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男科学》戚广崇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26 14:37:40  88 epub epub 图书

图书名称:《实用中医男科学》

【作 者】戚广崇编
【页 数】 333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03
【ISBN号】978-7-5478-3910-2
【价 格】198
【分 类】中医男科学
【参考文献】 戚广崇编. 实用中医男科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实用中医男科学》内容提要:

本书既保留了传统中医男科的学术精华和特色,又吸纳了近40年来中医在诊治男科疾病方面的成果,是一部集众家经验学说的中医男科学专著。全书共分为总论、各论以及附录。总论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男科学的基本理论,如病因病机、诊断和治法等内容。各论共有11章,其中第八至第十六章阐述79种男科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现代文献摘录,第十七章简单介绍优生优育及节育相关检查。附录介绍了实验室诊断指标、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附方等。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以及科研和教学人员参阅,也可作为中医男科常用工具书。

《实用中医男科学》内容试读

头贸

的通

第一章

中医男科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男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男性生殖

作中发现,商周时代已认识到男女生殖器在结构和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

功能上存在不同,对某些男科用药已有所认识并对

疗规律、预防与优生、养生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一门

某些“种子”和“绝育”的药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多个学科相互参透的学科。其

从公元前2070一公元前476年,经历了夏、商、西周

研究范围包括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生殖器官

和春秋,前后约1600年期间,中医外科学不断积累

疾病、男性节育与节育后疾病、性传播性疾病、男科了知识和经验。《山海经·东山经》中说:“高氏之肿瘤、男科老年病、男科急症和男科杂病等,是中医

山…其下多咸石。”郭璞注说:“砭针,治痈肿者。”

学的一个重要分科。这些疾病曾分属于内科、外科

在当时,砭是切开引流的工具,可以说是最早的外

等范畴,随着医学的发展,分科愈来愈细,中医学、

科手术器械。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春秋时期

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者对男性疾病的研究也愈加

成书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

深入,这些病种逐渐归入中医男科学范畴。

医学文献,记载了很多男科疾病,如癃闭、疝等,所列出的石韦、葵种等治疗癃闭的药物,一直沿用至

第一节中医男科学的

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十一脉灸经》是我国现存

起源与发展

最早的针灸学文献,也记载了癞山(疝)、降(癃)、扁(偏)山(疝)等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灸法治疗。

中医男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最近

如以阴囊肿大为主的疝用布托疝,用瓢壶盛疝,外

40年的事,但追踪中医学发展史,可以看到中医男

加叩击,使疝回复,其瓢壶与明代的疝气罩相似,开

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2000多年来,从起源、形成、

创疝托、疝罩疗法之先河。

发展到逐渐成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形成

一、起源

虽然很早就有关于中医男科的文字记载,但直

中医男科学脱胎于中医外科学,所以追溯男科

到汉代《黄帝内经》成书,中医男科学才初步成形,

学的起源,应从外科学开始。根据考古学的研究,

并系统地构筑了中医男科学的理论框架,为中医男

在60万~80万年以前就有了人类。原始社会的人

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黄帝

们,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在与野兽出没、严寒酷暑

内经》系统地整理了战国以前的中医基本理论和临

等大自然斗争中,受到了创伤就用草药、树叶、泥土

床实践,对男性解剖、生理发育以及男科病症的病

外敷包扎伤口,压迫伤口止血,拔去体内的异物,逐因病机、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有极丰富和系统的认渐学会用砭石、石针刺开排脓治疗脓肿,在实践中

识。书中记载或论述有关男科内容共计20余篇,

发现某些动物、植物对人体生育功能会产生影响,

对男科以肾为中心,旁及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的论

可以说这就是男科学的起源。《山海经·中山经》:

