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的文化密码》彭新武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21 14:05:07  9 epub

图书名称:《“日本制造”的文化密码》

【作 者】彭新武著
【丛书名】解密全球制造.日本制造
【页 数】 306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21.04
【ISBN号】978-7-5180-8449-4
【分 类】制造工业-工业史-研究-日本
【参考文献】 彭新武著. “日本制造”的文化密码.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1.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日本制造”的文化密码》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日本制造”的历史考察,从制造哲学、国民素质、职人精神、企业家情怀、生产模式、管理文化、创新精神、国家战略、产业布局、竞争策略、得与失等多个层面,揭示“日本制造”得以享誉世界的深层文化“密码”及其未来走向,剖析“日本制造”的得失成败,以期为当下“中国制造”的崛起有所裨益。

《“日本制造”的文化密码》内容试读

0904444448411444i////

第一章日出扶桑:追赶文明的脚步

“日本制造”的文化密码

日本国土只有区区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四川省,故常

被国人呼为“蕞尔小国”。然而,日本虽小却不弱,在世界近代史上,它先

后打败过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在经济上

又迅速崛起,曾连续四十多年在经济总量上一直雄居世界第二,也是当今亚

洲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制造的产品更是风靡世界,甚至在整个世界经

济的产业链上,几乎都有日本的影子。在历史上,日本先后学习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然后又成功地实现了超越,在这个星球上可谓独树一帜。让我们

走进真实的历史,了解一下这个谜一样的国度。

一、文明之初

在历史上,日本确实曾经是中国的学生,即使在今天,日本人也没有

掩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痴迷与垂青。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事实上也早已融入日本民族文化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难能可贵的是,对中华文明的采撷,日本人并不拘泥于中华本色而故步自封,而更善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由此而渐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1.山与海的交织

对于日本的研究,1946年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一书的出版,被誉为“现代日本学的开端”,其研究结论曾直接被用于战后美国对日政策。从《菊与刀》一书中,我们读到的日本人形象是极端矛盾对

立、分裂的人格:日本文化充满了悖论,日本文化具有井然有序的社会等级

制度,但社会又认可无序状态的存在;日本人生性好斗又非常温和;坚决忠

2《((

第一章日出扶桑:追赶文明的脚步

贞又易于食言叛变:他们在乎社会规范的约束又会放荡不羁,注重自己外在

形象又会毫无顾忌:既自傲自大又自卑自怜:既能完好地保持自己的传统又

易于接受外来文化。没有一种文化能像日本文化那样充满了矛盾而这些矛盾

又共生并存在同一种文化中。0

这段被广泛应用的精辟之论,也确实彰显出日本民族的极端复杂性。不

过,“菊与刀”的阐释未免局限于文化因素。在日本文化中,不仅菊与刀,还有山与海。在所有关于人类文明的理论中,“地理决定论”可以说是最为

流行的一种诠释,尽管它屡遭批评,但是在人类文明之初,自然因素在人类

生活中占据绝对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地理决定论依然是一种十分重要而有效

的解释方式。

从地理上看,大海环抱中的日本,宛如汪洋中一片脆弱的树叶,孤寂与

惶惑如影随形。日本75%的国土都覆盖着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只在山间和

沿海零散分布。由于平原面积狭促,人类的城镇也不得不建在火山脚下,危险随时可能降临,这一切使得古代日本人产生了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的强烈

崇拜。而生活在群山之中的日本人,与流水、密林、万物和谐相处,他们认

为身边的自然就是美,无论是枯藤老树,长满青苔的石头,草深林密,草稀

花疏,都可以在一草一木中把握四季变化之微妙。日本历史学家林屋辰三郎

(1914一1998)说:“古代日本人的思想,基本上是来自自然。正如人们认为

草木会说话一样,过去可以在林木中发现精灵。”®(图1-1)

与此同时,资源匮乏,地震、海啸、台风等灾害频发,促使日本人从

小就养成一种特有的危机、忧患意识,也塑造了日本人孤寂、内敛的岛国性

①[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页。2https://www.sohu.com/a/137360397_376239

