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俭名老中医》卢思俭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26 13:22:38  28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书名称:《卢思俭名老中医》

【作 者】卢思俭主编
【页 数】 190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11
【ISBN号】978-7-5364-9648-4
【分 类】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
【参考文献】 卢思俭主编. 卢思俭名老中医.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卢思俭名老中医》内容提要: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以疾病模式和运气、体质和脉证并治三位一体诊疗思路开篇。下篇收录该书作者57篇以五运六气为主要思路诊治疾病的医案。上下篇相呼应,同时紧扣“运气、体质和脉证并治三位一体诊疗思路”这个主题。尝试将五运六气、体质和经方融会贯通,用于指导临床。

《卢思俭名老中医》内容试读

上篇

运气、体质和脉证并治三位一体诊疗思路

第一章

运气、体质、豚证并治三位一体追疗体系(模式)

第一节三位一体模式的由来一疾病模式

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模式是什么?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结局)是什么?什么叫模式?模式就是一种规律,比如我们的行为模式、我们的思维模式等。疾病的模式就是疾病的规律,它包括了疾病发生那一刻以及那一刻参与的要素、疾病发生以后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证)、疾病的整个过程(包括从发病到痊愈或者死亡)。不管什么疾病,都是这个模式。我们的三位一体诊疗体系就是针对这个模式来的。

疾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它们在

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于机体而致病,这是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形式,而单纯的内部因素和单纯的外部因素两者在没有发生交互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病,或比较少见。

下面先说外部因素。无论正气强盛与否,外部因素过于强则直接发病。有人会说这是否与中医理论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相抵触?其实并不会。正和虚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相对的关系,

比如2013年的非典(SARS),不管人是否正气强盛,接触了该病

毒基本上都要发病。再如1988年上海因居民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造成的甲型肝炎暴发。这种情况下不论内部因素是什么状况,都由外部因素决定而发病。疾病发生后的表现形式(证)和

·3

转归却与内部因素有密切关系。《伤寒论》讲,像麻黄汤这类的证型,机体虽偏于正气比较强,但也是直接感邪发病。

再从内部因素来说,机体在邪气不强盛的时候也发病,这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这两个因素是相互交织的。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邪气不盛也发病,即正气相对不足而发病。像《伤寒论》里的桂枝汤证,因营气不足,所以即使邪气不盛也会发病,这种表现形式和麻黄汤证不同。

再有一点就是有伏邪。伏邪最为常见的有小青龙汤证的慢性咳喘,稍感外邪,咳喘就犯,即当咳喘同时有表证时,就提示有伏邪。小青龙汤证主要与痰饮伏邪有关系,发病以后的进程和转归,和没有痰饮伏邪的情况不同。外邪和伏邪这两种因素相互交织也是发病的形式之一。

谈到发病,《伤寒论》就有非常好的例证。《伤寒论》第7条提到的“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就是我们讲的发病。《伤寒论》中虽然温病没有展开讲,但实际上也能包括进去。“发于阳”是发于阳经,阳经就是三阳经,太阳少阳、阳明,凡是有发热恶寒情况的都发于阳。但这个“发热恶寒”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发热恶寒,这包括狭义的发热恶寒在太阳,单纯发热的阳明和寒热往来的少阳,所以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是这个意思。“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一是发病没有“热”的情况,二是“发于阴”是发于三阴。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说明里阳虚,“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这里虽发热也是太阳表证所致发热,即少阴兼太阳病,太少同病。以胡希恕为代表的伤寒学派则认为是少阴表证。

从五运六气来分析会更加清晰,《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阳”“少阴”为标,“寒气”“热气”为本,标本属性不同,可以寒化和热化,所以太阳病和少阴病都存在寒化、热化的问题。太阳病寒化就表现为《伤寒论》中所论及的麻黄汤证、桂

。4

枝汤证、葛根汤证等;而热化其实就会表现为温病所谓的卫分证。少阴病热化主要表现为黄连阿胶汤证;而寒化则表现为“四逆辈”证或上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的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所以说《伤寒论》对于感邪发病和发病以后所表现的脉证与邪气和“太阳体质”“少阴体质”内在因素均密切相关。

至于转归,我们再以《伤寒论》为例,《伤寒论》第7条“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发于阳的病程是七天,发于阴是六天。由于外邪加内部因素,证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转归时间也会不同。像少阴病发热,就是由于机体内部因素即里阳虚,感邪后导致直接发于阴。三阳证不会直接出现少阴证的情况,只有传过三阳经以后正气不足,再传太阴,太阴之后到少阴,少阴之后到厥阴。厥阴阳气来复可以回转到少阳证。这里面都涉及发病的问题发病以后的转归问题、表现形式问题等,所以说发病是内外因素交互的。

第二节外部因素一五运六气

上一节我们简单讲了发病的两大因素,现在我们再分别详细论述,先讲外部因素。什么是外部因素?先谈一下什么是外部,外部是我们的机体之外,即人体外壳、“太阳”之外,太阳主一身之表,太阳之外的都是外部。外部因素,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天地间,就是外部,我们人身躯壳之外天地间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外部因素。比如天体,“七星九曜”的运动变化产生了寒来暑往即四季轮回。中医讲五季,多一个长夏之季,四季的变迁就是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至而未至”“至而太过”“不至而至”的气候变化即是“邪”,包括西医所谓的各种感染因素。这些我们说的外部因素,属于五运六气研究的范畴。

外部因素里,由于天体的运动变化所导致的五运六气的变化,

·5

这是天地间最根本的变化。即《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其他的因素都受制于这个因素,所以五运六气重要就在于此。在天是六气,六气的内涵是什么,六代表什么?六代表风、热、寒、湿、燥、火。气指气化,就是变化,六气就是六化即风、热、寒、湿、燥、火的运动变化。正是六气的变化才导致了天地间木、火、土、金、水五类象态及其变化,即五运,五运六气的关系就是“在天为气,在地成形”。人在天地间,“气交”之处,必然受到五运和六气的影响。

刚才说,六气是宇宙的天体变化引起的,这不是凭空想象出的也不是古人编造的,而是对现实世界气候和万物变化的一个总结,并与三阴三阳相匹配。风、热、寒、湿、燥、火分别对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少阳相火。这样

六气就跟自然界联系起来了,比如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体为厥阴。为什么这样配,这是一个标本的概念。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三阴三阳里标记为厥阴,厥阴是标,风是本即“六元”,有本元之意。三阴三阳中有的标本统一,有的标本不统一。标本统一的如少阳相火,少阳标是阳,相火为本也是阳,少阳相火里不会产生寒。太阴湿土,太阴属于阴,湿土也是阴性的,所以不会产生热,标本里不可能出现热化的情况。少阴君火,火是本,标是少阴,本是阳、标是阴,就会存在寒化热化的问题。少阴病寒化治疗如附子剂中的四逆汤、真武汤等,热化治疗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猪苓汤,这就是标本从化问题。所以说“六气”与疾病的发生和寒化、热化等疾病变化以及疾病表现形式密切相关。

我们平常说五运六气,五运在前面,但为什么先讲六气呢,因为六气的变化产生了五运。天体运动变化产生六气,这种六气的气候变化势必会影响万物,即在地会有所反映。中华民族的祖先善于把林林总总的“反映”进行归纳,这种“反映”就叫“象”。在自然界大地上,太多现象怎么归纳呢,我们的古人就用五类现象归纳。在天为风,凡是自然界大地之上与风有关的物质和现象都归纳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