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论医案选集》吕志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17 21:35:32  12 医案 医案 选集

图书名称:《海南医论医案选集》

【作 者】吕志杰主编
【页 数】 288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9.10
【ISBN号】978-7-5214-1347-2
【价 格】35.00
【分 类】医论-汇编-中国-现代;医案-汇编-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吕志杰主编. 海南医论医案选集.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海南医论医案选集》内容提要:

本书为海南省地区医论和医案之选集。全书分为医论、医案上下两集,并有补阳还五汤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专集。坚持求真务实、求精入里、求新勿重、衷中参西,是一本颇具临床价值的高质量医论医案选。

《海南医论医案选集》内容试读

医论选集

第一章古今养生防病论

第一节养生防病问答

主持人:潇彤(河北广播电视台)主讲:吕志杰(河北中医学院)

(2017年6月3日~10日)

主持人:吕教授您好!五六天前您的端午节三讲,很受听众欢迎!发到朋友群里,大家也都受益良多。祖国的强盛,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群众都渴望健康长寿,请您给听众朋友们讲讲养生防病的知识吧。

吕教授:好。古今圣贤、学者对养生防病有许多真知灼见,今天,我吸取他们的见识来讲述如何养生防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古圣先贤之论:“预防为主,积极治疗”,这八字真言,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就制定的医疗方针。在10多年前,吴仪副总理曾经建议,把“治未病”作为课题来研究(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制定并实施了“治未病重大科研计划”方案。这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对“治未病”的思想极其重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共同愿望。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希望健康、希望长寿、希望无病而终。要达到此目的,唯一可行之路就是“预防疾病”,无病才能健康长寿。而“健康”对你、我、他,对所有的人都有三个共同点:一是健康知识人人需要;二是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健康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我强调,预防疾病不是上了岁数,有了病才去预防,而应该从小抓起,越早越好。这就像学习,学习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身体是少小不保健,老大病晚矣!

主持人:吕教授,您这个养生防病讲座开门见山讲得好!那么,如何预防疾病呢?

吕教授:基于先圣“治未病”的思想,对预防疾病我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进

2

医论选集

行论述:

第一,综合古人论述与现代研究,探讨人的自然寿命,从而明确防止疾病、延年益寿的目标。

第二,综合古人论述与现代知识,探讨预防疾病的“六大法宝”,从而了解养生防病的具体方法。

第三,综合古今中外的相关论述,明确防病治病的最好医生是人的本能。

探讨人的自然寿命

主持人:吕教授,是首先探讨人的自然寿命吧?

吕教授:对。如果要问,人的自然寿命是多少呢?我的回答:人的自然寿命是100-120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之后才算老年人。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多少呢?答案是:100~120岁。为什么呢?因为按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截至最后一颗牙齿长出的年龄,即20~25岁。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就在100~150岁之间。各国科学家不论用什么理论、什么公式计算,都没有太大的出入。但100~120岁之间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如果有人要问:人类100~120岁的自然寿命,古人、中医学有记载吗?回答是:有。

三国末期“竹林七贤”之代表人物嵇康所著《嵇中散集·养生论》曰:“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就是说,高寿的人可达120岁。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养生之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养生的正确方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劳累和房劳),故能形与神俱(形体与精神和谐),而尽终其天年(人的自然寿命),度(超过)】百岁乃去…”其要点是说,知晓、践行养生之道的人,其自然寿命超过百岁。主持人:活到120岁,真是高寿了!还能活更大岁数吗?

吕教授:有。现代有的专家学者臆测,靠基因工程,人类寿命可达360岁至500岁。这种说法目前并无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缺乏可信度。那么要问,古人有这样的论述吗?有。上面引述的嵇康与《内经》有类似记载。

嵇康《养生论》有如下一段论述:“夫神仙…导养(导气养性,即养生方法)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纯

3

海南医论医案选集

熟),故莫能得之。”这是说,神仙深得养生方法,可活几百年,最多可活过千余年。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真人”的寿命有更神乎其神的论述。原文是这样记载的:“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修真得道之人。此指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使精神形体完全适应自然的要求而达到养生最高标准的人。《文子》:‘得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提挈(qè切)天地,把握阴阳(掌握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呼吸精气(属气功中的调息,即吸清吐浊),独立守神(独立:超然独处,脱离世俗干扰的意思。守神:即精神内守),肌肉若一(通过锻炼,使全身筋骨肌肉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故能寿敝(bì敝:尽也)天地,无有终时(长生不老的意思),此其道生(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这一段论述的结论是:顺应自然、修养得道的真人,能与天地共存,长生不老。

主持人:古代确实有神仙、真人吗?

