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外传》胡献国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17 20:41:51  2 epub epub 编著

图书名称:《医林外传》

【作 者】胡献国编著
【页 数】 139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2020.06
【ISBN号】978-7-5552-7340-0
【价 格】39.90
【分 类】中国医药学普及读物
【参考文献】 胡献国编著. 医林外传.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20.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医林外传》内容提要:

中医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宝库处处满溢着文化气息,一方一药都能留下种种文化印记,充满着神奇和趣味。可能连医生都不知道,在文史领域中有着鲜活有趣的、与中医药有关的历史。本书配以精美彩插,融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于一体;书中所写众多趣味盎然的小故事,蕴含着医者浓浓的人文情怀。

《医林外传》内容试读

嫘祖与蚕

嫘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轩辕黄帝的正妃。她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史称嫘祖始蚕。(远安螺祖文化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在湖北省远安县嫘祖镇螺祖文化园隆重举行,中华儿女齐聚螺祖故里,共同纪念人文女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祈福。)

据《史记》记载,嫘祖结束了人类以兽皮和植物为衣的历史,被后人称为人文先祖。

蚕浑身是宝,作为最早用于临床的中药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贡献。

蚕蛹为蚕蛾科昆虫家蚕吐丝做茧后在茧中变成的蛹虫。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咸而辛温,归脾、胃、肾经,有温阳补肾祛风除湿、健脾消积之功,适用于肾阳亏虚、阳痿遗精、风湿痹痛、小儿疳积等。《本草纲目》等中医古籍文献记载本品治小儿疳瘦,长肌,退热,去蛔虫;治风及劳瘦;和脾胃,祛风湿,长阳气。研究表明,蚕蛹所含的蛋白质易被水解,且与人体蛋白质相似,其人体吸收率高,不会引起胆固醇上升。食蚕蛹既可补充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又可增强脑细胞活力,提高思维能力。

2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之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体,晒干生用或炒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咸、辛而平,入肝、肺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祛风止痛之功,适用于肝风内动与痰热壅盛所致的抽搐惊痫,以及风热、肝热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疗疮肿毒等。中医古籍文献记载本品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研究表明本品有催眠、抗惊厥作用。

蚕茧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全国养蚕地区均产。将蚕茧剪开,去尽内部杂质,或置罐内,存性煅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归脾经,有解毒、止血、止渴之功,适用于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疮、痈肿等。

蚕沙又名晚蚕沙、蚕粪,为蚕蛾科昆虫家蚕幼虫的粪便。搜集家蚕粪便,晒干,筛净杂质即得。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辛而温,归肝、脾、胃经,有祛风湿、止痹痛之功,适用于关节疼痛、月经过多、腹痛、皮肤风疹等。

蚕蛾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虫体。中医认为,本品性味咸、温,归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之功,适用于肾虚阳痿、风湿疼痛等。雄蚕蛾是性交之王,必须与数十只雌蚕蛾交配,所以它被列为强精食品之一。中医古籍文献记载本品益精气,强阴道,止精;壮阳事,止尿血,暖水脏。《本草纲目》言雄蚕蛾性淫,出茧即媾,至于枯槁乃已,故强阴益精用之。

3

郯子与鹿乳

9

郯子,春秋时期郯国人,“鹿乳奉亲”说的是他为父母求鹿乳的故事。郯子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两个人都患上了眼病,想喝野鹿的乳汁。于是郯子穿上鹿皮做的衣服,来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有一次,一个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得他大喊救命,告诉猎人自己的经历,才逃过一场大难。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鹿乳乃气血所化,故喝鹿乳则眼疾可愈。

鹿皮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皮。中医认为,鹿皮性味温、咸,有健脾益气之功,适用于肢软乏力、头晕心悸、疮疡久不收口等。中医古籍文献记载本品能补气,涩虚滑,治妇女白带、血崩不止,涂一切疮。

鹿乳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乳汁。中医认为,鹿乳性味甘、平,有补虚疗损、生津润肠之功,适用于虚弱劳损、反胃噎膈、消渴、便秘等。乳汁为气血之液,乃阴血化生,生于脾胃,是一切虚弱病人的补益良药。

仲由与栗米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门十哲”及“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为亲负米”说的是仲由为其父母背米的故事。

仲由经常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的饭,他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给双亲吃。后来子路当了大官,家里积攒的粟米都吃不完,吃饭时面前摆满食器。但面对这一情景,子路常常叹息道:“我还是喜欢吃嫩藜叶和野藿叶做的饭,从百里外背米回家供养双亲,可惜再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藜(灰菜)和藿均为古菜蔬。为人子者,应学习仲由,孝敬父母。

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中医认为,粟米性味甘、咸而凉,入脾、胃、肾经,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之功。中医古籍文献记载粟米补养肾气,去胃脾中热;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本品健脾和胃,补虚疗损,对素体亏虚、病后体虚、产后气血虚弱者尤为适宜。本品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脾胃阴虚,或消渴口干者,以陈者为宜,处方名陈粟米。

5

灰菜又名灰条菜、灰灰菜,为藜科藜属植物。春节至清明节前采收,晒干或鲜用均可。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入肺经,有清热利湿、止痒透疹、解毒杀虫之功,适用于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等。

食用本品过量可引起日光性皮炎,有过敏史者应避免食用或少量食用。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