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张晶,陈涛,林美萍编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27 11:07:57  13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

【作 者】张晶,陈涛,林美萍编者
【页 数】 268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6
【ISBN号】978-7-5578-5356-3
【价 格】69.00
【分 类】心脏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
【参考文献】 张晶,陈涛,林美萍编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内容提要:

本书稿共分十二章,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知识,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并通过中医辨证理论指导用药,也总结了其他防治心血管病方面的经验和进展。本书稿内容全面,结构完整,实用性较强,为普通高等院校心血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学生用书。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内容试读

第一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心血管解剖

一、心脏解剖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1.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面包裹心包,整体向左下方倾斜,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心的上方连有出人心的大血管;下端游离于心包内,并隔心包与膈相贴;两侧借纵隔胸膜与肺相邻;后方有左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等结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覆盖,只有一少部分与胸骨下份和左侧3~6肋软骨相邻,临床上为了不伤及肺和胸膜,心内注射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进针,将药物注射到右心室内。

2.心的外形

心的外形似倒置的圆锥,略大于本人拳头,可分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和三沟。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与左胸前壁贴近,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摸到心尖的搏动。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两面:心的下面又称膈面,较平坦,隔心包与膈相邻,由左、右心室构成。前面又称胸肋面,与胸骨及肋软骨相邻,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室构成

三缘:右缘垂直,主要由右心房构成。左缘圆钝向左下倾斜,主要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缘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三沟:冠状沟(coronary sulcus)是靠近心底处的一条近似完整的环行沟,呈冠状位,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前室间沟(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为胸肋面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的浅沟。后室间沟(pos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为膈面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的浅沟。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汇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后室间沟与冠状构的交汇处称房室交点。所有沟内

1

下中画医猎合心血管病格床诊疗

均有血管走行并被脂肪组织覆盖。

(二)心腔结构

1.右心房

右心房(right atrium)位于心的右上部,腔大壁薄,其向左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右心耳(right auricle),内面有许多并行排列的隆起肌束,称梳状肌。当心功能发生障碍时,心耳处可因血流缓慢而形成血凝块,一旦脱落形成栓子,可堵塞血管。右心房共有三个人口和一个出口。在右心房上方有上腔静脉口;下方有下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它们分别导入上半身、下半身和心壁本身的静脉血。出口为右房室口(ightatrioventricular orifice),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通向右心室。在右心房后内侧壁的房间隔下部有一卵圆形浅窝称卵圆窝(fossa ovalis),此处较薄,为胎儿时期卵圆孔的遗迹。卵圆孔多在出生后一岁左右闭锁,若未闭合,则构成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即房间隔缺损。

2.右心室

右心室(right ventricle)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构成心胸肋面的大部分,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是右房室口,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片瓣膜,称三尖瓣tricuspid valve),可分为前尖、后尖和隔侧尖。瓣膜尖朝向右心室腔,瓣的游离缘借数条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右房室口周围的纤维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当心室收缩时,三尖瓣相互靠拢,紧密封闭房室口。由于乳头肌收缩,通过腱索牵拉瓣膜,使瓣膜不致翻向心房,防止血液逆流入心房,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右心房的出口为肺动脉口,通向肺动脉干。肺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个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pulmonary valve)。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开肺动脉瓣流入肺动脉干;心室舒张时,肺动脉干内血液回流的压力使瓣膜相互贴紧而封闭肺动脉口,阻止血液逆流入右心室。位于右房室口与肺动脉口之间的室壁上一弓形隆起称室上嵴(crista supraventricularis),以室上嵴为界可将右心室分为右下方的流入道和左上方的流出道两部分,流出道向上逐渐变细,形似圆锥,称动脉圆锥(conus arteriosus)。

3.左心房

左心房(left atrium)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构成心底的大部分,左心房向右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left auricle),内有与右心耳内面相似的梳状肌。梳状肌发达,凸向腔面,致使腔面不平,当心房血流淤滞时,较易引起血栓形成。左心房有四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位于左心房后部两侧,分别是左、右肺静脉口,将肺静脉的血液导入左心房;出口是左房室口(left atrioventricular orifice),通向左心室。