))》3

“日本制造”的文化密码

格,激发出日本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日本诗人原石鼎写道:“山谷明月光,

流萤皆彷徨。”公元14世纪的随笔集《徒然草》中也曾言:“如果化野的朝露不会消失,鸟部山头的青烟一直弥漫在天空,将是何等的索然无味!正因为这世上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才格外美好。”这种无常之美在日语中被称为

“物哀”,最具象的体现便是对樱花的喜爱。樱花熬过酷暑寒冬,在春天放肆地绽放,却在短短一个星期的花期内瞬间零落,极尽绚烂。故而,在日本人眼中,美不只存在于创造,也存在于毁灭,生与死由此实现了统一。

图1-1日本大阪城天守阁景色0

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中国家族式群居生活不同,日本列岛狭长、

封闭的地理特性和日本人孤立的、封闭的“岛国意识”,使各个区域的人们在古代形成了非血缘式的协作群体。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座客轮即将沉没,船长命乘客跳海求生。他对美国人说:“跳下去,你就是英雄。”于是,美国人跳下去了。他对意大利人说:“跳下去,你会赢得女人青睐。”意大利人也

①资料来源:作者

4(((

第一章日出扶桑:追赶文明的脚步

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他对德国人说:“按规则,你应该跳下去。”德国人二话没说跳了下去。最后,船长对日本人说:“大家都跳了。”于是,日本人就

跳了下去。这则善意调侃,侧面凸显了日本国民在行为选择上的趋同倾向,

即集团主义。0

而当村落地域的封闭性被打开之后,就逐步形成了以强者为中心的区域

性集团和全国性集团。典型的,如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在统一之后,便形成

以将军为中心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内部是一种等级森严的纵向集权结构,

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当这样的纵向结构与对天皇的崇拜结合起来

时,全日本就会形成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最大纵向集团一国家。在这个以

天皇权威为中心的大家长模式中,每个成员团结协作,形成了家业集团与国

家集团的一致性意识,也使得日本人极易产生整个民族的一致行为。

群山挤压了日本人的生存空间,影响日本人的第二大因素便显得极为重要一海。日本国土被海洋完全包围,不与任何国家的陆地相连。大海如此广阔、富饶,对日本人而言,学会在海洋中生存就变得极为关键。

日本浮世绘一神奈川冲浪里6(图1一2),画面远方矗立着富士山,而前景是翻卷的巨浪,船上的日本人团结合作、逆境求生。其中一条船几乎被淹没、只露出两个人头,而其他两条船也在飘摇中坚持。这幅作品将影响日本的两大关键元素,“山”与“海”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山代表着灾难频发、世事无常却依然深爱的家园,是日本文化中的内核。海则代表着困难重重,

但前景无限的远方,是日本文化的外壳与延伸。只有冲向海洋,才能寻得光

明的前景。这幅作品似乎也成为日本文明发展进程的最佳诠释。

①参见陈安:《日本艺术与价值观》,http:hwww.360doc.com/content//19/0928/15/35641324_863711976.shtml

②“神奈川冲”意指神奈川外海,“浪里”即为巨浪之中。

))5

“日本制造”的文化密码

图1-2葛饰北斋的木版画:神奈川冲浪里。

2.采撷中华

历史地看,在世界各国文明中,中华文明可谓独树一帜,成为古代农业

文明的典范。在先秦之际,经过思想层面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

社会的主导型意识形态,相应地,儒家的伦理价值也日渐规范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受外来文化尤其是印度佛教的影响,而产生中国化的佛教一禅宗。在具体的器物文化层面,则有农具、武器、纺织、陶瓷、汉字、书法、绘画、茶道,等等,别具一格。就这样,中华文明以泱泱大国的姿态,长期影响着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的朝鲜、日本等国,长期以来,一直围绕着中华帝国而运转,无可选择地成为中国文化的学习者。

史载,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这是关于倭国的最早文字记录。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

①资料来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humb/a/a5/Tsunami_.by_hokusai_19thcentury.jpg/1280px-Tsunami_by_hokusai_19th_century.jpg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