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命伦理学》杨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19 20:20:56  118 生命伦理学

图书名称:《中医生命伦理学》

【作 者】杨静
【页 数】 226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2021
【ISBN号】978-7-5690-3564-3
【分 类】中医学-生命伦理学
【参考文献】 杨静. 中医生命伦理学.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2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生命伦理学》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医生命伦理学的思想渊源、历史演进和主要观念,介绍了中医生命伦理学的问题、范畴、原则,并从生命伦理的视角研究中医生命伦理与临床问题、健康问题、生命教育等的关系等。重点从中医生命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研究范畴、基本原则、伦理规范、健康责任、生命教育等方面展开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构建立足中国传统医学的生命伦理学,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中医生命伦理学》内容试读

绪论

中医生命伦理学:从“生生之道”

“生生之德”到“生生之效”

绪论中医生命伦理学:从“生生之道”“生生之德”到“生生之效”

生命神奇美好,复杂而又耐人寻味。谈及生命这一议题,人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救治生命的医学、生命科学及现代生物技术,而疏于对人性的光辉、生命的壮阔、生命的尊严、人类疾痛苦难进行反思、拯救与应对。

生命伦理学作为关注生命的价值的学科,历史并不长远,但生命伦理的现象及问题其实早已根植于人类文化最为古老的生命历程、传统医疗事实及医学道德之中。生命伦理学作为围绕生命问题的基于个体与社会的理论反思或者问题诊治的理论形态或哲学形态,其重要与宏大,不仅在于它与生命科学、医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交叉和浸润,更重要的是它必须从孕育生命的历史与文化的时空出发,在特定的语境,运用特定的语义,担负起既关注个体生命的体验及问题,更关注人类苦痛的研究及应对,通过人类的理性去探寻社会与个人的全面发展,适时回应现代科技和“重医学,轻人文”这一现象在医疗实践中带来的伦理问题、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

中医生命伦理学源于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是以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为起点,在中医学认识生命及应对疾痛的特定语境下,运用伦理学的特定语义展开对人类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伦理研究。哲学属性与科学属性兼具的中医学,是一门思辨性与实践性都极强的学科。中医生命伦理学得益于中医学的理论滋养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医疗实践的支持,在对人和其他生命体生存状态和生命终极问题的探究中,有效地将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与人的生命认识、生命活动及医学实践等相结合,呼应了生命伦理学研究蕴含的人和其他生命体在历史和现实、生命和物质、生存与状态、价值与目的、理性与情感上的结合与追求。

一、本土视域下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兴起

生命伦理学是首先在西方兴起的学科,是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的产物。而不同文化背景下所提出的生命伦理学问题也不尽相同,同样的伦理学问题也不可用相同的方式处理①。近十余年来,中国伦理学界从问题出发,立足于中国

①邱仁宗,生命伦理学:普遍主义还是相对主义?对亚太地区文化和生命伦理学的哲学考虑[门.中国医学伦理学,1996(2):7-12,56.

3

绪论中医生命伦理学:从“生生之道”“生生之德”到“生生之效”

道德作为道德一理论基础显得更具有说服力,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则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对四原则进行重新考虑和定位。①或许,生命伦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将为世界生命伦理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如何本土化?在发展进路上,我国学者面临着“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和“中国生命伦理学”的不同选择。前者往往认为生命伦理学是一门规范性实践学科,其使命在于帮助医护人员、生物医学和健康研究者及公共卫生人员做出合适的决策②,强调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医疗、生物等领域伦理问题中的应用。后者认为在中国文化、中国问题的背景下,不应仅仅是引入、使用西方的生命伦理学理念、原则,还强调在此基础上,更多立足中国传统,提出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③、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话语体系①。这种认识的提出正是基于从不同道德前提出发来进行道德论证所得有异。因此,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下的生命伦理学⑤日益获得重视。

近十余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反思、探讨生命伦理思想已有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可以为生命伦理学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例如对于“生命”,儒、道、佛均以贵生、尊生为要旨;对于“生死”,儒家注重道德,道家顺应自然,佛家强调轮回;对于“养生”,儒、道、佛都以内心的品德修养(养心、养性)为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道、佛思想,展现出了不同于西方生命伦理学对生命的认知。故而,正如H.Tristram Engelhardt所提出的:中国在生命伦理学方面坚持正义的道德任务,首先应该重新获得和吸收其自身的文化资源,从而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化语言重新预设生命伦理学弘扬的意义。⑤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优秀思想并融入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对于解决本土的生命伦理议题有着重要价值,也可以更好地汲取中国智慧为世界性的生命伦理学提供中国方案

生命伦理学的产生,源于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对“人

①恩格尔哈特,张颖.中国生命伦理学应立足本土文化[J门.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4):

420-425.

②邱仁宗.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启示[J门.医学与哲学,2019,40(5):1一7.

③范瑞平.不忘初心: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J门.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4):442一446.

④田海平.让生命伦理学说“中国话”再议[J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

(2):1-6.

D田海平.用中国话语体系诠释生命伦理学[N门.光明日报,2015-12-09(014),

@H.Tristram Engelhardt,郭玉宇.中国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坚持正义的道德任务一为孙慕义教授主编《医学伦理学》(第二版)所作的序言.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157一158.

中医生命伦理学

本”“人道”“人类”的伦理冲击及道德风险的反思及应对。这些风险包括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道德秩序的挑战,生态、环境和人口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影响,与人相关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道德难题等。生命伦理学是生物学与医学发展中形成的学科,与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实践紧密联系。中国文化之开端,哲学观念之呈现,着眼点在生命,故中国文化所关心的是“生命”①。中国文化中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与目的、生命应然状态,个体与群体、今天与未来的探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辨。中国传统医学的多数思想秉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医药文化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医家与儒、佛、道为代表的诸家终究是不同的,它不仅仅着眼于哲学的、思维的辨析,更为重要的是医学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是不断验证传统哲学思辨的实践学科。因此,中医生命伦理学应能够担当本土伦理资源与西方生命伦理学融合的使命,成为构建本土视域下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先行者。

二、从“生生之道”的“是”到“生生之具”“生生之理”“生生之德”的逻辑

中医生命伦理学的建构不仅要有有关的原则、范畴与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哲学思考,以及中医生命伦理学内在的基本逻辑关系。古尔德曾说:“确定‘应该是怎样’的前提条件必须依靠逻辑的连贯性,以及对前提条件存在的原因进行哲学的研究。”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学科中唯一专注于生命、健康、医疗的学科,它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及医疗理论,并经过数千年的实践验证,在思想源头上与传统哲学一脉相承,并在生命科学、生命伦理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别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其对生命、健康、医患关系、人与自然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认知,与西方思想、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生命伦理学有所不同,体现着东西方不同文化孕育的道德关系。

重新发现和运用于本土的中医生命伦理思想既坚持了“普遍主义”的规范性,又保留着“相对性”与“多样性”,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价值体系下从“生生之道”“生生之理”“生生之德”到“生生之效”,构建起中医生命伦理学的思辨及价值逻辑。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述:“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医者,赞天地之生者也…故造化者天地之道,而斡旋者圣人之能,消长者阴阳之机,而燮理者明哲之事,欲补天功,医其为最。”中医学顺从“生生之道”

①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M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