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 案例版》杨云松|(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26 14:30:58  25 epub epub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书名称:《中医各家学说 案例版》

【作 者】杨云松
【页 数】 442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05
【ISBN号】978-7-5706-0828-7
【价 格】60.00
【分 类】中医临床
【参考文献】 杨云松. 中医各家学说 案例版.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各家学说 案例版》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讲述中医各家学说,按照不同的时代对医家依次介绍,给每个医家涉及的重要知识点配上合适的医案,然后结合案例把这个知识点讲深讲透。

《中医各家学说 案例版》内容试读

孙思邈

汇集古方,创制新方

医家不绍

孙思邈(581一682,一说541一682),隋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人。一生淡泊名利,不事仕途。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均想召他为官,皆予婉言辞谢,后隐居于太白山、终南山、峨眉山、五台山等并以医为业,被奉为孙真人。后人在五台山建立药王庙,敬其为“药王”,经宋、元、明、清数度整修扩建,拜谒者络绎不绝。孙氏治学主张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其所写《大医精诚》成为后世行医规范,其重视养生,身体力行,为医界公认的长寿之星。代表著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案例导入

堂伯兄饮火酒,坐热炕,昼夜不寐,喜出汗。误服枇杷叶、麻黄等利肺药,致伤津液,遂成肺痈,臭不可当,日吐脓二升许。用千金苇茎汤,合甘桔汤。芦根(八两)、苡仁(二两)、桃仁(两半)、冬瓜仁(两半)、桔梗(三两)、生甘草(一两),煎成两大菜碗,昼夜服过碗半,脓去十之七八,尽剂脓去八九,又服半剂,毫无臭气,调理脾胃收功。

《吴鞠通医案·卷五·肺痈》

就案说案

据案中描述,其人所患疾病为肺痈,主症当为咳喘、吐腥臭脓痰。医生通过问诊,了解到其病因可能是平日喜好饮烈性烧酒(清代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卷一四《火酒》中说:酒为火蒸,火之汗液所成,…其性最热,此为元人之遗毒也。此烧酒之尤烈者,是曰火酒),经常坐在烧热的炕上,因为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出现了失眠、喜出汗的不适表现。此本是肺热内蕴,灼伤阴液所致,治疗应该清肺养阴。但是,诊治医生认为风寒邪气在表,痰热蕴肺,因此,采用宣肺开表、清肺化掞之法治疗,肺热未减,肺阴耗伤,导致热毒与痰瘀互结,气血郁滞腐败,化生痈脓。吴鞠通乃清代治疗温病的大家,经过辨证后,他选用了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创制的新方子一苇茎汤。方中一共有四味药,即薏苡仁、冬瓜子、桃仁、苇茎。苇茎有清肺泄热之功效,为治肺痈的要药,重用为君药。冬瓜子祛痰排脓,为臣药,薏苡仁清热利湿,桃仁活血祛瘀为佐使。药虽四味,性味亦属平淡,但力专用宏,共奏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功。另外,吴鞠通还合用甘桔汤,以增加清热利咽,宣肺排痰的作用。脓痰得以祛除,之后调理脾胃以杜绝生痰之源。