述较为详尽,尤其是运用针灸治疗男科疾病。书中

“青要之山…有鸟焉,名日鹅,其状如凫,青身而

提及的补肾固精法、阳痿从肝论治等法则至今仍是

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山海经·西山经》:“幡众之

中医男科临床的重要治则。《黄帝内经》提倡恬淡

山…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

虚无的养生之道,对现今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

实,名日膂蓉,食之使人无子。”虽然提及的药物有

意义。

待于进一步考察,但从殷墟发掘的甲骨文及商周著

《黄帝内经》对男性解剖的明确认识,体现在对

<<<实用中医男科学

>>>>>>>>>>

男性性器官、男性第二性征的认识,认为男性的生

部,湿性重浊最易侵袭下焦,所以湿邪容易导致男

殖器官有“茎”(阴茎)和“垂”(睾丸),两者合称为

性生殖器官疾病。“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灵枢·

“阴”或“阴器”。“垂”又称为“卵”或“睾”,其功能是

邪气脏腑病形》)。“下焦湿则闭癃”(《灵枢·本

繁衍后代;“茎”又称为“宗筋”,宗筋不能正常勃起

输》)。此外,先天异禀、房事太过、饮食不节、久病

是为“阳萎”。关于排精,《黄帝内经》认为,男子16大病、金石外伤等也是导致男科疾病的重要原因。岁左右,性器官已发育成熟,性功能趋于完善,能够

例如,“入房太甚,宗筋弛纵”(《素问·痿论》),“若

泄精,具有繁衍能力,“二八肾气盛,天癸至…故

醉入房中,气竭肝伤”(《素问·腹中论》),“用力过

能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还认

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灵枢·百病始生》)。

识到男性另一个显著的性特征—胡须的生长,

《黄帝内经》提出了多种男科病名,部分至今仍在沿

“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

用,如生殖器官的病症,阴缩、卵上缩、睾肿、茎痛

口唇不荣,故须不生”,“先天之所不足也,其冲任不

卵痛及阴茎、阴囊外伤等:性与生殖功能方面的病

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口唇不荣,故须不生”(《灵

症,如精少、精时自下、白淫、出白、梦交、阴痿等。

枢·五音五味》)。这是对男子先天、后天因素引起

其中阴缩入、茎中痛、筋痰、阴挺长、暴痒等这些病

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的最早记载。《黄帝内经》提出

名与现代中医病症房事茎痛、睾丸附睾炎、淋症、阴

了以肾为轴心的男科学说,论述男性生理特点及生

茎痰核、生殖器结核病、阳强、阴囊湿疹等的描述极

长、发育和生殖规律,为中医男科学的发展奠定了

相似。这些中医病名既简明,又反映疾病特点和内

理论基础,这个理论一直沿用至今。《素问·上古

容,是现代中医男科学病名的始源。

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

,《黄帝内经》详尽论述了男性生殖器官与经脉

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八

关系,为运用针灸治疗男科病提供了理论和治疗基

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

础。“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之。”认为“肾为命门之火”,是生殖、发育的动力:

(《素问·厥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

“肾主水”,肾主持和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肾司二

筋”(《素枢·痿论》)。“循股阴人毛中,过阴器,抵

阴”,肾直接控制着膀胱排尿、阴茎勃起与排精功

小腹”,“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癩疝,妇人少

能;强调肾藏精,肾所藏先天之精是男子生殖、生

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

长、发育的根本物质。基于上述理论,补肾强精长

呕逆飨飧泄,狐疝,遗溺闭癃”,“足少阴之别,名日

期以来为治疗男科生殖泌尿系疾病的重要原则之

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

一,对现代中医男科学的诊疗有着重要的指导

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癃闭,虚

作用。

则腰痛”(《灵枢·经脉》)。

《黄帝内经》对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全面,

中医学另一本经典著作一秦汉时期出书的

从复杂的病情中分析归纳,其简便易行的辨证求因

《难经》,创立了左肾右命门学说,首论命门功能。

方法对现代中医男科学基础、临床研究有重要的指

《难经·三十六难》日:“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

导作用。首先,《黄帝内经》充分认识到外淫、七情

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

等均是导致男科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认为寒、

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另外,《难经·

热、湿均可致勃起功能障碍,如“足厥阴之经…伤

三十九难》日:“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

于寒则阴缩人,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

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

气”,“经筋之病…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

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指出男子命门有

(《灵枢·经筋》)。伤于湿则“太阴司天,湿气下临,

藏精作用,对男子精室与精液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至

肾气上从…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

关重要,对治疗也有指导意义。在脉诊方面,《难

用”(《素问·五常政要大论》)。七情过度则是男科

经》开创了男科脉诊之先河,《难经·十六难》日

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恐惧而不解则伤精,

“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

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思恐惧而不解则伤

为四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

精,精伤则骨酸痿阙,精时自下”(《灵枢·本神》)。

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

其次,《黄帝内经》认识到男性生殖器官处于人体下

淋、溲便难,转筋。”

4

第一章中医男科学的发展概况>>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不休,仰俯不便”。在针灸治疗学方面,辨证取穴,

