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文人 苏东坡》熊朝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24 14:13:50  10 苏东坡 苏东坡 千古第一

图书名称:《千古第一文人 苏东坡》

【作 者】熊朝东
【页 数】 449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2019.06
【ISBN号】978-7-5531-1128-5
【价 格】88.00
【分 类】苏东坡(1036~1101)-生平事迹
【参考文献】 熊朝东. 千古第一文人 苏东坡. 成都:巴蜀书社, 2019.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千古第一文人 苏东坡》内容提要:

本书从苏轼的生平事迹等方面对其人做了全方位的介绍,对苏轼这一历史人物能够取得“千古第一文人”的称号做了详尽的阐发。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这正是北宋王朝走向积贫积弱、社会危机滋长,朝廷权力争斗日趋复杂险恶的时代,无疑使苏轼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一生多遭磨难。苏轼-世称千古第一文人,国人无不耳熟能详。

《千古第一文人 苏东坡》内容试读

第一章苏轼之名

家有粗险石,植之疏竹轩。子今我得岂无益,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概如我坚。

·第一章苏轼之名·

子生了个面相聪慧的儿子,便暗下决心要将其培养成才。他把自己几经科场、求取功名不成的失败变成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一举中第、建功立业、名扬青史。于是,苏洵在给儿子取什么名字上,苦下一番思索。

该取什么名字,才能表达自己的这一美好心愿呢?苏洵冥思苦想,仍不得要诀,便又俯身仔细观察其子面相,但见婴儿双眼如一泓清澈见底的山泉,不免心中

一沉:这孩子的性格将来必定豪放不羁,心底藏不住事,锋芒毕露,日后必有口舌之灾,一生恐多遭磨难,这名字可得要认真考究啊!突然,苏洵心中一亮,《左传·庄公十年》云: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就取名为轼,字子瞻可矣!“轼”为车前的横木,是登高望远的依托;而“瞻”即望之意。苏洵既希望儿子从小就能立下大志,又担忧其外露而不饰,其情之切切,可见用心良苦。在苏轼三岁时,苏辙出世。苏洵观其面相,喜多于忧,感觉此子虽不及长子明敏可爱,但亦沉稳,于是,取名为“辙”,字子由。“辙”即车行印迹,“由”即顺其自然矣,意思是虽无车之功,却无祸事。

为此,苏洵特作《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足可见一个父亲为儿子取的名字,包含着多么复杂的心理和深厚的情感。而苏轼本人成年后,对自家院子中的一块怪石尤为钟爱,作了一首《咏怪石》的长诗,极力称颂怪石有其他物不可争与的“节概”,以其“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概如我坚”的铮铮骨气自喻。这性情正是其父苏洵所担心的。

事情的发展还真是这样。苏轼一生,虽然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多遭磨难,且有牢狱之灾,险些丧命于狱中。晚年贬滴荒远的海南岛儋州,据说政敌章惇就因为他的“瞻”字与“儋”字形相近、音相谐,而开了一个天大的“政治玩笑”,让苏轼在海岛上饱受了整整三年苦难。但他至始保持着“震霆凌霜我不迁”的节概。

而苏辙呢,文学上虽不及苏轼,但他比苏轼“谨重”。苏辙一生处于新旧党争

005

千/古1第/一/文/人燕康坡

的政治斗争漩涡中,虽多次受到其兄的政治牵连,亦作《御试制策》题,批评朝廷苟且敷衍之政,其言辞相当尖锐激烈,得罪于有司,故而“自是流落凡二十余年”。这是一段不短的岁月,对才学并重、志向远大、勇于建功立业的苏撤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但是,苏辙却能独善其身,位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官比苏轼做得大,做到副宰相。晚年儿孙绕膝,颐养天年,活到七十四岁,这在古代已是高寿了。

而到苏轼兄弟这一代,为子孙取名亦是相当的考究。苏轼有三子,长子取名“迈”,意出《左传·庄公八年》:“皋陶迈种德。”孔颖达疏:“言皋陶能勉力种树功德。”次子取名“迨”,意出《诗·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幼子取名“过”,意出于李商隐《韩碑》诗:“愿书万本通万过。”同时,苏轼还为诸孙以“竹”字头命名,取其竹之节概之义也。可见用心何其良苦。苏辙同样,连孙子的名字都亲自考究取之,并作《六孙名字说》:

予三子:伯曰迟,仲曰适,叔曰逊,各一子耳。予年六十有五,而三人各复二子,于是予始六孙。昔予兄子瞻命其诸孙皆以竹名,故名迟之子长曰简,幼曰策。《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故简之字曰业。《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易》之始未有策也,文王演而重之,然后策可见。故策之字曰演。适之子长曰籀,幼曰范。书起于篆,而究于隶。史籀始篆,篆隶皆成于滋也。故籀之字曰滋。范,法也。王良与嬖奚乘,不获

一禽,曰:“我为之范,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故范之字曰御。逊之子长曰筠,幼曰筑。始予得罪于朝,而放于筠,逊从而筠生。传曰:“礼之于人,如松柏之有心也,如竹箭之有筠也。皆其坚者也。”故筠之字曰坚。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

一箦,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簧,进,吾往也。”为山者必筑,前无所见,则未成一簧而止;苟有见矣,则虽复一簧而进。进而不止,虽山可成也。故筑之字曰进。予盖老矣,而三子方壮,将复有子,而予不及见乎则已矣,如犹及见焉,则又将名之,俟其长而示之,使知名之之意焉可也。

由此看出,为子孙取名,包容着父辈们多么厚重深邃的情感和殷切的期望啊!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