吕教授:现实地讲,像“神仙”那样,活数百岁甚至一千多岁,这是很难做到的;像“真人”那样,长生不老,就更不可能了。但是,如同前面所说,如果注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活上100~120岁,是完全有可能的,世界各国超过100岁的老寿星并非罕见。

主持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个好心态,永远保持年轻,活上一百多岁!吕教授:对,人应该快乐生活,活得有质量、活得高寿。我认为,人生有两个春天。

第一个春天从降生~60岁。这是生长发育的春天,是播种耕耘的春天,是辛勤劳作的春天,学习工作,备尝艰辛。

第二个春天为61~120岁。这是金色收获的春天;是温馨幸福的春天;是悠然舒适,享受生活的春天。人们在第二个春天可以从容地品味人生,欣赏人生,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人生六十才开始。”从事业来讲,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应该比第一个春天更辉煌。因为,生活在第二个春天的人,经验更丰富,知识更渊博。古代中医许多名家都是“大器晚成”,他们的学术著作多是完成于晚年。

试问,第一个春天也好,第二个春天也罢,其在学业、事业及各种工作上获得成绩的根本基础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身体。准确地说,是健康的身体。

人生是单行线,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如何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有意义,活得幸福愉快,活得少年有旺盛的学习精力、中年有充沛的工作精力、老年有发挥余热的精力呢?那只有一点,就是健康的身体。没有这个基本点,则难以完成学

医论选集

业,也难以成就事业。

关于如何才能预防疾病,如何才能延年益寿,李俊德教授主编的《长寿之道》一书,收录了全国170位名医教授的长寿谜底。书中综合各位中医大家的长寿经验为:“饮食有节,以素为主;起居有序,以动为常;神志淡泊,以忍(按:‘忍’,或日“和”)为尚;乐以奉献,薄于名利;房事有节,不纵不禁;防患未然,摄养为先。”这基本上概括了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

养生防病的“六大法宝”

主持人:吕教授,下面具体讲养生防病的“六大法宝”吧?

吕教授:是。我收集古今中外有关预防疾病之论述与成功之经验,归纳其要点,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分别讨论。首先讲第一大法宝一顺应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者何?天、地、人,万事万物之规律也。这种自然规律,顺之者生,逆之者病,甚则至亡!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具,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其大意是说,人的生命与广袤深邃的天地自然界息息相关。

如何顺应自然呢?《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该篇主要论述人体应从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摄精神活动,使之适应自然界生长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并列举了违反四时之变所造成的危害,突出了防重于治的预防思想。下面我引述部分内容:

原文首先论述了“春三月…养生之道”;“夏三月…养长之道”;“秋三月…养收之道”;“冬三月…养藏之道”。原文总结说:“夫四时阴阳者(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阳即前文所论养生、养长之道;养阴即养收、养藏之道),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指随着生长收藏的规律而运动)于生长之门(途径)。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重病)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佩,通倍,《说文》:‘倍,反也',违逆之意)。”其中心大意是:人应顺应一年

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去生存。

海南医论医案选集

原文最后论述了防重于治的思想。指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指体内的生理功能与四时阴阳格拒,不能相适应。王冰注:‘格,拒也,谓内性格拒于天道也。’)。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渭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其关键句是:聪明的人未病先防,犹如口渴之前预先挖井、打仗之前预先制造兵器一样。

主持人:这两个比喻真好!“治未病”太重要了。

吕教授:对。总之,这一篇论述了顺应自然,养生防病,防胜于治的“治未病”思想,为祖国医学预防为主的思想打下了基础。第二大法宝一合理饮食。

人以食为天。如何合理饮食,是预防疾病必须明确的法宝之一。古人在合理饮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战国末期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的吕不韦,组织门客(即通晓儒家、道家或各家之说的知识分子),各著所闻,集体编成《吕氏春秋》。该书《季春纪》一篇中的“尽数”一文,讲述了许多养生之道,其中对于合理饮食论述如下:“凡食,无彊(qig强。为强的异体字,此嗜好之义)厚味(厚,指膏〈脂肪〉粱〈细粮〉之类),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致病之始因。首,指开端)。食能以时(进食按时,有节度。嵇康《养生论》云:‘饮食不节,以生百病’),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藏之葆(通‘宝’。高注:‘安也’)。口必甘味(以所食之味甘美。甘,意动用法),和精端容(谓进食时使精神谐和〈不分心),使仪容端正。和,使动用法),将之以神气(用精气帮助纳入和运化饮食。将,助也),百节虞欢(使全身都愉快欢畅。虞,通‘娱’),咸进受气(指饮食水谷之精气)。饮必小咽(小口咽下),端直无戾(ì隶,暴戾。此指暴饮)。”

主持人:古典文言文言简意赅,没有点古文基础读不懂。吕教授您虽然解释了,也没有完全理解,您给听众们总结一下要点吧。

吕教授:这段论述可以提炼出饮食的“三要三不要”原则。三要:要饮食有节;要小口细嚼慢咽;要精神专一于饮食。三不要:不要嗜食膏粱厚味,不要过饥过饱,不要暴饮暴食。

《黄帝内经》对合理饮食有不少记述。《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