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文化与方法》张诗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19 21:25:48  10 广东科技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中医养生

图书名称:《中医养生文化与方法》

【作 者】张诗军著
【页 数】 224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2017.08
【ISBN号】978-7-5359-6776-3
【价 格】46.00
【分 类】养生(中医)-基本知识
【参考文献】 张诗军著. 中医养生文化与方法.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7.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养生文化与方法》内容提要:

本书以《黄帝内经》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辨证观为指导,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影响健康的因素及《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和方法,重点阐述了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墨家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水文化、素食文化、辟谷文化等常见养生文化对健康的影响,中医时序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传统健身养生术、经络养生、中医体质辨识养生、睡眠养生、五音养生、古琴养生、笑疗养生、诗歌养生、书画养生等常见中医养生方法对健康的养护。特别以10位百岁老人养生秘诀、10位名老中医养生秘诀为例,加以凝练,共性和个性的养生之道跃然纸上,给大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文化与方法》内容试读

第一章健康与养生概论

第一节、健康素养和中国人口健康状况

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美好的愿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只有长寿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的美好,古人也为我们描绘了“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的美好蓝图,但是真正能够实现“尽其天年”者寥若晨星,公民健康素养缺乏导致健康状态低下是其中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公民健康素养的提升以维护健康和促进长寿。

一、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内容,并以之为依据做出正确决策,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居民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的重要衡量指标,其评价指标已被纳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一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健康素养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3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014年8月至12月,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9.79%,比2013年的9.48%提高0.31个百分点,比2012年的8.80%提高

1

中医养生

文化与方法

0.99个百分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不过整体来看,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不容乐观,每100个15~69岁的人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不足10人。

由于健康素养欠缺,导致各种慢性病、传染性疾病增多的现象十分突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膳食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吸烟、过量饮酒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肿瘤等慢性疾病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我国大约90%卫生费用花费在健康服务的末端一疾病治疗上,造成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服务浪费问题突出、医保支付负担加重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在影响健康的4大因素中,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以上,进一步提示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二、中国人口健康状况

(一)中国人口健康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膳食结构的不断西化,肥胖、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一些与营养、代谢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致死、致残性疾病。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是唯一的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而老龄化本身与各种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因此研究和发现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预防疾病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病的患病率、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人文环境等相关指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城市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也不同于农村居民,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的地区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研究这些导致疾病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我们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疾病防治措施。一些研究通过比较中国南北地区的中老年人群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及遗传变异与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探讨了影响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研究发现超重、肥胖、空腹血糖受损、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城乡和性别

差异。根据NCEP-ATPⅢ(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引第3版)》

在2005年最新公布的为亚裔美国人制定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北京和上海

的患病率分别为50.3%和35.4%(P0.001),中老年居民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

2

第一章健康与养生概论

率具有显著地区、城乡和性别差异,其中超重、肥胖、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的患病率北京显著高于上海,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但也有例外,如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虽然也是北京高于上海,城市高于农村;而上海居民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高于北京;高血压的患病率则是农村高于城市,北京高于上海,女性高于男性。以上研究提示应重视营养、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对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影响。

(二)老年人健康状况

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较好。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老年人健康状况尚可,我国老年人口中有43.82%自评身体健康,39.33%的老年人自评基本健康,两类合计占老年人总体的83.15%。这一结果说明老年并不等于不健康,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上都不需要依赖别人,年老并不

一定意味着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医疗负担和照料负担。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总体很好。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中不健康占16.85%,其中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者占13.90%,生活不能自理者占

2.95%。虽然我国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比例很低,但如果以此推算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总量,则需要长期照料的老年人总数已经超过524万人。从不健康老年人占16.85%来推算,全国共有3000万老年人处于不健康状态,政府和社会需要对老年人健康和照料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男性老年人健康状况好于女性。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占男性的

85.12%,女性比例则为81.28%。男性健康状况仍然好于女性,男性健康状况好于女性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女性寿命比男性长,高龄人口多于男性;第二个原因可能是男性倾向于更乐观地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各省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差异很大,东部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好。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反映在老年人健康状况上就表现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好,而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健康老年人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老年人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联系,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受到老年人以往60年甚至更长时期生活经历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会通过教育、环境、医疗保健等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及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