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案例版第霜

案外说理

这个案例中,充分体现了吴鞠通运用孙思邈创制的新方一苇茎汤治疗肺痈的实践经验。孙思邈对中医方剂究竞做了哪些贡献呢?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认为,作为一名医生,首先对患者要有“恻隐之心”,看到患者痛苦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仅仅有这份同情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颗愿意帮助患者解除痛苦的心,这就是我们说的“仁心”。有了这颗心,你才会“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潜心钻研,不断提升医术。医疗活动本身就是探索性的,对很多疾病我们并不能套用现成的方案去治疗,医生需要做的就是客观地了解病情,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就像寻找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一样。如果疾病在变化,以前的方子已经不适合治疗需要了,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实际病情创制新方子。孙思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无愧为一代名医。孙思邈广泛收集了唐以前古方、时方与单验方,以及化裁与创制新方,他集毕生精力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共载录方剂6500多首,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较大。书中记载的单验方有常山治疟;白头翁、黄连治痢;茵陈、大黄治黄疸;槟榔治寸白虫;生莱菔汁治消渴;芦根煎汤治呕哕;芦根、白茅根治胃燥、反胃、食即吐出、上气;浮萍治小便不利、水气浮肿;海藻、昆布为主治瘿;蔷薇根治积年口疮不瘥;猪蹄汤下乳;以榆白皮、茅根治热淋;以生地汁、竹沥、独活治口眼㖞斜,舌不能语;用蒲黄、滑石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等;用鹿角散(鹿角、牛乳、川芎、细辛、天门冬、白芷、白附子、白术、白蔹、杏仁、酥)涂面,可使皮肤光泽洁白。孙氏不仅善于继承前人的方剂实践成果,还注重化裁古方来创制新方剂,从而适应疾病治疗需要。比如,他以调胃承气汤加生地、大枣化裁成生地黄汤(生地、大黄、芒硝、大枣、甘草),用于治疗阴津亏损,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他将小建中汤化裁演变为内补当归建中汤、前胡建中汤、内补芎蒡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芪汤及乐令黄芪汤等,用于治疗各种虚劳之症。他将大黄牡丹皮汤、抵当汤、大黄附子细辛汤三方组合而成朴硝荡胞汤(朴硝、牡丹、当归、大黄、桃仁、细辛、厚朴、桔梗、赤芍、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牛膝、橘皮、虻虫、水蛭、附子),用于治疗不孕症。另外,还有许多新方,如苇茎汤、犀角(芍药)地黄汤、独活寄生汤、温脾汤、温胆汤、神曲丸(即磁朱丸)、小续命汤等,这些方子组方配伍颇具特色,而今已经成为传世名方,广泛用于临床。对于临床疾病治疗来讲,只是找到适合病情的方子还不够,这个方子怎么用也是很关键的。这就像找到了打开锁的钥匙,但是,要打开这把锁,还需要掌握钥匙的正确使用方法。因此,孙思邈也特别注重方药的剂型和用药方法。《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千金方》)和《千金翼书》记载了很多种治疗方法与不同剂型,例如药物熏洗避秽防疫法、外科疮疡肿毒涂药外敷法、皮肤病煎药洗浴法、美容及小儿疾病粉身膏摩法、九窍疾病常用孔窍吹药法、大肠疾病善用灌肠坐导法等。他尤其重视药酒疗法,例如治疗产后痹痛的独活酒、防风酒,治产后腹痛的桂心酒、牛膝酒等。在治疗剂型方面更是丰富多彩,仅儿科剂型就有汤、丸、丹、散、膏、吮剂、乳剂、药粥、糖浆、饴脯、含嗽剂、鲜汁、熨剂、涂剂、摩剂、点眼剂等,由此不得不让人感叹药王孙思邈临床经验之丰富。总的来说,孙思邈对中医方剂学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跟师读案

(一)犀角地黄汤治疗温病

段春木之室烂喉,内外科治之束手。姚雪蕉孝廉荐孟英视之,骨瘦如柴,肌热如烙,韧痰阻于咽喉,不能咯吐,须以纸帛搅而曳之,患处红肿白腐,龈舌皆糜,米饮不沾,月事非期而至,按其脉

22

。孙思逸9

左细数,右弦滑。日:“此阴亏之体,伏火之病,失于清降,扰及于营。”先以犀角地黄汤,清营分而调妄行之血;续与白虎汤加西洋参等,肃气道而泄燎原之火;外用锡类散,扫痰腐而消恶毒;继投甘润药,镯余热而充津液。日以向安,月余而起。

《重订广温热论·温热本证医案》

编者按此案中所用犀角地黄汤来自《千金方》。此方主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邪气入内,蓄血及鼻衄吐血不尽而内余瘀血,大便黑,面黄之症。方用犀角(现用水牛角代)、生地黄、芍药、牡丹皮四味药,若喜妄如狂者加大黄、黄芩,后世温热学派用它治疗热入血分。

