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拾瓦砾 苏东坡这个人》孙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24 16:07:38  41 epub epub 东坡拾瓦砾

图书名称:《东坡拾瓦砾 苏东坡这个人》

【作 者】孙涛著
【丛书名】弘文文学馆
【页 数】 446
【出版社】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2008.04
【ISBN号】7-5309-5205-6
【价 格】36.80
【分 类】苏东坡(1036~1101)-生平事迹
【参考文献】 孙涛著. 东坡拾瓦砾 苏东坡这个人.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04.

图书目录:

《东坡拾瓦砾 苏东坡这个人》内容提要:

苏东坡备受历代文人推崇、深受广大百姓喜爱。该书以编年体形式,用诙谐幽默的笔调,评述了苏东坡曲折复杂的人生历程和诗文曲赋。同时讲述了与苏东坡相关的北宋近百年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将苏东坡的人生历程放到历史时代大背景中,既深刻剖析了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又鲜明展现了北宋时期特殊的精神文化内涵。

《东坡拾瓦砾 苏东坡这个人》内容试读

前言

山羊说:“我是哲学家。”袋鼠说:“我是拳王。”

班马说:“我是健康活泼的英国皇家水兵。”狮子说:“我是撕子!”

山羊袋鼠斑马的自我介绍,让人想起某些人的名片,前面的称谓比他本人的名字要长几十倍。

狮子,不需要。苏东坡,也不需要。

苏东坡1036年出生,1101年去世,活了还不到七十岁,不过你就算活七百岁,也绝没有他的故事多。

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只有两个字好说一有趣。

林语堂先生说:“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是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所以,写苏东坡的故事,如果一点儿不好玩,就对不起全国人民。

1

引子

苏味道一没有狐臭,二没有厨师证,三不好玩,所以历史证明这个人名不副实,“苏味道”并不是个很有“味道”的人。

苏味道是个古人,而且相对来说还比较古,他是唐朝人。

对于古人们来说,由于语言学和出版传媒业的发展都相当有限,无形中反而让他们占了个大便宜,那就是闭着眼随便说句话,都可能成为自己的专利而流传千古。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能凭着这知识产权获多少利,但至少可以在文学史或历史上留个名。

咱们现在使用的成语,第一次出现大多在唐朝以前的书中,像《史记》啦、《诗经》啦、《孟子》啦、《庄子》啦、《论语》啦等等。唐朝之后的书中当然也有,不过数量就急剧下降;到了宋朝以后,新出现的成语数量就少得可怜了,这说明该说的能说的易说的,都让那些多嘴多舌的前辈们说得差不多了。

苏味道紧赶慢赶也没赶上全民批量开发成语的黄金期,只搭上个造词儿的末班车,不过排列组合一番后,也给他发明了几个,比如“摸棱两可”。现在大家都把这个词写成“模棱两可”,那是因为不知道这真是苏味道“摸”出来的。

苏味道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赶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上台当了国家最高领导,苏先生这时候既有响当当的文凭,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没有大男子主义,愿意在女同志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于是不停升官,最后当上了辛相。

宰相那是一人之下(这个词儿好像不太适用于女领导)、万人之上,绝对属

2

成功人士,难免有些还不太成功的人士请苏味道介绍介绍成功经验。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人家大都把“刻苦敬业,不断进取”之类的年终工作总结随便背背,苏味道那天也不知道是喝多了酒还是吃错了药,此人实话实说,真诚得一塌糊涂。

苏味道的发言中让不少人“受益非浅”的一句话是:“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他告诉下面瞪着大眼小眼,“求钱若渴”、“求官若渴”的听众们,甭管你是干啥的,想当官发财的话,都给我记住喽,遇事千万别整得太明白,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然万一出了错,

一点退路都没有。至于正确的方法,打个形象的比方吧,就像用手摸床啊桌子啊的棱角一样,摸这端可以,摸那端也行,上下左右咋摸都一样。

苏氏“十八摸”迅速传开,从此以后“苏味道”这个名字基本上就成了过去时,这位老兄的新名号层出不穷,像什么“摸棱手”,“摸棱宰相”、“苏摸棱”等等都是。

武则天朝的另一位宰相狄仁杰很看不起这个“摸棱两可”的同行,说他是

一个不足以成天下之务的“文吏”。唐朝文坛大腕杜甫的爷爷杜审言说起话来更不客气,看到“文吏”的鉴定报告后,老杜以每分钟约120次的频率摇着大脑袋说,什么“文吏”,我早就说过,苏味道文的也不行!

这事在《唐才子传》中有记载: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日:“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日:“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总结一下杜审言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大致就是,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码字儿的前三名是:杜审言!杜审言!杜审言!

老杜大嘴一张说,论书法,自己随便刷两刷子,至少比王羲之强;码字儿就更不用提了,什么屈原啦宋玉啦,只配给自己打打下手当当书僮,像苏味道这样的,说是个“文学青年”都勉强,最多算个“文学爱好者”,自己这个“文圣”写的公文都比他的散文有文彩,看了能羞死他。

苏味道没羞死,活得好好的,他这么多年“摸棱两可”,“摸”到个天官待郎(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的位子不容易,生命力绝对顽强,别说羞死了,人家脸皮都不红一红,扬着个大胖脸儿笑眯眯地鼓励老杜:“忽悠,接着忽悠!”

3

东坡拾瓦砾

遇到杜审言这样的,也就得这么治他,苏味道太清楚了,此人就是目空一切,瞅谁都不如自己好看,说话从来不怕风大闪了舌头的典型代表。

杜审言俩眼朝天狂了一辈子,他年老病危时,宋之问等人前来探病,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杜审言还是牙尖嘴利,一点也不善,他翻翻眼晴看看这一堆人,撇着嘴说了一句话:“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因大慰,但恨不见替人耳。”

杜审言说我就要死了,对你们这帮家伙来说可是件烧高香的大好事,可算是有了出头的机会了。唉,可惜的是这个圈子里一代不如一代,像我这样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人物,以后再也见不到喽,只能在你们这些个瘸子里面选将军。

虽说杜审言没流传下来几首好诗,文章更别提了,不过人家孙子厉害,就算看在杜甫的面子上,大家也犯不上跟他较劲,所以也没人出来给苏味道、宋之问打抱不平。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宋朝那就不一样了,老杜家不行了,老苏家拔地而起再创辉煌,苏味道的后人中终于出现了一位真正有味道的人物,他就是—苏东坡!

4

第一章

起名的学问

喜欢看演义小说或者是听评书的大都熟悉下面这段。

双方拉开架势要开战,一方出来位久经沙场的名将,另一方出来个“非著名小将”,于是名将就会大喝一声:“吹!来将通名,本帅刀下不死无名之鬼。”

“非著名”的那位一般都会老老实实报上名来:“老匹夫,休得张狂,本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知道这句话谁发明的,特逗),我姓啥叫那个小啥。”

名将不乐意了,一撒嘴:“哼哼,原来是个非著名小辈,杀了你会污了本帅的宝刀。本帅有好生之德,你回去,给我叫个著名的来。”

“非著名”的这位一般不回去,一看人家不拿自个儿当盘菜,怒冲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来。名将更快,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招就干净利索地把他“扑嗤”或是“喀嚓”喽,对方这才派出个门当户对的。

举这个血淋淋的例子,是想说明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看看,名起得不好或者知名度不高的,人家连宰你的心情都没有。

苏东坡名“轼”,他爹苏洵给他起这个名字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在起名测字上,苏洵绝对是个超级大牛人,一个字就准确预料了儿子的一生。

5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