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漫谈中医》裴晋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19 20:33:11  6 漫谈

图书名称:《小郎中漫谈中医》

【作 者】裴晋云
【页 数】 146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12
【ISBN号】978-7-5377-6077-5
【价 格】28.00
【参考文献】 裴晋云. 小郎中漫谈中医.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小郎中漫谈中医》内容提要:

本书乃笔者学医十年、临证五年来对中医理、法、方、药、诊断、治疗的一些体会,其中有探索,有感悟,也有疑惑。纵资历尚浅,本书亦非立说之见,将偶感、偶识付于笔端,以警日后的自己,同时也为初学者提供一些思路。书稿分四个部分:医路小感,中药认识,治疗心得,临证医案。最后附以笔者在临床所见之典型案例,有的有病无方,有的有方无效,有的只是提出一些假设,有的只是单纯地病案记录……目的就是为更多的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治病思路,哪怕是做排除法,也是有一定意义价值。

《小郎中漫谈中医》内容试读

路小感的

医路小感

读书至知羞

笔者曾看过一篇文章,题为《你有多久没好好读完一本书?》。是啊,现在科技发达,网络已经取代了一大部分信息来源。百度已然成了人们的百宝箱,而在车厢、街边等闲暇休息的地方,拿着一本书慢慢品读的人也成了人们眼中的异类。古人学富五车即可为圣为贤,而所谓“五车”书籍也不过如今常规厚度书本的三四本而已。很多人会说,三四本书谁没读过啊。寒窗十年,本科、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期间各种课程资料,还有数不清的文献,我们的知识不知要超过古人多少!但古人有的著作被称作经典,如《论语》《诗经》《史记》;有的理论沿用了上千年,如儒家思想、孙子兵法;有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中庸》,虽为患至深,却已根深蒂固。而我们呢,却在不断的更新中被否认,被重新选择。这是时代的原因吗,还是科技发展太快了?又或问,我们现今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真的好吗?每个人都会使用微信朋友圈,朋友圈中每天会推送成百上千的文章,内容涉及各个方面,阅读这些内容和完完整整地看一本书会是一样的吗?

结果显然不同,如斯恰似盲人摸象。

为医者都知道阅读文献的重要性,美其名日“与时俱进”。当“某某指南”“某某专家共识”出台的时候,医界都会为之震动。多少医者、多少相关会议在全国各大城市、各大医院召开,之后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会议组织学习,之后又会有多少次被反复提起,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学习方式。但指南也好,共识也罢,它们终究不过是一篇文章。否则统计学、Meta分析也不会如此受

3

意小郎中漫谈中医

到追捧了。

而一本书体现了著书者的思想,或许观点可变,但思想是一本书的灵魂。

读书,知恐惧,知羞耻,知艰难。知恐惧者,知己之不足,叹往昔之庆幸;知羞耻者,耻往昔之自大荒谬;知艰难者,知前途荆棘丛生,任重而道远。

笔者好读书,但不求甚解,每以陶渊明之读书理念自居,至每有所得也会欣然忘食,但这并非为医之道。医者之大,生死系之,一有所误,即为杀人,学医不得有毫厘之差。初临证时,笔者经常用平胃散、四逆散、温胆汤、小柴胡汤、二陈汤、越鞠丸、血府逐瘀汤、三仁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细辛附子汤、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资生汤、枳术丸、五苓散、保和丸、理中丸等处方,虽证治不同,病各有异,但始终跳不出这些圈子。为什么?因为老师就是这么用的。用之效者,十之一二而已,当属下下工了。诚非老师误我,我误老师矣!虽上述列方不少,但初临证时心中并无沟壑,每每似是而非,试方而已。

大三暑假回乡,同村一娘娘(又称伯母)知我学医,找我看病。自诉近两天腹胀,不想吃饭,总觉得口渴,大夏天不热不冷,也不出汗,只想喝热米粥,很是奇怪。问她大便怎么样?答曰平时大便就干,最近几天没解大便。问小便呢?答还好。但睡觉不好,反反复复总是睡不着。我看了一下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已记不清了,只记得跳得很有力。当时写下一方:姜半夏12g,千姜9g,黄芩9g,黄连3g,白术15g,鸡内金12g,炙甘草3g。娘娘拿着方子看了一会,轻轻嘟囔了一句:“这么少的药啊,管用吗?”我淡淡笑笑,没说什么,也因为当时心虚。后来她与母亲闲聊,我也没再插话。走时她儿子路过我家,娘娘就将方子