(二)独活寄生汤治疗足挛痛

朱丹溪治一妇人,患腿兼足胫弯挛痛,服发散药愈甚,尺脉弦紧,此肝肾虚弱,风湿内侵也。以独活寄生汤治之痛止,更以神应养真丹而弗挛矣。

《续名医类案·卷十九》

编者按此案中所用独活寄生汤来自《千金方》。此方主治肾气虚弱,外感风寒湿邪,而腰膝痛重,或偏枯冷痹之症。方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生地黄、人参、甘草、当归、芍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补肝肾,壮筋骨,行气血,祛风湿,为治疗痹证名方。

(三)温胆汤治疗心悸

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日:“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

《名医类案·卷六》

编者按此案中所用温胆汤来自《千金方》。此方主治不得眠胆寒证。方用生姜、半夏来温胆,枳实、竹茹以清中,橘皮、甘草理气和中,诸药合用,使胆得疏泄,胃和烦除而神安,诸症自解。

(四)着婆万病丸治疗小腹彭亨症

回忆1946年2月间,曾为唐山开滦煤矿内之一江姓妇人诊治小腹彭亨症。其小腹于二年前渐次胀大,来诊时已如怀妊六七月状,大小便正常,月经正常,无甚痛苦。已服用各种祛瘀活血、理气通络剂,迄未收效。诊其脉稍涩,舌正常无苔,按其小腹中等硬度、不痛。考虑此症经用活血与理气之剂不验,则不能再走消胀去瘀之老路,乃用针刺法,辅以攻补兼施之汤剂缓缓图治。针刺到6月间,腹围略减二寸余,因继续针下去。到9月底,腹围却分毫未减,但也未增大。我固辞乏术,奈患者坚决不允,每隔日即来央求研究治法。我感其诚意,广查医籍,见到民国医生恽铁樵服用《千金方》之耆婆万病丸,治愈不能名状的药蛊怪症。在恽的大胆用药启发下,也采用了耆婆万病丸治疗小腹彭亨症…,患者服此丸一月后,大便只是有些溏薄,小便正常,从未见有下血块及排气或脓样物,小腹彭亨已消除大半,服到两月时,腹围即完全正常。

《岳美中医案》

编者按耆婆万病丸中有牛黄、麝香、犀角、黄连、朱砂、雄黄、蜈蚣、蜥蜴、芫青、巴豆、芫花、甘遂、大戟、葶苈、干姜、桂心、蜀椒、细辛、芎劳、当归、芍药、蒲黄、紫菀莞、桑白皮、前胡、防风、黄芩、茯苓、桔梗、人参、禹余粮。岳美中先生认为,大凡系实证,便可谅用,不必拘以方剂等治也。

3

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案例版第霜

自学悟案

(一)施今墨用磁朱丸案

马某,女,47岁,病历号611112。

自10余岁即患咳嗽,30多年以来,屡经治疗,迄未根除。最畏热,热即咳,咳即有血,痰多而气促。据云:经西医检查为右肺中叶支气管扩张。最近数月,病情依旧,又增睡眠不佳,痰中有血,饮食正常,大便溏。舌苔黄而腻,脉滑数。

辨证立法:久嗽咳逆,肺虚生热,络伤血溢,遂有畏热、咳痰出血诸症。先拟清肺祛痰之剂,后改常方补虚保肺法治之。

处方:炙百部5克,炙化红5克,炙白前5克,炙紫菀5克,旋覆花(代赭石15克同布包)6克,杏仁6克,云苓块10克,枯芩6克,炙款冬5克,苦桔梗5克,远志6克,白茅根20克,赤白芍各6克,甘草3克。

二诊:服药5剂,咳嗽减,血痰已无,吐痰甚爽,胸间畅快,睡眠尚不甚安。拟用丸方图治。处方:百部30克,白前30克,血琥珀30克,磁珠丸30克,紫菀30克,杏仁30克,西洋参30克云苓块30克,贝母30克,知母30克,款冬花30克,苦桔梗30克,阿胶30克,条芩30克,清半夏30克,化橘红30克,百合30克,远志30克,酸枣仁60克,炒枳壳30克,石斛30克,炙草30克。

