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民族工作》国家民委研究室|(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8-19 13:37:11  14 epub epub 民族出版社

图书名称:《改革开放40年民族工作》

【作 者】国家民委研究室
【页 数】 251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2020.11
【ISBN号】978-7-105-15939-0
【分 类】民族工作-成就-中国
【参考文献】 国家民委研究室.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工作.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20.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工作》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工作》内容试读

第一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可以说是

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一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史、一部维护大一统又尊重差异的中华政治文明发展史。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共同缔造新中国,引导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伟大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吹响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工作不断前进的时代号角。

一、民族工作指导思想拨乱反正和重心转移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民族工作领域,以邓小平同志为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工作

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思想,全面恢复并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动我国民族工作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第五届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这一论断,为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奠定了理论基础。180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

2

的《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进一步指出:“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间的关系都是劳动9

人民间的关系。因此,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为《宪法》),明确规定:“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法律上正式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重视推动实现“真正民族平等权利”。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的谈话中,又一次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1990年10月,他在《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的谈话中再次强调,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

第一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重提“真正的民族平等”,其含义就是要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发展差距)。

民族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民族团结。他认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81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转《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党的民族工作的总方针是:“坚定不移地关心、帮助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逐步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198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

3

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经济工作被放在了民族工作的重要位置,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就认识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多次强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问题。1979年,他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动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并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工作

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的国情。邓小平同志清醒洞察国内外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指出:“我们中国是团结的,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是好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没有搞什么民族自治共和国。有的国家搞民族自治共和国,矛盾很深,不好解决。”对于中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实行联邦制,邓小平同志回答:'“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同时,邓小平同志还高度重视从法制建设方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强调:“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自主权。”我国于1984年10月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为《民族区域自治法》),使

4

民族区域自治从法律上得到保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我国的和谐稳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势,更加凸显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党中央一贯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党和国家要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这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副委员长的谈话中强调,“要努力发展文化,培养民族干部,使民族干部知识化。为此,中央民族学院和各地民族学院都要加强。”

照顾少数民族利益,着眼于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这一问题,他关于《立足

第一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的谈话就是从这一原则出发的。我国《宪法》特别强调,“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建设企业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民族区域自治法》强调“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88年11月,邓小平同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题词:“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199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时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关于“先富”与“共富”以及“帮富”的理论,是随着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而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非常适用的。这一思想,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类举措的重要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工作

二、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汹涌,民族问题凸显为全球热点、难点问题。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利用民族问题对我进行“西化”、“分化”,我国民族关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使民族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如何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民族问题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对什么是民族问题的回

0

答,直接关系到如何解决民族问题以及能否解决民族问题。因

6

而,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民族问题理解为民族关系问题,把民族工作单纯地看作协调关系的工作。1992年1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民族与国家等方面的关系。这一新阐述,把发展引人民族问题的内涵,为我们正确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正确观察和研究民族地区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十分重大。

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是指民族问题在世界上广泛存在,涉及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当今世界主要矛盾的始终;长期性是指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