4.左心室

左心室(left ventricle)构成心尖及心的左缘,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即左房室

—2

第一章理论基础

口,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两片瓣膜,称二尖瓣(mitral valve),分别为前尖和后尖,以前尖为界可将左心室分为后方的流人道和前方流出道两部分。瓣膜尖朝向左心室腔,瓣的游离缘借数条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纤维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是

一个整体,称二尖瓣复合体。出口为主动脉口,通向主动脉,主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上也附有三个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主动脉瓣(aortic valve),每个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形成的窦腔称主动脉窦,在左、右主动脉窦的动脉壁上分别有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三)心壁及心间隔的结构

心壁自内向外依次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构成。

1.心内膜

心内膜(endocardium)衬覆于心腔的最内面,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三层结构。内皮与血管的内皮相连续,表面光滑利于血液的流动;内皮下层位于内皮基膜的外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心内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心传导系统的分支。心的瓣膜即是由心内膜折叠后向心腔内突出而构成。

2.心肌膜

心肌膜(myocardium)主要由心肌构成,也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心房肌较薄,心室肌较厚,而以左心室肌最厚。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周围,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环和左、右纤维三角构成了心壁的支架,称为心骨骼。心肌纤维均附着于心骨骼上,呈螺旋状排列,可分为三层,其走行方向为浅层斜行、中层环行、深层纵行。心房肌和心室肌不相连续,因此心房肌的兴奋不能直接传给心室肌。

3.心外膜

心外膜(epicardium)为心壁外面的一层浆膜,并构成浆膜性心包的脏层。

房间隔(interatrial septum)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由两层心内膜中间夹心房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其右心房面中下部有卵圆窝,是房间隔最薄弱处。

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分为膜部和肌部。上部紧靠主动脉口下方的区域,缺乏肌质而较薄为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下部大部分由心肌和心内膜构成,为肌部。

(四)心的传导系统

心的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心的正常节律性活动。心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1.窦房结

窦房结(sinuatrial node)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呈长椭圆形,

—3

行中画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修疗

大小约15mm×5mm×1.5mm,结的中央有窦房结动脉穿过。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一般认为,窦房结产生的冲动可直接传递给左右心房,并通过结间束传递给房室结。

2.房室结

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间的心内膜深面,呈扁椭圆形,其主要功能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通过房室束及其分支传向心室肌。

3.房室束及其分支

(l)房室束(atrioventricular bundle)

又称希氏(Hs)束,从房室结前端向前行,沿室间隔膜部下行至肌部上缘分为左右两束支。

(2)左束支(left bundle branch)

呈扁带状,沿室间隔左侧心内膜深面走行,约在室间隔上、中13交界处分为两支,分别至前、后乳头肌根部分散交织于purkinje纤维,分布于左心室壁及室间隔。

(3)右束支(right bundle branch)

呈现单一圆索状,沿室间隔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分支分布于右心室壁。

(4)Purkinje纤维网

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深面交织成Purkinje纤维网,最后与一般心肌纤维相联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首先传递至心房肌,引起心房肌的收缩;同时经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传递,最后由浦肯野纤维传至心室肌。由于在传递过程中短暂延搁的影响,当引起心室肌收缩时心房肌已经舒张。心的传导系统任何部位出现病变均会引起心律失常。

(五)心的血管

心的动脉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而回流的静脉,大部分经冠状窦口汇人右心房,只有极少部分直接流入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

1.心的动脉

(1)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起于主动脉右窦,在右心耳与肺动脉干根之间入冠状沟,向右行绕过心右缘,至房室交点处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的其他分支有动脉圆锥支、右缘支、窦房结支、房室结支等。

1)后室间支:是主干的延续、较粗,沿后室间沟走行分支分布于后室间沟两侧的心室壁和室间隔后1/3部。

2)左室后支:较细,自房室交点处向左下分布于左心室后壁。

-4

第一章理论基础

3)窦房结支:约60%起于右冠状动脉近侧段,分布于窦房结和心房壁。4)动脉圆锥支:分布于动脉圆锥上部,与前室间支的动脉圆锥支吻合。5)右缘支:沿心下缘向心尖走行,分布于附近心壁。6)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

