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病中医诊疗与养生》周天寒,黄姗,孙景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19 21:50:30  27 中医诊疗 中医诊疗 周天寒

图书名称:《老年常见病中医诊疗与养生》

【作 者】周天寒,黄姗,孙景环主编
【页 数】 289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0.10
【ISBN号】978-7-5132-6476-1
【分 类】老年病-常见病-中医治疗法
【参考文献】 周天寒,黄姗,孙景环主编. 老年常见病中医诊疗与养生.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0.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老年常见病中医诊疗与养生》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老年人需要了解的常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及常见老年疾病的治疗方法,用详尽的笔墨介绍了中医是怎样诊治疾病的,中医对老年体质及病理特点的认识,中医学预防思想对老年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常选保健中药常识、常用中成药、常用养生保健疗法,以及常见老年高发疾病的防治等知识。

《老年常见病中医诊疗与养生》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

中医是怎样诊治疾病的

中医是怎样治病的?比较恰当的回答,就是按照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这四个字包括了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究竟什么叫做辨证论治呢?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辨明病证,把病看准,如何使用恰当的药物把病治好的一整套方法。要辨明病证,首先必须了解病情。了解病情,主要是依靠医生的检查和患者自己所讲。当掌握了全盘情况以后,就要针对这些情况来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哪里有病?病证的特征是什么?病证的性质又是怎样的等等,这就是“辨证”。做好了这

一步工作,接下来就要针对具体的病证,定出治疗的原则,然后运用恰当的药物,达到治好疾病的目的,这就是“论治”。但辨证论治这一套治病方法,又是紧密联系起来的。究竟怎样辨证论治呢?按照中医看病的习惯,可分为了解病情,找出原因、分析病证、选择治法四个方面。

一、了解病情

了解病情是诊察治疗疾病最重要的第一步工作。了解病情,除了患者自己所讲的以外,还要依靠医生的检查。医生的检查,是通过眼看(望诊)、耳听或鼻嗅(闻诊)、口问(问诊)、手按或摸(切诊)这四种方法来进行的,

一般简称为“四诊”。它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我们必须逐步掌握它。(一)望诊

望诊主要是看患者的神色和形态,因为得了病,就会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异常的现象来。

什么叫做神色?神就是精神表现,色就是颜色和光泽。什么叫做形态?形就是形体(有一定形状的身体),态就是活动状态。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分全身情况和局部情况两部分来介绍。

1.全身情况精神过于兴奋,烦躁不安的,多属热证、实证;没有精神,懒说懒动的,多属寒证、虚证;起病不久,神昏不清的,多属实证、热证;

001

老年常见病中医诊疗与养生

病久不好,神志糊涂的,多属虚证、寒证;肥胖的人多痰,瘦弱的人多火;手脚抽动或肌肉颤动,多是风证;手脚活动不灵,一动就疼痛的,多是风湿;患者皱着眉头,以手按住胸部或肚子的,多是虚寒痛证;如果胸部或肚子痛不可按的,多是实热痛证。睡觉眼睛不闭的,多是虚证;一忽儿坐起,一忽儿躺下,心里烦躁,不能入睡的,多是实证。

2.局部情况对局部的望诊,主要是看面部及五官(眼、鼻、耳、舌、口的总称)的颜色。

(1)色分五种青色多见于风证、痛证,红色多见于热证,黄色多见于湿证,白色多见于虚证,黑色多见于寒证。面色光亮鲜明,多属热证、实证:面色晦暗枯燥,多属寒证、虚证。

(2)五官望诊,口眼喝斜,牙齿咬得紧紧的,多见于风证;眼白发红或有红丝的,属热证;眼白有红丝,红丝的末端有圆点,属瘀血证:眼白发黄是湿证:眼眶下陷的,则病情危险;鼻流清涕是感冒风寒;鼻孔干燥,流黄稠鼻涕的,是热证;鼻翼扇动是痰热证;口唇枯燥带紫红色是瘀血证。

