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研究集刊 第1辑》王宝平,江静,董科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27 23:14:15  17 epub epub 江静

图书名称:《东方研究集刊 第1辑》

【作 者】王宝平,江静,董科著
【页 数】 294
【出版社】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2017.08
【ISBN号】978-7-5178-2131-1
【价 格】48.00
【分 类】东方学-文集
【参考文献】 王宝平,江静,董科著. 东方研究集刊 第1辑.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7.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东方研究集刊 第1辑》内容提要:

《东方研究集刊(第1辑)》是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推出的系列论文集的一本,由一线学者牵头,共收录了20余篇文章,内容包括文化、文学、语言等各个方面,理论新颖,代表了目前东亚研究方面学术的前沿力量。《东方研究集刊(第1辑)》的出版,相信能进一步促进我国东方研究的发展。

《东方研究集刊 第1辑》内容试读

文化

CULTURE

002|东方研究集刊(第一辑)

融合(Fusion)围绕韩国文化之假说

中西进四

(奈良县立万叶文化馆奈良:634-0103)

摘要:本文探索韩国文化具有融合之特点,认为韩国位居半岛,一方面承袭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另一方面具有陆海参半的特点,它通过超越冲突、融合文明的和平方式,将大陆型的异质文化传播到了海洋型文化圈,让日本在亚洲文化中诞生了丰富的情感力。

关键词:韩国文化;半岛文化;融合

公元前l500年左右,中国殷商文明(Yin civilization)繁荣璀璨之时,印度的印度河文明亦灿然花开,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而且印度的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66年(一说为公元前483年)出生,中国的哲人孔子也于公元前551年诞生,这难道是偶然吗?

实际上类似的例子远不止这一两个。由此看来,地球的巨大呼吸在各个地方产生了同样的现象。

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大地呼吸(Earth breathing)”。

刚才我说的是亚洲的“大地呼吸”,这一呼吸毫无疑问催生了亚洲文化的两大发源地。不仅如此,其生成的文化在各地域发展,具有了这些文化所在地域固有的性质,恐怕这也是“大地呼吸”作用的结果。

关于如此诞生的亚洲文化,我曾写过一些论文,我认为各地域因始终呼吸着的大地之性质而有着极其显著的文化力量。

原本印度就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在此背景下呈现出十分丰富的文化想象力。比如古老的《梨俱吠陀》就记述着佛教所描绘的森罗万象。

而且这一印象被很多人认可,中国学者宋云彬也说受“佛教文学最具想象力”的影响,中国的“想象力自然变得丰富了”。(宋云彬等著,小田岳夫、吉田严邨译:《中国文学史》,创元社1953年版,第64页)

另一方面中国的农田绵延千里,其广袤达到农夫从地平线出现又于地平线

〔1】中西进,奈良县立万叶文化馆名誉馆长。

004【东方研究集刊(第辑)

平凡社2006年出版『韓国歷史地☒」(《韩国历史地图》)一书,据其东亚民族分布图所示,亚洲一带的黄色人种分为南、北两部分,两者区分明显。如

从决定基因的Y染色体方面来看,南北之分更加明了,日本与韩国一体,位

于北方,而北亚一带却鲜有文化发展的痕迹

因此或许可以推测,将此重担肩负起来的是不是韩国呢?韩国文化中是否还留存着对抗他方文化的草原性文化之力?

实际上五、六世纪的高句丽与北方的突厥和中国的北魏王朝都建有外交关系,而且高句丽还向日本派遣过使节。

在中亚撒马尔罕的古坟壁画中发现了七世纪高句丽的使者画像。他们或许是经亚洲北方和草原之路往返的。

原本朝鲜半岛居民祖先的一部分就曾居住在现今中国的东北地区。不仅是高句丽,百济也“百济国之先祖自夫余出”(《魏书·百济传》),百济王室以余为姓,大概是源自其先祖居住地夫余吧。

而且百济在中国晋朝时已据有“辽西、晋平二郡”(《通典》),由此可知如今渤海湾沿岸地区就是其领地。

如此看来,半岛型韩国文化历史实际上远非历史所载那么久远。无论是高句丽还是百济,原本就是生活在如今中国东北地区而自立王国,他们在保持原有特性的同时,逐渐变成了半岛人。而且应该也继续保持着草原型文化之力。

再者,百济灭亡后渤海国意图将旧百济、旧高句丽曾经所有的半岛与大陆交界处据为己有。夫余府就属于渤海国的一部分。

看起来渤海国好像继承了四世纪高句丽领土的“DNA”。然而,到了十世

纪诞生了统一全岛的高丽国,自此决定了半岛型文化的产生

只是其中仍留有华北草原的文化和血统,由此我假设这种草原一半岛型韩国文化存在于亚洲文化史中。

第三点,韩国在亚洲文化史河流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也就是说,把印度的想象力和亚洲文化的论理传至日本,让日本在亚洲文化中诞生了情感力。这种情况我将它比作河口的作用来进一步阐述。

