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中医经验集》张艳,卢秉久,关雪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19 22:35:53  15 epub epub 中医

图书名称:《辽宁省名中医经验集》

【作 者】张艳,卢秉久,关雪峰主编
【页 数】 379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8.09
【ISBN号】978-7-5132-4873-0
【价 格】89.00
【分 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张艳,卢秉久,关雪峰主编. 辽宁省名中医经验集.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辽宁省名中医经验集》内容提要:

名老中医经验是我们国家的宝藏,也是我们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的财富,挖掘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子孙后代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本书主要围绕辽宁省名中医的临床治疗疾病经验来写,共选取名老中医60名,分为***名医和省级名医两个层次。其中***名医31名,根据辽宁省的情况选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前三批***名老中医,前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入选者年龄基本在60岁以上。省级名医29名,主要先取了辽宁省批准的前三批名中医及辽宁省评选的部分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医临床人才,入选者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这些名中医来自全省各地,在我省有足够知名度,在学术上有独到之处,在临床诊疗中有自己的绝活。本书的编排,按照一位名医治一类(种)疾病经验的形式,每位名医只选其*拿手和见长的疾病介绍经验,从而突出了每个专家的特点,同时,这几十位名医所选的几十种疾病,也基本涵盖了一般的常见疑难病,既保证了专度和深度,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度。在编写时,每位医家按照名医简介、学术思想、典型医案和常用效方(药)等几部分内容进行介绍,针对该医家*擅长的疾病,概括该疾病的诊治方法,总结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列举实际病案,收集专家的偏方、验方、常用方。既突出各家各派的理论精华,同时又突出临床实用性。名老中医经验是我们国家的宝藏,也是我们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的财富,挖掘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子孙后代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本书主要围绕辽宁省名中医的临床治疗疾病经验来写,共选取名老中医60名,分为***名医和省级名医两个层次。其中***名医31名,根据辽宁省的情况选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前三批***名老中医,前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入选者年龄基本在60岁以上。省级名医29名,主要先取了辽宁省批准的前三批名中医及辽宁省评选的部分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医临床人才,入选者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这些名中医来自全省各地,在我省有足够知名度,在学术上有独到之处,在临床诊疗中有自己的绝活。本书的编排,按照一位名医治一类(种)疾病经验的形式,每位名医只选其*拿手和见长的疾病介绍经验,从而突出了每个专家的特点,同时,这几十位名医所选的几十种疾病,也基本涵盖了一般的常见疑难病,既保证了专度和深度,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度。在编写时,每位医家按照名医简介、学术思想、典型医案和常用效方(药)等几部分内容进行介绍,针对该医家*擅长的疾病,概括该疾病的诊治方法,总结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列举实际病案,收集专家的偏方、验方、常用方。既突出各家各派的理论精华,同时又突出临床实用性。本书特色是把名中医的学术思想与疾病、辨证、辨病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位名中医拿出自己的绝活,对不同疑难杂症深入剖析,提出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效验方,对中医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辽宁省名中医经验集》内容试读

83338-8

名医国家级

王文彦治疗肝病经验

【名医简介】

王文彦,男,河北饶阳人,191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13岁从父习医,后

来又拜河北名医蔡嘉禾为师。弱冠悬壶沈城。他躬身好学,熟谙经典,旁通诸家,学验俱丰,颇有独到,自成一派。

002

王老生前供职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任主任中医师、教授,1990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

府特殊津贴,并被人事部、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同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兼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名字被列入《当代中国名医》和《中华名医大辞典》,他撰写发表的教材、论文、专著有几十种,是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

王老的一生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苦钻,博采,重德”。王老常说:“医生能治病,也能添病;能救人,也能伤人。”王老以德为本,以医济民。幼年之时,起早贪黑,苦读经典;青年时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成名之后仍然孜孜以求,手不释卷。

王老钻研医术,处处从患者的需要出发。青年时代,他曾到鞍山坐堂行医,发现当地居民患消化系统疾病和风湿病很多,就潜心钻研脾胃病和风湿病的诊治,并取得突破性成果。20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困难,肝病患者较多,王老又展开了对肝病的研究。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他不顾亲友反对,经常到其他医院的肝炎病房参加会诊和临床治疗。1996年,王老与其弟子承担了省教委“疏肝软坚颗粒剂治疗肝硬化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尔后,又成立了肝病治疗中心,为肝病患者开辟了一条光明的康复之路。

【学术思想】

王老博览古今医书,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所以对一些内科疑难病洞若观火成竹在胸。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六十余载,对一些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比如,消渴病从健脾和胃入手;干燥综合征以滋肾阴、清心火为基础;顽固痹证,治以和解少阳;胃扭转施以和胃降逆、理气通腑等。在治疗肝病方面,更是独具匠心,成为我国著名的肝病专家。