4

医路小感

递给他说到镇上抓5剂回来试试。记得那会儿还下着雨,镇上离我们村差不多20千米,因私心我很想阻止他。万一没效呢,说不定过两天她的病就好了呢,万一吃了药反而加重了呢…如此种种。但由于自尊心作怪,我还是什么都没说。当晚做梦我竟梦见娘娘因为吃了我开的药去世了,吓得半夜惊醒,出了一身冷汗,再没有睡着。之后几天我基本上没敢出门,即便出门也避着她家门口走。过了半个多月,我见她没什么事也就渐渐放下心来。“至少没有吃坏”,这是当时我唯一的心理安慰。后来有一天到村里的同学家串门,听到门口有人说话,无意中听了几句,“我家这孙子整天不吃饭,每天喂饭都得追着他,这两天呆呆的,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泻肚子,怕是又要生病了。”只听上次找我开药的娘娘说:“你让谁谁家的闺女看看吧,我上次不舒服就是找她开的药,吃了两天就好了。”原来是好了啊,心里一阵窃喜,后面的话也没再听。回家和母亲提起这件事,母亲说她知道,娘娘早和她说过了,当时我没在家,就没和我说。好吧,害我白紧张了一段时间。然而那个小孩我并没有机会给他看病,因为第二天便返校了。

这是一段趣事,因为是第一次开方治病,所以记得很清楚。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心理感受,也曾当趣事和老师、同学说过。只记得老师当时笑着说这是每个医生都会经历的过程。确实,病是治好了,但是“愈无所喜”,纯属侥幸。

然而下面这一位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至今想起,仍是千呼万幸。

冬天,就诊者仍是同乡,七十来岁,慈眉善目,平素体健。某天他拄着拐杖慢慢悠悠来家里找我。自诉近些天不饥、不食、不便,口不渴,身无热,腹中胀。口淡,食不知味,睡眠好,大便千。彼时仍是声如洪钟,面色正常,双目有神。观其舌象,苔

5

处作小郎中漫谈中医

年酒

厚腻,诊脉有力(当时并不会诊脉,装装样子而已,只能分清有力、无力)。和上个患者好像一样,哪里一样也说不清楚,但当时也只想到了半夏泻心汤,于是就这样写了,半夏9g,千姜9g,黄芩9g,黄连3g,党参15g,大枣5个,连翘6g,炙甘草3g。为什么用连翘,因为当时想到保和丸中也用到了连翘,便用了,也给开了5剂。第二天他儿子把药拿了回来。

因为并不是第一次开方,这次胆子大许多。五天后,老人拄着拐杖又来了我家。一进门他就和我爸妈说你家闺女怎么怎么样,还是学医好,我也该让孙子去学医云云。后来他和我说:“我现在肚子不胀了,吃饭好了,上厕所也好了。但还是口淡,吃东西没味。”问我要不要再继续喝中药。当时我看了看老人的舌苔,没有之前厚了,想着大概是对证了,就说再喝5剂看看吧,身体里垃圾太多了。我不知当时哪里来的自信就敢信口雌黄。如果放在历史柱上,肯定要被大骂“庸医误人”了!果不其然,之后再没有老人消息。事后听人提起,说是被儿子接到城里住院了。一阵唏嘘,想来前后不过十来天,之间凶险可想而知。

现在回头来看,上两例用到半夏泻心汤其实并没什么错。第

一例是典型的上寒下热证。《周易》有载:“阴阳不交者,否也”,故中见腹部不适、按之无痛,下见大便不通,上见喜食热饮。方证原属对应,本不必担心,怎奈当时无知。第二例起病之初是典型的中焦湿热证,辛以疏通,苦以降泄,故初服有效。但毕竟年老体弱,阳气亏虚,湿去阳微。且二诊时舌苔已经不厚了,仍见口淡者,脾虚寒故也。此时若转以理中丸调理善后,或许就没有之后的变证了,可叹当时无知!

俗语常说:“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彼时虽学医三年,却从未读方,竟敢胡乱处方,只能感慨无知者无畏;及至后来读方,更加无所顾忌,临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