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香港H股上市》王铁军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7-12 10:25:01  70 epub epub 编著

图书名称:《中国企业香港H股上市》

【作 者】王铁军编著
【页 数】 362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2004.11
【ISBN号】7-5049-3525-5
【价 格】45.00
【分 类】股份有限公司(学科: 简介 地点: 中国) 资本市场(学科: 基本知识 地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 股份有限公司 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王铁军编著. 中国企业香港H股上市.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11.

图书目录:

《中国企业香港H股上市》内容提要:

中国投资银行专家研究成果 中国企业H股上市操作读本:本书详细介绍了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阐述了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基本条件与运作程序;以大量数据与事实说明了中国H股上市公司在香港资本市场的良好业绩。

《中国企业香港H股上市》内容试读

第一章

香港证券市场概况

第一章香港证券市场椰况

oo

香港历经百年沧桑,当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目前,香港的证券市场在综合指标方面已经在世界位居第八位,成为我国境外兴旺发达的资本市场。

一、香港证券市场的历史沿革

(一)萌芽期

1886~1947年是香港证券市场的萌芽期。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了香港岛,之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又占去了香港岛对面的九龙。为了打开东方的贸易大门,许多英国的公司以及其他外国公司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证券市场诞生了。

1865年3月,随着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创设了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香港也公布了公司法,在香港出现了第一批股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的成立就是其中一例。与此同时,在英资公司之间出现了相互换股活动,至此,在香港开始了股票交易。

1891年,香港历史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它专门从事股票交易。1914年2月21日,“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所有的华人股票经纪人成立了“香港证券经纪协会”,也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自“香港证券经纪协会”成立之后,人们把先成立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俗称为“头会”,而把后成立的“香港证券经纪协会”俗称为“二会”。20世纪20年代以前称为“头会”时

。中国企盟香港出股上市①

期,而20年代以后则称为“两会”时期。“两会”时期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日军占领香港,“两会”被迫停业。

在19世纪90年代,香港政府还开始了公债的发行。根据《香港法律汇编》,1893年制定了《公债及记名证券条例》,这是最早的政府债券条例,说明当时已有了债券交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香港证券市场主要是英资公司活动的场所,其经营手法都是引自伦敦证券交易所,甚至语言也是英语。因此,华人参与证券市场活动的不多。

(二)发展期

1948~1972年是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前的两家交易所都恢复了活动。1947年初,“香港股票交易所”和“香港证券经纪人协会”这两家交易所合并,定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后来人们通称它为“香港会”,并从此开始了一个“香港会”时期。但由于当时战后刚刚恢复、百废待兴,而且证券市场的经营方式与战前比并未改变,再加上中国内地内战的影响,香港证券市场在战后初期发展比较缓慢。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开始起飞。1964年10月香港政府颁布了新的银行业条例,并规定于同年12月实施。但是,在1965年,由于地产价格的下降,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危机,许多投资于地产的小银行纷纷破产,引起信用危机,此事波及到当时规模较大的恒生银行。1967年5月,“文化大革命”波及香港,股价猛跌,证券市场受到极大的打击,交易所被迫停市10天之久。

1969年12月17日,出身于华资世家的李福兆聚集一些华资知名人士成立了“远东交易所”,后被人称为“远东会”。其交易规则和经营方式与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不同,采取了符合华人商业社会需求的模式,如:扩展上市公司种类,减少交易单位,以扩大投资者队伍,吸引外资以及交易程序现代化,采用计算机交易,极大地促进了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1970年2月,政府修订《公司条例》,规定港督会同行政局有权承认证券交易所,并在若干条件限制下公开买卖证券。此举使远东交易所的地位得到确认,也为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开了绿灯。

1971年3月15日,由金银贸易场理监事所倡议创办的“金银证券交

第一章

易所”(又被通称为“金银会”)正式成立。其经营方式仿效远东交易所,也受到了广大华人的欢迎与支持,发展较快

券市

1972年1月5日,九龙债券交易所成立(后被人通称为“九龙会”)。由于其规模较小,交易量低,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家证交所的成立,使香港证券市场大步上升,也显示出香港企业对集资的旺盛需求。之后,香港政府颁布了《1973年证券交易所管制条例》,禁止新的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因此,香港证券市场上就只有这四家交易所,香港证券业进入了“四会”时期。

(三)成长期

1973~1985年是香港证券市场的成长期。

“四会”并立的初期,由于四家交易所的竞争使得上市标准降低,些质量不高的公司得以上市。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股价不断上涨,在此刺激下投资者各个奋勇追逐。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股市泡沫成分日益膨胀。最终于1973年开始股市大跌,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9日的1775点下降到年底的434点,到1974年底,更是跌到只剩171点。

股市暴跌终于使香港政府意识到对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四家交易所并存,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四家交易所缺乏统一的规则和程序,妨碍了市场的扩展。为此,政府于1976年初提出了将四家交易所合并的建议,但遭到四家交易所的拒绝。但是,1976和1977年股市继续低迷,成交量有减无增(如表1-1所示)。在此背景下,四家交易所不得不面对合并的趋势。

表1-1

四家交易所年成交金额

(单位:百万元)

交易所

香港

远东

金银

九龙

1976

3189

6018

755

193

1977

1621

2899

1575

31

1980年“四会”合并的步伐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新的“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于7月注册成立,并于8月获得立法局通过。但由于统一的交易所未解决,“四会”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86年3月底