右冠状动脉的分布范围包括: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部及部分左心室膈面、窦房结和房室结,如右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可发生后壁心肌梗死和房室传导阻滞。

(2)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起于主动脉左窦,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穿出沿冠状沟向左行,随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

1)前室间支

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迹切迹终于后室间沟下部,并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其主要分支有:动脉圆锥支、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和室间隔支,如前室间支发生阻塞,可发生左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部心肌梗死,并可发生束支传导阻滞。2)旋支

沿冠状沟向后行至心的膈面,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膈面及窦房结(40%),其主要分支有:左缘支、左室后支和窦房结支。旋支闭塞常引起左室侧壁及膈壁心肌梗死。

2.心的静脉

心壁的静脉经3条途径回心。

(1)冠状窦(coronary sinus)

接收绝大部分静脉回流,位于冠状沟后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其右端开口于右心房。主要属支有:

1)心大静脉:在前室间沟内与前室间支伴行,注入冠状窦左端。2)心中静脉:与后室间支伴行,注入冠状窦右端。

3)心小静脉:在冠状沟内与右冠状动脉伴行,向左注入冠状窦右端。

(2)心前静脉

起于右心室前壁跨过冠状沟注入右心房。

(3)心最小静脉

是位于心壁内的小静脉,直接开口于各心腔(主要是右心房)。

(六)心包

心包(pericardium)是包裹心和出入心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

5

中画医特合心血管病格床修疗

纤维性心包(fibrous pericardium)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上方与大血管外膜相续,下方附着于膈的中心腱。可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的相对恒定,还可起屏障保护作用,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

浆膜性心包(serous pericardium)薄而光滑,分脏、壁两层。脏层即心外膜,壁层衬于纤维心包内面,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贴。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形成潜在的腔隙称心包腔(pericardial cavity),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心跳动时的摩擦。

心包腔在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后壁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斜窦。两窦均为心包腔的一部分。

由于纤维性心包伸缩性小,当心包腔内大量积液时,不易向外扩张,以致压迫心,影响心的正常功能活动。

二、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解剖

(一)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主动脉由左室发出,先向上向右,再转向后左,绕左肺根部上方沿脊柱左侧下降,于第十二胸椎水平时,穿过膈肌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于第四腰椎水平时分为左右骼总动脉。主动脉分三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降主动脉又分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升主动脉长约5cm,于左室起始部略显膨大,内面含主动脉窦,是冠状动脉的开口之处。该动脉的左前方是肺动脉,右侧是上腔静脉,后方为右肺血管及右支气管。

主动脉弓位于第二胸肋关节后方,是升主动脉的延续,呈弓状弯向左下方至第四胸椎水平。主动脉弓顶部有三大分支发出,从右向左即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动脉弓的前方为胸骨柄及胸腺,后方是气管与支气管分叉。

降主动脉于第四胸椎处向下延续,以脆肌为界分为上下两段,膈肌以上部分称胸主动脉;腹肌以下部分称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为脏、壁两支。壁支主要是四对腰动脉,脏支有成对的和不成对的两种。不成对的主要有腹腔动脉,位于第十二胸椎水平;肠系膜上动脉,相当于第一腰椎高度;肠系膜下动脉,相当于第三腰椎高度。成对的主要有肾上腺动脉,起始点与肠系膜较一致,分为左右两支;肾动脉较粗大,于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稍下方发出;精索动脉细长,于肾动脉起点稍下方发出。

(二)肺动脉

肺动脉起始于右心室动脉回锥,位于主动脉前方,随后弯向左后方,于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入肺门到肺内。右肺动脉较左肺动脉为长,于肺门附近分成两支,一支入右肺上叶;另一支又分为二,一支到右肺中叶,一支到右肺下叶。左肺动脉在人肺门时

一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