共收集药物365种,其中注明治疗男科疾病的药物

简易明了,“小便难,水胀满,出少,转胞不得溺,曲

约有83种,以四气五味概括药物性能和作用。如

骨主之”“少腹中满,热闭不得溺,足五里主之”“阴

“杜仲味辛,平。主…小便余沥。”“冬葵子味甘,

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阴跳遗溺,小便难

寒。主…五癃,利小便。”“阳起石味咸,微温。

而痛,阴上下人腹中,寒疝,阴挺出,偏大肿,腹脐

主…无子,阴痿不起。”“巴戟天味辛,微温。

痛,腹中悒悒不乐,大敦主之。”“劳瘅,小便赤难,前

主…阴痿不起。”“白石英味甘,微温。主…阴

谷主之。”根据辨证来选取相应穴位,填补了腧穴理

痿不足。”“蒲黄味甘,平。主…膀胱寒热,利小

论的空白,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施治特点,完

便。”“蛇床子味苦,平。主…男子阳痿。”这些药

善了针灸治疗学,对后世针灸治疗男科疾病有重大

物均标明可用于治疗男科疾病,是治疗中医男科疾

的指导作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男科疾病

病药物、方剂的基础。

也记载甚多,其组方治疗“腰疼痛阴菱”“卒阴肿痛

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难

颓卵”“男子阴卒肿”“阴丸卒缩人”“阴茎中卒痛不

经》等典籍的基本理论,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奠

可忍”“男子阴疮损烂”“阴囊下湿痒皮剥”“小腹急,

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对阴阳易、失精、小便不利”等,说明其对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精冷无子、阴痛、劳复、狐惑、阴狐疝病等多种男科

防护有充分的认识。南北朝陶弘景著《本草经集

疾病,从病名、病因、诊断到治疗进行了精辟的论

注》记载了用滑石、阳起石、猪苓、茯苓、琥珀、杜仲、

述。“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脉弦

淫羊藿等数十味中药治疗男科疾病,沿用至今。

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

隋代由巢元方等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

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

我国第一部病原病理学专书,有不少内容涉及男

失精。”“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疼,科,对中医男科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涉及男科相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夫失精家,

关疾病有27卷,29门,210候之多。一些对病因、

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

病机的认识,已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其病名也沿用

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

至今,如虚劳无子、虚劳小便不利、虚劳小便余沥、

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并认识到男科疾病多虚

虚劳小便白浊、梦泄精、虚劳精血、虚劳阴萎、强中

的特色,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后世男科诊治

五淋等。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是唐

奠定了基础。“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

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记载了丰富的男科学内

八味肾气丸主之。”“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

容,如葱管导尿法,“凡尿不在胞中,为胞屈僻,津液

主之。”其所创男科名方如真武汤、肾气丸、黄芪建

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

中汤等,千百年来,历验不衰。

吹之,胞胀,津液大通即愈”。这个导尿方法比1860

三、发展

年法国医生发明橡皮管导尿法早1200多年。书中

1.魏晋隋唐时代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增加了男科疾病的种类,充分认识男科疾病的病因期,中医男科疾病的诊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

病机,详细记载内服、外用、针法、灸法等各种切实

第一部针灸专著是晋代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

可行的治法。如“杜仲散,益气补虚,治男子羸瘦短

经》,运用经络辨证来诊断与治疗男科疾病颇有创

气,五脏痿损、腰痛不能房室方。”“男子失精,尿有

见,详尽记述了窍中热、疝、茎中痛、卒阴跳、阴痿、余沥,刺足少阴经。”“丈夫梦失精及男子小便浊难,阴上入腹中(阴缩)、阴挺长、阴下纵、阴暴痛、阴暴灸肾俞百壮。”“男子阴中疼痛,溺血精出,灸列缺五痒等男科疾病针灸疗法。尊崇辨证原则,将阴器病

十壮。”书中还有不少养生内容,提倡房室保健,不

症分虚实寒热。若热犯肝经,证属盛实则阴器“挺

强行纵欲泄精,免受损伤。如“不可忍小便交合,使

长”:热闭则“少腹中满,不得溺”:阴胞有寒则“小便人淋茎中痛,面失血色。及远行疲乏来入房,五劳不利”;正气不足则外阴“暴痒、气逆、睾肿”;“实则

虚损,少子。”根据年龄控制房室次数,如“年至四

癃闭,腋下肿,虚则遗溺”。准确描述阴囊水肿、睾十,须识房中之术。”“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丸鞘膜积液的病因、病机、症状,认为是“饮食不节,

