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基础》马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26 13:21:00  5 图书 图书 中医诊断学

图书名称:《中医诊断基础》

【作 者】马捷主编
【丛书名】西学中创新教材
【页 数】 225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10
【ISBN号】978-7-5331-9959-3
【分 类】中医诊断学
【参考文献】 马捷主编. 中医诊断基础.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诊断基础》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绪论、四诊、八纲、辩证、诊断与病案五个部分。内容包括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望、闻、问、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查方法;运用不同辩证方法,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加深对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思维与解读;诊断与病案阐述了四诊与辩证德运用,病案的特点、要求、格式等内容。

《中医诊断基础》内容试读

一章

绪论

中医诊断学是依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进行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在漫长的中医医疗实践活动中,历代中医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形成了中医特有的完整诊病构架,即四诊(望、闻、问、切)、辨证、辨病,一直沿用至今,并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四诊、辨证和病案书写三大部分。其中,以四诊和辨证为重点内容。四诊是对患者进行检查,收集与患者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的思维过程。辨证是中医学思维的精华,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辨证方法,但又以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为重点。辨病的内容要通过临床各科的学习方能掌握,病案书写亦只对其书写通则、基本内容作适当介绍。

(一)四诊

四诊,是对患者进行检查,收集与患者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依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部病变能够反映于外,即外的疾病表现可以反映内在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往往通过患者的自我感觉和医生观察到的患者的一些外在表现来推断患者内部的病理变化。

中医诊断基础

望诊指的是运用医生的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形、色、质、量等。因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观察患者外在的异常变化,可以了解疾病情况和人体内部的脏腑气血盛衰。在望诊中,又以观察面部与舌最为重要,因为它们与内脏功能关系最为密切。

闻诊是指通过医生的听觉及嗅觉,分辨患者语声、语言、呼吸等与人体分泌气味是否异常,用以判断患者患病情况

问诊是医生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患者的现在症状、病因、病变过程、诊疗经过,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等,为诊断疾病搜集有关资料。

切诊是医生通过切脉和触按患者身体有关部位,了解患者的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

(二)辨证

首先介绍一下症、证、病、辨证等概念。

症即症状,是患者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症是分析与判断病证的原始依据,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

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或可认为证是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划分。

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机体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具有

一定发展规律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

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的思维过程,即确定证型的过程。证是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体现。因此,证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其变动可因疾病的发展规律,也受治疗或调养因素的影响。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创造了许多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辨证方法,这些辨证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总结了认识疾病证候的规律,它们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和补充。

第一章绪论

(三)诊病

诊病,亦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疾病的病名,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出的概括与抽象。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应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病历书写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因果联系,局部疾病可以产生全身性的病理反应,全身的病理变化又可反映于局部。因此,疾病变化的病理本质虽然藏之于“内”,但必有一定的症状、体征反映于“外”,而通过审察其反映于外的各种疾病现象,在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思考,便可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一)司外揣内

《灵枢·论疾诊尺》说:“从外知内。”由于“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所以视其外部现象有可能获知内在的变动情况。这一认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表面的形象,推测内部的变化。如果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便是五脏气机有了异常变动,这就是内外相互关联的道理。因而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便可解释显现于外的证候。

(二)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语出《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意指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机体的某些局部包含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

如耳为宗脉之所聚,耳郭的不同部位能反映全身各部的变化;舌为心之苗,又为脾胃之外候,舌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联系,故舌的变化可以反映脏

中医诊断基础

腑气血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可反映人体的神气,可察觉全身及脏腑的病变等。临床实践证明,某些局部的改变,确实有诊断全身疾病的意义。

(三)以常达变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无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道”和“一”,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要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知常达变,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中医望色、闻声、切脉以诊病,尚属此理。

健康与疾病,正常与异常,不同的色泽,脉搏的虚、实、细、洪,都是相对的,在诊断疾病时,一定要注意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并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这也就是所谓以我知彼,以观太过不及之理的诊断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依据直观诊察和逻辑思维认识病证本质过程。因此,要正确认识疾病,必须以中医理论和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遵循四大法则。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就是诊断疾病时,重视局部病变与患者整体的联系,既要细察人体局部和外在的表现,还要重视患者整体及内在的变化。同时,还要将患者与外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去全面地审察,综合地判断病情。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整体审察,可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因人制宜