3

中医养生

文化与方法

异应当得到综合的考虑。(三)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主要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通过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1.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是健康管理的首要任务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当务之急在于建立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健康教育体系与网络,对全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纵向网络从国家、省级一直到社区,通过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深入社会最基层;横向网络应从卫生计生系统外延到政府其他部门、事业单位、厂矿企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特别是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健康教育课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样一个覆盖全人群、功能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进行健康知识传播,组织健康实践活动,把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居民。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充分整合卫生计生系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资源,利用好健康中国行、建设卫生(健康)城市和文明城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相约健康社区行等平台。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卫生、老年保健、食品安全等相关政策时,要将提高目标人群健康素养作为重点任务。在具体的健康教育形式上,既要充分利用社区的科普宣传阵地,开展健康咨询、健康培训,普及卫生与健康知识,也要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手机

APP等平台和渠道,让专业医务工作者参与健康科普工作」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要建立并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养生处方库,发挥全民科学养生在健康促进和慢性病预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健康的“金钥匙”交给群众,自觉维护身心健康。

2.借鉴国外健康管理模式,完善国内健康管理模式

(1)国外医学模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推动了健康管理的迅速发展和改善了健康状况。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下面介绍国外的健康管理模式及现状

美国模式。①在美国,健康管理人人参与,覆盖面广;②美国的全国健

4

第一章健康与养生概论

康计划为健康管理提供了宏观政策上的支持;③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集团的合作,确保了健康管理的财政来源:④全方位的健康管理策略,包括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伤病管理、残疾管理,为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⑤健康管理给美国带来了健康与财政的成果,同时也面临挑战。在美国健康管理产业蓬勃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组织形式多样,包括医疗集团、健康促进中心、社区服务组织、健康管理中心、医学健身中心、医学健身学会等。有数据显示大约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美国密歇根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第·艾鼎敦博士指出,健康管理不仅能改善全民健康水平,节约经费开支,而且有效降低了医疗支出。

德国模式。①健康医疗保险与预防医疗的结合为德国健康管理的主要实施手段;②德国医疗保险式健康管理模式的缺陷:德国医疗保险同样面临着高投入、低回报的矛盾,仅靠医疗保险从费用上解决人们看病的难题,而缺乏整体的健康管理计划,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的。

日本模式。①健康手册开启了日本的健康管理:现在健康手册已经普及日本全国国民,通过健康管理,日本的健康观念得以转变,更加追求一种身体的、社会的、精神的、心理的良好状态;②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日本健康管理的保障:日本居民在享受健康管理权利的同时,也主动履行健康管理的义务,日本许多健康管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日本健康管理的志愿者。日本的健康管理不仅在疾病预防和国民健康促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日本的人均寿命已达83岁,位居世界第一。

芬兰模式。①芬兰健康管理源于慢性病的防治;②有效与社区合作是芬兰模式成功的关键。芬兰的健康管理是一种通过改变人群生活习惯、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预防功能、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人们健康状况,提高了其生命质量,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上医疗模式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2)完善国内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是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的,我国在健康管理方面采用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手段,建立了一、

二、三级预防并举的模式。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二级预

5

中医养生

文化与方法

防,即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这一级的预防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而进行适当的治疗来防止疾病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变化,能使疾病在早期就被发现和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和残疾的发生,或缩短致残的时间。三级预防,即治病防残,又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健康管理就是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通过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等方式帮助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通过就医服务的安排,尽快地恢复健康。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健康管理学科没有进入国家医学学科目录及教育体系,健康管理的专业没有列入医学职称系列和医学教育系列,严重影响了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健康管理人才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能力培训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二是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规范和技术缺位,健康管理服务缺少自律和互律的依据,市场秩序呈现某种程度的混乱局面,规范化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路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虽然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路径上做了很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至今没有形成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路径,应予以完善。三是健康管理服务的付费机制不健全,健康管理服务没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商业保险也比较单一,覆盖面比较窄,制约了健康管理服务的广泛开展。四是健康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健康管理服务业信息孤岛乌云大量存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广应用面临很多困难。健康管理的适宜技术与产品开发和集成应用明显不足,适宜技术与产品开发集成仍然是我们当前健康管理服务的一项短板,影响我们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应引起重视。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