟胆碱药可以加重尿道梗阻和痉挛,因此,这些患者应小心服用。

治疗中重度老年性痴呆:盐酸美金刚,是一种口服的、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体拮抗药,它是同类药物中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

品种。该药推荐初始剂量为5mg,1次/d,逐次增加最大量为20mg/d,加大剂量的间隔时间至少为1周。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须调整剂量。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考虑调整该药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建议应用该药。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参数(如痴呆症状等),以及可

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金刚烷胺、右美沙芬和氯胺酮等NMDA拮抗药与该药合用时,可能会导

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增加。

【治疗方案】

1.推荐方案多奈哌齐:口服,5mg,1~2次/d;奥拉西坦:口服,0.4g,2次/d;奥氮平:口服,

2.5-5mg,每晚1次

2.可选方案盐酸氟桂利嗪:5~10mg每晚1次;利培酮0.5~2mg,2次/d;石杉碱甲:100450g/d,分2-3次服。

临床经验:目前临床治疗AD首选胆碱酯酶抑制药,同时可根据病情联合应用抗氧化自

由基药物、脑细胞代谢激活药等进行综合治疗,但大多只能缓解症状。伴有精神症状,可酌情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