比如在海水中长大的鲑鱼,为了产卵沿淡水河逆流而上,途中需要有淡水和海水混合的水域,像这样不同性质的东西能相互交流。淡水、海水交汇区域的水被称为“汽水”。“汽水”不仅对鲑鱼重要,对同样往返于河流海洋的香鱼、鳗鱼来讲也是不可或缺的。

朝鲜半岛这一极其重要的“汽水”在文化传播流通中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也就是说,朝鲜半岛因为拥有陆海参半这一性质,故将大陆型的异质文化传播到了海洋型文化圈。

文化1005

那么历史上韩国文化是怎样传播到日本的呢?实际上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并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一世纪左右,中国吸收了来自印度的佛教,当时关于灵魂不灭论曾引起激烈争辩。日本虽也有过著名的苏我氏与物部氏(即佛教与神道)之争论,但其中朝鲜半岛一旦排斥佛教,就不会有佛教流入日本了,而且将佛教传往日本是圣明王之志愿。

概观地球上文明之流变,可发现以下三点。这三点我已在《对话时代从冲突到超越》(《公明新闻》2002年1月1日)叙述过,即第一点,文明之地域侵犯;第二点,文明之冲突;第三点,文明之融合。

十八世纪,欧美文明侵入亚洲、非洲各地,像这样的“文明”与“野蛮”的架构时至今日也已烟消云灭了吧,“侵入也已不复存在”。

如今还多有发生的是冲突。一时间,美国人亨廷顿所著的『文明D衝突

(《文明的冲突》)(集英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不但如此,现如今,彼此只认可自身价值而不相让的冲突始终在全世界继续着。

但是,令人安心的是文化有着回避文明冲突的力量。这正是第三点文明具有融合的文化力量。详见《公明新闻》拙文。

历史上韩国向日本传授文化正是通过超越冲突、融合文明来实现的。这一对话在异质文明被赐予之时,是可以靠靠尊敬他者的文化力量实现的。在此之上还有对自国文化的自信,据此才能将异质文明的长处与自国文明相融合,才能在自国疆域上产生新的美好事物。

在草原和半岛所孕育的文化中,我们期待这样的融合力。所谓融合就是要创造出一个自身固有的领域。

我在《公明新闻》写过一篇小文,叙述何谓“融合”。它就是尊重事物共性的精神,尊重内心的细腻。还写有如今是爵士融合音乐、比利时物理学家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与远离非平衡态被重视的时代。融合力也极具现代感。

我以前曾在挪威见到一座建于十二世纪基督教兴盛期的木条教堂。那是一座用不同种类的木材作为瓦片,层层叠叠如鱼鳞般的建筑,是一座与维京文化融合的基督教堂。

一种被称为“爱尔兰十字”的圆形与十字架结合的图案在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墓地都能发现,这也是融合的文化的体现。

在此,我有必要说一下关于我所讲的“融合力”的定义。这是因为今天有时用fusion一词指代原子核融合,但是我的定义不是如此细分化的“fusion”,而是指能让佛教所说的极其细微的原子核融合、能与拥有巨大能量的他者进行

006【东方研究集刊(第一辑)

合一。笔者将它作为理想,作为融合力的定义。

关于韩国文化的融合主义,在这里我举两个实例。第一,乡歌。

众所周知,《三国遗事》(卷二)中载有处容歌的故事。由宪康大王(875886在位)赐婚的处容于月明之夜回家后,发现妻子床上有四只脚。于是处容唱道:“东京明月夜,贪遊至晚归。进房寻妻子,床上足两对。两只属妻子,余足当为谁。此处应为我,予夺当何为。”谁知另外两只脚是瘟神的,瘟神见状坦言道:“你不怪罪我,我甚是感激,今后,凡悬挂你头像之门,我定当不人。”

以后,人们便在门上张贴处容画像以祛除瘟病。

像这样祛凶就吉的传说还有苏民的故事。传说武塔天神为报答借宿一晚之恩情,施以特制避邪之物救得苏民家女儿一命,但把其他人都杀掉了。这是一个残忍的神话。

而且日本《万叶集》(卷十一)所记处容物语的一节,歌词如下所示:

長谷D斎櫬下二力隱世石妻茜含照九石月夜{怎

人見℃力(2353)

大夫)思)乱九(隱世石乇D妻天地记通)照石上

頭九中屯(2354)

随之我想到的是从韩国渡来日本的民众所唱的乡歌中的两首歌:第一首大概内容是“其他男子冒犯了我的妻子而心存顾忌”;第二首的内容是“没有这样的事而奇怪地抗议月明之夜”。

两首歌很相似,但是处容歌肯定是有误的。

处容为何保持沉默?为何不责备那个男子?如果他只是一味惧怕瘟神,他到底在纠结什么?对于处容的沉默之举我曾陷人沉思,觉得不可思议。

这种场合下,一般的做法应该是处容发怒并斥退瘟神才对,复仇才是常识。

日本有一部大型复仇剧《忠臣藏》,受到人们追捧,并成为歌舞伎中叫座的剧目,时至500年后的今天仍人气不减。

《忠臣藏》讲的是一位叫浅野内匠头的大名,心眼儿很坏,后被吉良上野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