共研细末,枣肉300克,合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6克,白开水送。

三诊:丸药服80日,现将服完,服药至今未曾吐血,痰少,咳嗽大减。患者自云:“30年来从未感觉如此舒畅,现已能上堂授课。”尚觉口干,希再配丸药。

处方:前方去桔梗、杏仁、枳壳、白前,加北沙参30克,于术30克,紫草30克,寸冬30克。

《施今墨医案》

(二)施瑞辚用小续命汤案

患者:桂林,年22岁,住兰溪北乡前陈庄。病名:风湿相搏。

原因:今岁8月下旬,受兵灾,心甚惶恐,逃避于山林,冒风淋雨,夜卧于山林而成此证。症状:手脚缝肢节肿痛,不能转侧,卧于床据月余,痛楚难忍,不呕不渴,饮食少进。

诊断:脉浮而迟滞,舌苔白滑,脉证合参,此风湿相搏之证也。经云:“风则痛,湿则肿。”伤寒论云:“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淄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余仿其法,先用小续命汤加灵仙、西藏红花之类,用酒冲服,连服3剂,未见获效,又用疏风通经活血之剂,前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服三四剂,而身体稍能转动,痛亦稍止。

疗法:用当归、生地、红花活血养血为君,用海风藤、伸筋草、川续断、桂枝、五加皮通其筋络为臣,用羌独活、西秦艽、桑寄生、钻地风、千年健治风为佐,用白术、茯苓利湿为使,加广木香行其气,加酒以和其血。然行血必须行气,经云,血居于先,气推于后,使血气流通而病愈。

处方:白当归四钱,大生地二钱,西藏红花八钱,海风藤钱半,伸筋草钱半,羌独活各钱半,丁年健钱半,桑寄生钱半,钻地风钱半,生白术二钱,浙茯苓二钱,川桂枝八分,川续断钱半,西秦艽

二钱,宣木瓜二钱,广木香八分。加好酒冲服,服八九剂。

效果:旬余稍能运动,月余而健行步。至40余日,其肿已消,其痛已止而病愈矣。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24

钱乙

首创小儿病五脏辨治纲领

医家个绍

钱乙(1035一1117),字仲阳,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祖籍浙江,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自幼随姑父学医,深研《颅囟经》,后治愈当时长公主和皇子之病,先后被授以翰林医学士、太医丞,受赐紫衣金鱼,声名甚盛,被誉为“儿科之圣”。著有《小儿药证直诀》,立医案专篇,明代薛己、熊宗立及清张山雷均对其疏注。

案例导入

东都药铺杜氏,有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末止。始得嗽而吐痰,乃外风寒蓄人肺经,今肺病嗽而吐痰,风在肺中故也,宜以麻黄辈发散,后用凉药压之即愈,时医以铁粉丸、半夏丸、褊银丸诸法下之,其肺即虚而嗽甚。至春三月间尚未愈,召钱氏视之。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气,又时长出气,钱曰:“疾困十已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气旺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嗽者,肺之病。肺之病,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虚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也,复为肝所胜,此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气,长出气也。”钱急予泻青丸,泻后予阿胶散实肺。次日面青而不光,钱又补肺,而嗽如前,钱又泻肝,泻肝未已,又加脾虚,唇白如练。钱日:“此病必死,不可治也。”何者?肝大旺而肺虚热,肺病不得其时而肝胜之。今三泻肝而肝病不退,三补肺而肺证犹虚,此不久生,故言死也。此症病于秋者,十救三四;春夏者,十难救一。果大喘而死。

《小儿药证直诀·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

就案说案

据案中描述,患者起初所患为咳嗽病,发病时节在秋季,现已迁延至初春,其间曾就诊治疗,时医甚至用过下法,病未见好,反而咳嗽加重,当下伴见面色青而有光泽,喘促哽气,又时长出气。钱乙诊查病情后,断为肺虚肝实证,病情十分危急。因患者面虽青色,但还有光泽,说明正气尚可,故他先用泻青丸来泻肝之实,接着用阿胶散以补肺之虚。可是,次日患者面色不见光泽,说明正气衰败,真脏色露出,钱乙开始补肺,但是咳嗽症状并未减轻,于是又泻肝之实,不料未达目的,患者出现口唇色白如练(练,指把生地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此脾气衰败之候。钱乙经过这番治疗后,断定疾病不可治,患者必死无疑。

