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五达中医传习录》姚序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26 12:31:58  136 传习录

图书名称:《姚五达中医传习录》

【作 者】姚序编
【页 数】 292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1.03
【ISBN号】978-7-5132-6737-3
【分 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姚序编. 姚五达中医传习录.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姚五达中医传习录》内容提要:

姚五达,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带徒名老中医,北京著名中医临床家,从事中医临床六十年。本书为姚五达中医传习录,列医家小传、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常用药对药组、四诊伤寒简要、薪火传承及缅怀回忆七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姚老的思想品德、医疗技术,足为后学师范。

《姚五达中医传习录》内容试读

第一章

医家小传

第一节秉承家学师从孔氏

姚五达先生1921年2月出生于北京通州一中医世家。父亲姚霈春青年时期曾供职于北平泰昌号。后因为母亲治病四处求医,亲见中医济世救人之善举,仰慕日久,立志学医,悬壶济世。坚持自学医理,熟背汤头歌与脉学歌决等。民国时期,直隶督军曹锟在北平为世交清末名医吴殿一开设医馆,姚霈春陪母上门就医速获奇效,便诚恳求拜吴氏为师,经考察后被吴殿

一收为弟子,姚霈春发奋努力并学有所成,秉承吴氏医术医技,为京城百姓治病疗疾,声名鹊起。

姚霈春生育一儿六女,姚五达为长子,六女中长女、四女早天。姚霈春对子女教育和职业规划,眼光独到。他认为,对子女智力投资远比买房置地重要。除重点培养长子姚五达就读“北平国医学院”外,其他四女亦先后进入各医学院校,走上学医从医道路,并各自取得不菲成绩。二女姚玉媛拜陈慎吾为师成为中医;三女姚玉娟就读河北医科大学成为西医主任医师;六女姚玉英毕业于中医学校,退休后远赴英国开设中医诊所;五女姚玉珍师从陈慎吾和赵炳南,专攻中医皮外科,在北京中医医院临床工作40余年,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疮疡美容学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皮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北京中医医院特需门

2」姚五达中医传习录

诊主任等,现年83岁依然受邀在多家机构进行专家诊疗工作,深得广大患者拥戴。

姚五达先生幼年曾就读河北香河县学校。遵父训熟读四书

五经,苦练书法。其生性聪慧,外貌俊朗,深得父辈亲友爱戴。13岁起随父学习中医,背诵汤头歌诀、脉诀。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国医学院”,从此开启中医平凡与荣耀的人生。

北平国医学院创建于1929年。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先生联合京都中医界名流共同设立国医学院,最初名为“北平国医学校”,地址先在西单太平湖五道庙,后迁至丰盛胡同,改名为“北平国医学院”。在中央国医馆备案,萧龙友先生任董事长,董事有杨浩如、张菊人、金书田、左季云、汪逢春、韩一斋、刘一峰等,公推孔伯华先生为院长。

孔伯华先生(1884一1955),名繁棣,号不龟手庐主人,孔子第七十四代孙,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中国近代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1918年,先生率医疗队赴廊坊开展防疫工作,成绩卓著。1929年,国民政府下令取缔中医,先生率团赴南京请愿,迫使政府收回成命,挽救中医于危亡。同年,创办北京地区第

一所中医教育高等学府一北平国医学院,曾培养学生七百余人,大多成为新中国中医骨干力量。当日寇入侵我国时,其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新中国成立后,深受党和政府高度赞扬和评价。孔伯华先生生前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孔伯华先生学术思想传承至今,人才辈出。生前著有《时斋医话》《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其后人及弟子编有《孔伯华医集》等。

孔伯华先生任校长的北平国医学院,是京都首创的正规化

第一章医家小传|3

传统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在学制、教师、课程、管理等方面,堪称一流,在中医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平国医学院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是名副其实的“传统中医摇篮”。

北京国医学院学制四年,毕业后跟师实习一年。每天上午

四节课,下午三节课,一节自习。课程设置比较完善而且突出中医特色,其中包括《中国医学史》《伤寒论》《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法医学》等,还开设了《解剖学》《细菌学》《内科学》等部分西医课程。每周六下午由名医讲临床经验。孔伯华先生与萧龙友先生都曾亲自带领学生轮流实习。实行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师带徒”模式,在学院建立有施诊室,学以致用,对中医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姚五达是北平国医学院第十级(班级)学生,其勤奋苦读,加上自幼家父要求熟背《伤寒论》及《脉诀》童子功基础,课堂及实习表现出色,受到院长孔伯华的赏识和器重,并收为弟子。较早被聘为妇科、内科、儿科助教,进入学院建立的施诊室协助临床工作。同时拜师的还有屠金成、宋祚民、刘春圃、步玉如等。

传统中医拜师收徒,均为终身制师徒关系。姚五达在学院

四年学习期间曾居住孔师家中,追随孔师身侧佐诊抄方,深得孔氏真传。

孔伯华先生曾在1954年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医之活人,何分东西,其存心一也。”孔先生临终遗言:“儿孙弟子,凡从我学业者,以后要各尽全力,很好为人们服务,以承我末竞之志。”由此可见,孔伯华先生全力推动中医传统教育,医德“存心”放在首位。孔师身教言教海人不倦,治学精进潜移默化,