者,二十一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强

喜怒不时,津液内流,而下溢于睾,水道不通,日大

壮者,一月一泄也。”同时也强调性生活是正常生活

5

<<实用中医男科学

>>>>>>>>>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

富了男科学内容,对后世男科诸多治法的确立做出

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

了开创性的贡献。刘完素指出“六气皆从火化,治

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强

主寒凉”。认为风、湿、燥、寒诸气为病,在病理过程

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对后世男科

中大多能化热或与火热相兼同化,其多部医书记载

疾病治疗有很大影响。《千金方》还擅长用外治法

了小便不利、淋闭、闭癃、遗尿、梦泄、白淫、遗精的

治疗男科疾病,生甘草煎水治“丈夫阴下痒湿”,鳖

方剂、治疗男科疾病的常用药物,有白茯苓、栀子、

甲烧炭研末调鸡蛋清外涂治疗“丈夫阴头痛肿”,黄

肉苁蓉、泽泻等。其创制的防风通圣散现今广泛应

连、栀子、甘草、蛇床子、黄柏研末调猪胆汁外涂尿用于阴痒、下疳、淋证、梅毒等。“火热论”的代表李道口治“阴中生疮”,蛇床子研末调菟丝子汁外涂阴

东垣认为内伤病的形成就是人体内部气不足的结

茎治阳痿等。唐代王焘集唐以前医学大成,所著的

果,“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而倡导内伤学说。其

《外台秘要》中,对男科疾病分门专列医方,详细记

升发脾胃阳气的理论对虚劳而致的阳痿、失精、不

载了男子五劳六极七伤病的病因、病机及症状与治

育以及精室、精液病变具有指导意义。其描述阴囊

则,记载了虚劳失精、梦泄精、尿精、无子、男子痿

随气温冷暖变化而伸缩的现象与现代生理学的观

弱、小便利、遗尿等中药与针灸方法及治病的宜忌,

点不谋而合,如“以平康不病之人论之,夏暑大热,

如“疗男子虚失精。三物天雄散方。天雄(三两

囊卵累垂;冬天大寒,急缩收上。”“冬日阳气在内,

炮)、白术(八分)、桂心(六分)。上药捣下筛。服半

阴气在外,人亦应之,故寒在外则皮急,皮急则囊

钱匕。日三稍稍增之。忌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生

缩。夏日阴气在内,阳气在外,人亦应之,故热在外

葱。”“男子虚劳失精阴上缩,茎中痛方。灸大赫三

则皮缓,皮缓则囊垂。”朱丹溪主张滋阴降火,节欲

十壮。”“病源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以热

保精以养生。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认为阳

淋、五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等分门阐述

主动,阴生静,精血阴气最易耗损,平素应清心寡

具体的治法。如“灸五淋法,灸大敦三十壮。”“血淋

欲,保阴养精,时刻注意阴气,强调滋阴降火的重要

法,灸丹田穴。”“淋痛法,灸中封穴三十壮,亦随年

性。如“因梦交而出精者谓之梦遗。不因梦而自泄

壮。”不少药物与针灸方法现仍在使用。

精者,谓之精滑。皆相火所动,久则有虚而无寒者

2.宋金元时代宋代男科的治疗方剂和治法

也。”后世常用其大补阴丸,滋肾水,降阴火,治疗阴

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著作

虚火旺之早泄、遗精、性欲亢进、不射精、精液不液

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

化、血精、赤白浊等男科疾病,疗效卓著。张子和善

方》,其中收录的八正散、五淋散、青娥丸、龙胆泻肝

用、汗、吐下三法,认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

汤、菟丝子丸等至今仍在男科临床上使用。后世治

攻”。其下法的理论对运用清热除湿、滋阴清热、软

疗肾阴不足诸病证的首选方剂一六味地黄丸出

坚消结、淡渗利水、活血化瘀、化痰祛浊等治疗精

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该方成为滋补肾阴

浊、子痈、癃闭、不育、痰核等具有极重要的指导

的祖方,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衍化出一系列

作用。

广泛应用于男科疾病的治疗方剂。龙胆泻肝汤后

何若愚撰、阁明广注的《子午流注针经》运用子

世广泛应用于子痈、阴痒、下疳、淋证、外阴杂病等,

午流注理论治疗各种疾病,涉及小便不利、遗溺、淋

为中医男科药物治疗学做出了贡献。在针灸治疗沥、癃闭、寒疝等,如“至阴为井是膀胱,目生翳膜头方面,宋代也有相当高的成就,庄绰著《灸膏肓腧穴

风狂,胸胁痛时根据法用,小便不利热中伤。”“足厥

法》,详细记录了宋代以前运用灸膏肓穴的作用以

阴之经,少气多血,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

及详细的取穴法。如“膏育腧穴,无所不治,主赢瘦

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

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黄帝明堂

病者,胸满呕逆,洞泄狐疝,遗溺,癃闭。”“太冲肝喻

灸法》(著者不详)记载了与男科疾病如小便淋沥、

本节后,腰引少腹小便脓,淋沥足寒并呕血,漏下女

小便不利、五淋、失精绝子、卒疝等的取穴与灸法。

子本中疼。”“中封为经内踝前,振寒疟色苍苍,脐腹

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朱

痛时兼足冷,寒疝相缠针下康。”元代王国瑞《扁鹊

丹溪为代表的“金元四大家”,形成了寒凉、攻下、补

神应针灸玉龙经》、滑寿《十四经发挥》记载了十二

土和滋阴四大流派,各具独特见解和临床经验,丰

经脉男科疾病常用穴位的取穴与主治病症,并详述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