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存斋医话》(清)赵晴初著;叶新苗点校|(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17 21:27:29  13 epub epub 医话

图书名称:《存存斋医话》

【作 者】(清)赵晴初著;叶新苗点校
【丛书名】近代名医医著丛书
【页 数】 249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9.04
【ISBN号】978-7-5132-2832-9
【分 类】医话-汇编-中国-清代
【参考文献】 (清)赵晴初著;叶新苗点校. 存存斋医话.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存存斋医话》内容提要:

手稿现存凡7集,其中一二集为合订本,最后1集为续集,全书约13余万字。第1集收集医话37条;第2集收集医话37条;第3集收集医话87条,另集“存存斋医方杂录”67条,总计154条,其中斑疹、痧疹为第153条与154条。第4集收集医话23条;第5集为存存斋医学杂识,计医话101条;第6集收集医话132条;存存斋医话续集,收集医话170条,其中附医方杂识81条,本草杂识23条。

《存存斋医话》内容试读

重刻《存存斋医话稿》序

唐王勃撰《医话序》一卷,即医话之鼻祖也。宋张杲著《医说》十卷,明俞弁著《续医说》十卷,即医话之导师也。迨前清作者如林:史典著《愿体医话》,黄凯钧著《友渔斋医话》,王士雄编《柳洲医话》,著《潜斋医话》,毛祥麟著《对山医话》,陆以湉著《冷庐医话》,计楠著《客尘医话》,柳宝诒著《惜余医话》,丁福保著《医话丛存》,先祖秀山公纂《古医格言》,皆本各个人之阅历,或话所闻,或话所见,或话所心得,或转述师友之见闻,或指摘医家之利弊,或宪章先圣之名言,虽各话当年陈迹而言多精凿,较之浏览医书,尤有趣味,且足长见识而益智慧。

昔老名医赵晴初先生,得医中三昧,年七十余,犹著书不倦,亲自手录,作蝇头行楷。在中年时,最喜访道,申江与凌嘉

六先年交相善,江苏与马培之先生谊尤深,曾为之跋《纪恩录》晚年在绍,与余为忘年交,颇莫逆。与之谈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夜虽深,无倦意。尝谓余曰:“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吾绍前辈金士哦、陈念义以《景岳全书》为枕中秘,任凤波案头只一册《临证指南》,俞根初案上只一册仲景《伤寒论》,可见心得处不在多也。然无心得者,不得以此借口。欲求心得,正非多读古今医书

。1

存存斋医话

不可。盖不博,亦断不能约也。”其言如此,可谓医林佳话矣。与余会诊时,亦不鲜见。其临诊辨证,反复推详,选药制方,心思周到。往往一味佐药,亦费几许时刻思想而得,一得即全方灵透,历验如神。尝著《奇偶方选》,约千余方,方解亦甚简明。医案一册,断证确切,方案明通,皆足为后学师范,惜无刊本,即《存存斋医话稿》五集,只有初、二两集,由孙瀛阶、陈昼卿两先生为之序,姚静安先生代为刊行。不久其版散失,迄于今各书肆已无从购觅。本地如此,他省可知。同社友裘君吉生恐其书湮没不传,遍觅原版。虽幸而购到,已缺多页,亟亟然为之重刻付印。兹于其将出版焉,嘱余略叙其巅末于简端,斯亦裘君表彰前哲之苦心也夫。

中华民国四年十一月望日何廉臣印岩识于蠡城卧龙山麓之宣化坊

孙序

余老友赵君晴初,生平手不释卷,尤邃于轩岐之学。初不以医自名,命剂辄效,有不可为者,顾能早决之,以是四方求治者接踵无虚日。君犹虑耳目之隘也,虚心访道,不惮涉历,孜孜焉,汲汲焉,盖靡刻不留意于活人济世。余懵不知医,而乐与君游。尝聆其绪论,阐发义理,剀陈利弊,足以拓医家之胸臆,释病者之迷惘。非钻研深,阅历久,不克臻是。每举其所话,以话于朋辈中之从事于医及见困于病者,唯恐其传之不能遍也。又恐君之苦酬应,不遑燕居,而未尝笔之于书也。一日,见示是编,受而读之,则其活人济世之怀,俱蔼然流露于楮墨间,而知向之因其所话以觇其平日之钻研阅历者,犹只十一二焉。今年秋,其友姚静庵广文请付剞劂以行世,余亟怂恿之。爱不自揣谫陋,焉缀数语于简端。且曩者欲遍布其话而不可得,而今乃得家置一编焉,并以志余之喜也。

光绪辛已冬月同邑孙垓

·3⊙

陈序

粹然儒者之言。其临证也,如驾危樯,行大川,守孤城,御就敌,一不得当,而覆败随之。其生人杀人,不有甚于亭疑狱之平者乎。抑予更有感于天地之好生焉,虑阴阳饮食之杀吾生也,苦不自知,而脉也贡之,又博生万物,俾各能人人而药之。向非圣人,又谁与起病者而试尝之,此造物之所以大也。不明乎此,而假手于庸庸者流,几何而不蹈杀人之律乎哉。鸣呼危哉。予向不能医,不幸而先人皆痛于沉痼,其于病也,三折肱矣。读晴初书,为言天下事物之变之无穷而未易穷其变也,其见于一人之身者已如此。

时光绪癸未五月山阴陈锦作于蕺山讲舍

·5。

凡例

称稿者,明非定本欲就正有道也。

条首编以一二等数目者,使教我者有可专指,且前条有谬误处,后条可救正;义未尽,后条可重申;前后意同者,可参合;有引证者,可披寻;所以清眉目也。

引用书有购求数年而始得,有转辗借阅,内有世少传本者,载明作者姓氏年世。

嗣后拙作如能成帙,当陆续付梓,一并求教。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