钱乙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且看文中分析。钱乙认为,这个咳嗽病初得之时在秋季,病因为外感风寒邪气,病位在手太阴肺经,此时当用遵“在表者汗之可也”,用麻黄汤之类的药物发散解表,

5

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案例版第一霜

如若邪热从表人里,侵入肺脏,可用寒凉药物清泻以压之,咳嗽可痊愈。但是,时医不分表里虚实寒热,误用攻下治法,损伤母脏太阴脾,导致其子肺金更虚。冬三月寒水当令,金水母子相生,因此疾病迁延至春季。钱乙了解病情后,做出的诊断并无错误,治疗方法也是合理的。为何不见疗效,又为何断为必死?钱乙认为,肺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在秋冬时节,春夏时节对肺病的治疗是不利的。因为春

三月是肝气所主,如果肺金不足,必然会受到肝木反侮;夏三月是心火所主,心火过旺必然克伐肺金,如此必然导致肺金更伤。因此,钱乙认为肺病在秋季尚可“十救三四”,在春夏只能“十难救一”。

案外说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钱乙对咳嗽病肝实肺虚证的辨治特色。那么,对于小儿诸种疾病,钱乙如何来诊断、治疗和判断疾病预后呢?

钱乙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血气未实、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钱乙根据此特点,以《内经》脏腑理论为基础,将小儿常见疾病证候分为五大类,即风、惊、困、喘、虚,并将它们分别归属肝、心、脾、肺、肾所主,以虚实寒热来概括脏腑病理变化,由此创立了小儿五脏辨证纲领。他提出:“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一作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肾主虚。无实也。唯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肾病,目无精光,畏明,体骨重。”因此,临证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就可以诊断出病变是何脏的寒、热、虚、实。

治疗方面,钱乙针对五脏虚、实、寒、热的诊断,按照“盛即下之,久则补之”“热则寒之”“寒则温之”的治疗原则,结合具体病情来辩证施治。他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创立了五脏补泻诸方,如六味地黄丸、导赤散、泻心汤、泻白散、泻黄散、益黄散、异功散、七味白术散等,一直为临床使用。如果心气热,导赤散主之;心实热,泻心汤主之;心虚热,生犀散。如果心虚肝热用安神丸;肝实热,泻青丸主之。如果肝肾俱虚则用地黄丸滋水涵木。如果脾实热,泻黄散主之;邪热伤脾,用玉露散;脾气虚,则用益黄散。如果肺实证,泻白散或甘桔汤主之;肺有痰热,用葶苈丸;若肺气虚则用阿胶散。如果肾虚证,用地黄丸补肾。

对于小儿病的论治,钱乙特别强调整体观。他认为既要考虑人体五脏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体与四时气候的密切关系,视病情新、久、虚、实,充分运用“虚则补母,实则泻子”的治疗技巧。他借助

五行生克理论,充分阐述了五脏之间相兼为病,以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小儿药证直诀》中,钱乙指出:“肝病秋见,肝强胜肺,肺怯不能胜肝,当补脾肺治肝。益脾者,母令子实故也。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圆主之。”“肺病春见,肺胜肝,当补肾肝治肺脏。肝怯者,受病也。补肝肾,地黄圆;治肺,泻白散主之。”

钱乙还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来辨别五脏相兼病症的虚实,进而判断其预后。比如,他指出:肺病又见肝证,咬牙,多呵欠者,为肝虚不能胜肺,肺金尚能制肝木,故易治;肺病又见肝证,目直视、大叫哭、项急、顿闷,为肺久病渐成虚冷不能制木,肝木反实侮金,故难治。此外,还有如本案中所描述的时令气候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如果时令气候对疾病治疗不利,则预后差,反之,如果时令气候对疾病治疗有利,则预后好。

2,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