在生理情况下,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在病理情况下,机体也是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一旦发生疾病,体表的病变可以传入脏腑,脏腑的病变可以反映于体表;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或其他局部,全身的病变也可通过局部反映出来;精神刺激可以影响脏腑的功能,脏腑的病变可以出现情志活动的变化。

从整体观念出发,任何局部病变都可以看作是局部和整体的辩证统一。所以任何疾病都与整体有关,局部表现只不过是整体病变在人体某个敏感或

第一章绪论

薄弱环节的反应而已。

2.因地制宜,重视环境

生命是自然界演化过程的产物,从组织结构到功能活动的形成和演变,都必须以适应自然环境为前提,人随时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古人把这种观点称为“天人相应”。

人体在生命过程中与外界环境建立了密切联系,形成了体内外环境保持阴阳动态平衡的各种周期节律。天气炎热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表,则腠理疏松,以汗出散热来调节体温,使之适应炎热的气候;而天气寒冷时,人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保持稳定的体温,则阳气收藏,气血趋于里,腠理就致密而汗少,减少散热,多余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因此诊察患者的体温、汗、尿等情况时,必须与四时、气候结合起来。

总之,诊察疾病,首先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考虑到局部和整体的内在联系、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内外结合统一审察。(二)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指医者临证时必须将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参照结合,全面、客观地了解病情,并把所搜集的全部病情资料综合归纳作出诊断。疾病的本质是通过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因此全面地了解患者各方面的表现,是认识疾病本质及其规律的依据。

四诊是搜集病情资料的四种不同方法,它们各自从一个侧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具有局限性不能互相替代,夸大任何

一诊的作用而忽视其他诊法的重要性都是片面的。因此,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运用这四种诊察方法,才能系统收集辨证论治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为辨证提供充分的依据。实际上,在诊病过程中,四诊都是同时进行的,通常在询问病情的同时,听其声音、语言、呼吸,并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以及诊舌切脉,若有异常气味,在诊察时也必然同时嗅到。因此,所谓“一望而知”或仅凭切脉来诊断疾病的做法,不符合四诊合参的原则。

此外,对身体某一部位的检查,往往不局限于四诊中的某一诊法,也需要四诊综合运用。例如诊神,虽属望诊的内容之一,但辨别有神、失神,包括了诊察精神意识、眼神、面色、形体动态、语言声音、呼吸气息等各方面

中医诊断基础

的表现,已超过了“望”的范围,还要结合问诊、闻诊。

疾病的表现错综复杂,尤其在疾病危重的时刻,现象往往以虚假的形式表现本质。在某些情况下,任何一诊都可能出现假象,如果我们片面相信某

一诊的决定性作用,先入为主,就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诊断。识别假象的方法是四诊合参,对假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样就能去伪存真,达到对疾病本质的正确认识。

总之,四诊合参是正确诊断的需要。要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就必须对

四诊获得的感性材料,在头脑中进行反复的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进行辨证,确定诊断。这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认识过程,只有四诊而不能合参,就等于只有感知而没有判断推理,认识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没有完成这个认识过程。

(三)辨证求本

辨证求本,是指在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归纳,通过辨别证候探求对疾病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包括认识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病势。辨证求本是中医诊断学的特色和原则。

辨证求本,就是寻找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源,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疾病是多样而复杂的,又是不断在变化的。因此,要正确认识疾病,就必须从病因、病位、病程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求本之“本”是一个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病因,而且包括病机、病位、病性及病势等与疾病现阶段本质相关的一切内容。

为了能通过症状正确认识病机,辨证过程必须掌握好如下两个环节:首先要全面、客观地辨察疾病的各种表现,切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其次,要在了解它们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辨明证候。同时,辨证过程中为了正确揭示病证的内在本质,在进行症状辨别时,还要注意排除各种假象,去伪存真,分清真假。

辨证时除了要对证候表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全面辨析,还要联系与证候有关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如病证发生的季节与地区,病证发生后的演变过程,患者的体质特点及生活嗜好等。因为这些因素常影响证候的类型和性质,所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