王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疏令气调,而致和平,则其道也”,以及周学海《读书随笔》“内伤之病,多病于升降,以升降主里也,外感之病,多病于出入,以出入主外也”“升降之病极,则亦累及出入矣,出人之病极,也累及升降矣,故饮食之伤,亦发寒热,风寒之感,亦形喘喝”,提出气机失调是脏腑、阴阳、气血、经络等病理变化的根本机理,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核心。故在临床中依据“肺主宣降”“肝主疏泄”“脾主升清”“胃主通降”“肾主封藏”“心肾相交”“肝升肺降”等各脏腑功能特点,把调节经络气机和调节三焦气机相结合,调节脏腑局部气机和调整整体气机相结合,气在体内升降有序,出入平衡,从而恢复和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经过50多年的反复探讨与实践,如今已形成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病情及中医证型,而采取不同对策的系列治疗方案。

王老从疗效出发,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尽量不用有毒的药,不用贵重的药。他经常对自己的徒弟说,“到咱这看病的,不都是有钱人,我们要尽量让他们少花钱,治好病”。这样的好大夫,被老百姓誉为“神医”,也毋怪乎许多领导和同行盛赞王老:“德高艺精,笔下有神!”

【经验特色】

一、调畅气机是肝脏生理功能的重要体现

肝与肝气,从生理功能角度来看,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即指疏通、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各种复杂的物质代谢,均在气机的运动“升降出入”过程中完成。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脉通利,所有脏腑器官的活动正常协调,各种富有营养的物质不断化生,水液和糟粕排出通畅。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不但会引起情志、消化、气血水液运行等多方面异常表现,还会出现肝郁、肝火、肝风等多种肝的病理变化。

肝的生理特性主要有:

1.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王文彦治

所谓“刚”,有刚强躁急之意。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刚强躁急、

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正由于肝为刚脏所以肝有病变时,则其气易

动易亢。所谓“体阴”,一是指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二是说肝属脏,位居于下,故属阴。肝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肝的阴血滋养才能正常。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正常。

003

所谓“用阳”,一是说在生理上,肝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动者为阳:二是说在病理上,肝阴、肝血易虚,肝阳易亢。当肝有病时,常可见到阳气亢逆及动风之象,如眩晕、筋脉拘挛,甚则抽搐等。另外,肝失疏泄,又可引起气滞血瘀。肝气郁久化火,耗伤肝阴、肝血,肝之阴血虚损又可引起肝阳上亢。一般而言,在病理过程中,诸脏之阳气皆易偏于虚,惟有肝之阳气易亢,而肝阴和肝血又

常偏虚。所以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的说法

2.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属木,应自然界春生之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即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冲和之象,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

病理性的“肝气”主要为影响气机的“升降出人”,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其次为横逆犯及脾土或抑郁不疏脾土等临床表现。因“肝气”关系到整体,且为重要的发病因素,故丹溪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可见

“肝气”发病的几率是相当大的一“百病皆生于气”。

二、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是肝病的主要病机

慢性肝病的病因无外乎邪毒内侵、酒毒内蕴、情志失调、饮食失节等。病机特点多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同病。肝为刚脏,内寄相火,乃风木之脏,喜润

004

而恶燥,最忌热邪燔灼,湿热之邪蕴郁于肝,将军之官失其舒展升发之性,致枢机不利,木郁克土,脾失健运。同时,脾为中土,喜燥而恶湿,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湿邪羁留,困遏脾阳。脾主运化,升清降浊,得阳始运,湿热困脾,致脾运失健,以致肝郁脾虚,肝脾同病。

故在临床上,慢性肝病患者除表现为胁肋隐痛的症状之外,多伴有纳食减退嗳气、恶心、上腹饱胀、肢倦乏力、便溏或不调等脾气亏虚或肝郁脾虚的症状,此《金匮要略》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也。据此特点,治疗上应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增以疏肝行气、健脾培土,肝脾同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有“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仅为中工,而非上工”之说。在辨治中,应该权衡标本缓急,虚实兼顾,立方遣药中宜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祛湿活血,以调理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使阴平阳秘,元气生生不息。

三、扶正祛邪、调畅气机为慢性肝病的主要治法

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本,主藏血,司血液的贮藏与调节;肝主疏泄,以气为用,性喜条达,司人体气机传输畅达。脾虚气不足,失其统血之力,势必影响肝之藏血,血失所统,血失所藏,则会引起血不归经,形成各种瘀血证。慢性肝病,临床屡见各种红丝赤缕(蜘蛛痣)、朱砂掌(肝掌)、肌衄(皮下出血)、胁下癥块(肝脾肿大),未尝不与脾虚、脾不统血、肝瘀血或肝不藏血,以致血液溢于肌肤或聚积于胁下,形成痞块有关

根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久病则气虚,久病则血瘀”的理论,治疗慢性肝病兼有血瘀证者,王老常用健脾益气、理气活血气血同治的方法。理气活血,可以调气机、化瘀积,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功能有调理枢机、推陈出新之妙。健脾益气可促使脾之统血功能的恢复,使血液循经不