(3)舌头望诊舌头望诊又称为“舌诊”,是中医临床诊断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不但是望诊中的重点,也是四诊中的重点。舌诊包括看舌质和舌苔两部分。

舌质:舌质主要看它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正常的舌质是淡红色的。舌质较正常稍红的是热证、实证;较正常淡的是虚证、寒证:绛色(深红色)是血里有热;紫色有寒热的区别,深紫干枯属热,浅紫湿润属寒。舌面干燥起小的红色的肉刺或裂纹,多属热证;舌头颤动或伸出口外舔弄的,多属风证;舌肿胀色紫的,多属瘀血;舌蜷缩色淡的,多属寒证、虚证。

舌苔:舌苔就是舌面上长出来的像污垢一样的东西。看舌苔主要是看颜色和干燥湿润的情况。舌苔薄而润滑的是表寒证,干燥的黄苔是热证;舌苔厚腻的属湿证,黄苔厚腻的属湿热证;黑苔润滑的属大寒证,干燥的黑苔属大热证。

(二)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1.听声音说话声音很高,乱讲乱说的,属热证、实证;讲话声音很低,断断续续的,属寒证、虚证:声音嘶哑的是肺经的病;惊叫的是惊风;喊哎哟的是痛证:呼吸气粗的是热证、实证:呼吸声低、接不上气的是虚证、寒证;打喷嚏的是外感;打呃的是胃病。

2.嗅气味口中有臭气是胃病,大便腥臭属热证。妇女的月经或白带有臭气的多是湿热证。

002

第一部分【中医是怎样诊治疾病的

(三)问诊

问诊主要是医生问患者,患者不能自己说时,就要问照顾患者的人或家属。在问诊时应该注意有顺序、有目的、有重点地问。

1.问寒热一般来说,怕冷是寒证,怕热是热证;白天发热或手背发热是外感证;午后或晚间发热或手心发热,是内伤证或虚热证;怕冷发热,来去有一定的时候,反复发作的,多半是疟疾。

2。问头身头痛身痛,发热怕冷的是外感;头痛在早晨,耳朵里面响的,多半是气虚;头痛在晚上更厉害的,多半是血虚;四肢关节痛,一时痛在这里一时痛在那里,遇天气变化时加重的是风湿;腰部隐隐作痛是肾虚;腰部像针刺一样痛得很厉害,曾经受过伤的,多半是瘀血;腰痛牵连到下肢也痛的,多半是风湿。

3.问汗怕冷没有汗,多属表实证;怕风汗出,属表虚证:怕热汗出多属里热证;睡觉时出汗,醒来了又不出汗的,是阴虚证。

4.问胸腹胸腹痛没有一定部位,一时痛在这里,一时又痛在那里的,是气痛;痛有定处,到晚上更厉害的,是血瘀;痛的时候喜欢用手按,按了就好些的,属虚寒证;痛时怕用手按,按了更痛的,属实热证;痛时肚里拱起一条,用手按后就散的多是蛔虫;肚里有块,手按不动的属瘀血积滞。

5.问饮食喜欢吃冷的多属热证,喜欢吃热的多属寒证;不想吃东西是脾胃病或久病;吃东西吃得很多是胃火;口苦是肝胆病;口中甜是脾病;口中酸是伤食或胃病;口淡不知味是胃气虚弱。

6.问大小便大便腥臭干燥解不出,多属实热证;大便色灰白或拉稀、水分多,粪便没有什么特殊气味,多属寒证;小便黄,尿道痛,多属热证或湿热证;小便色清,没有气味,经常要解,量多而色淡,多属虚寒证;小便色白象米泔,是湿热、积滞。

7.问月经月经提前带紫红色有血块,多属热证;月经推迟色淡红,量很少,多属寒证;肚子痛在月经前发生,多属气滞血瘀;痛在月经后发生,多属气血虚;如果一向月经正常,突然停经,呕吐喜欢吃酸东西,就要考虑是否怀孕。

