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辽宁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21 11:28:12  79 北京中医学院

图书名称:《哲学》

【作 者】辽宁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主编
【丛书名】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指导丛书
【页 数】 127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07
【ISBN号】14288·84
【价 格】1.70
【分 类】哲学(学科: 自学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辽宁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主编. 哲学.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07.

图书目录:

《哲学》内容提要:

《哲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

目的要求

1,懂得什么是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2。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贡献。

主要内容

1,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基本概念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影第二方面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

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学说,就是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学说,就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又有两种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早形式。它认为世界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某些具体的物质发展变化的结果,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国古代思想家有“五行”说,这种学说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具体形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又一种形式,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它以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去解释自然,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却又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动的,只有量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它的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最科学的、最完备的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

1

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世界按照规律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内在矛盾。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

一、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一种世界观,但它不是一般的世界观,而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皆有,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接触客观事物,在了解、改造客观事物的同时,逐渐产生对这些事物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从而形成世界观。当人们的世界观处于自发的、零散的状态,缺乏理论论证,没有构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时候,它还不是哲学。哲学是由哲学家、思想家们经过加工概括而成,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它不仅包括

一定的观点、原理、原则,而且还要作出理论的解释和逻辑的论证,这种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就是哲学。各派哲学,就是人们的各种世界观的理论化、系统化的学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人们怎样去看世界,这是世界观多人们用这种根本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要有认识方法或思想方法,改造世界要有行动方法和工作方法,哲学则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总的普遍的方法,这种带有普遍性的方法,叫做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人生观

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人生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诸如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人的历史命运和人类的解放,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理论、学说,都属于人生观的范围。人生的幸福观、荣辱观、苦乐观、恋爱观、生死观等等,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它给人生观以根本的观点和方法论上的指导。一定的世界观总会体现一定的人生观,人生观受世界观的制约和支配。

(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是研究世界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如物理学研究物体的声、光、热、电、磁以及原子内部等方面的运动规律;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规律;法学研究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和发展的规律,等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各门具体科学,它需要从各门具体科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同时,哲学给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所以,二者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

自有哲学以来,各种哲学派别对世界的本质作了种种回答和解释,彼此进行着斗

2

争,斗争的焦点都集中在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所以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第一,这个问题是一切哲学家都必须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质和精神两大类,要说明世界的本质,就要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回答。第二,对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第三,这个问题也是人们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即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哪个是本原,或者说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家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凡是承认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和表现,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2。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凡是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因而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这是可知论。绝大多数的哲学家,不仅是所有的唯物主义者,而且也包括许多唯心主义者在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少数唯心主义哲学家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这被称为不可知论。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上的各种流派归根到底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任何真正独立的第三派别,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哲学史上所谓的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互相独立、平行的本原,企图调和两派矛盾,其实只能在唯物和唯心之间摇摆,他们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最终要倒向唯心主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如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结构主义等等,流派庞杂,内容繁复,但究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在一般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上,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哲学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来,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对立和斗争的历史,同时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这是因为,在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最高问题之后,还要回答世界是否发展,如何发展,为何发展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彼此孤立和静止的,否认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矛盾性。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总是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并依附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因此,有唯物的辩证法,也有唯心的辩证法,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也有辩证的唯物主义,情况错综复杂。

(三)哲学斗争的根源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有着深刻的社会阶级根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4卷,第219页。

3

源。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地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进步的革命的阶级或集团同保守的、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这是因为,历史上进步的、革命的阶级或集团的利益与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能够程度不同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因而就倾向于唯物主义、辩证法;相反,历史上一切保守的、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利益与历史发展趋势相违背,因而他们也不敢正视现实,就靠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作为欺骗和奴役群众的思想工具。否认阶级社会中哲学的阶级性是错误的,把哲学上的斗争都归结为阶级斗争则是片面的。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还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认识根源,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随着认识的发展,对于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长期斗争中,逐步认识到周围事物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客观存在的,是运动变化的。这种认识,经过进步的或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加以总结和提炼,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就形成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它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认识根源,在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裂,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纷繁复杂、无限发展,人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充满矛盾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如把认识过程中的某个片断、某个方面片面地加以夸大和绝对化,使认识脱离了物质根源,离开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①形而上学的认识根源,也是把认识过程中的某个片断或某个方面凝固化、绝对化。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也会不断改变自已的形式。

哲学上的斗争是多样的、复杂的,而且是长期存在,对哲学上的斗争必须作具体的分析。

三、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萌发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在其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形态,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阶级斗争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所决定的,同时也和哲学思想本身的发展有关。

(一)唯物主义经历的三个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某些具体的原始物质变化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这种哲学就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这种认识由于受到当时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世界的认识是建筑在对整个自然界进行直观的基础上的,缺乏科学论证,显得笼统、粗糙,所以是朴素的。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承认物质第一性,但把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事物和过程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

①《谈谈游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5页,

十九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占统治地位。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有了普遍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德国西里西亚工人的起义和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这标志着阶级斗争已经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这些斗争都由于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而失败了。这就迫切要求有一种能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提出无产阶级革命任务和指导无产阶级斗争胜利的理论武器。随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社会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日益明朗影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打开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已有了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它的自然科学前提

十九世纪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已从过去主要是收集材料的阶段发展为整理材料的阶段。从把自然界分门别类,看作是既成不变的事物,进行孤立静止的研究,发展到可以系统地研究这些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时候。特别是关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伟大科学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自然界一切现象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这样,就使人们有可能抛弃过去孤立静止地看待自然现象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抛弃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现实联系的唯心主义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它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是它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宗教的、伦理的杂质,批判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发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除了上述客观条件之外,还有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他们亲自参加和领导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在同各种错误思潮和派别的斗争中,逐步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总结了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一切优秀哲学成果,从而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完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它同以往任何时代的哲学相比,都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它的对象、内容、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1。从研究对象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它研究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而不是物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