致溢散。理气药多有耗伤正气,本虚标实病者,用之则要谨慎。峻烈破血破气药更不能滥用,使用不当,有损于脾之统血功能,瘀血未治,脾气已伤,病反难治,若用则量宜小,切忌攻伐太过,不可图一时之快而伤及脾胃,造成邪未去,而正已衰,瘀血更甚,轻则症状加重,重则肝功能受损,病难恢复。慢性肝病之治,若在益气健脾药中配以适当的理气活血之品,则有固本生新之作用。常用四君子汤、血府逐瘀汤、大黄䗪虫丸软坚散结。三方一线贯通,方证合拍,共奏理气活血、气血同治、攻补兼施、病从脾治之效。亦可选加当归、赤芍、白芍、生地、桃仁、红花、丹参、

三七、三棱、莪术、郁金、土鳖虫、香附、佛手、龟甲、鳖甲、甲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虎杖等。如出血者去三棱、莪术、土鳖虫,加入茜草、藕节、地榆炭、白茅根等。

【临床医案】

病案1

宁某,男,51岁,千部,1998年2月21日初诊。主诉:右胁胀闷不适半年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胀闷不适,时隐痛,进食后或情志

变化时明显。于当地卫生院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2UL,甲、乙、丙型肝炎病毒

检测均为阴性,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B超显示符合脂肪肝特征,未经系统治疗,今

为求系统诊治,遂来诊。现症见:右胁胀闷不适,时隐痛,进食后或情志变化时明显,乏力,困倦,食少纳呆,大便稀溏。

查体:形体肥胖,舌质淡红,暗滞,苔白润,脉沉细。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蕴积中州,生湿化痰,而致土壅木郁之证。

中医诊断:胁痛(肝郁脾虚证)。西医诊断:脂肪肝。

王文彦治疗肝

治法:健脾行气,运湿化痰。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香附15g,木香15g,苍术20g,茯苓20g,焦山

病经验

楂30g,元胡20g,草决明20g,灵磁石20g,泽兰15g,泽泻20g,枳壳15g,甘草15g。

005

10剂,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二诊:1998年3月1日。右胁痛缓解,仍胀闷不舒,乏力倦怠,食量稍增,大便溏,日2次,舌淡红,暗滞,苔白,脉沉细。湿邪未去,木气不舒,治宜重用祛湿,兼以活血,取血行湿去之意。

上方加丹参20g,王不留行15g,通草15g,泽兰、泽泻加到各25g。

10剂,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三诊:1998年3月13日。胁腹胀满明显减轻,食欲增加,体力稍增,大便溏日2次,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此湿邪渐去,肝气稍舒,气机亦畅,效不易法。上方去草决明、灵磁石、通草。

10剂,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四诊:1998年3月24日。胁腹胀闷缓解,乏力倦怠消失,饮食如常,大便溏

日1次,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患者湿邪尽去,气机舒畅,脾气未复。宜健脾益气以固本,预防病情反复。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党参20g,白术15g,云苓20g,木香15g,焦山楂

25g,扁豆20g,砂仁15g,泽泻15g,枳壳15g

10剂,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006

五诊:1998年5月11日。患者自觉无不适,饮食、二便均正常,舌正,脉平。复查肝功能及血脂诸项指标已正常。嘱其低糖、低脂饮食,戒酒,多进食蔬菜、陈醋及大蒜,以期脂肪肝尽除。

按语:脂肪肝多因长期进食肥甘厚味,或醇酒所伤,脾胃壅滞,聚湿生痰,土壅木郁而成。其为病,具有脾虚湿停,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或筋脉失养,或湿郁化热等特点,重者由于气血互结,水湿内停而成积聚、鼓胀等证,可谓病机变化、临床表现复杂,临证不可不详察。本例患者病程较短,病情较轻,予以健脾行气,运湿化痰之药,酌加活血化瘀之品,病情即获缓解。王老说:本病治与养各半,饮食调养和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戒除肥甘厚味、醇酒香辣,多摄取新鲜水果蔬菜、陈醋、大蒜等对病情恢复大有益处。

病案2

李某,男,46岁,1997年4月11日初诊。主诉:胁肋胀满3个月,加重15天。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胀满,未予重视,15天前上症加重。肝功能:ALT68U/L,AST46U/L,胆红素等指标正常。血脂:TG2.6mmol/LCHOL7.8mmol/L。B超示:脂肪肝。今为求诊治遂来我院。现症见:胁肋胀满,右胁时隐痛,腹胀,乏力,倦怠,食少纳呆,大便溏,夜眠不实,梦多。

查体:形体肥胖,舌淡胖,暗滞,苔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肝乃将军之官,喜条达,主畅气机,患者因平素抑郁忧思,致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成胁痛,肝气郁结,克脾犯胃,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湿邪内停,阻遏气机。

中医诊断:胁痛(肝郁脾虚证)。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