4「姚五达中医传习录

为人谦和耳濡目染,所有这些都深深地印在姚先生脑海里,他以孔伯华先生为人生楷模,奠定其为医重道和济世救人的人生目标。

在学术思想方面,孔伯华先生推崇刘河间“世态居民有变”,“六气皆从火化”之论,特别是对《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关于火与热等经旨的发挥尤为精辟,对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的辨治有独到见解,主张“数十年来,阅历所见,病人中伴有湿邪兼热致病者,十常八九”,“阴虚火热之体再兼加湿邪,一遇温邪,则易引发伏气温病”等。在临证论治方面,“治病必求其本”“祛邪与扶正”“知时变则不庸”“两纲六要不能平列”及对脉学认识等是孔先生辨证论治的临证要则,孔先生心病说、肝病说、脾病说、肺病说、肾病说等13项论述,构成了孔氏主要学术特色体系。

孔先生善于妙用石膏,早为中医界所诚服。对外感病运用石膏尤为得心应手,所用剂量依病情少时三五钱,多至半斤,甚至数斤代茶饮。孔先生亦善用芦根、茅根、薄荷等鲜药,对热病的后期调理作用精妙。

总之,孔先生通过平日课堂、施诊室讲授以及随诊时讲解,将学术思想和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毫无保留地传授于学生、弟子。这对姚先生在理论、临床等各方面的思辨和方药运用影响是巨大的。

事实证明,姚五达先生在60年的临床实践中较全面地继承了恩师孔伯华的学术思想体系,并且依照孔伯华“诊治不落俗套,敢于创新”的教海,创立“清与六清法”“轻可投实”“截流开源”等学术思想和治法。

姚五达先生1941年7月从北平国医学院毕业,承载着恩师

第一章医家小传|5

孔伯华等先辈的众望,跨入传统中医人行列。

第二节独立应诊脚踏实地

20世纪40年代,西医教育兴起,教育行政部门重视西医院校,对于国医学院百般阻挠,毕业学生得不到承认。国医学院四年毕业后不能正式行医,必须经政府考试取得营业执照后,才能行医。然而,不断有各种规定和政策出台,对中医开业多加阻挠。年轻的姚五达先生为了实现开设诊所的目标,不间断地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

依据当时政府对中医执业的政策,中医必须经西医培训方可行医。1940年11月姚五达先生在毕业前便参加“北京医学讲习会”的培训学习一年。

当时政策规定,取得中医行医资格是有年限的,1941年姚

五达先生获得营业许可,1948年行医资格延续获得批准。

1941年11月,19岁的姚五达终于创立“姚五达医馆”。医馆地址设在北平市崇文区北芦草园36号(现为1号)。据胡同资料介绍:“芦草园始见于明代‘芦苇园’,原为三里河河身,后成为芦苇塘,填平筑房后,名为芦苇园。清代的中城吏目署曾设这里。当时旧芦草园胡同为土路,通大车,多为做皮货、木材的商家。清光绪年间北京地图上有东、北、中、南四个地名。”据有关资料记载,北芦草园2号曾是建于清雍正年的火神庙;北芦草园9号(现为75号)曾是京剧名旦程砚秋故居。

由此可见,北芦草园是当时北京很有名的胡同。

北芦草园,南向北京天桥,西面为大栅栏,北向前门,东

6【姚五达中医传习录

面为鲜鱼口,处于老北京南城外热闹地段,也是普通百姓聚居的市井地区。姚先生在此设立医馆其地理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姚五达医馆”小院不大,中间有一棵金银藤。北房三间,西房二间。北房靠东一间用于接待患者。

据知情者回忆:“姚五达医馆”开业当天非常热闹,19岁的青年开立中医诊所独立应诊,在当时京城也是一大新闻。当地观看者挤满几条街巷,很多中医界前辈送来牌匾,孔伯华先生派代表与会并致辞。开业仪式留有不少照片,均在“反四旧”时被烧毁。

在孔先生的关心关照下,“姚五达医馆”运行很顺利,附近百姓患病者上门就医。姚五达先生秉承家学和孔氏精粹,将在国医学院所学用于临床,疗效突出。姚先生学习恩师孔伯华,始终以热情和蔼、平易近人的公众形象示人,济世救人,对穷困患者施医施药,口碑日盛,远近闻名,很受人们爱戴,慕名而来者渐多。

“姚五达医馆”开立不久,因姚先生医术好、疗效快、花钱少待人热情,赢得了人们的美誉,随之诊金收益也渐增多。北京同仁堂等药店得知后,首先发来坐堂邀请,相继大众堂、永安堂、沛仁堂、西庆仁堂等多家药店也邀请坐堂。

1951年11月到1956年2月在北京同仁堂坐诊。1952年10月到1955年3月在北京大众堂坐诊。1954年3月到1956年2月在北京永安堂坐诊。

在药店坐堂期间,姚五达先生以“视病人如亲人”作为从业准则,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喜爱,并与同期坐堂同仁关系和谐。当时民间传四城有“四小名医”,“南姚北张”指的就是南城姚

五达、北城张光宇。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