(四)切诊

1.切诊指法医生用手的第二、三、四指依次放在患者掌后部位,第二指按在腕关节横纹部位(寸部),第三指放在掌后高骨上(关部),第四指放在高骨后(尺部)。

2.切诊方法切脉时,患者肘部弯曲,把手掌放在脉枕(临时也可用枕

003

老年常见病中医诊疗与养生

头、书本代替)上,医生以左手诊患者的右手,以右手诊患者的左手,诊完

一只手再诊另一只手。诊脉时思想要集中,调匀呼吸,医生可随着自己的呼吸来数患者的脉搏次数,正常人一呼一吸跳四至五次。

3.常见脉象脉的形象比较复杂,这里只讲几种最常见和最容易辨别的脉象和所主病证。

(1)浮脉轻轻地按,就能清楚地感到脉的跳动,多属表证。

(2)沉脉重按才能感到脉的跳动,多属里证。

(3)迟脉脉搏跳动得很慢,一呼一吸之间,只跳两至三次,多属寒证。

(4)数脉脉搏跳得很快,一呼一吸之间,跳六至七次,多属热证。

(5)缓脉一呼一吸之间跳四次,脉来有力,多属正常脉象;若脉来无力,则多属湿证。

(6)滑脉脉往来流利圆滑的,多属痰饮,或是伤食,或为实热证,血盛的、怀孕的脉也多滑。

(7)涩脉脉来去不流利,像轻刀在竹子上刮一样,多属瘀血证,血少的脉也涩。

(8)实脉轻按重按都有力,多属实证。

(9)虚脉轻按重按都无力,多属虚证。

(10)弦脉像按琴弦一样,绷得紧紧的,多属肝病或疟疾。

二、找出病因

我们掌握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后,就要开始进行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根据病症的表现来寻找发病的原因,任何病症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形成疾病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容易知道,像受凉感冒,吃了不清洁的食品,烧烫伤、蛇虫咬伤、跌伤等:但有的就不容易知道,需要医生诊断才能找出来。尽管引起疾病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一)外因

外因一般是指不正常的气候及其他存在于外界的能使人发病的因素而言。因为这些多是从体表侵入人体,所以中医又把它叫做“外邪”。下面讲几种主要的外邪及其引起的病证。

1.风邪凡致病具有突然出现、变化较快或发病部位不固定等特性的外邪,叫做风邪。如头痛、发热、汗出、怕风、脉浮缓、舌苔薄白的,是为伤风。如四肢关节痛,痛的部位不固定,一时痛在这个关节,一时又痛在那个关节的,多是风湿。此外,如手足抽筋、口眼㖞斜、半身不能动等,一般也

004

第一部分丨中医是怎样诊治疾病的

叫做风证,但这是“内风”,不属外因范围。

2.热邪凡外界气候炎热及能够引起人体发热的外邪,叫做热邪。症见发热、口干、经常要喝水、大便干燥解不出、小便短黄、脉数、舌苔黄等。

3.湿邪淋雨受湿,露天睡觉,长期在湿地做工或久坐湿地、居住潮湿就易感受“湿邪”。湿邪在体表,则头昏发重、一身沉重疼痛、面色黄、舌苔白腻。如果湿邪由体表入脏腑,则胸中不舒、肚子胀、大便拉稀、肚子作响、小便像米泔水一样、舌苔白滑、脉沉缓;妇女则白带多。

4燥邪燥邪多因外界气候干燥引起,多发于秋天,症见身热、有汗、口干、咽痛、咳嗽、痰中带血、胸痛、舌干、舌苔薄白、脉浮数等。

5.寒邪致病具有寒冷特点的外邪,叫做寒邪。寒邪侵入体表,则有头身痛、怕冷、口不干、舌苔白滑等。寒邪由体表侵入脏腑,则出现上吐下泻、肚子痛、手脚冷等。如由于脾肾虚寒,也可以引起呕吐、腹泻、手脚冰冷、面色苍白、脉沉迟等,则属“内寒”,不属外因范围。