香港联合交易所的成立可以说为香港证券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既稳

00

巴中恩企业香港出股上市①

定了股市,也为香港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提高期

1986年至今是香港证券市场的提高期。

1986年,香港股市开始了崭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阶段,股市也进入了强劲的牛市期。1986年2月初,《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正式生效。同年4月2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开业。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提高期。

20世纪80年代至今,香港股市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86年4月至1987年10月前的有利形势和“牛市”高潮

香港联交所成立后,正逢国内、国际形势良好,香港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香港证券市场出现了强劲的“牛市”高潮,并一直持续到1987年10月。在这种大潮的席卷下,股价上涨,股票交易异常活跃。股票价格恒生指数由香港联交所成立时的1625.94点上升到1987年10月1日的3949.73点,股票成交总额在1986年达到1231.28亿港元,于1987年达到3714.06亿港元。

2.1987年10月以后的股灾及1988年的“熊市”低潮

1987年10月,爆发了全球性的股灾。受美国道·琼斯指数大幅滑落的影响,香港股市开始下跌。在10月19日周一的一天内,恒生指数由3783点下降到3362点,跌幅达11.1%。随后,香港股市休市四天,在26日复市后,恒生指数狂泻,创港股有史以来一天内跌幅的最大记录,恒生指数由3362点下降到2241.7点,跌幅达33.3%。之后的整个1988年,恒生指数在2223.04点到2772.53点之间浮动,香港股市进入沉沉欲睡的“熊市”低潮。在股灾发生后,港府组成了一个证券业检讨委员会,对香港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1988年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香港证券市场逐步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3.1989年的北京“六·四动乱”和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对香港股市上扬的影响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香港股市于1989年开始上扬。在1989年4、5月间,恒生指数升至3300点左右。但5、6月间的北京“六·四动乱”又使其下跌,影响直至10月份。

1990年随着外部局势的好转,香港股市开始稳步上涨,到7月份恒生

4

第一章

指数达到3559.89点。但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使得股市再受困扰,恒

生指数下跌,在3000~3100点之间徘徊。

4.1991年的反复上扬和1992年的狂跌狂升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最终伊拉克战败,国际形势趋于稳定,在亚太

市场概况

地区及香港经济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港股回扬。期间虽偶有反复,但总体趋势仍然上升,在年末突破4000点大关。

1992年伊始,股市势头更加迅猛,3月份超过了5000点大关,5月份超过6000点大关。但10月份,随新任港督彭定康引起的中英双方的争论,香港股市的升势停止,并于11月中旬发生暴跌。

5.1993年的冲天“牛气”和逆势上扬的奇观

中英双方的争论未达成协议,这种政治环境理应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但出乎意料,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香港股市“牛气”冲天。恒生指数全年上扬,年未突破11000点大关,1994年初突破12000点,出现了股市逆势上扬的情况。

6.1994年之后的跌宕起伏

在1994年2月恒生指数突破12000点大关后,股市路有回落。1994年全年股市跌宕起伏。1995年初,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恒生指数下跌,年底虽略有反弹,但全年交易量偏低,每日平均交易量比1994年下降27%。1996年,香港股市在外部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持续上扬,恒生指数节节高升,年末达13451点。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股市大起大落。年初,股市承接1996年的升势,恒生指数不断攀升,于8月创16673点历史新高。随后,发生亚洲金融危机,股市受其影响开始下跌。香港政府紧急采取措施,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安全渡过亚洲金融危机,股市逐步恢复正常。

(五)成熟期

香港交易所的成立和发展,是香港证券市场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2000年3月6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正式成为一家控股公司,全资拥有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附属公司。这些市场机构的设立为香港证券市场突破地域界限,确立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

三家公司多年在金融业界的浸染,为香港交易所提供了证券市场丰富的从业经验。

5

o

空恩企业5港出股上市2

香港交易所紧紧把握国际金融界发展的趋势,从完善自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香港证券市场的目的出发,先后将两家交易所股份化,进而与有关的结算公司合并,最终于2000年正式上市。

香港交易所为香港证券市场的成熟提供了如下坚实的基础:

1.建立了高效运作的商业营运机构,明确了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电子业务市场、资讯服务市场、资讯科技和结算与交收市场等业务部门的划分,市场资源的重新整合为金融市场的各方参与者提供了更好的增值服务。

2.拥有先进、高效率的电子商贸设施。香港交易所已经推出第三代自

动对盘系统(AMS/3),为证券市场提供了更多业务发展空间和技术扩充能

力。随着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交易由公开叫价转至利用HKATS电子自动化

交易系统买卖,所有在香港交易所买卖的衍生产品均采用电子方式交易。电子自动化交易有助于减少成本,加强营运效率。

3.与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与其他交易所及结算公司的跨境联系,强化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伙伴关系的建立能够使香港证券市场更好地面对全球范围的投资者。

二、香港证券市场的框架结构

香港证券市场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建立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四个子市场的完整体系。从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和实践来看,其内在结构与香港本身的地理位置、经济制度及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相当发达的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债券市场规模却相对较小,尚欠发达。

(一)香港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香港证券市场的主体。香港证券市场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股票市场的历史。目前,股票类证券的市值和交易额占整个证券市场的90%以上,这说明香港证券市场的基本性质是股票市场。

早在19世纪60年代,香港就出现了股票的发行。1891年,香港股票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