此外,一切跌伤、扭伤、烧烫伤、蛇虫咬伤等,都属外因范围。(二)内因

内因主要是指造成人本身体质虚弱或活动异常的原因。任何病证的出现,都是病邪与人体相互斗争的一个过程,而体质的强弱更起重要的作用。譬如好多人同时感受外邪,有些人发病,有些人可不发病,这就与人的体质强弱有关。下面介绍后天引起体质强弱差异的几个原因和引起的主要病证。

1.精神活动异常常表现为有些人性情不开朗,抱有不必要的顾虑,忧忧郁郁,心事重重,日子一久,就会出现不想吃东西、没有力气、呼吸气短、痰多、消瘦、头昏眼花、心跳快、失眠等。这些症状看起来很容易认为是脾胃不好,或者气血虚弱,其实是由精神活动异常引起的。因此,治疗的时候,就不能单靠补脾胃或者补气血,还应从根本上着手,要帮助患者解除不应有的精神负担。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可能出现呕吐、打呃、肚子胀、大便干结等。

3.长期过度劳累也可能成为内伤病的原因,常见的症状有浑身没力气、呼吸短促、懒说懒动等。

如上所述,疾病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因此,找出原因就便于辨证治疗,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分析病证

病证是错综复杂的,虽是同一原因,它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却千差万别,

005

年常见病中医诊疗与养生

发病的部位有表(皮肤、肌肉、筋骨、血脉)、有里(经络、脏腑),病证的性质有寒有热,邪(邪气)正(抵抗疾病的能力)的盛衰,有虚(正气虚弱)有实(邪气强盛)。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症状,可概括为表里、寒热、虚实等几类证型。一般以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1.表证由各种外因所引起的疾病,多先伤体表,常表现为表证。

(1)表寒头身痛,发热,怕冷,身上没有汗,脉浮,舌苔薄白。多属风寒引起。

(2)表热全身发热,稍微有点怕冷或不怕冷,有汗,口干,脉浮数舌苔薄黄。多因风热引起。

(3)表虚汗出怕风,或汗出不止,脉浮缓无力,舌质淡红。多属体质虚人外感。

(4)表实身上没有汗,身痛,关节痛,脉缓,舌苔白厚而滑。多属风湿引起。

2.里证里证是指病邪由表入里或脏腑有病。

(1)里寒怕冷,口不干,干呕,肚子痛,肚子泻,手脚发凉,脉沉迟,舌苔白滑。

(2)里热身热,汗出,口干,心烦,小便黄,大便干结,脉数实,舌苔千黄。

(3)里虚呼吸短促,懒说懒动,不喜欢吃东西,拉肚子,小便不自觉地流出来,脉沉无力,舌质淡红。

(4)里实胸中胀痛,肚子痛不可按,大便干结,小便解不出,脉沉实,舌苔黄厚。

3.实证实证的“实”是指病邪实。无论病邪在表在里都有实证。

(1)热实在表的与表热证同,在里的与里热证同。

(2)寒实在表的与表寒证同,在里的与里寒证同:

此外,由邪气实所引起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产生一些有害的东西,这些东西也能引起一定的病证,如痰饮、瘀血等。

(3)痰饮一般以黏稠的为痰,清稀的为饮,实际上同出于一源,都是由于水湿停积于人体所形成的。痰饮有寒痰(饮)和热痰(饮)之分。①热痰(饮)见证:咳嗽痰稠色黄,口干咽燥,脉数,舌苔黄腻。②寒痰(饮)见证:咳嗽痰稀色白,或呕吐清诞,或手臂不能抬举,或皮里有痰核,或胸胁痛,或肠中有水声,脉多沉迟,舌苔白。

(4)瘀血多由于脏腑血脉损伤或因外伤引起。症见口吐血,鼻出血,面色青紫,皮肤出现瘀斑或青肿作痛,或腹中有块,推按不动,脉多涩,舌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